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实验记录:使用BIND提供域名解析服务
前言:
本文是一篇关于Linux系统初学者的实验记录。
参考书籍:《Linux就该这么学》
实验环境:
VmwareWorkStation 17——虚拟机软件
RedHatEnterpriseLinux[RHEL]8——红帽操作系统
备注:
为了降低用户访问网络资源的门槛,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DNS)技术应运而生。
这是一项用于管理和解析域名与IP地址对应关系的技术。
就是能够接受用户输入的域名或IP地址,然后自动查找与之匹配的IP地址或域名,
正向解析:域名解析为IP地址
反向解析:IP地址解析为域名
目录
前言:
备注:
实验1:安装bind服务程序
实验2:正向解析实验
Step1:配置区域配置文件
Step2:编辑数据配置文件。
Step3:检验解析结果
实验3:反向解析实验
Step1:编辑区域配置文件
Step2:编辑数据配置文件
Step3:检验解析结果
实验4:部署从服务器
Step1:在主服务器上的区域配置文件中允许该从服务器更新请求
Step2:在主服务器上配置防火墙放行规则
Step3:在从服务器上安装bind-chroot软件包,修改配置文件,测试与主服务器网络连通性
Step5:检测解析结果
实验5:安全的加密传输
Step1:在主服务器中生成密钥
Step2:在主服务器中创建密钥验证文件。
Step3:开启并加载bind服务的密钥验证功能。
Step4:配置从服务器使其支持密钥验证。
Step5:开启并加载从服务器的密钥验证功能。
Step6:DNS从服务器同步域名区域数据。
实验6:部署缓存服务器
Step1:配置系统的双网卡参数。
Step2:将新添加的网卡设置为“桥接模式”
Step3:在bind服务的主配置文件中添加缓存转发参数。
Step4:重启DNS服务,验证成果
实验7:分离解析技术
关于报错和排查:
实验1:安装bind服务程序
BIND(Berkeley Internet Name Domain,伯克利因特网名称域)服务是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广泛、最安全可靠且高效的域名解析服务器。
安装部署bind服务程序时加上chroot(俗称牢笼机制)扩展包,以便有效地限制bind服务程序仅能对自身的配置文件进行操作,确保整个服务器的安全。
yum install bind-chroot
在bind服务程序中有三个比较关键的文件:
主配置文件(/etc/named.conf):用来定义bind服务程序的允许
区域配置文件(/etc/named.rfc1912.zones):
该目录用来保存域名和IP地址对应关系所在位置。
数据配置文件目录(/var/named):
该目录用来保存域名和IP地址真实对应关系的数据配置文件。
vim /etc/named.conf
在Linux系统中,bind服务程序的名称为named。
在/etc目录找到主配置文件,把第11行和第19行地址均修改为any,
分别表示:服务器上所有IP地址均可提供DNS域名解析服务、允许所有人对本服务器发起DNS查询请求
下面的实验会分别修改bind服务程序的主配置文件、区域配置文件与数据配置文件。
如果遇到bind服务程序启动失败的情况,执行:
named-checkconf
named-checkzone
检查参数是否写错。
实验2:正向解析实验
在域名解析服务中,正向解析:根据域名查找到对应的IP地址/
当用户输入了一个域名后,bind服务程序会自动进行查找,并将匹配到的IP地址返给用户。
Step1:配置区域配置文件
vim /etc/named.rfc1912.zones
Step2:编辑数据配置文件。
可以从/var/named 目录中复制一份正向解析的模板文件(named.localhost)
然后把域名和IP地址的对应数据填写数据配置文件并保存。
复制时,-a参数可以保留原始文件的所有者、所属组、权限属性信息,以便让bind服务程序读取。
cd /var/named/
ls -al named.localhost
cp -a named.localhost linuxprobe.com.zone
vim linuxprobe.com.zone
$TTL 1D
@ IN SOA linuxprobe.com. root.linuxprobe.com (
0 ; serial
1D ; refresh
1H ; retry
1W ; expire
3H ) ; minimum
NS ns.linuxprobe.com.
ns IN A 192.168.31.128
www IN A 192.168.31.128
Step3:检验解析结果
要把Linux系统网卡中的DNS地址参数修改成本机IP地址,这样就可以使用由本机提供的DNS查询服务了,nslookup命令用于检测能否从DNS服务器中查询到域名与IP地址的解析记录,进而更准确地检测DNS服务器是否已经能够为用户提供服务。
实验3:反向解析实验
反向解析将用户提交的IP地址解析为对应的域名信息,它一般用于对某个IP地址上绑定的所有域名进行整体屏蔽,屏蔽由某些域名发送的垃圾邮件。
Step1:编辑区域配置文件
在定义区域时,要把IP地址反写。
vim /etc/named.rfc1912.zones
zone "linuxprobe.com" IN {
type master;
file "linuxprobe.com.zone";
allow-update {none;};
};
zone "31.168.192.in-addr.arpa" IN {
type master;
file "192.168.31.arpa";
allow-update {none;};
};
Step2:编辑数据配置文件
cd /var/named
cp -a named.loopback 192.168.31.arpa
vim 192,168.31.arpa
$TTL 1D
@ IN SOA Linuxprobe.com. Root.linuxprobe.com. (
0 ; serial
1D ; refresh
1H ; retry
1W ; expire
3H ) ; minimum
NS ns.linuxprobe.com.
A 192.168.31.128
AAAA ::1
10 PTR na.linuxprobe.com.
10 PTR www.linuxprobe.com.
20 PTR bbs.linuxprobe.com.
systemctl restart named
Step3:检验解析结果
正向解析和反向解析实验完成。
实验4:部署从服务器
在DNS域名解析服务中,从服务器可以从主服务器上获取指定的数据文件,从而起到备份解析记录与负载均衡的作用。因此,通过部署从服务器不仅可以减轻主服务器的负载压力,还可以提升用户的查询效率。
主机名称 | 操作系统 | IP地址 |
主服务器 | RHEL 8 | 192.168.31.128 |
从服务器 | RHEL 8 | 192.168.31.130 |
Step1:在主服务器上的区域配置文件中允许该从服务器更新请求
即修改allow-update参数,然后重启服务器的DNS程序
vim /etc/named.rfc1912.zones
zone "linuxprobe.com" IN {
type master;
file "linuxprobe.com.zone";
allow-update {192.168.31.130;};
};
zone "31.168.192.in-addr.arpa" IN {
type master;
file "192.168.31.arpa";
allow-update {192.168.31.130;};
};
Step2:在主服务器上配置防火墙放行规则
iptables -F
firewall-cmd --permanent --zone=public --add-service=dns
firewall-cmd --reload
Step3:在从服务器上安装bind-chroot软件包,修改配置文件,测试与主服务器网络连通性
dnf install bind-chroot
vim /etc/named.conf
Step4:在从服务器中填写主服务器的IP地址与要抓取的区域信息,然后重启服务
vim /etc/named.rfc1912.zones
zone "linuxprobe.com" IN {
type slave;
masters { 192.168.31.128; };
file "slaves/linuxprobe.com.zone";
};
zone "31.168.192.in-addr.arpa" IN {
type slave;
masters { 192.168.31.128; };
file "slaves/192.168.31.arpa";
};
systemctl restart named
Step5:检测解析结果
将从服务器DNS指向自身IP地址。
实验完成。
实验5:安全的加密传输
互联网中绝大多数DNS服务器都是基于BIND域名解析服务搭建的,而bind服务程序为了提供安全的解析服务,已经对TSIG加密机制提供了支持。
TSIG主要是利用了密码编码的方式来保护区域信息的传输,即TSIG加密机制保证了DNS服务器之间传输域名信息的安全性。
接上文,此时从服务器可以获取到主服务器上的数据配置文件
rm -rf /var/named/slaves/*
Step1:在主服务器中生成密钥
dnssec-keygen命令用于生成安全的DNS服务密钥,
格式:"dnssec-keygen[参数]“
参数 | 作用 |
-a | 指定加密算法,包括:RSAMD5、RSASHA1、DSA |
-b | 密钥长度 |
-n | 密钥的类型 |
生成一个主机名称为master-slave的128位HMAC-MD5算法的密钥文件。
需要把私钥文件中Key参数后面的值记录下来,一会儿要将其写入传输配置文件中。
[root@linuxprobe ~]# dnssec-keygen -a HMAC-MD5 -b 128 -n HOST master-slave
Kmaster-slave.+157+18003
[root@linuxprobe ~]# ls -l Kmaster-slave.+157+18003.*
-rw-------. 1 root root 56 Feb 4 20:07 Kmaster-slave.+157+18003.key
-rw-------. 1 root root 165 Feb 4 20:07 Kmaster-slave.+157+18003.private
[root@linuxprobe ~]# cat Kmaster-slave.+157+18003.private
Private-key-format: v1.3
Algorithm: 157 (HMAC_MD5)
Key: qvwiBDk12W9lczRsWhNtHQ==
Bits: AAA=
Created: 20240204120748
Publish: 20240204120748
Activate: 20240204120748
Key: qvwiBDk12W9lczRsWhNtHQ==
Step2:在主服务器中创建密钥验证文件。
进入bind服务程序用于保存配置文件的目录,把刚刚生成的密钥名称、加密算法和私钥加密字符串按照格式写入tansfer.key传输配置文件中。
为了安全起见,需要将文件的所属组修改成named,并将文件权限设置小一定,创建一个硬链接,指向/etc目录。
cd /var/named/chroot/etc/
vim transfer.key
key "master-slave" {
algorithm hmac-md5;
secret "qvwiBDk12W9lczRsWhNtHQ==";
};
chown root:named transfer.key
chmod 640 transfer.key
ln transfer.key /etc/transfer.key
Step3:开启并加载bind服务的密钥验证功能。
首先需要在主服务器的主配置文件中加载密钥验证文件,然后进行设置,使得只允许带有master-slave密钥认证的DNS服务器同步数据配置文件。
vim /etc/named.conf
现在:DNS主服务器的TSIG密钥加密传输功能已经配置完成。
然后清空DNS从服务器同步目录中的数据配置文件,重启bind服务。已经无法自动获取数据配置文件。
Step4:配置从服务器使其支持密钥验证。
在bind服务程序的配置文件目录中创建密钥认证文件,并设置相应的权限,然后设置该文件的一个硬链接,并指向/etc目录,
cd /var/named/chroot/etc/
vim transfer.key
key "master-slave" {
algorithm hmac-md5;
secret "qvwiBDk12W9lczRsWhNtHQ==";
};
chown root:named transfer.key
chmod 640 transfer.key
ln transfer.key /etc/transfer.key
Step5:开启并加载从服务器的密钥验证功能。
在主配置文件中加载密钥认证文件,然后按照指定的格式写上主服务器的IP地址和密钥名称。
这里参数位置不宜太靠前:51行处左右较为合适
Step6:DNS从服务器同步域名区域数据。
现在两台服务器的bind服务程序都已经配置妥当,并匹配到了相同的密钥认证文件。
systemctl restart named
ls /var/named/slaves/
实验成功。
实验6:部署缓存服务器
DNS缓存服务器是一种不负责域名数据维护的DNS服务器。
简单来说,缓存服务器就是把用户经常使用到的域名与IP地址解析记录保存在主机本地,从而提升下次解析的效率。
DNS缓存服务器一般用于经常访问某些固定站点而对这些网站的访问速度由较高要求的企业内网中,但实际的应用并不广泛。
缓存服务器是否可以成功解析还与指定的上级DNS服务器的允许策略有关。
Step1:配置系统的双网卡参数。
为了更加贴近真实的网络环境,实现外网查询功能,在缓存服务器再添加一块网卡。
主机名称 | 操作系统 | IP地址 |
缓存服务器 | RHEL 8 | 网卡(外网):根据物理设备的网络参数进行配置 网卡(内网):192.168.31.128 |
客户端 | RHEL 8 | 192.168.31.130 |
Step2:将新添加的网卡设置为“桥接模式”
Step3:在bind服务的主配置文件中添加缓存转发参数。
在大约第二十行添加参数:"forwarders{上级DNS服务器地址;};"
上级DNS服务器地址指的是获取数据配置文件的服务器。
iptables -F
iptables-save
firewall-cmd --permanent --zone=public --add-service=dns
firewall-cmd --reload
Step4:重启DNS服务,验证成果
客户端主机的DNS服务器地址参数改为缓存服务器的IP地址。
然后重启客户端网络。
实验成功。
实验7:分离解析技术
模拟情景:
为分别处于北京的DNS服务器和处于美国的DNS服务器分配的IP地址,让国内用户自动匹配到北京的服务器,而让海外读者自动匹配到美国的服务器。这样提高了访问速度。
主机名称 | 操作系统 | IP地址 |
DNS服务器 | RHEL 8 | 北京网络:122.71.115.10 美国网络:106.185.25.10 |
北京用户 | Windows 7 | 122.71.115.1 |
海外用户 | Windows 7 | 106.185.25.1 |
分离解析技术可以加快国内和国外用户访问DNS的速度。
关于报错和排查:
如果检查配置无误,未显示报错,但运行结果异常:
执行:
cat /var/named/data/named.run
查看日志,分析报错原因。
设置防火墙:
iptables -F
iptables-save
firewall-cmd --permanent --zone=public --add-service=dns
firewall-cmd --re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