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面向对象设计原则之接口隔离原则

目录

  • 定义
  • 接口隔离原则与单一职责原则
  • 示例

定义

接口隔离原则,全称为 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缩写ISP。

  • 原始定义:Clients should not be forced to depend upon interfaces that they don’t use。
    翻译: 不应该强行要求客户端依赖它们不用的接口。
  • 另一种定义:The dependency of one class to another one should depend on the smallest possible interface。
    翻译: 类之间的依赖应该建立在最小的接口上面。

总结:
客户端需要什么功能,就提供什么接口,对于客户端不需要的接口不应该强行要求其依赖;类之间的依赖应该建立在最小的接口上面,这里最小的粒度取决于单一职责原则的划分。

接口隔离原则与单一职责原则

从功能上看有相似性,但有区别如下:

  • 从原则约束的侧重点来说,接口隔离原则更关注的是接口依赖程度的隔离,更加关注接口的“高内聚”;而单一职责原则更加注重的是接口职责的划分。

  • 从接口的细化程度来说,单一职责原则对接口的划分更加精细,而接口隔离原则注重的是相同功能的接口的隔离。接口隔离里面的最小接口有时可以是多个单一职责的公共接口。

  • 单一职责原则更加偏向对业务的约束,接口隔离原则更加偏向设计架构的约束。这个应该好理解,职责是根据业务功能来划分的,所以单一原则更加偏向业务;而接口隔离更多是为了“高内聚”,偏向架构的设计。

示例

示例参考 文章 https://blog.csdn.net/u011385940/article/details/124137704

接口隔离原则认为不能强迫用户去依赖那些他们不使用的接口。换句话说,使用多个专门的接口比使用单一的总接口要好。做接口拆分时,也要尽量满足单一职责原则。将外部依赖减到最少,降低模块间的耦合。

比如类A只需要使用方法1、方法3,类B只需要使用方法2、方法4,但在源代码层次上与所有方法形成依赖关系。这种依赖意味着我们对接口I的方法2修改,即使不会影响A所依赖的方法1、方法3的功能,也会导致它需要重新部署和编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改造后,类A不需要用到方法2、方法4,就可以选择不依赖它们。代码更加清晰,接口职责更加明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http://www.kler.cn/a/105452.html

相关文章:

  • centos怎么禁用和关闭selinux
  • Python 读取 Word 详解(python-docx)
  • VDA到Excel方案介绍之自定义邮件接收主题
  • opencv 人脸识别,并抓拍
  • 通用表表达式查询
  • 计算机网络 第四章网络层
  • Android加载SO包
  • ElasticSearch中关于Nasted嵌套查询的介绍:生动案例,通俗易懂,彻底吸收
  • MySQL 多表查询 事务 索引
  • van-uploader上传图片报错Invalid handler for event “load“(在uniapp编译)
  • 矿用电机车直接转矩控制技术研究
  • 动态组件<component>
  • 【概率论教程01】对贝叶斯定理的追忆
  • mongodb数据迁移的方法
  • Linux ———— 用户-组
  • 0基础学习PyFlink——用户自定义函数之UDAF
  • Android开发基础:SharedPreferences的使用
  • HarmonyOS鸿蒙原生应用开发设计- 流转图标
  • menuconfig 图形化配置原理说明三
  • 【经验分享】openGauss容灾集群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