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堆排序
目录
引言
堆排序
1.算法思想
2.算法步骤
3.代码实现
3.1 构建堆
(1)小堆
(2)大堆
3.2 交换与调整
3.3 重复上述过程
4.复杂度分析
5.完整代码
5.1算法实现代码
5.2 示例
6.堆排序的优势
结束语
引言
本篇博客,我们将利用堆结构实现的高效排序算法,深入理解其原理与应用。
如果还不了解堆这一数据结构,可以先看看这篇博客:数据结构——堆
堆排序
1.算法思想
堆排序(Heap Sort)是一种基于堆数据结构实现的排序算法。利用堆这种数据结构的高效性,通过构建和调整堆来实现排序,是一种性能优秀的排序算法。
堆排序的核心思想是将待排序的元素构建成一个最大堆或最小堆,然后依次将堆顶元素与堆中最后一个元素交换,并重新调整堆,使剩余元素重新满足堆的性质。重复这一过程直到所有元素都被取出,最终得到了一个有序的序列。
2.算法步骤
堆排序的核心思想确实是将待排序的元素构建成一个最大堆(对于升序排序)或最小堆(对于降序排序),然后依次执行以下步骤:
(1)构建堆:首先,将待排序的序列通过一系列调整操作构建成一个最大堆(或最小堆)。在构建过程中,从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开始,向上进行堆调整(Heapify),确保每个子树都满足堆的性质。
(2)交换堆顶元素与堆尾元素:将堆顶元素(即当前序列中的最大或最小值)与堆的最后一个元素进行交换。这样,堆顶元素就被放到了它在排序后序列中正确的位置上。
(3)重新调整堆:将交换后的堆(此时最后一个元素是已知的最大或最小值,因此不再参与后续的堆操作)的大小减一,然后对新的堆顶元素执行堆调整操作,以恢复堆的性质。这一步是为了确保剩余的元素仍然构成一个最大堆(或最小堆)。
(4)重复步骤2和3:不断重复交换堆顶元素与堆尾元素,并重新调整堆的过程,直到堆的大小减至1。此时,整个序列就被排序完成了。
堆排序的实现基于上面的步骤。
3.代码实现
3.1 构建堆
借助建堆算法,降序建小堆,升序建大堆,选择向上或者向下调整算法。
向上调整建堆和向下调整建堆是构建堆的两种主要方法,它们各有特点,但都能达到同样的目的:将一组元素组织成一个堆结构。
向上调整建堆:从最后一个非根节点开始向前遍历,对每个节点进行上浮操作,确保每个节点都满足堆的性质,即父节点的值大于等于(或小于等于)其子节点的值。
向下调整建堆:从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开始向上遍历到根节点,对每个节点执行下沉操作,通过比较和交换,确保每个节点都满足堆的性质,从而构建出堆结构。
向下调整算法优于向上调整,我们在这里选择向下调整算法。
(1)小堆
// 建小堆
void AdjustDownSmall(int* arr, int n, int parent)
{
// 假设左孩子小
int child = parent * 2 + 1;
while (child < n)
{
// 如果右孩子存在且比左孩子小,则选择右孩子进行比较
if (child + 1 < n && arr[child + 1] < arr[child])
{
++child;
}
// 如果选中的孩子节点小于父节点,则交换它们,并继续向下调整
if (arr[child] < arr[parent])
{
Swap(&arr[child], &arr[parent]); // 交换父节点和孩子节点
parent = child; // 更新父节点为原来的孩子节点
child = parent * 2 + 1; // 更新child为新的父节点的左孩子索引
}
else
{
// 如果孩子节点不小于父节点,则无需继续调整,跳出循环
break;
}
}
}
(2)大堆
// 建大堆
void AdjustDownLarge(int* arr, int n, int parent)
{
int child = parent * 2 + 1;
while (child < n)
{
// 如果右孩子存在且比左孩子大,则选择右孩子进行比较
if (child + 1 < n && arr[child + 1] > arr[child])
{
++child; // 更新child为右孩子的索引
}
// 如果选中的孩子节点大于父节点,则交换它们,并继续向下调整
if (arr[child] > arr[parent])
{
Swap(&arr[child], &arr[parent]); // 交换父节点和孩子节点
parent = child; // 更新父节点为原来的孩子节点
child = parent * 2 + 1; // 更新child为新的父节点的左孩子索引
}
else
{
// 如果孩子节点不大于父节点,则无需继续调整,跳出循环
break;
}
}
}
3.2 交换与调整
建完堆之后,就到排序
我们在这里以降序为例子:
每次将堆顶与堆尾数据交换(相当于将当前的最小值挪到最后),然后堆尾数据伪删除(有效数据个数--,不是真删除)进行一轮向下调整,恢复堆的结构。
代码如下:
Swap(&arr[0], &arr[end]);
AdjustDownSmall(arr, end, 0);
--end;
动图演示:
3.3 重复上述过程
重复上述交换与调整的过程,直到堆的大小为1,排序完成。
4.复杂度分析
时间复杂度:向下调整建堆的时间复杂度为O(N),向下调整的时间复杂度为O(logN),一共N次。因此总时间为O(N+NlogN),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空间复杂度:由于没有开辟额外的空间,因此空间复杂度为O(1)。
5.完整代码
5.1算法实现代码
#include<stdio.h>
void Swap(int* p1, int* p2)
{
int tmp = *p1;
*p1 = *p2;
*p2 = tmp;
}
// 建小堆
void AdjustDownSmall(int* arr, int n, int parent)
{
// 假设左孩子小
int child = parent * 2 + 1;
while (child < n)
{
// 如果右孩子存在且比左孩子小,则选择右孩子进行比较
if (child + 1 < n && arr[child + 1] < arr[child])
{
++child;
}
// 如果选中的孩子节点小于父节点,则交换它们,并继续向下调整
if (arr[child] < arr[parent])
{
Swap(&arr[child], &arr[parent]); // 交换父节点和孩子节点
parent = child; // 更新父节点为原来的孩子节点
child = parent * 2 + 1; // 更新child为新的父节点的左孩子索引
}
else
{
// 如果孩子节点不小于父节点,则无需继续调整,跳出循环
break;
}
}
}
// 建大堆
void AdjustDownLarge(int* arr, int n, int parent)
{
int child = parent * 2 + 1;
while (child < n)
{
// 如果右孩子存在且比左孩子大,则选择右孩子进行比较
if (child + 1 < n && arr[child + 1] > arr[child])
{
++child; // 更新child为右孩子的索引
}
// 如果选中的孩子节点大于父节点,则交换它们,并继续向下调整
if (arr[child] > arr[parent])
{
Swap(&arr[child], &arr[parent]); // 交换父节点和孩子节点
parent = child; // 更新父节点为原来的孩子节点
child = parent * 2 + 1; // 更新child为新的父节点的左孩子索引
}
else
{
// 如果孩子节点不大于父节点,则无需继续调整,跳出循环
break;
}
}
}
void HeapSort_Down(int* arr, int n)
{
// 向下调整建堆
// 下标为i的节点的父节点下标:(i-1)/2
// i=n - 1
for (int i = (n - 1 - 1) / 2; i >= 0; i--)
{
AdjustDownSmall(arr, n, i);
}
int end = n - 1;
while (end > 0)
{
Swap(&arr[0], &arr[end]);
AdjustDownSmall(arr, end, 0);
--end;
}
}
void HeapSort_Up(int* arr, int n)
{
// 向下调整建堆
// 下标为i的节点的父节点下标:(i-1)/2
// i=n - 1
for (int i = (n - 1 - 1) / 2; i >= 0; i--)
{
AdjustDownLarge(arr, n, i);
}
int end = n - 1;
while (end > 0)
{
Swap(&arr[0], &arr[end]);
AdjustDownLarge(arr, end, 0);
--end;
}
}
5.2 示例
在这里,我们使用一个简单的示例来测试一下堆排序。
代码如下:
int main()
{
int arr[] = { 3,1,4,5,9,2,6,6,4,2 };
int n = sizeof(arr) / sizeof(arr[0]);
HeapSort_Down(arr, n);
printf("降序排序:");
for (int i = 0; i < n; i++)
{
printf("%d ", arr[i]);
}
printf("\n");
HeapSort_Up(arr, n);
printf("升序排序:");
for (int i = 0; i < n; i++)
{
printf("%d ", arr[i]);
}
return 0;
}
输出结果:
6.堆排序的优势
大数据集排序:在处理包含数百万或数十亿条记录的大型数据集时,堆排序的高效性使其成为首选算法之一。它能够快速地将数据排序,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挖掘或可视化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实时系统:在需要快速响应的实时系统中,如实时数据分析、在线交易处理等,堆排序的快速排序能力能够确保系统的高效运行,减少用户等待时间。
优先级队列:堆排序的核心——堆数据结构,本身就是实现优先级队列的理想选择。优先级队列在任务调度、网络路由选择、页面置换算法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通过堆排序,可以高效地维护优先级队列的顺序,确保高优先级任务得到优先处理。
结束语
呀呼,简要的介绍了一下堆排序这一排序方法。
求点赞收藏评论关注!!!
感谢各位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