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Tensorflow】模型如何加载HDF文件数据集?

如果每个样本都被保存为一个单独的 HDF5 文件,可以使用 `tf.data.Dataset.list_files` 函数来创建一个文件名数据集,然后使用 `tf.data.Dataset.interleave` 函数来并行读取多个文件。

下面的示例展示了如何从多个 HDF5 文件中读取数据并创建一个 `tf.data.Dataset` 对象:
import h5py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 定义文件模式,假设三个数据集都在/dataset文件夹中
train_pattern = "/dataset/train/*.h5"
val_pattern = "/dataset/val/*.h5"
test_pattern = "/dataset/test/*.h5"

# 定义读取函数
def read_file(file):
    with h5py.File(file.numpy(), "r") as f:
        x = f["x"][()]
        y = f["y"][()]
    return x, y

def load_data(file):
    x, y = tf.py_function(read_file, [file], [tf.float32, tf.float32])
    return x, y

# 创建文件名数据集
train_files = tf.data.Dataset.list_files(train_pattern)
val_files = tf.data.Dataset.list_files(val_pattern)
test_files = tf.data.Dataset.list_files(test_pattern)

# 读取数据
train_dataset = train_files.interleave(
    load_data,
    cycle_length=tf.data.AUTOTUNE,
    num_parallel_calls=tf.data.AUTOTUNE
)

val_dataset = val_files.interleave(
    load_data,
    cycle_length=tf.data.AUTOTUNE,
    num_parallel_calls=tf.data.AUTOTUNE
)

test_dataset = test_files.interleave(
    load_data,
    cycle_length=tf.data.AUTOTUNE,
    num_parallel_calls=tf.data.AUTOTUNE
)

# 打乱和批处理数据
train_dataset = train_dataset.shuffle(buffer_size=10000).batch(batch_size)
val_dataset = val_dataset.batch(batch_size)
test_dataset = test_dataset.batch(batch_size)

`interleave` 函数可以从多个数据集中交替地读取数据。在这个例子中,我们使用 `interleave` 函数来并行地从多个 HDF5 文件中读取数据。

`interleave` 函数的第一个参数是一个函数,它接受一个输入元素(在这个例子中是一个文件名),并返回一个新的 `Dataset` 对象。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定义了一个 `load_data` 函数,它接受一个文件名作为输入,然后使用 `h5py` 库来读取 HDF5 文件中的数据,并返回一个包含数据的 `Dataset` 对象。

`interleave` 函数的第二个参数 `cycle_length` 指定了同时打开的文件数。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将其设置为 `tf.data.AUTOTUNE`,这意味着 TensorFlow 会自动选择最佳的值。

`interleave` 函数的第三个参数 `num_parallel_calls` 指定了并行读取文件时使用的线程数。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将其设置为 `tf.data.AUTOTUNE`,这意味着 TensorFlow 会自动选择最佳的值。

shuffle 方法用于打乱数据集中的元素顺序。它接受一个参数 buffer_size,用于指定打乱顺序时使用的缓冲区大小。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将其设置为 10000,这意味着 TensorFlow 会在一个大小为 10000 的缓冲区中随机选择元素。

batch 方法用于将数据集中的元素分组成批。它接受一个参数 batch_size,用于指定每个批次中元素的数量。在这个例子中,我们使用了之前定义的变量 batch_size 来设置每个批次中元素的数量。


如何在创建模型的时候调参?

当你刚创建了模型还不确定超参数用什么好,如果您想使用贝叶斯优化来调整超参数,可以使用像 `scikit-optimize` 这样的库来实现。首先,安装 `scikit-optimize` 库, `pip install scikit-optimize` 。

下面是一个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 `scikit-optimize` 库中的 `gp_minimize` 函数来调整学习率和批处理大小:
from skopt import gp_minimize
from skopt.space import Real, Integer
from skopt.utils import use_named_args

# 定义超参数空间
space = [
    Real(1e-6, 1e-2, name='learning_rate', prior='log-uniform'),
    Integer(8, 32,64,128, name='batch_size')
]

# 定义目标函数
@use_named_args(space)
def objective(learning_rate, batch_size):
    # 模型
    model = tf.keras.Sequential()
    model.add(layers.Conv3D(32, kernel_size=(3, 3, 3), activation='relu', input_shape=(21, 21, 21, 20)))
    model.add(layers.Conv3D(64, kernel_size=(3, 3, 3), activation='relu'))
    model.add(layers.Conv3D(128, kernel_size=(3, 3, 3), activation='relu'))
    model.add(layers.Flatten())
    model.add(layers.Dense(1))

    # 编译模型
    optimizer = tf.keras.optimizers.Adam(learning_rate=learning_rate)
    model.compile(loss='mean_squared_error', optimizer=optimizer)

    # 训练模型
    history = model.fit(
        x_train,
        y_train,
        batch_size=batch_size,
        epochs=epochs,
        verbose=0,
        validation_data=(x_test, y_test)
    )

    # 返回验证损失
    return history.history['val_loss'][-1]

# 运行贝叶斯优化
res = gp_minimize(objective, space, n_calls=50)

# 输出最优超参数
print(f"Best parameters: {res.x}")
 

您可以根据您的需求进行相应的修改。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定义了一个目标函数 objective,它接受两个命名参数 learning_rate 和 batch_size

        然而,gp_minimize 函数期望目标函数接受一个位置参数,该参数是一个列表,包含所有超参数的值。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使用了 @use_named_args 装饰器。它接受一个参数 space,用于指定超参数空间。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将其设置为之前定义的超参数空间列表。

当使用 @use_named_args(space) 装饰目标函数时,它会自动将目标函数的参数从位置参数转换为命名参数。这样,就可以在目标函数中使用命名参数,而不必手动解包位置参数。

在 Python 中,函数参数分为两种类型:位置参数和命名参数。

位置参数是按照顺序传递给函数的参数。例如,在下面的函数定义中,`x` 和 `y` 都是位置参数:
def add(x, y):
    return x + y

当调用这个函数时,需要按照顺序传递两个参数,例如 `add(1, 2)`。`1` 会被赋值给 `x`,`2` 会被赋值给 `y`。

命名参数是通过名称传递的参数。例如,在下面的函数定义中,`x` 和 `y` 都是命名参数:
def add(x=0, y=0):
    return x + y

当我们调用这个函数时,我们可以使用名称来指定参数的值,例如 `add(x=1, y=2)`。在这个例子中,`1` 会被赋值给 `x`,`2` 会被赋值给 `y`。


http://www.kler.cn/a/14522.html

相关文章:

  • 银行数字化转型导师坚鹏:银行业务数字化创新工作坊(简版)
  • KMP字符串匹配算法详解
  • GitHub 开源神器 Bark模型,让文本转语音更简单
  • 宝光股份 | 打造营销管理数据平台,实现营销管理和业务双提升
  • GStreamer第一阶段的简单总结
  • Autosar-Interface接口
  • STM32常用的开发工具有哪些
  • php弱类型相等漏洞绕过
  • 为什么说过早优化是万恶之源?
  • java基于J2EE的学生宿舍信息管理系统
  • 王阳明心学
  • flv转换mp4最简单方法,3个保姆级教程
  • 不得不说的结构型模式-装饰器模式
  • 国内可用ChatGPT镜像网站盘点(4月23日更新)
  • Qt — Graphics/View框架
  • 论文学习——Video LDM (Align your Latents)
  • 系统架构师02-架构设计 20分
  • 03.Composition API
  • 爬虫日常-12306自动购票程序
  • Fail2Ban工具简介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