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等保测评中的访问控制与用户认证

        在等保测评中,访问控制和用户认证是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的关键组成部分。访问控制要求系统能够根据用户的身份和角色来限制对敏感资源的访问,以最小化安全风险。用户认证则是验证用户身份的过程,确保只有合法用户才能访问系统资源。

访问控制的核心要素

        等保测评中的访问控制要求企业根据信息资源的敏感性和重要性,实施多层次的访问控制策略。这包括最小权限原则、访问控制列表(ACL)、角色基础访问控制(RBAC)和动态访问控制等。最小权限原则确保用户仅能访问执行其职责所需的最小权限资源,而动态访问控制则根据用户行为、时间、地点等动态因素调整访问权限。

用户认证的必要性

        用户认证是访问控制的第一步,等保测评要求企业采用强认证机制,如多因素认证(MFA)、动态口令认证、生物特征识别和单点登录(SSO)。这些机制结合多种认证因素,提升了认证的安全性,防止未授权用户访问系统资源。

实践指南

        为了满足等保测评要求,企业应制定访问控制策略、实施用户身份管理、定期审核访问权限,并加强用户安全意识培训。这些实践有助于构建安全的访问管理机制,保护信息资产不受未授权访问和恶意攻击。

        等保测评的目标是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和保护水平,保障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同时满足安全合规性和相关法规要求。通过等保测评,企业可以提升网络安全防御能力,降低安全风险,并提升系统管理者和用户的安全意识和文化。        

等保测评中的访问控制策略通常包含哪些内容?

        等保测评中的访问控制策略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1. 用户账户和权限管理:应为用户分配适当的账户和权限,禁用或限制匿名、默认账户的访问权限,重命名或删除默认账户,修改默认账户的默认口令,及时删除或停用多余的、过期的账户,避免共享账户的存在,以及授予管理用户所需的最小权限,实现管理用户的权限分离。

  2. 访问控制策略的配置:应由授权主体配置访问控制策略,这些策略规定了主体(如用户或进程)对客体(如文件、数据库表)的访问规则。访问控制的粒度应达到主体为用户级或进程级,客体为文件、数据库表级。

  3. 安全标记和强制访问控制:应对重要主体和客体设置安全标记,并控制主体对有安全标记信息资源的访问。

  4. 网络边界访问控制:应在网络边界或区域之间根据访问控制策略设置访问控制规则,默认情况下除允许通信外受控接口拒绝所有通信,应对进出网络的数据流实现基于应用协议和应用内容的访问控制。

        这些内容确保了信息系统中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防止未授权的访问和操作。

如何实现等保测评中的用户身份管理?

                在实现等保测评中的用户身份管理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 身份标识和鉴别:确保每个用户的身份标识具有唯一性,并且身份鉴别信息(如密码)应具有复杂度要求并定期更换。可以通过设置密码策略来强制执行这些要求,例如密码长度、复杂性要求、密码更换周期和强制密码历史。

  2. 登录失败处理:配置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如账户锁定、限制非法登录次数以及登录连接超时自动退出等措施。这有助于防止暴力破解攻击。

  3. 远程管理安全:当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例如使用加密的通信协议。

  4. 多因素身份鉴别:采用至少两种不同类型的鉴别技术,如口令、密码技术、生物技术等,以增强安全性。其中至少应有一种是基于密码技术的。

  5. 访问控制:为登录的用户分配账户和权限,并确保访问控制策略正确配置,避免越权访问。应重命名或删除默认账户,并修改默认账户的密码。

  6. 审计和监控:实施审计和监控措施,记录用户活动,以便在安全事件发生时进行追踪和分析。

        通过实施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管理用户身份,满足等保测评中对用户身份管理的要求。

等保测评对于用户认证有哪些具体要求?

        等保测评中,用户认证的具体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身份鉴别信息的复杂度要求:用户登录时使用的身份鉴别信息(如用户名和密码)应具有一定的复杂度,并且需要定期更换,以增加安全性。

  2. 登录失败处理:应设置登录失败处理机制,限制非法登录尝试的次数,以防止暴力破解等攻击。

  3. 远程管理安全措施:在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信息窃听,确保传输过程的安全。

  4. 多因素身份鉴别:应采用两种或以上的鉴别技术进行用户身份鉴别,至少其中一种应为密码技术。此外,可以结合使用动态口令或生物识别技术,如人脸识别、指纹认证等,以增强安全性。

  5. 身份标识的唯一性:应对登录的用户进行身份标识,且身份标识应具有唯一性,确保每个用户账户的独立性和可区分性。

  6. 双因素认证:在身份认证中应实施双因素认证机制,结合使用用户所知道的信息(如静态密码)和用户所拥有的信息或物品(如数字证书、密钥盘),或者用户的生物特征,以提供更强的安全保障。

        这些要求旨在确保用户认证过程的安全性,防止未授权访问和其他安全威胁。等保测评的目的是评估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能力,确保其符合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相关标准。


http://www.kler.cn/a/291778.html

相关文章:

  • netcore 集成Prometheus
  • C 数组:索引魔杖点化的数据星图阵列
  • python如何获取excel单元格文字是否加粗
  • Linux 文件系统目录结构及其简要介绍
  • Java中的LIst
  • Python编程常用的19个经典案例
  • WS2812B驱动
  • CAS
  • 面试总结1
  • 前端模拟面试:如何检查JavaScript对象属性是否存在?
  • 分类预测|基于雪消融优化极端梯度提升的数据分类预测Matlab程序SAO-XGBoost 多特征输入多类别输出
  • 安防监控视频打手机检测算法核心技术打手机检测算法源码、模型简介
  • 阿里云对象存储服务(Aliyun OSS):企业级云存储解决方案
  • 毒枸杞事件启示录:EasyCVR视频AI智能监管方案如何重塑食品卫生安全防线
  • matter消息中的组播和广播
  • 鼠标控制dom元素的大小。采用ResizeObserver——监听元素大小的变化
  • uni-app全局引入js文件
  • .Net 6.0--通用帮助类--FileHelper
  • 打卡57天------图论(两种算法)
  • Leetcode刷题笔记:多数元素(摩尔投票算法最通俗的理解)
  • 设计模式学习-责任链模式
  • 结构型设计模式--装饰模式
  • 【Spring Boot-Spring Boot配置文件分类】
  • 前端面试题总结(HTML篇和CSS篇)
  • Spring Boot应用中集成与使用多数据源
  • 【ES常用查询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