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日志系统
一、背景介绍
MySQL中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日志,每一个日志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作用,对数据的一致性和正确性得到保障,为数据恢复也提供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讨论MySQL中的各个日志
二、正文
binlog:二进制日志,默认不开启
作用:
记录所有执行的DDL和DML语句(除了select、show等),便于数据同步以及恢复,哪怕数据丢失也能找到
归属:
mysql的server层
存储位置:
/etc/mysql/mysql.conf.d/
如何开启binlog日志记录?
可以在配置文件中添加或修改以下参数来开启binlog日志
errorlog:错误日志
作用:
操作出错放在这儿,能够帮助定位MySQL问题
slowlog:慢查询日志
作用:
给数据库的sql语句设置一个预期执行时间(long_query_time,单位:秒,默认10秒),当sql语句的执行时间超过了预期时间则把这条SQL语句的相关信息记录到慢查询日志中,方便定位哪些查询语句的执行效率低便于后期优化
记录内容:
- 长时间运行的查询:如果一条查询花费大量时间来完成,那么它可能存在性能问题
- 高I/O消耗的查询:当查询需要从磁盘上获取大量数据时,它可能对系统造成不必要的负载
- 未使用索引的查询:没有正确地利用索引将导致全表扫描,效率较低 重复查询:同样的查询多次执行也可能是性能问题的原因之一
- 错误配置的查询参数:如果查询参数设置不合理,比如内存限制、连接池等,都可能导致查询变得更加缓慢
如何开启慢查询日志?
查询是否开启慢查询日志
MySQL默认是没有开启慢查询日志,需要在(/et/my.cnf)中配置
使用场景:
预热数据、过大文件、日志记录、延迟加载数据(同步)
relaylog:中继日志
作用:
在进行主从复制的过程中,需要把主服务器的binlog文件内容同步到从服务的relaylog日志从而保持主从服务器的数据一致性。从服务器读取relaylog中的记录并对数据进行更新
归属:
从服务器
undolog:回滚日志
作用:
记录事务的insert、update、delete操作,记录历史版本的数据,编写的sql语句会生成相反的操作,比方说事务在执行insert语句的时候日志会记录delete,这样的好处是当事务执行失败或者要回滚时,能够快速利用undolog中的信息将数据回滚到修改前的状态
归属:
innodb存储引擎内部
redolog:前滚日志
作用:
当数据被修改时,所有的修改会先写入到redolog日志中,在更新到Buffer Pool,保证了数据不会因为一些外部原因(如:MySQL宕机)而导致数据丢失;当事务在提交的时候,将redolog进行刷盘,如果Mysql宕机或者重启时也可以读取redolog中的数据,从而对数据进行恢复
归属:
innodb存储引擎内部
内存写磁盘的时候是随机读写的,而由内存写入redolog再写入磁盘的过程是append追加的方式顺序读写的,可以通过redolog机制恢复数据,也叫write ahead log
在前文中讲binlog日志时当进行DDL和DML语句时会写入记录到日志文件,修改数据时会写入记录到redolog日志,屏幕前的你思考一个问题:binlog和redolog同时都会记录数据,那如何保证文件中数据的一致性呢?
这就引申出了两阶段提交的概念
两阶段提交
什么时两阶段提交?
将redo log的写入拆成了两个步骤prepare 和commit,这就是两阶段提交
当修改数据时:
先写入redolog日志,给redolog添加一个prepare状态
写入binlog日志
再写redolog,修改状态为commit
数据恢复时:
读取redolog,发现状态为prepare,处于prepare状态的数据是不能用的,
于是读取binlog,查看binlog有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数据:
没有,把redolog这条数据删除掉,回顾记录
有,自动把redolog的状态改成commit,更新数据
三、总结
针对各个日志做了简单的介绍,内部更为细节的内容还需要我们结合MySQL的执行流程、内存和磁盘的过渡等微观去详细了解,宏观到微观。
参考博客
https://blog.csdn.net/J080624/article/details/12859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