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数据结构——堆排序

目录

引言

堆排序

1.算法思想

2.算法步骤

3.代码实现

3.1 构建堆

(1)小堆

(2)大堆

3.2 交换与调整

3.3 重复上述过程

4.复杂度分析

5.完整代码

5.1算法实现代码

5.2 示例

6.堆排序的优势

结束语


引言

本篇博客,我们将利用堆结构实现的高效排序算法,深入理解其原理与应用。

如果还不了解堆这一数据结构,可以先看看这篇博客:数据结构——堆

堆排序

1.算法思想

堆排序(Heap Sort)是一种基于堆数据结构实现的排序算法。利用堆这种数据结构的高效性,通过构建和调整堆来实现排序,是一种性能优秀的排序算法。

堆排序的核心思想是将待排序的元素构建成一个最大堆或最小堆,然后依次将堆顶元素与堆中最后一个元素交换,并重新调整堆,使剩余元素重新满足堆的性质。重复这一过程直到所有元素都被取出,最终得到了一个有序的序列。

2.算法步骤

堆排序的核心思想确实是将待排序的元素构建成一个最大堆(对于升序排序)或最小堆(对于降序排序),然后依次执行以下步骤:

(1)构建堆:首先,将待排序的序列通过一系列调整操作构建成一个最大堆(或最小堆)。在构建过程中,从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开始,向上进行堆调整(Heapify),确保每个子树都满足堆的性质。

(2)交换堆顶元素与堆尾元素:将堆顶元素(即当前序列中的最大或最小值)与堆的最后一个元素进行交换。这样,堆顶元素就被放到了它在排序后序列中正确的位置上。

(3)重新调整堆:将交换后的堆(此时最后一个元素是已知的最大或最小值,因此不再参与后续的堆操作)的大小减一,然后对新的堆顶元素执行堆调整操作,以恢复堆的性质。这一步是为了确保剩余的元素仍然构成一个最大堆(或最小堆)。

(4)重复步骤2和3:不断重复交换堆顶元素与堆尾元素,并重新调整堆的过程,直到堆的大小减至1。此时,整个序列就被排序完成了。

堆排序的实现基于上面的步骤。

3.代码实现

3.1 构建堆

借助建堆算法,降序建小堆,升序建大堆,选择向上或者向下调整算法。

向上调整建堆和向下调整建堆是构建堆的两种主要方法,它们各有特点,但都能达到同样的目的:将一组元素组织成一个堆结构。

向上调整建堆:从最后一个非根节点开始向前遍历,对每个节点进行上浮操作,确保每个节点都满足堆的性质,即父节点的值大于等于(或小于等于)其子节点的值。

向下调整建堆:从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开始向上遍历到根节点,对每个节点执行下沉操作,通过比较和交换,确保每个节点都满足堆的性质,从而构建出堆结构。

向下调整算法优于向上调整,我们在这里选择向下调整算法。

(1)小堆
// 建小堆
void AdjustDownSmall(int* arr, int n, int parent)
{
	// 假设左孩子小
	int child = parent * 2 + 1;
	while (child < n)
	{
		// 如果右孩子存在且比左孩子小,则选择右孩子进行比较
		if (child + 1 < n && arr[child + 1] < arr[child])
		{
			++child;
		}
		// 如果选中的孩子节点小于父节点,则交换它们,并继续向下调整  
		if (arr[child] < arr[parent])
		{
			Swap(&arr[child], &arr[parent]); // 交换父节点和孩子节点  
			parent = child;			// 更新父节点为原来的孩子节点  
			child = parent * 2 + 1; // 更新child为新的父节点的左孩子索引  
		}
		else
		{
			// 如果孩子节点不小于父节点,则无需继续调整,跳出循环
			break;
		}
	}
}
(2)大堆
// 建大堆
void AdjustDownLarge(int* arr, int n, int parent)
{
	int child = parent * 2 + 1;
	while (child < n)
	{
		// 如果右孩子存在且比左孩子大,则选择右孩子进行比较  
		if (child + 1 < n && arr[child + 1] > arr[child])
		{
			++child; // 更新child为右孩子的索引  
		}
		// 如果选中的孩子节点大于父节点,则交换它们,并继续向下调整  
		if (arr[child] > arr[parent])
		{
			Swap(&arr[child], &arr[parent]); // 交换父节点和孩子节点  
			parent = child;			// 更新父节点为原来的孩子节点  
			child = parent * 2 + 1; // 更新child为新的父节点的左孩子索引  
		}
		else
		{
			// 如果孩子节点不大于父节点,则无需继续调整,跳出循环  
			break;
		}
	}
}
3.2 交换与调整

建完堆之后,就到排序
我们在这里以降序为例子:

每次将堆顶与堆尾数据交换(相当于将当前的最小值挪到最后),然后堆尾数据伪删除(有效数据个数--,不是真删除)进行一轮向下调整,恢复堆的结构。

代码如下:

Swap(&arr[0], &arr[end]);
AdjustDownSmall(arr, end, 0);
--end;

动图演示:

3.3 重复上述过程

重复上述交换与调整的过程,直到堆的大小为1,排序完成。

4.复杂度分析

时间复杂度:向下调整建堆的时间复杂度为O(N),向下调整的时间复杂度为O(logN),一共N次。因此总时间为O(N+NlogN),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空间复杂度:由于没有开辟额外的空间,因此空间复杂度为O(1)。

5.完整代码

5.1算法实现代码
#include<stdio.h>

void Swap(int* p1, int* p2)
{
	int tmp = *p1;
	*p1 = *p2;
	*p2 = tmp;
}

// 建小堆
void AdjustDownSmall(int* arr, int n, int parent)
{
	// 假设左孩子小
	int child = parent * 2 + 1;
	while (child < n)
	{
		// 如果右孩子存在且比左孩子小,则选择右孩子进行比较
		if (child + 1 < n && arr[child + 1] < arr[child])
		{
			++child;
		}
		// 如果选中的孩子节点小于父节点,则交换它们,并继续向下调整  
		if (arr[child] < arr[parent])
		{
			Swap(&arr[child], &arr[parent]); // 交换父节点和孩子节点  
			parent = child;			// 更新父节点为原来的孩子节点  
			child = parent * 2 + 1; // 更新child为新的父节点的左孩子索引  
		}
		else
		{
			// 如果孩子节点不小于父节点,则无需继续调整,跳出循环
			break;
		}
	}
}

// 建大堆
void AdjustDownLarge(int* arr, int n, int parent)
{
	int child = parent * 2 + 1;
	while (child < n)
	{
		// 如果右孩子存在且比左孩子大,则选择右孩子进行比较  
		if (child + 1 < n && arr[child + 1] > arr[child])
		{
			++child; // 更新child为右孩子的索引  
		}
		// 如果选中的孩子节点大于父节点,则交换它们,并继续向下调整  
		if (arr[child] > arr[parent])
		{
			Swap(&arr[child], &arr[parent]); // 交换父节点和孩子节点  
			parent = child;			// 更新父节点为原来的孩子节点  
			child = parent * 2 + 1; // 更新child为新的父节点的左孩子索引  
		}
		else
		{
			// 如果孩子节点不大于父节点,则无需继续调整,跳出循环  
			break;
		}
	}
}

void HeapSort_Down(int* arr, int n)
{
	// 向下调整建堆 
	// 下标为i的节点的父节点下标:(i-1)/2
	// i=n - 1
	for (int i = (n - 1 - 1) / 2; i >= 0; i--)
	{
		AdjustDownSmall(arr, n, i);
	}
	int end = n - 1;
	while (end > 0)
	{
		Swap(&arr[0], &arr[end]);
		AdjustDownSmall(arr, end, 0);
		--end;
	}
}

void HeapSort_Up(int* arr, int n)
{
	// 向下调整建堆 
	// 下标为i的节点的父节点下标:(i-1)/2
	// i=n - 1
	for (int i = (n - 1 - 1) / 2; i >= 0; i--)
	{
		AdjustDownLarge(arr, n, i);
	}
	int end = n - 1;
	while (end > 0)
	{
		Swap(&arr[0], &arr[end]);
		AdjustDownLarge(arr, end, 0);
		--end;
	}
}
5.2 示例

在这里,我们使用一个简单的示例来测试一下堆排序。

代码如下:

int main()
{
	int arr[] = { 3,1,4,5,9,2,6,6,4,2 };
	int n = sizeof(arr) / sizeof(arr[0]);
	HeapSort_Down(arr, n);
	printf("降序排序:");
	for (int i = 0; i < n; i++)
	{
		printf("%d ", arr[i]);
	}
	printf("\n");
	HeapSort_Up(arr, n);
	printf("升序排序:");
	for (int i = 0; i < n; i++)
	{
		printf("%d ", arr[i]);
	}
	return 0;
}

输出结果:

6.堆排序的优势

大数据集排序:在处理包含数百万或数十亿条记录的大型数据集时,堆排序的高效性使其成为首选算法之一。它能够快速地将数据排序,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挖掘或可视化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实时系统:在需要快速响应的实时系统中,如实时数据分析、在线交易处理等,堆排序的快速排序能力能够确保系统的高效运行,减少用户等待时间。

优先级队列:堆排序的核心——堆数据结构,本身就是实现优先级队列的理想选择。优先级队列在任务调度、网络路由选择、页面置换算法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通过堆排序,可以高效地维护优先级队列的顺序,确保高优先级任务得到优先处理。

结束语

呀呼,简要的介绍了一下堆排序这一排序方法。

求点赞收藏评论关注!!!

感谢各位大佬!!!


http://www.kler.cn/a/299932.html

相关文章:

  • 第五天 Labview数据记录(5.1 INI配置文件读写)
  • vue3组件传值具体使用
  • ES6语法
  • windows平台通过命令行安装前端开发环境
  • Vue中设置报错页面和“Uncaught runtime errors”弹窗关闭
  • ⽤vector数组实现树的存储(孩⼦表示法)c++
  • OGRE 3D----创建第一个OGRE 3D示例
  • YashanDB产品调优实战:分享日常调优技巧及提升系统性能的实战经验
  • 【Hot100算法刷题集】双指针-01-移动零(含置零思路、移动思路、偏移量思路、冒泡法)
  • 支付环节攻击方式与漏洞类型
  • OPENAIGC开发者大赛企业组钻石奖 | AI For 3D Generation
  • RQ-RAG:提升检索增强生成模型的查询精炼能力
  • 中间件漏洞
  • 【稀疏矩阵】使用torch.sparse模块
  • (k8s)kubernetes 挂载 minio csi 的方式
  • 2024年消防设施操作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52. 两个链表的第一个公共节点
  • 沉浸式体验:ARM 工控机携手 HT for Web 打造智能建筑监控
  • Windows和Mac命令窗快速打开文件夹
  • L2线性回归模型
  • Vue跨域问题、Vue配置开发环境代理服务、集成Axios发送Ajax请求、集成vue-resource发送Ajax请求
  • MySQL系统库——mysql库
  • 一些硬件知识(二十二)
  • MDK编译过程、文件及_attribute__关键字
  • 常见的ROM(只读存储器)及其区别(超详细)
  • 探索深度学习的奥秘:从理论到实践的奇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