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简单聊聊华为战略与DSTE
首发:麦子禾
作者:石头
在以前专题文中,石头聊华为市场管理MM、基于价值驱动的业务设计VDBD、轻量级战略流程五看三定、业务领先模型BLM、业务执行力模型BEM比较多,印象中石头没有具体谈过DSTE(从战略规划到执行)。
虽然没有具体聊过DSTE,但是上述内容,都跟DSTE有关,有些是华为战略方法的过去式,有些是华为战略方法的中间态,而DSTE是华为战略体系的集大成者。
正是因为DSTE,是华为战略方法的相对成熟形态,本着对专业的敬畏,所以这个板块,石头没有轻易去探讨,当下的状态是有一些理解,还做不到通透。
本篇简单地聊聊华为战略与DSTE,有一定的逻辑框架,更多的是散谈。
1、华为成长背后的时势造英雄
石头在很长场合,都提到过,华为作为标杆企业,是标杆中的标杆,不仅是因为华为的规模体量,也不仅是华为的技术实力,也不仅是华为的业务跨界,而是华为一直在迭代,一直在成长。
成长是华为的标签,用任老板的话来说就是,华为没有成功,只有成长,事实上华为也是这么做的,一直在成长,一直在打破自身的边界。
如果用战略的眼光来看这个问题,我们会发现,华为的成长,内部的组织能力成长是毋庸置疑的,这个角度,回答了当时的巨大中华,最终站在世界舞台中央的是华为,而不是其他三家。
如果仅仅是内部组织能力的出色,没有外部的土壤环境,成为中国头部也许没有问题,要想成为全球领跑者,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所以,华为的成长,也是外部环境催生的产物,跟友商不同的地方在于,华为能够把握那些时代的脉搏,在聚焦主航道的同时,也不忘紧跟趋势。
在华为成长过程中,有哪些机会点呢。
首先是中国通信市场的机会点,这个机会点有两个方面,一是中国通信市场的萌芽与快速发展,二是当时的市场格局,以进口品牌为主,这种情况下,出现的第一个机会点是农村市场。
这也是华为农村包围城市的可行逻辑所在,也是那个时代,中国很多品牌,能够农村包围城市的逻辑所在。
再后来的机会点,是中国的城市市场,紧接着是全球新兴市场,全球发达市场,这种市场路线背后,是技术的迭代更新。
比如2001年后的数字通信、全球信息革命,再后来是移动宽带、互联网时代,再后面是CT与IT的融合(ICT化),以及近十年的云计算、AI人工智能。
所以,华为的业务选择,是时代趋势的映射,也是把握战略机会点、机会窗的体现,华为的成长,是市场的成长,是技术的变革。
没有技术的结构性变化,很难有市场格局的结构性变化。
2、华为胜出不仅是战略方法的胜出
在华为的战略成长路径里,大家会谈到小灵通业务选择,那段时间,确实很难,当时的难,石头认为,不能完全归因于技术路线的选择,更多的是增长受阻后,内忧外患的集中爆发。
除了这个短期机会点,大家都在说,华为的战略做得有多好,华为的战略机会点把控有多强,基本上踩准了每一个战略机会点。
石头想说的是,华为的战略把控,是战略方法的胜出,还是华为组织能力的胜出,如果不做选择题的话,石头认为,华为组织能力更胜于华为战略方法。
为什么这么说,华为的战略方法,不管是MM、VDBD,还是BLM、BEM,都能够找到出处,也有很多企业在应用,为什么华为可以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这种事情,不仅发生在华为的战略领域,同样发生在华为的研发领域。
而且,我们知道,华为的早期的战略只有一个,那就是活下去。
在那个年代,没有看到华为不一样的战略方法,那些看似战略相关的方法,有些来源于产品管理的需要,有些来源于领导力提升,包括咨询公司的选择,也不完全是战略主题的。
所以,组织能力胜出是华为战略结果突出的主因,而战略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形成组织共同的语言。
正是因为组织能力的突出,我们发现,很多咨询方法,在华为能够很好的实践落地,进而转化为有华为特色的方法。
于是我们看到了BLM做规划、BEM做解码、DSTE进行流程拉通的华为战略方法体系,辅之以MM市场管理方法以及五看三定的战略轻框架。
3、战略视角的企业高质量增长
企业为什么增长,石头这些年,观察了不少行业,一个直观感受是,赛道增长大于企业增长。
比如,房地产黄金十年,下游的建材家居品牌高速增长;环境治理大背景下的大气治理、水污染治理、固废处理、危废处理,同样取得了高速发展;双碳背景下的电动汽车、绿色能源取得了跨越式增长。
如果站在战略视角,如何思考企业增长的问题,通常有两个维度需要思考,一是抓机会,二是建能力。
抓机会也就是业务选择,也就是确定战略方向,也就是回答我们要去哪里,也就决定了我们的池塘有多大。
抓机会的方法实践中,我们会用到SPAN、波士顿矩阵或GE矩阵,核心思考点有两个,一是细分市场(赛道)吸引力,二是我们自身的竞争力。
在具体的选择过程中,我们也有几种判断,一种通过矩阵分析(综合评估),一种是机会牵引能力提升,一种是能力外溢决定赛道选择。
还有一种逻辑是,我们企业的高质量增长,需要布局四类土地,即高产区、一般产区、代开垦区和无人区。
针对四种产区,也有四种不同的策略。
针对我们的核心产量区(高产区),我们要巩固和养护,针对一般产区,我们要考虑,有哪些增产的办法,针对代开垦区,我们要思考,要不要做,如何做的问题,针对无人区,我们思考金矿在哪里。
通俗一点来讲,我们的成熟市场、成长市场、空白市场在哪里,以及这些市场如何实现增长,这种理解可以是地域层面的,也可以是客户业务层面的。
比如,空白市场可以指没有开发的市场,也可以指客户的业务领域里,我们没有涉及的业务领域。
除了抓机会,我们还要提升三大能力,一是提升把握和牵引客户需求和投资意图的能力,二是提升解决客户问题的能力,三是提升有限资源有效投入的能力。
其中牵引客户需求和投资意图的能力,在B端业务中更为明显。
4、制定战略要思考哪些核心问题
从整体层面来看,要回答的问题有三个,分别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以及如何去;从业务竞争来看,要回答的问题也有三个,跟谁竞争,在哪里竞争,以及如何竞争。
把这些问题具象化,我们需要回答。
公司的战略目标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思考,公司的期待是什么,核心要求是什么,我们自身的追求是什么。
我们在财务目标上有什么要求,营收、回款、利润、成本控制方面有什么要求。
我们在市场方面有什么要求,我们的市场格局目标、行业/市场进入方面有什么要求,我们的客户满意度方面、客户关系方面有什么要求。
我们要实现这些战略目标,我们有哪些核心举措。
我们在产品与解决方案方面要做什么,我们在品牌方面要做什么,我们的销售、商务方面有哪些举措,我们的交付与服务方面有哪些举措,我们在竞争合作方面有哪些关键动作。
最后,为什么实现这些目标,从经营层面来考虑,我们需要哪些资源保障,需要哪些政策支持,在管理运营方面,要做哪些提升。
5、业务领先模型BLM框架浅析
在往期的BLM专题文章中,有详细的介绍,这里简单地回顾一下整个框架。
BLM模型主要包括价值观、领导力、双差分析、市场洞察、战略意图、创新焦点、业务设计、关键任务、正式组织、人才、氛围文化等模块。
其中双差分析,主要指业绩差距和机会差距,其中业绩差距,可以通过执行改善来弥补,而机会差距需要通过新的业务设计来弥补。
战略意图主要回答愿景、使命、中长期的战略目标和短期目标,在有些公司的实践中,还会加上战略定位。
市场洞察在BLM的逻辑里,主要进行市场分析、客户分析和竞争分析,在五看三定中,需要看五个方面,即看宏观、看客户、看竞争、看自身、看机会。
创新焦点主要做两件事,一是明确业务组合,也是明确创新方向,是产品与技术创新,还是模式创新。
业务设计非常关键,在某些战略思路中,业务设计等同于业务战略部分,也就是回答跟谁竞争、在哪里竞争以及如何竞争的问题。
具体要考虑五个要素,即客户选择与价值主张、价值获取、战略控制、活动范围、风险控制。
关键任务是战略规划中的核心举措,思考的方向,有两个。
一是增长举措,二是能力举措,目的是为了保障战略目标、业务设计的实现,所以思考的源头,可以从价值主张、战略控制点出发。
正式组织主要思考承接战略的组织架构设计、组织绩效、部门职能、岗位编制等。
氛围文化主要考虑制度、流程与导向问题,人才主要考虑关键人才的识别,以及人才的选育用留。
最后,价值观是基础、领导力是根本。
6、业务执行力模型BEM浅析
BEM模型框架有八个要素,分别为战略方向的运营定义、关键成功要素CSF(战略举措)、战略KPI、CSF的构成要素、年度重点工作、组织KPI、管理者PBC、重点工作运营。
在讨论过程中,BEM有个六步法,先明确战略方向及其运营定义,其次是明确关键成功要素CSF,再者是明确战略KPI,然后是进行CTQ-Y(其中CTQ是品质关键点,Y是品质关键点的绩效测量指标)分析,进行CTQ-Y分解,进而导出年度重点工作。
如果按照BEM的框架去做战略解码,很多公司操作起来很容易变形,不说做到有效,单是理解这些概念,就有些难度。
而要做到关键成功要素的导出、战略KPI的导出,CTQ-Y的分析、分解,年度重点工作的导出,就更不容易了。
如果跳出BEM的框架束缚,思考BEM的逻辑,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战略方向及其运营定义,实际上是在澄清我们的战略方向,就像我们有些公司,在年度经营计划中,会提炼几个关键词一样。
CTQ(品质关键点)是一个年度改善点,是一个短期因素,是连接战略举措(CSF、关键成功要素)与年度重点工作的桥梁。
关键成功要素的导出,还是战略规划的范畴,是战略规划澄清的延续(待定),而年度重点工作是年度经营计划的核心,中间可以通过CTQ来连接。
上面的六步法是一种思路,在操作过程中,还有一种更加直接的方式,就是先导出关键成功要素CSF和战略KPI(也就是战略衡量指标),然后导出年度重点工作。
有了年度重点工作后,进而对重点工作执行进行管理,比如重点工作项目群管理、重点工作辅导、重点工作评价等。
所以,战略解码的过程,就是在明确公司愿景使命、战略方向(战略澄清)的前提下,通过BSC(平衡计分卡)或其他方法,导出关键成功要素、关键指标和重点工作任务,明确组织KPI、个人PBC的过程。
7、从战略规划到执行DSTE全景浅析
从战略规划到执行DSTE,从某种意义来讲,是公司的大运营流程,在这个流程中,包括四个环节,分别为战略规划、战略解码、战略执行与监控、战略评估。
在有些些公司,战略洞察可以从战略规划中单列,然后形成战略洞察、战略规划、战略执行、战略复盘(评估)的战略管理闭环。
将DSTE打开来看,分为战略规划、经营计划、战略执行与监控三个部分。
首先,战略规划部分,要先进行市场洞察,然后确定战略指引,通过BLM模型进行战略规划,战略规划出来后要进行评审,战略规划批准通过后,确定战略衡量指标,然后进行战略宣讲与沟通。
其次,制定年度业务计划与预算,战略澄清(SP-BP输入)、VOX分析,进行战略解码,导出年度重点工作,制定年度规划,制定全面预算,明确组织KPI和个人PBC,最后是BP与述职。
第三,战略执行与监控,重点关注的要素有,管理重点工作、管理KPI、管理滚动业务预测与计划、管理财务预测、管理人力预算、管理运营绩效等,主要有例行审视和半年度审视等。
DSTE作为战略管理的流程,明确了战略管理的逻辑与节奏。
单纯从流程视角看战略管理,这个地方没有完全讲透,我们再看看SP(战略规划)到BP(年度经营计划)的关键输出内容。
战略规划SP要做什么。
按照BLM的逻辑,先进行战略洞察,然后明确战略方向(战略意图),进而确定战略机会点(市场洞察的结果),根据所选择的战略机会点进行业务设计(VDBD模型),明确战略举措(关键任务)。
经营计划BP要做什么。
对战略规划的内容进行澄清、解码,收集VOX(高管期望、客户声音等),明确机会点到订货、市场目标,明确策略与行动计划,明确关键年度指标,制定全面预算(财务和人力),制定组织KPI和个人PBC。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