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第9章 项目范围管理
1.管理基础
1.产品范围和项目范围
产品范围:某项产品、服务或成果所具有的特征和功能。根据产品需求来衡量。
项目范围:包括产品范围,是为交付具有规定特性与功能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而必须完成的工作。项目管理计划来衡量
2.管理新实践
更加注重与商业分析师一起合作.以便确定问题并识别商业需要,识别并推荐能够满足需要的可行解决方案,收集记录并管理干系人需求满足商业和项目目标、推动项目集或项目产品、服务或最终成果成果应用。
2.项目范围管理过程
1.过程概述
- 规划范围管理 为了记录如何定义、确定和控制项目范围及产品范围,创建范围管理计划。
- 收集需求 为了实现项目目标,确定、记录并管理干系人的需要和需求。
- 定义范围 制定项目和产品详细描述
- 创建WBS 将项目可交付成果和项目分工分解为较小的、更易于管理的组件
- 确定范围 正式验收已完成的项目可交付成果
- 控制范围 监督项目和产品的范围状态,管理范围基准的变更。
2.裁剪考虑因素
3.敏捷与适应方法
3.规划范围管理
作用:整个项目期间对如何管理范围提供指南和方向。
细化项目范围对下列信息的分析:项目章程中的信息、项目管理计划中已批准的子计划、组织过程资产中的历史信息和相关事业环境因素。
输入:
1.项目章程(项目目的、项目概述、假设条件、制约因素、高层次的需求)
2.项目管理计划(质量管理计划、项目生命周期描述、开法方法)
3.事业环境因素
4.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
1.专家判断
2.数据分析
3.会议
输出:
1.范围管理计划
2.需求管理计划
4.收集需求
收集需求是为了实现目标而确定,记录并管理干系人需要和需求的过程。
为定义产品范围和项目范围奠定基础。
输入:
1.立项管理文件 (商业论证)
2.项目章程
3.项目管理计划(范围管理计划、需求管理计划、干系人参与计划)
4.项目文件(假设日志、干系人登记册、经验教训登记册)
5.协议
6.事业环境因素
7.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
1.专家判断
2.数据收集(头脑风暴、访谈、焦点小组、问卷调查、标杆对照)
3.数据分析(文件分析)
4.决策
5.数据表现(亲和图、思维导图)
6.人际关系与团队技能(名义小组技术、观察和交谈、引导)
7.系统交互图
8.原型法
输出:
1.需求文件
2.需求跟踪矩阵
1.需求文件
业务需求:整个组织的高层级需要
干系人需求:干系人的需要
解决方案需要:为了满足业务需要和干系人需要,产品服务成果必须具备的特性、功能和特征
过渡和就绪需求:数据转化和培训需求
项目需求:项目需要满足的行动、过程和其他条件
质量需求:用于确认项目可交付成果的成功完成或其他项目需求的实现的任何条件或标准。
2.需求跟踪矩阵
业务需要、机会、目的和目标
项目目标
项目范围和WBS交付成果
产品设计
产品开发
测试策略和测试场景
高层级需求到详细需求
5.定义范围
制定项目和产品详细描述的过程。
作用描述产品、服务或成果的边界和验收标准。反复开展。
输入:
1.项目章程
2.项目管理计划(范围管理计划)
3.项目文件(假设日志、需求文件、风险登记册)
4.事业环境因素
5.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
1.专家判断
2.数据分析
3.决策
4.人际关系与团队技能
5.产品分析
输出:
1.项目范围说明书
2.项目文件更新(假设日志、需求文件、需求跟踪矩阵、干系人登记册)
1.项目范围说明书
产品范围描述、可交付成果、验收标准、项目的除外责任
6.创建WBS
为所要交付的内容提供架构
最底层是工作包,以便对工作安排进度,进行估算,开展监督和控制。
输入:
1.项目管理计划(范围管理计划)
2.项目文件(需求文件、项目范围说明书)
3.事业环境因素
4.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
1.专家判断
2.分解
输出:
1.范围基准(项目范围说明书、WBS、WBS词典)
2.项目文件更新(假设日志、需求文件)
1.分解活动
识别和分析可交付成果及相关工作
确定WBS的结构和编排方法
自上而下逐层细化分解
为WBS组成部分制定和分配标识编码
核实可交付成果的程度是否恰当
2.分解注意事项
WBS必须是面向可交付成果的
WBS必须符合项目范围
WBS底层应该支持计划和控制
WBS必须有人负责,并且只能一人
WBS应控制在4~6层
WBS包含项目管理工作(分包出去的)
WBS编制需要所有主要项目干系人参与
WBS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7.确认范围
使验收过程具有客观性
通过确认每个可交付成果来提高最终产品、服务或成果获得验收的可能性。
由主要干系人、尤其客户或发起人审查从控制质量过程输出的核实的可交付成果,确认这些可交付成果已经圆满完成并通过了正式验收。
输入:
1.项目管理计划(范围管理计划、需求管理计划、范围基准)
2.项目文件(需求文件、需求跟踪矩阵、质量报告、经验教训登记册)
3.工作绩效数据
4.核实的可交付成果
工具与技术:
1.检查
2.决策 (投票)
输出:
1.验收的可交付成果
2.变更请求
3.工作绩效信息
4.项目文件更新(需求文件、需求跟踪矩阵、经验教训登记册)
1.确认范围需要检查的问题
可交付成果是否是确定的、可确认的
每个可交付成果是否由明确的里程碑,里程碑是否由明确的、可辩别的事件
是否有明确的质量标准
审核和承诺是否有清晰的表达
项目范围是否覆盖了需要完成的产品或服务的所有活动,有没有遗漏或错误
项目范围的风险是否太高
2.干系人观点的不同
管理层主要关注项目范围:范围对项目的进度、资金和资源的影响。这些因素是否超过了组织的承受范围。是否在投入产出上具有合理性。
客户主要关注产品范围:关心项目的可交付成果是否足够完成产品或服务
项目管理人员 项目的制约因素,关系项目可交付成果是否足够和必须完成,时间、资金和资源是否足够,主要的潜在风险和预备解决的放啊
项目团队成员 关注项目范围中自己参与的元素和负责的元素。检查自己的工作时间是否足够,工作是否有冲突。
8.控制范围
监督项目和产品的范围状态,管理范围基准变更的过程
在整个项目期间保持对范围基准的维护。
确保所有的范围变更请求、推荐的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都通过实际整体变更控制过程处理。
输入:
1.项目管理计划(范围管理计划、需求管理计划、变更管理计划、配置管理计划、范围基准、绩效测量基准)
2.项目文件(需求文件、需求跟踪矩阵、经验教训登记册)
3.工作绩效数据
4.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
1.数据分析(偏差分析、趋势分析)
输出:
1.工作绩效信息
2.变更请求
3.项目管理计划更新(范围管理计划、范围基准、进度基准、成本基准、绩效测量基准)
4.项目文件更新(需求文件、需求跟踪矩阵、经验教训登记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