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pytest的常用插件和Allure测试报告

pytest常用插件

pytest-html插件

安装:

pip install pytest-html -U

用途:

生成html的测试报告

用法:

​在.ini配置文件里面添加

addopts = --html=report.html --self-contained-html

效果:

执行结果中存在html测试报告路径

pytest-xdist插件

安装:

pip install pytest-xdist -U

用途:

可以使用并发的方式执行用例

用法:

在.ini配置文件中添加

addopte -n 并发数(建议不要超过系统CPU的核心数)
如果并发数为0,相当于没有使用插件

效果:

会减少用例的执行时间,但是由于调用进程也需要消耗资源,所以填写的并发数太多时间并不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无并发执行情况:

并发数为2的执行情况:

可以看到效率有所提高

pytest-rerunfailures插件

安装:

pip install pytest-rerunfailures -U

用途:

在用例失败后进行重试,可以执行重试最大次数和每次重试之前的等待时间

用法:

在.ini配置文件中添加

addopts --reruns 重新执行的数量 --reruns-delay 每次重新执行的等待时间
如: --reruns 5 --reruns-delay 1   表示如果失败最多重新执行5次,并且每次重新执行之间间隔一秒

效果:

用例内容:

生成一个随机数范围是[1, 3)

断言这个随机数是否等于1,相当于是50%的概率

def test_1():
    a = random.randint(1, 3)
    assert a == 1

使用--reruns 5 --reruns-delay 1的配置执行后

pytest-order插件

安装:

pip install pytest-order -U

用途:

给用例排序,让用例可以按照执行的顺序执行

用法:

在用例上面加上如下标识

@pytest.mark.order(1)

执行时会按照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执行,如果没有填数字或者没有添加标识的用例,会在排序的所有用例执行之后,按照原本的用例顺序执行。

效果:

用例内容:

test_1没有添加标识

test_2添加了标识但没有加入数字

test_3、test_4、test_5添加了标识并且加入了数字

def test_1():
    print('执行用例test_1')


@pytest.mark.order()
def test_2():
    print('执行用例test_2')


@pytest.mark.order(1)
def test_3():
    print('执行用例test_3')

@pytest.mark.order(3)
def test_4():
    print('执行用例test_4')

@pytest.mark.order(2)
def test_5():
    print('执行用例test_5')

预期执行顺序:

test_3、test_5、test_4、test_1、test_2

执行结果:

符合预期

pytest-base-url插件

安装:

pip install pytest-base-url -U

用途:

在用例中可以使用名为base-url的变量,可以在用例之间传递信息

用法:

在.ini配置文件中添加:

addopts  --base-url 内容
或者
base_url = 内容

效果:

用例内容:

打印base-url的内容

def test_abc(base_url):
    print('正在使用的环境是:', base_url)

base-url的内容为:

base_url = 测试环境

效果:

pytest-result-log插件

安装:

pip install pytest-result-log -U

用途:

打印的日志更详细,并且会对不同用例的日志进行区分

用法:

安装之后即可用

配置格式:

log_file = ./pytest.log
log_file_level = info
log_file_format = %(levelname)-8s %(asctime)s [%(name)s:%(lineno)s] : %(message)s
log_file_date_format = %Y-%m-%d %H:%M:%S

# 设置打印日志的级别
result_log_level_verbose = info

效果:

用例内容:

import logging

logger = logging.getLogger()

def test_log1():
    logger.info("哈哈哈,我是日志内容")

def test_log2():
    logger.info("哈哈哈,我也是日志内容")
    assert 1 == 2

执行结果:

会生成一个.log的文件,文件名为配置中设置的名称

log_file = ./pytest.log

Allure测试报告框架

环境需要

需要安装Allure和jdk11及以上版本(建议17)

并且需要将其加入到系统的环境变量

最终结果就是:在cmd窗口或者终端中输入java和allure都可以出现对应的内容

allure-pytest插件

安装:

pip install allure-pytest -U

用途:

将pytest生成的测试报告转化为Allure可以识别的数据

用法:

在.ini配置文件中添加:

addopts  --alluredir=./temps --clean-alluredir

Allure测试报告框架的用法

当生成了pytest的测试报告之后,在终端输入:

allure generate -c -o report temps

其中generate表示生成报告

-c表示清空之前的报告

-o表示报告存放的目录名字(后面的report是我设置的目录名字)

temps表示allure-pytest插件生成的测试结果存放的位置(名字可以自己更换)

可以通过在main.py文件中添加如下代码,用来在用例执行完之后,自动执行该命令

os.system('allure generate -c -o report temps')

效果:

点击你存放allure报告的目录(我的是report),找到index.html用浏览器打开

 

其中测试套会根据用来存在的目录进行区分

Allure测试报告定制

在Allure目录下找到config/allure.yml

修改成如下内容(就是把 - custom-logo-plugin 那一行加进去):

plugins:
  - junit-xml-plugin
  - xunit-xml-plugin
  - trx-plugin
  - behaviors-plugin
  - packages-plugin
  - screen-diff-plugin
  - xctest-plugin
  - jira-plugin
  - xray-plugin
  - custom-logo-plugin

然后在来到Allure的plugins\custom-logo-plugin\static路径下

找到图片文件和css文件

设计好对应的logo图片和css样式,加进去Allure报告的logo就会修改了

Allure报告中对用例分类

我们可以在用例加上allure标记

同类型的标记中内容相同的标记会被归为一类

# 对测试用例进行划分,级别从大到小
@allure.epic()
@allure.feature()
@allure.story()
@allure.title()

举例:

@allure.epic('项目标记1')
@allure.feature('模块标记1')
class Test1:
    @allure.story('场景1')
    @allure.title('功能1')
    def test_1(self):
        print('执行了test_1')

    @allure.story('场景1')
    @allure.title('功能2')
    def test_2(self):
        print('执行了test_2')

    @allure.title('功能2')
    def test_3(self):
        print('执行了test_3')

@allure.epic('项目标记1')
@allure.feature('模块标记2')
class Test2:
    @allure.title('功能1')
    def test_1(self):
        print('执行了test_1')

    @allure.title('功能1')
    def test_2(self):
        print('执行了test_2')

    @allure.story('场景1')
    @allure.title('功能2')
    def test_3(self):
        print('执行了test_3')

Test1类和Test2类都加上了epic('项目标记1')此时他们会在报告会打包到一个名为"项目标记1"的目录下

又因为他们各自有带有不同的feature()标记,所以在"项目标记1"目录下Test1类和Test2类中的用例会再被分为两个目录:"模块标记1"和"模块标记2"

Test1类中用例又被分为"场景1"目录和直接展示的用例,以此类推


http://www.kler.cn/a/229472.html

相关文章:

  • Golang 设计模式
  • IDEA编译器集成Maven环境以及项目的创建(2)
  • C# PDF下载地址转图片(Base64 编码)
  • 软件工程和项目管理领域 - CMMI 极简理解
  • Linux(Centos 7.6)命令详解:split
  • 当当网热销书籍数据采集与可视化分析
  • 【蓝桥杯选拔赛真题91】Scratch筛选数据 第十五届蓝桥杯scratch图形化编程 少儿编程创意编程选拔赛真题解析
  • 宠物空气净化器哪个品牌质量好?实惠的猫用猫用净化器牌子测评
  • 计算机设计大赛 深度学习+opencv+python实现车道线检测 - 自动驾驶
  • 在每个地方都应该添加 memo 吗?
  • 【ArcGIS微课1000例】0101:删除冗余节点或折点
  • 计算机网络——03网络核心
  • 详解Python3的垃圾回收机制
  • 国内领先的酒店用品采购平台「尚和酒店」×企企通B2B2B商城上线,引领酒店用品行业数智升级
  • 在 CentOS 7上使用 Apache 和 mod_wsgi 部署 Django 应用的方法
  • Nginx使用详解
  • 6、基于机器学习的预测
  • 4. 树(二叉树、二叉查找树/二叉排序树/二叉搜索树、平衡二叉树、平衡二叉B树/红黑树)
  • 【JavaScript】Js中一些数组常用API总结
  • 面试数据结构与算法总结分类+leetcode目录【基础版】
  • 流量控制原理
  • SSRF漏洞给云服务元数据带来的安全威胁
  • k8s学习(RKE+k8s+rancher2.x)成长系列之简配版环境搭建(二)
  • 基于最新koa的Node.js后端API架构与MVC模式
  • (附源码)基于springboot 毕业生去向统计设计系统-计算机毕设 25559
  • Web 站点的欢迎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