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务实战系列之Redis
前言
云淡天高,落木萧萧,一阵西北风掠过,似寒刀。冬天渐渐变得更名副其实了,
“暖冬”
的说法有点言过其实了。——碎碎念
- 微服务实战系列之Cache
- 微服务实战系列之Nginx(技巧篇)
- 微服务实战系列之Nginx
- 微服务实战系列之Feign
- 微服务实战系列之Sentinel
- 微服务实战系列之Token
- 微服务实战系列之Nacos
- 微服务实战系列之Gateway
- 微服务实战系列之加密RSA
- 微服务实战系列之签名Sign
此刻,博主的“微服务实战系列”
的队伍已满10员“悍将”
,但是如何征服微服务这座大山,依然尚需时日。所谓一人一岗一责,术业有专攻。就像攻城离不开挖地道的、投石块的、射箭的,学习微服务自然也要“四面八方”
,面面俱到。
昨天一篇Cache,突然给博主带来了灵感,索性做个Cache系列吧,分享各位盆友。
闲言少叙,言归正传。今天主讲Cache第一悍将:Redis
,从实战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一、Redis入门
Redis
是一个开源的、使用C语言编写的、支持网络交互的、可基于内存也可持久化的Key-Value数据库。
是不是和Map类似?先开始安装吧。
1. 快速安装
首先准备一个redis稳定的tar包,上传至 /usr/local/redis
mkdir -p /usr/local/redis //创建目录
cd /usr/local/redis
tar -zxvf redis-7.0.10.tar.gz
cd /usr/local/redis/redis-7.0.10
make
make PREFIX=/usr/local/redis install
如看到“Hint:It's a good idea to run make...”
,那么恭喜你!
修改必要配置:
requirepass xxx //设置密码
daemonize yes //后台启动
到此,可以启动了:
cd /usr/local/redis/bin
redis-server /usr/local/redis/redis-7.0.10/redis.conf
2. 数据结构
既然是K-V数据库,那必须有一对Key和Value。
2.1 Key
key一般使用字符串存储,但是定义key时,有两点注意:
- 长度不能太长,太长会占用内存,影响效率;
- 长度也不宜太短,太短影响可读性;
2.2 Value
- String-字符串
- Hash 哈希
- List 列表
- Set 集合
- Sorted_set 有序集合
二、单点模式
什么是单点?顾名思义,有且仅有一个实例,即一个redis server。
单点模式最简单,适合于业务量较小,并发要求较低的场景,比如:
通过合理的定义K,实现高热数据的缓存同步,下次再请求时,可从缓存读取。
当然此模式仍需关注内存占用率
和单点故障。
三、集群模式
Redis集群是一种通过将多个Redis节点互联,实现高可用、高性能的数据缓存方案。该方案可以促使Redis在不同节点上同时提供服务,提高整体可靠性。
Redis集群主要有三种模式:主从复制模式(Master-Slave),哨兵模式(Sentinel)、Cluster模式。
1. 主从复制模式
主从复制从上图可以看出,由Master负责写操作,其Slave负责同步和读操作。
当然Slave也可以同步到多级Slave,让我们把目光聚焦下图:
那么,如何实现主从复制呢,命令如下:
# 在Slave节点中,新增:replicaof 主节点IP和端口
replicaof Master_IP 6379
2. 哨兵模式
简单讲,哨兵模式是在主从复制模式基础上,新增了一个“岗哨”
,负责警卫。如Master发生故障,立即在集群中指定新的Master,实现服务高可用。哨兵一般使用Sentinel
,前序文章已讲过哦,可回看。
如何实现哨兵模式呢?
可指定其中一个Redis节点为哨兵,同时配置sentinel(一般在sentinel.conf文件完成):
# 哨兵端口号
port 16379
# sentinel monitor 配置被监控主节点以及触发故障转移所需的最小哨兵节点数
sentinel monitor yourmaster IP 6379 1
# sentinel down-after-milliseconds 被监控主节点时效时间(毫秒)
sentinel down-after-milliseconds yourmaster 60000
# sentinel failover-timeout 被监控主节点故障转移超时时间(毫秒)
sentinel failover-timeout yourmaster 180000
启动哨兵模式:
redis-sentinel /usr/local/redis/sentinel/sentinel.conf
3. Cluster模式
Cluster为实现缓存的高可用,引入了数据分片的概念。可以理解为把数据拆为一份一份的数据单元,根据一定算法(CRC16
),完成数据拆分,从而实现分布式存储。
那该如何实现呢?准备多个Redis节点(注意端口不同),并参考如下配置redis.conf
:
# cluster节点端口号
port 16379
# 开启集群模式
cluster-enabled yes
# 节点超时时间
cluster-node-timeout 10000
参考如下命令,启动每个节点:
redis-server /usr/local/redis/redis-7.0.10/redis.conf
最后,一键完成Cluster(实现2主2从
Cluster):
redis-cli --cluster create IP:16379 IP:26379 IP:36379 IP:46379 --cluster-replicas 1
结语
今天博主对Redis的基本使用进行了介绍,无论什么架构、什么模式,取决于业务的场景和发展趋势。工具服务于业务,结合业务选择合适的工具,是当下急需的能力。
好了,缓存第一篇到此为止,欢迎分享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