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基础算法总结】双指针

目录

  • 一,双指针算法介绍
  • 二,算法原理和代码实现
    • 283.移动零
    • 1089.复写零
    • 202.快乐数
    • 11.盛最多水的容器
    • 611.有效三角形的个数
    • LRC179.和为s的两个数
    • 15.三数之和
    • 18.四数之和
  • 三,算法总结

一,双指针算法介绍

双指针算法是基础算法之一,一般用于涉及数组分块/数组划分这类问题 。这里的"指针"是利用数组下标或是一个数来充当的

在遍历过程中,两个指针的位置:
cur:从左往右扫描数组,遍历数组
dest:指向已处理的区间内,非0元素的最后一个位置。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所以两个指针把数组分成了三个区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算法原理和代码实现

283.移动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算法原理:

我们也是定义两个变量 cur 和 dest,根据上面介绍的两个指针的位置初始化 cur = 0, dest = -1

在 cur 从前往后遍历的过程中,无非两种情况
1. 遇到0元素:cur++
2. 遇到非0元素:先swap(dest+1, cur), 再cur++, dest++

代码实现:

class Solution 
{
public:
    void moveZeroes(vector<int>& nums) 
    {
        for(int cur = 0, dest = -1; cur < nums.size(); )
        {
            if(nums[cur] == 0) cur++;
            else swap(nums[dest+1], nums[cur]), cur++, dest++;
        }
    }
};

1089.复写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算法原理:

这道题看起来简单,但是有很多坑,很多细节。我们使用双指针先在草稿纸上模拟,不难发现从前往后复写是不行的,会覆盖后面的数据。但是要如何从后往前复写呢,起始位置怎么确定

所以解决这个题有两个步骤:

1. 先找到最后一个复写的数
这一步骤也要用双指针算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走完这个双指针,此时 cur 指向的数就是最后一个要复写的数,dest 指向的位置就是开始复写的第一个位置
2. 再从后往前进行复写操作
在 cur 从后往前遍历的过程中,无非两种情况:
(1) 遇到0元素:dest向前复写两个0,cur–,dest -= 2
(2) 遇到非0元素:先arr[dest] = arr[cur], 再cur++, dest++

细节/技巧问题:

(1) 在第一步的第三小步中一定要先判断 dest 是否已经结束
(2) 还要处理一种特殊情况:[1,0,2,3,0,4]。根据第一步的双指针,此时dest会越界,就要做特殊处理当 dest == n 时,直接把 arr[n-1] = 0, cur–, dest -= 2

代码实现:

class Solution
{
public:
    void duplicateZeros(vector<int>& arr)
    {
        // 找到最后一个要复写的位置
        int cur = 0, dest = -1, n = arr.size();
        while (cur < n)
        {
            if (arr[cur]) dest++;
            else dest += 2;

            if (dest >= n - 1) break;
            cur++; // 注意每次++之前都要先判断dest是否越界
        }

        // 处理特殊情况
        if (dest == n) arr[n - 1] = 0, cur--, dest -= 2;

        // 从后往前开始复写操作
        while (cur >= 0)
        {
            if (arr[cur]) arr[dest--] = arr[cur--];
            else
            {
                arr[dest] = 0, arr[dest - 1] = 0;
                dest -= 2;
                cur--;
            }
        }
    }
};

下面是一开始我写的错误代码,以示警戒

class Solution
{
public:
    void duplicateZeros(vector<int>& arr)
    {
        // 先找到最后一个要复写的数
        int n = arr.size();
        int cur = 0, dest = -1;
        for (; dest < n - 1;)
        {
            if (arr[cur] != 0) dest++;
            else dest += 2;

            if (dest != n - 1)
                cur++;
        }

        // 处理边界情况
        if (dest == n) arr[n - 1] = 0, cur--, dest -= 2;

        // 从后往前完成复写操作
        for (; cur >= 0 && dest >= 0; )
        {
            if (arr[cur] != 0) arr[dest] = arr[cur], dest--;
            else arr[dest] = 0, arr[dest - 1] = 0, dest -= 2;

            cur--;
        }
    }
};

202.快乐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算法原理:

首先来理解题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所以这道题可以抽象成另类的 “链表是否带环问题”只不过这道题是一定带环的,只要根据环内的数进行判断即可

使用经典的快慢双指针算法
(1) 定义快慢指针
(2) 慢指针每次向后走一步,快指针向后走两步
(3) 判断相遇时候的值即可

拓展:为什么这个题一定成环?

使用鸽巢原理证明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细节/技巧问题:

(1) 这题的双指针不再是数组下标,而是一个数
(2) 在进入第一次循环时,先让 fast 指向第二个数,不然进不了循环

代码实现:

class Solution 
{
public:
    bool isHappy(int n) 
    {
        int slow = n, fast = mypow(n);
        while(slow != fast)
        {
            slow = mypow(slow);
            fast = mypow(mypow(fast));
        }
        if(slow == 1)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

    int mypow(int n)
    {
        int sum = 0;
        while(n)
        {
            int a = n % 10;
            n /= 10;
            sum += a*a;
        }
        return sum;
    }
};

11.盛最多水的容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算法原理:

解法1:暴力枚举,O(N*N)。这应该是大家心中第一个闪过的想法,就是使用两层for循环计算出全部体积,再求出最大值。但是这个解法超时。

解法2:利用单调性,使用双指针,O(N)
首先观察一个规律:
我们固定一个数,再向外枚举,会出现下面的情况,结果都是缩小,就可以把这个数直接抹去,避免无用枚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所以可以把这个规律推广到全部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https://i-blog.csdnimg.cn/direct/a1dee81bedce4fab936c08ca8ba7f279.png
定义两个指针指向开头和结尾,此时可以计算出一个体积,根据上面的规律把较小的那个高度直接舍去,指针向里缩,继续计算体积…,直到两个指针相遇,统计出最大体积

细节/技巧问题:

体积= 高度 * 宽度。根据木桶原理,高度是小的那个,而宽度是两个下标相减

代码实现: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maxArea(vector<int>& height) 
    {
        int cur1 = 0, cur2 = height.size() -1;
        int maxV = 0;
        while(cur1 <= cur2)
        {
            int H = min(height[cur1], height[cur2]);
            maxV = max(maxV, (cur2 - cur1) * H);
            // 利用单调性
            if(height[cur1] < height[cur2]) cur1++;
            else cur2--;
        }
        return maxV;
    }
};

611.有效三角形的个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算法原理:

首先补充一个数学知识,只要一次判断,得出是否能构成三角形

若a <= b <= c 且 a +b > c,则可以构成三角形
所以可以得出一个优化:先把数组排序,O(N*logN)

数组排完序后

解法1:暴力枚举,O(N*logN + N^3),三层for循环,绝对超时。

解法2:利用单调性,使用双指针算法,O(N*logN + N^2)
(1) 先用c固定最大的元素,定义left 和right分别指向第一个元素,c的下一个元素。
(2) 若nums[left] + nums[right] > nums[c],由于left和 right之间的数都比 nums[left] 大,与 nums[right] 相加后一定大于c,构成三角形了,就不要一个个枚举了,直接right- -
(3) 此时三角形个数 = right - left
(4) 若nums[left] + nums[right] <= nums[c],由于left和 right之间的数都比 nums[right] 小,与 nums[left] 相加后一定小于c,也不要一个个枚举了,直接left++
(5) 以上是走完一趟的个数,再c–,固定下一个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代码实现: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triangleNumber(vector<int>& nums) 
    {
    	// 排序
        sort(nums.begin(), nums.end());
        int n = nums.size();
        
        int ret = 0; // 记录个数
        for(int c = n-1; c >= 2; c--)
        {
            int left = 0, right = c - 1;
            while(left < right)
            {
                if(nums[left] + nums[right] > nums[c])
                {
                    ret += right - left;
                    right--;
                } 
                else left++;
            }
        }
        return ret;
    }
};

LRC179.和为s的两个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算法原理:

解法1:暴力枚举,两层for循环,O(N^2),绝对超时。没有好好利用单调递增这个特性!!

解法2:和上一题的解法2类似,也是利用单调性和双指针算法,O(N)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细节/技巧问题:

找到数对后就直接 break 结束循环

代码实现:

class Solution 
{
public:
    vector<int> twoSum(vector<int>& price, int target) 
    {
        vector<int> ret;
        int left = 0, right = price.size() - 1;
        while(left < right)
        {
            int sum = price[left] + price[right];
            if(sum > target) right--;
            else if(sum < target) left++;
            else 
            {
                ret.push_back(price[left]); 
                ret.push_back(price[right]);
                break;
            }
        }
        return ret;
    }
};

15.三数之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算法原理:

解法1:排序+暴力枚举+利用set去重,O(N^3).

解法2:排序+双指针,O(N^2).
这道题其实是上一题的进阶版,首先排序,再固定一个数 a,在该数后面的区间内使用双指针算法快速的找到两个数的和是 -a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难点/细节/技巧:

这道题的算法不难想,难的是保证不重不漏

(1) 去重操作有两个方面:一是找到一种结果后,left 和 right 指针要跳过重复元素,二是当使用完一次双指针后,i 也需要跳过重复元素,此时要注意越界
(2) 还有一个小优化就是当固定的那个数是正数时,后面再也找不到两数和为负数了,直接结束

代码实现:

class Solution 
{
public:
    vector<vector<int>> threeSum(vector<int>& nums)
    {
        // 排序
        sort(nums.begin(), nums.end());
        vector<vector<int>> vv;
        int n = nums.size();

        for(int i = 0; i <= n-3; i++) // 固定数 a
        {
            if(nums[i] > 0) break; // 小优化
            int left = i +1, right = n-1, a = nums[i];
            // 双指针
            while(left < right)
            {
                int sum = nums[left] + nums[right];
                if(sum > -a) right--;
                else if(sum < -a) left++;
                else 
                {
                    vv.push_back({nums[i], nums[left], nums[right]});
                    // 去重,注意越界
                    while(left < right && nums[left] == nums[left+1]) left++;
                    while(left < right && nums[right] == nums[right-1]) right--;

                    left++;
                    right--;
                }
            }
            while(i < n-1 && nums[i] == nums[i+1]) i++;
        }
        return vv;
    }
};

18.四数之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算法原理:

本道题又是上一题的进阶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难点/细节/技巧:

这道题会出现数据溢出的风险。所以当计算两个固定是数之和时,类型定义为 long long
其余细节参考上一题

代码实现:

class Solution 
{
public:
    vector<vector<int>> fourSum(vector<int>& nums, int target) 
    {
        // 排序
        sort(nums.begin(), nums.end());
        int n = nums.size();
        vector<vector<int>> vv;
        for(int i = 0; i < n; i++) // 固定数a
        {
            // 三数和
            for(int j = i+1; j < n; j++)// 固定数b
            {
                // 双指针算法
                int left = j+1, right = n-1;
                long long t = (long long)target - (nums[i] + nums[j]);
                while(left < right)
                {
                    long long sum = nums[left] + nums[right];
                    
                    if(sum > t) right--;
                    else if(sum < t) left++;
                    else
                    {
                        vv.push_back({nums[i], nums[j], nums[left], nums[right]});
                        // 去重
                        while(left < right && nums[left] == nums[left+1]) left++;
                        while(left < right && nums[right] == nums[right-1]) right--;
                        left++;
                        right--;
                    }
                }
                while(j < n-1 && nums[j] == nums[j+1]) j++;
            }
            while(i < n-1 && nums[i] == nums[i+1]) i++;
        }
        return vv;
    }
};

三,算法总结

双指针算法是一种基础,但是十分经典的算法。通过上面的若干道题可知,"双指针"使用起来是十分灵活的,有时代指数组下标,有时也可以代指一个数使用双指针算法的关键之一就是要控制好边界,稍不留神就会出现数组越界的问题并且在使用这个算法时强烈建议各位一定要多画图,光靠想象容易出错并且会忽略很多细节问题


http://www.kler.cn/news/293503.html

相关文章:

  • 【Hadoop|HDFS篇】DataNode
  • 梯度弥散问题及解决方法
  • C++ Dll 库 的创建与使用方法记录
  • 打造安心宠物乐园:EasyCVR平台赋能猫咖/宠物店的智能视频监控解决方案
  • Linux——进程概念
  • 数据结构(邓俊辉)学习笔记】排序 2——快速排序:性能分析
  • springboot项目引入Sentinel熔断
  • SpringBoot和Mybatis框架怎么防止SQL注入
  • 轴承知识大全,详细介绍(附3D图纸免费下载)
  • Codeforces Round 970 (Div. 3)(ABCDEF)
  • LLVM IR指令VM混淆分析
  • 【LeetCode面试150】——205同构字符串
  • 解决解压缩时的错误提示 “无法成功完成操作, 因为文件包含病毒或者潜在垃圾文件“
  • 论文解读 | KDD2024 演化图上的森林矩阵快速计算
  • 【OpenCV1】虚拟环境的使用、opencv的使用、图像和视频的创建和显示
  • 政府招商引资管理数字化平台:渠道、意向客户、项目管理、招商载体、绩效一体化管理平台
  • Spring MVC思想 实践开发 核心组件 流程分析
  • 【go-zero】win启动rpc服务报错 panic: context deadline exceeded
  • 设计模式学习-命令模式
  • HTTP 方法
  • Redis 的内存淘汰策略详解
  • 电机驱动及编码器测速(基于STM32F103C8T6HAL库)
  • ARM32开发——GD32F4 DMA功能查询
  • windows手工杀毒-寻找可疑进程之线程
  • 如何在Selenium中使用Chrome DevTools进行交互
  • python的sqlalchemy使用@contextmanager来定义上下文管理器
  • shell脚本编程(正则表达式与grep +awk+sed+expect详解)
  • OpenCV中的颜色映射函数
  • [pytorch] --- pytorch基础之损失函数与反向传播
  • VUE3父子组件传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