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数学基础 -- 线性代数之增广矩阵

增广矩阵

增广矩阵(Augmented Matrix)是在求解线性方程组时常用的工具。它将线性方程组的系数矩阵与常数项合并在一起,形成一个扩展的矩阵,从而便于使用矩阵操作方法求解方程组。

定义

假设我们有一个线性方程组:

a 11 x 1 + a 12 x 2 + ⋯ + a 1 n x n = b 1 a 21 x 1 + a 22 x 2 + ⋯ + a 2 n x n = b 2 ⋮ a m 1 x 1 + a m 2 x 2 + ⋯ + a m n x n = b m \begin{aligned} a_{11}x_1 + a_{12}x_2 + \dots + a_{1n}x_n &= b_1 \\ a_{21}x_1 + a_{22}x_2 + \dots + a_{2n}x_n &= b_2 \\ \vdots \\ a_{m1}x_1 + a_{m2}x_2 + \dots + a_{mn}x_n &= b_m \end{aligned} a11x1+a12x2++a1nxna21x1+a22x2++a2nxnam1x1+am2x2++amnxn=b1=b2=bm

其对应的系数矩阵 A A A 是:

A = ( a 11 a 12 … a 1 n a 21 a 22 … a 2 n ⋮ ⋮ ⋱ ⋮ a m 1 a m 2 … a m n ) A = \begin{pmatrix} a_{11} & a_{12} & \dots & a_{1n} \\ a_{21} & a_{22} & \dots & a_{2n} \\ \vdots & \vdots & \ddots & \vdots \\ a_{m1} & a_{m2} & \dots & a_{mn} \end{pmatrix} A= a11a21am1a12a22am2a1na2namn

常数项列矩阵 B B B 是:

B = ( b 1 b 2 ⋮ b m ) B = \begin{pmatrix} b_1 \\ b_2 \\ \vdots \\ b_m \end{pmatrix} B= b1b2bm

增广矩阵就是将系数矩阵和常数项列矩阵合并,构成的一个新的矩阵 [ A ∣ B ] [A|B] [AB] 形式:

[ A ∣ B ] = ( a 11 a 12 … a 1 n ∣ b 1 a 21 a 22 … a 2 n ∣ b 2 ⋮ ⋮ ⋱ ⋮ ∣ ⋮ a m 1 a m 2 … a m n ∣ b m ) [A|B] = \begin{pmatrix} a_{11} & a_{12} & \dots & a_{1n} & | & b_1 \\ a_{21} & a_{22} & \dots & a_{2n} & | & b_2 \\ \vdots & \vdots & \ddots & \vdots & | & \vdots \\ a_{m1} & a_{m2} & \dots & a_{mn} & | & b_m \end{pmatrix} [AB]= a11a21am1a12a22am2a1na2namnb1b2bm

用途

增广矩阵在求解线性方程组中非常有用。通过对增广矩阵进行初等行变换(类似高斯消元法),可以将其化为简化的形式,从而得出线性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简化了手动处理多个方程的复杂性,尤其在使用计算机算法时非常高效。

解法步骤(使用增广矩阵求解线性方程组)

  1. 构建增广矩阵:将线性方程组的系数矩阵和常数项矩阵结合为增广矩阵。
  2. 进行初等行变换:对增广矩阵进行高斯消元或高斯-约当消元,将其化为行简化阶梯形矩阵。
  3. 提取解:根据化简后的矩阵形式,可以直接得出方程组的解。

增广矩阵的好处在于,它使得整个求解过程可以通过矩阵操作来完成,减少了繁琐的方程处理过程。

增广矩阵常数部分多列的处理方法及详细解析

1. 问题背景

在处理线性方程组时,增广矩阵是常用的工具。通常情况下,增广矩阵的常数部分(即右端项)是一列。但在某些情况下,增广矩阵的常数部分可以包含多列。本文将详细解释这种情况下的处理方法,并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2. 多列常数部分的增广矩阵

2.1 例子描述

假设我们有两个线性方程组:

  • 方程组 1
    2 x + y = 5 3 x + 2 y = 8 \begin{aligned} 2x + y &= 5 \\ 3x + 2y &= 8 \end{aligned} 2x+y3x+2y=5=8

  • 方程组 2
    2 x + y = 4 3 x + 2 y = 6 \begin{aligned} 2x + y &= 4 \\ 3x + 2y &= 6 \end{aligned} 2x+y3x+2y=4=6

这两个方程组的系数矩阵相同,但右端项不同。因此我们可以构建一个增广矩阵,其中常数部分包含两列,分别对应两个方程组的右端项。

2.2 构建增广矩阵

对于上述两个方程组,构建的增广矩阵如下:

增广矩阵 = ( 2 1 ∣ 5 4 3 2 ∣ 8 6 ) \text{增广矩阵} = \begin{pmatrix} 2 & 1 & | & 5 & 4 \\ 3 & 2 & | & 8 & 6 \end{pmatrix} 增广矩阵=(23125846)

在这个增广矩阵中:

  • 系数矩阵 A A A ( 2 1 3 2 ) \begin{pmatrix} 2 & 1 \\ 3 & 2 \end{pmatrix} (2312)
  • 常数矩阵 B B B 包含两列,分别是 ( 5 8 ) \begin{pmatrix} 5 \\ 8 \end{pmatrix} (58) ( 4 6 ) \begin{pmatrix} 4 \\ 6 \end{pmatrix} (46)

3. 行列梯形法处理增广矩阵

3.1 行列梯形化步骤

我们通过行列梯形法(高斯消元法)对增广矩阵进行处理:

  1. 通过将第二行减去 3 2 \frac{3}{2} 23 倍的第一行:
    ( 2 1 ∣ 5 4 0 1 2 ∣ 1 2 0 ) \begin{pmatrix} 2 & 1 & | & 5 & 4 \\ 0 & \frac{1}{2} & | & \frac{1}{2} & 0 \end{pmatrix} (2012152140)

  2. 将第二行乘以 2:
    ( 2 1 ∣ 5 4 0 1 ∣ 1 0 ) \begin{pmatrix} 2 & 1 & | & 5 & 4 \\ 0 & 1 & | & 1 & 0 \end{pmatrix} (20115140)

  3. 通过将第一行减去第二行的1倍:
    ( 2 0 ∣ 4 4 0 1 ∣ 1 0 ) \begin{pmatrix} 2 & 0 & | & 4 & 4 \\ 0 & 1 & | & 1 & 0 \end{pmatrix} (20014140)

  4. 将第一行除以 2,得到最终的行阶梯形:
    ( 1 0 ∣ 2 2 0 1 ∣ 1 0 ) \begin{pmatrix} 1 & 0 & | & 2 & 2 \\ 0 & 1 & | & 1 & 0 \end{pmatrix} (10012120)

3.2 解的解析

最终行阶梯形矩阵表示:

( 1 0 ∣ 2 2 0 1 ∣ 1 0 ) \begin{pmatrix} 1 & 0 & | & 2 & 2 \\ 0 & 1 & | & 1 & 0 \end{pmatrix} (10012120)

  • 第一行表示:对于两个方程组,解 x x x 都为 2。
  • 第二行表示:对于第一个方程组,解 y y y 为 1;对于第二个方程组,解 y y y 为 0。

因此,得到的解为:

  • 方程组 1 x 1 = 2 x_1 = 2 x1=2, y 1 = 1 y_1 = 1 y1=1
  • 方程组 2 x 2 = 2 x_2 = 2 x2=2, y 2 = 0 y_2 = 0 y2=0

4. 常见疑问解答

4.1 为什么增广矩阵的常数部分可以有多列?

当我们有多个方程组,并且这些方程组共享相同的系数矩阵时,可以将不同的右端项(常数部分)放在增广矩阵的多列中,从而一次性求解多个方程组的解。

4.2 为什么两个2出现在增广矩阵的第一行?

两个2的出现表明,对于两个方程组,经过行列梯形化后,得到的 x x x 值在这两个方程组中都是相同的。这是因为它们共享相同的系数矩阵,并且在化简过程中,这两个方程组的右端项没有导致 x x x 值的变化。

4.3 如果方程组的系数矩阵不同怎么办?

如果方程组的系数矩阵不同,不能使用同一个增广矩阵同时求解这两个方程组。你需要分别构建增广矩阵,并对它们分别进行行列梯形化或其他解法。

5. 总结

通过行列梯形法,可以有效处理增广矩阵的常数部分包含多列的情况。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同时解多个具有相同系数矩阵的方程组。如果方程组的系数矩阵不同,则需要分别处理。

希望这个文档对理解增广矩阵的应用有所帮助。如有更多疑问,欢迎进一步探讨。


http://www.kler.cn/a/283308.html

相关文章:

  • 深度学习和图像处理
  • 简单叙述 Spring Boot 启动过程
  • C++《继承》
  • C++模板特化实战:在使用开源库boost::geometry::index::rtree时,用特化来让其支持自己的数据类型
  • vue3+vite 前端打包不缓存配置
  • 云原生-docker安装与基础操作
  • Redis缓存穿透、缓存击穿与缓存雪崩的详细讲解和案例示范
  • 【WiFi协议的发展学习1】
  • SpringTask定时任务笔记
  • 仿BOSS招聘系统开发:构建高效、智能的在线招聘平台
  • Hadoop集群运维管理
  • OZON新品藏品,OZON收藏品推荐
  • LeetCode - 4 寻找两个正序数组的中位数
  • Pytorch 自动微分注意点讲解
  • 在 MySQL 中使用 `REPLACE` 函数
  • python实现蚁群算法
  • Google 插件推荐 50 个
  • 【数据库】两个集群数据实现同步方案
  • Python配置管理工具库之hydra使用详解
  • 机器学习—线性回归算法(Linear Regression)
  • 图结构与高级数据结构的学习笔记一
  • 语言的数据访问
  • 高性能4G灯杆网关,未来智慧城市的神经中枢
  • 【LeetCode面试150】——54螺旋矩阵
  • React Hooks 的高级用法
  • LuaJit分析(八)LuaJit预编译库函数加载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