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高级主题
介绍Redis的高级主题,包括服务器配置、Redis事务、Redis发布和订阅、Pipeline批量发送请求、数据备份与恢复等。
1、服务器配置
在Windows和Linux的Redis服务器里面,都有一个配置文件。Redis配置文件位于Redis安装目录下,在不同操作系统下,Redis配置文件名是不一样的:
- 在Windows下,Redis配置文件名为redis.windows.conf。
- 在Linux下,Redis配置文件名为redis.conf。
在Linux下使用redis-server命令启动Redis服务器时,可以在命令后面指定配置文件。例如,在Linux下使用如下命令启动Redis服务器:
$ redis-server /usr/local/redis/conf/redis.conf
也可以通过Redis的CONFIG命令对Redis配置文件进行查看或设置项。
1.1、Redis服务器允许远程主机访问
若主机需要远程访问Redis服务器,则可以修改Redis配置文件redis.conf。文件中bind字段默认为bind 127.0.0.1,表示只能在本机访问Redis服务器,如下图所示:
若允许远程主机访问Redis服务器,可以将bind 127.0.0.1改为bind 0.0.0.0。
找到daemonize no,把这一项的no改成yes。daemonize yes主要是开启Redis的守护进程,可以在Linux启动时自动运行Redis,将Redis服务器作为守护进程(daemon)来运行:
daemonize yes
关闭protected-mode模式,让外部网络可以直接访问Redis服务器。在Redis配置文件中找到protected-mode yes,把这一项的yes改成no:
protected-mode no
1.2、客户端远程连接Redis服务器
远程连接Redis服务器需要使用redis-cli命令,redis-cli命令的用法为:redis-cli[OPTIONS][cmd[arg[arg…]]]。
redis-cli命令的关键参数如下:
- -h:主机IP地址,默认是127.0.0.1。
- -p:端口,默认是6379。
- -a:密码,如果Redis设置了密码,需要传递密码。
假设有两台Redis服务器,Redis服务器的IP地址分别是192.168.1.11和192.168.1.14。现在需要在192.168.1.11上通过redis-cli命令远程访问192.168.1.14上的Redis服务器,在192.168.1.11上通过以下命令远程连接192.168.1.14上的Redis服务器:
$ redis-cli -h 192.168.1.14 -p 6379
192.168.1.14:6379> SET age 20
OK
192.168.1.14:6379> GET age
"20"
通过本例,客户端远程连接到192.168.1.14上的Redis服务器,设置了一个String类型的值,使age等于“20”。
1.3、设置密码
通过Redis配置文件来设置密码,客户端连接到Redis服务器时就需要密码验证,这样可以让Redis服务器更安全。
1、通过命令设置Redis密码
首先通过CONFIG GET requirepass命令查看Redis服务器是否设置了密码验证:
127.0.0.1:6379> CONFIG GET requirepass
1) "requirepass"
2) ""
默认情况下requirepass对应的参数是空的,即没有密码,表示不需要通过密码验证就可以连接到Redis服务器。
然后设置Redis服务器的当前密码为123。Redis服务器重新启动后又会将密码重置为默认,即没有密码,因此不建议用此种方式设置密码:
127.0.0.1:6379> CONFIG SET requirepass "123"
OK
127.0.0.1:6379> CONFIG GET requirepass
1) "requirepass"
2) "123"
通过命令设置Redis密码的完整实例如下:
[root@bogon bin]# ./redis-cli -h 127.0.0.1 -p 6379
# 获取现有Redis服务器密码
127.0.0.1:6379> CONFIG GET requirepass
1) "requirepass"
2) ""
# 设置新密码
127.0.0.1:6379> CONFIG SET requirepass "123"
OK
127.0.0.1:6379> exit
# 重新设置密码后,连接Redis服务器需添加密码参数
[root@bogon bin]# ./redis-cli -h 127.0.0.1 -p 6379 -a 123
127.0.0.1:6379> set age 20
OK
重新设置密码后,需要重新登录Redis服务器才能获取操作权限。
2、通过修改Redis配置文件设置密码
编辑redis.conf配置文件,添加requirepass值设置密码:
requirepass 123
以上设置的Redis服务器的访问密码为123,读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密码的设置。
重启Redis服务器后,再次进入Redis客户端并输入以下内容:
127.0.0.1:6379>KEYS *
(error) NOAUTH Authentication required
发现没有权限进入当前数据库,需要使用AUTH命令进行授权操作:
127.0.0.1:6379>AUTH 123
OK
输入密码则成功进入当前数据库,用这种方式每次进入当前数据库的时候都需要输入密码。
还有一种简单的方式,即直接登录数据库并授权:
[root@bogon bin]# ./redis-cli -h 127.0.0.1 -p 6379 -a 123
在本例中,我们设置了Redis服务器的访问密码为123。建议用此种方式设置密码,重启Redis服务器后就可以使用设置好的密码连接Redis服务器了。
1.4、Redis端口修改
Redis默认的端口是6379,在redis.conf配置文件里搜索6379就能找到端口参数配置,如下所示:
# Accept connections on the specified port, default is 6379 (IANA #815344).
# If port 0 is specified Redis will not listen on a TCP socket.
port 6379
可以将默认的端口修改成指定的端口,不要端口冲突就行。启动Redis服务器后,可以使用ps-ef|grep redis命令查看Redis服务器占用的端口,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现在Redis服务器使用的端口是6379。
1.5、查看配置
可以通过CONFIG GET命令查看配置。CONFIG GET命令的基本语法如下:
redis 127.0.0.1:6379> CONFIG GET CONFIG_SETTING_NAME
实例:查看Redis的日志级别。
127.0.0.1:6379> CONFIG GET loglevel
1) "loglevel"
2) "notice"
1.6、修改配置
可以通过修改redis.conf配置文件或使用CONFIG SET命令来修改配置。
CONFIG SET命令的基本语法如下:
redis 127.0.0.1:6379> CONFIG SET CONFIG_SETTING_NAME NEW_CONFIG_VALUE
实例:修改Redis记录的日志级别:
127.0.0.1:6379> CONFIG SET loglevel "notice"
OK
127.0.0.1:6379> CONFIG GET loglevel
1) "loglevel"
2) "notice"
127.0.0.1:6379>
1.7、配置项说明
redis.conf配置项说明如下:
(1)Redis默认不是以守护进程的方式运行的,可以通过daemonize配置项修改。如果指定为yes,表示启用守护进程:
daemonize no
(2)当Redis以守护进程的方式运行时,Redis默认会把pid写入/var/run/redis.pid文件,可以通过pidfile配置项来指定:
pidfile /var/run/redis.pid
(3)指定Redis监听端口,可以通过port配置项来指定,默认端口为6379:
port 6379
(4)指定绑定的主机地址,可以用于限制连接,默认只能本机访问Redis服务器:
bind 127.0.0.1
(5)指定Redis客户端闲置多长时间后关闭连接,如果指定为0,表示关闭该功能:
timeout 300
(6)指定日志的记录级别,Redis支持4个级别,即debug、verbose、notice、warning,默认值为verbose:
loglevel verbose
(7)指定日志文件的保存路径,如果指定为"",表示默认为标准输出:
logfile ""
(8)指定数据库的数量,默认数据库数量为0,可以使用SELECT命令来连接指定的数据库:
databases 16
(9)指定在多长时间内执行多少次更新操作,Redis就将数据同步到数据文件中:
save <seconds> <changes>
Redis的默认配置文件中设置了3个触发条件:
save 900 1
save 300 10
save 60 10000
save 900 1表示900s(15min)内有1个更新,save 300 10表示300s(5min)内有10个更新,save 60 10000表示60s(1min)内有10 000个更新,Redis就将数据同步到数据文件中。
(10)对于存储到磁盘中的Redis快照,可以设置是否进行压缩存储,默认值为yes。如果指定为yes,Redis会采用LZF压缩算法对存储到磁盘中的Redis快照进行压缩。如果不想消耗CPU来压缩快照的话,可以指定为no来关闭该选项,但是存储在磁盘上的快照会比较大:
rdbcompression yes
(11)指定存储数据的本地数据库的文件名,默认值为dump.rdb。
dbfilename dump.rdb
(12)指定本地数据库存放目录:
dir/usr/local/redis/bin
(13)指定当本机为Slave(从服务器)服务时,Master(主服务器)服务的IP地址及端口。在Redis启动时,它会自动从Master服务进行数据同步:
slaveof <masterip> <masterport>
(14)指定当Master服务设置了密码保护时,Slave服务连接Master服务的密码:
masterauth <master-password>
(15)指定Redis的连接密码。如果配置了连接密码,则客户端在连接Redis时需要使用AUTH命令提供密码,默认配置是关闭的:
requirepass foobared
(16)指定同一时间内客户端允许的最大连接数,如果设置为maxclients 0,表示不做限制。当客户端连接数达到最大限制时,Redis会关闭新的连接并向客户端发送max number of clients reached错误信息:
maxclients 128
(17)指定Redis的最大内存限制。Redis在启动时会把数据缓存到内存中,达到最大内存后,Redis会尝试清除已到期的key。Redis新的vm(虚拟内存)机制,会把key存放在内存,把value存放在swap区:
maxmemory <bytes>
(18)指定Redis是否在每次执行更新操作后进行日志记录,在默认情况下Redis是异步地把内存中的数据写入磁盘的。如果不开启此选项,可能会在主机断电时丢失一段时间内的数据。该选项默认值为no:
appendonly no
(19)指定更新日志文件名,默认值为appendonly.aof:
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aof
(20)指定更新日志的条件,共有3个可选值:
- no:表示等操作系统进行数据缓存后才同步到磁盘,特点是速度快。
- always:表示每次执行更新操作后,需要手动调用fsync()将数据写到磁盘,特点是速度慢,比较安全。
- everysec:表示每秒同步一次数据到磁盘,是上面两个选项的折中选项,也是默认值。
appendfsync everysec
(21)指定是否启用虚拟内存机制,默认值为no:
vm-enabled no
(22)指定虚拟内存文件路径,默认值为/tmp/redis.swap。不可多个Redis实例共享:
vm-swap-file /tmp/redis.swap
(23)指定将所有大于vm-max-memory的数据存入虚拟内存,默认值为0,无论vm-max-memory多小,所有索引数据都是内存存储的(Redis的索引数据就是key),也就是说,当vm-max-memory设置为0的时候,其实是所有value都存储在磁盘:
vm-max-memory 0
(24)Redis的swap文件被分成了很多个page,一个对象可以保存在多个page上,但一个page不能被多个对象共享:
vm-page-size 32
(25)指定swap文件中的page数量:
vm-pages 134217728
(26)指定访问swap文件的线程数,此选项值最好不要超过计算机的核数。如果设置为0,那么所有对swap文件的操作都是串行的,可能会造成比较长时间的延迟。此选项默认值为4:
vm-max-threads 4
(27)指定在向客户端响应时,是否把较小的包合并为一个包发送,默认值为yes:
glueoutputbuf yes
2、Redis事务
Redis的事务可以一次执行多个命令,有以下两个重要的特点:
- 事务是一个单独的隔离操作:事务中的所有命令都会按顺序执行,事务在执行的过程中,不会被其他客户端发送的命令所打断。
- 事务是一个原子性操作:事务中的命令要么全部被执行,要么全部都不执行。
一个事务会经历3个阶段,即开始事务、命令入队、执行事务,如下图所示:
2.1、Redis事务的常用命令
下表列出了Redis事务的常用命令及其描述:
2.2、简单事务控制
以下是一个简单事务控制的实例。先使用MULTI命令开始一个事务,然后将多个命令入队到事务中,最后由EXEC命令触发事务,一起执行事务块内的所有命令:
127.0.0.1:6379> SET age 20
OK
127.0.0.1:6379> MULTI
OK
#两个SET命令都没有被执行,而是被放到了队列中
127.0.0.1:6379> SET age 21
QUEUED
127.0.0.1:6379> SET age 22
QUEUED
127.0.0.1:6379> GET age
QUEUED
#SADD命令也没有被执行,也被放到了队列中
127.0.0.1:6379> SADD tag "java" "python" "c"
QUEUED
127.0.0.1:6379> SMEMBERS tag
QUEUED
# 触发事务,一起执行队列中的命令,执行命令后返回的是执行3个命令的结果
127.0.0.1:6379> EXEC
1) OK
2) OK
3) "22"
4) (integer) 3
5) 1) "python"
2) "c"
3) "java"
# 查看 age对应的字符串
127.0.0.1:6379> GET age
"22"
# 查看 tag对应的集合
127.0.0.1:6379> SMEMBERS tag
1) "python"
2) "c"
3) "java"
从本例中可以看到,两个SET命令和一个SADD命令并没有被立即执行而是放到了队列中,在执行EXEC命令后3个命令才被连续执行,最后返回的是3个命令的执行结果。
2.3、取消一个事务
我们可以执行DISCARD命令来取消一个事务,让事务回滚。实例如下:
127.0.0.1:6379> SET age 20
OK
127.0.0.1:6379> GET age
"20"
127.0.0.1:6379> MULTI
OK
127.0.0.1:6379> SET age 21
QUEUED
127.0.0.1:6379> SET age 22
QUEUED
127.0.0.1:6379> DISCARD
OK
127.0.0.1:6379> GET age
"20"
从本例中可以看到,两个SET命令并没有被立即执行而是放到了队列中,在执行DISCARD命令后清空事务的命令队列并退出事务的上下文,也就是事务回滚。
2.4、乐观锁控制复杂事务
乐观锁就是利用版本号比较机制,只是在读数据的时候,将读到的数据的版本号一起读出来,当对数据的读操作结束并准备写数据的时候,再进行一次数据的版本号的比较。若版本号没有变化,即认为数据是一致的,没有更改,可以直接写入;若版本号有变化,则认为数据被更新,不能写入,防止脏写。
乐观锁工作机制:执行WATCH命令监视Redis给定的每一个key,当执行EXEC命令时如果监视的任何一个key自从执行WATCH命令后发生过变化,则整个事务会回滚,不执行任何操作。
3、Redis发布和订阅
Redis发布和订阅是一种消息通信模式:发送者(Publish)用来发送消息,订阅者(Subscribe)用来接收消息。Redis客户端可以订阅任意数量的频道。
下图展示了频道channel1,以及订阅这个频道的3个客户端client2、client5和client1之间的关系:
当有新消息通过PUBLISH命令发送给频道channel1时,这个消息就会被发送给订阅它的3个客户端(client2、client5和client1),如下图所示:
3.1、Redis发布和订阅的常用命令
3.2、Redis发布和订阅实例
以下实例演示了发布和订阅是如何工作的。
首先,打开一个客户端连接Redis服务器,作为订阅者接收消息。在本实例中我们创建了一个订阅频道,命名为redisChat:
127.0.0.1:6379> SUBSCRIBE redisChat
Reading messages... (press Ctrl-C to quit)
1) "subscribe"
2) "redisChat"
3) (integer) 1
其次,重新开启一个Redis客户端,作为发送者发送消息,然后在同一个频道redisChat发布两次消息,订阅者就能接收消息:
127.0.0.1:6379> PUBLISH redisChat "message1"
(integer) 1
127.0.0.1:6379> PUBLISH redisChat "message2"
(integer) 1
127.0.0.1:6379>
订阅者的客户端会显示如下消息:
127.0.0.1:6379> SUBSCRIBE redisChat
Reading messages... (press Ctrl-C to quit)
1) "subscribe"
2) "redisChat"
3) (integer) 1
1) "message"
2) "redisChat"
3) "message1"
1) "message"
2) "redisChat"
3) "message2"
4、Redis管道
Redis是一个客户端-服务器(CS)模型的TCP服务器,使用和HTTP类似的相应请求协议。一个客户端可以通过一个Socket连续发送多个请求命令,每个请求命令发出后客户端通常会阻塞并等待Redis服务器处理,Redis服务器处理完请求后会将结果通过响应报文返回给客户端。
Redis的管道(Pipeline)可以一次性发送多条命令并在执行完后一次性将结果返回。管道可以减少客户端与Redis服务器的通信次数,从而降低往返延时时间。管道实现的原理是队列,而队列遵循先进先出原则,这样就保证了数据的顺序性。
Redis管道技术可以在Redis服务器启动时使用,在Redis客户端向Redis服务器发送请求(Request),并一次性读取所有Redis服务器的响应(Response)。
在Linux客户端新建脚本pipeline.sh:
[root@localhost ~]# touch pipeline.sh
使用vi命令修改pipeline.sh:
[root@localhost ~]# vi pipeline.sh
在pipeline.sh中添加以下内容,脚本文件名为Redis\Chapter04\pipeline.sh:
(echo -en "PING\r\n SET db redis\r\nGET db\r\nSET visitor 0\r\nINCR visitor\r
\nINCR visitor\r\nINCR visitor\r\nGET visitor\r\n"; sleep 10) | nc localhost 6379
给pipeline.sh赋予可执行命令权限:
[root@localhost ~]# chmod +x pipeline.sh
执行pipeline.sh:
[root@localhost ~]# ./pipeline.sh
得到以下内容:
[root@localhost ~]# ./pipeline.sh
+PONG
+OK
$5
redis
+OK
:1
:2
:3
$1
3
以上实例中,我们首先使用PING命令查看Redis服务器是否可用,之后我们设置了db的值为redis并获取了db的值,最后使visitor自增3次并获取了visitor的值。
打开一个终端,并使用redis-cli命令连接Redis服务器:
127.0.0.1:6379> GET visitor
"3"
127.0.0.1:6379> GET db
"redis"
从上面结果可以看出,Redis数据库已经存储了db和visitor的值。
5、数据恢复与备份
5.1、数据备份
Redis的SAVE命令用于创建当前数据库的快照文件。
实例,使用SAVE命令创建当前数据库的快照:
127.0.0.1:6379> SAVE
OK
该命令将在Redis安装目录中创建dump.rdb文件。
5.2、数据恢复
如果需要恢复数据,只需将一台Redis服务器上的快照文件(dump.rdb)移动到另一台Redis服务器的安装目录并启动服务即可。获取Redis安装目录可以使用CONFIG命令,如下所示:
127.0.0.1:6379> CONFIG GET dir
1) "dir"
2) "/usr/local/redis/bin"
在本例中使用CONFIG GET dir命令输出的Redis安装目录为/usr/local/redis/bin。
创建Redis备份文件也可以使用BGSAVE命令,该命令在后台执行:
127.0.0.1:6379> BGSAVE
Background saving started
6、Redis性能测试
Redis性能测试是通过同时执行多个命令实现的。Redis性能测试的基本命令如下:
redis-benchmark [option] [option value]
实例:同时执行10 000个请求来测试Redis的性能,如下图所示:
Redis性能测试工具可选参数如下表所示:
实例:使用多个参数来测试Redis性能:
$ redis-benchmark -h 127.0.0.1 -p 6379 -t SET,LPSH -n 10000 -q
SET: 65789.48 requests per second
LPUSH: 74074.07 requests per second
以上实例中连接Redis的主机IP地址为127.0.0.1,端口为6379,执行SET命令和LPUSH命令,请求数为10000,通过-q参数让结果只显示每秒执行的请求数。
7、Redis客户端连接
在Redis 2.4中,最大连接数是被直接硬编码写在代码里面的,而在Redis 2.6以后的版本中这个值变成可配置的。maxclients的默认值是10 000,也可以在redis.conf配置文件中对这个值进行修改:
127.0.0.1:6379> CONFIG GET maxclients
1) "maxclients"
2) "10000"
以下实例可以在Redis服务器启动时,设置最大连接数为100000:
$ redis-server --maxclients 100000
Redis客户端查看客户端连接的命令及其描述如下表所示:
Redis客户端命令如下图所示:
8、Redis服务开机自启动
每次启动Redis服务都需要使用redis-server命令,稍显烦琐。当然也可以把redis-server命令放在启动脚本里,每次运行脚本就可以启动Redis服务了。但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主机每次开机后就自动启动Redis服务呢?答案是肯定的。
8.1、Windows下Redis服务开机自启动
可以把Redis设置成Windows服务,这样Windows启动后就会自启动Redis服务,和Windows服务一样,可以启动/停止服务。
8.1.1、注册Redis为Windows后台服务
在Redis的目录下执行以下命令,执行后Redis就作为Windows后台服务了:
redis-server --service-install redis.windows.conf
如果执行命令成功,会显示下图所示页面:
按“Win+R”组合键执行services.msc命令,就可以看到Redis已经作为Windows后台服务了。
8.1.2、启动Redis服务
将Redis成功注册到Windows后台服务中后,Redis并没有启动,可以在Windows服务列表中启动Redis服务。启动Redis服务的命令如下:
redis-server --service-start
8.1.3、停止Redis服务
停止Redis服务的命令如下:
redis-server --service-stop
8.1.4、卸载Redis服务
卸载Redis服务的命令如下:
redis-server --service-uninstall
注意将Redis成功注册到Windows后台服务后,就可以使用Windows命令启动/停止Redis服务,如下图所示:
启动Redis服务:
net start redis
停止Redis服务:
net stop redis
8.2、Linux下Redis服务开机自启动
8.2.1、修改redis.conf配置文件
为了让redis-server命令能在操作系统启动时自动执行,需要将Redis服务作为守护进程(Daemon)来运行。我们回到/usr/local/redis/conf目录中找到redis.conf配置文件,这个文件是Redis服务运行时加载的配置文件,使用以下命令查看其中的内容:
$ vi /usr/local/redis/conf/redis.conf
此文件内容非常多,但是大部分内容是注释,我们重点关注其中的两个配置项:daemonize和pidfile:
- daemonize默认值是false,表示Redis服务作为守护进程来运行,需要把它改成daemonize yes。
- pidfile默认值是pidfile/var/run/redis_6379.pid,表示当Redis服务以守护进程方式运行时,Redis服务默认会把pid写入/var/run/redis_6379.pid文件,Redis服务运行时该文件就存在,Redis服务一旦停止该文件就会自动删除,因而可以用来判断Redis服务是否正在运行。该配置项不用修改。
为了让Redis能在Linux启动时自动运行,需要修改完配置项daemonize后保存redis.conf配置文件,然后退出文件。
8.2.2、## 8.2.1、修改redis.conf配置文件
有了基本配置,Redis还需要有一个管理启动、关闭和重启的脚本。在Redis的源代码里已经提供了一个初始化脚本redis_init_script。这个初始化脚本的位置在%/redis-6.0.6/utils/目录下,如下图所示:
redis_init_script脚本中指定了端口、Server路径、CLI路径、PIDFILE路径以及CONF路径。在安装时执行了make install命令后,这个脚本不需要做多大改动,因为make install命令会把Redis的可执行命令都复制到/usr/local/bin目录下。
只需要修改CONF选项对应的Redis配置文件为Linux使用的redis.conf配置文件即可。在笔者的计算机上,Redis配置文件保存在/usr/local/redis/conf/redis.conf目录下,读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修改后的redis_init_script脚本如下图所示:
8.2.3、将redis_init_script脚本复制到/etc/init.d目录下并修改脚本名字为redis
$ cp redis_init_script /etc/init.d/redis
给redis文件授予执行权限:
$ chmod +x /etc/init.d/redis
8.2.4、开启服务自启动
在/etc/init.d目录下的脚本都是可以在Linux启动时自动启动的服务,还需要一个Linux启动时的配置。开启Redis服务自启动的命令如下:
$ chkconfig redis on
8.2.5、启动和停止Redis服务
重启CentOS之后,就可以执行以下命令启动和停止Redis服务了。
启动Redis服务:
$ service redis start
停止Redis服务:
$ service redis stop
以上两个命令等价于以下命令:
$/etc/init.d/redis start
$/etc/init.d/redis stop
9、Redis内存分析工具
redis-rdb-tools是用Python编写的用来分析Redis的RDB快照文件的工具。在内存分析中,我们主要用它生成内存报告。
9.1、安装redis-rdb-tools
安装redis-rdb-tools前需要配置Python环境,配置好Python环境后可以通过Python的pip来安装redis-rdb-tools:
$ pip3 install rdbtools python-lzf
9.2、生成内存报告
使用redis-rdb-tools生成内存报告的实例如下:
首先,在Redis客户端生成两条String类型的数据,如下所示:
127.0.0.1:6379> SET name xinping
OK
127.0.0.1:6379> SET age 25
OK
127.0.0.1:6379> SAVE
然后,把Redis的RDB快照内存报告输出到控制台:
$ rdb -c memory /usr/local/redis/bin/dump.rdb
database,type,key,size_in_bytes,encoding,num_elements,len_largest_element,expiry
0,string,age,48,string,8,8,
0,string,name,64,string,7,7,
在生成的报告中有database(key所在的Redis数据库编号)、type(key类型)、key(键)、size_in_bytes(key占用的内存大小)、encoding(RDB编码方式)、num_elements(key中的value的个数)、len_largest_element(key中的value的长度)和expiry(key的过期时间)从返回的报告可以看出key为age的String类型数据占用了46个字节,key为name的String类型数据占用了64个字节。
也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把Redis的内存报告生成为memory.csv文件,并将文件输出到控制台:
$ rdb -c memory /usr/local/redis/bin/dump.rdb > memory.csv
$ cat memory.csv
database,type,key,size_in_bytes,encoding,num_elements,len_largest_element,expiry
0,string,age,48,string,8,8,
0,string,name,64,string,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