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go-map系统学习

map底层结构

Goland的map的底层结构使用hash实现,一个hash表里有多个hash表节点,即bucket,每个bucket保存了map中的一个或者一组键值对。

map结构定义:

runtime/map.go:hmap
type hmap struct {
	// Note: the format of the hmap is also encoded in cmd/compile/internal/reflectdata/reflect.go.
	// Make sure this stays in sync with the compiler's definition.
	count     int // # live cells == size of map.  Must be first (used by len() builtin)
	flags     uint8
	B         uint8  // log_2 of # of buckets (can hold up to loadFactor * 2^B items)
	noverflow uint16 // approximate number of overflow buckets; see incrnoverflow for details
	hash0     uint32 // hash seed

	buckets    unsafe.Pointer // array of 2^B Buckets. may be nil if count==0.
	oldbuckets unsafe.Pointer // previous bucket array of half the size, non-nil only when growing
	nevacuate  uintptr        // progress counter for evacuation (buckets less than this have been evacuated)

	extra *mapextra // optional fields
}

其中 buckets为 bucket数组指针,数组的大小为2^B

若B=2则,buckets数量是2^2=4

imghash结果示意图

bucket是桶,通常用来表示一类数据的集合。hash表里的bucket称之为哈希桶,通常是求余后结果相同的落入一个桶中。

根据key值计算出哈希值,取hash值的低8位与2^hmap.B取模确定存放数据到哪个bucket

bucket结构

bucket结构定义,逻辑上是如下的结果:

type bmap struct {
    tophash [8]uint8 //存储哈希值的高8位
    data    byte[1]  //key value数据:key/key/key/.../value/value/value...
    overflow *bmap   //溢出bucket的地址
}
  • tophash 是长度为8的数组,哈希值高位相同的分到同一个bucket中的键,存入当前bucket时候,会将哈希值的高位存在在该数组中,以方便后续匹配。

  • data这块其实是8个key、8个value,但是我们不能直接看到;为了优化对齐,go采用了key放在一起,value放在一起的存储方式。

  • overflow表示hash冲突发生时,下一个溢出桶的地址

上述中data和overflow并不是在结构体中显示定义的,实际包代码中定义也看不到,但是有这个逻辑存在。

实际源码定义可参考:https://cs.opensource.google/go/go/+/refs/tags/go1.23.0:src/runtime/map.go

这样的定义实现了:若某个哈希对应的bucket空间已满,则需要创建一个新的bmap存储键值对,无数个bmap通过overflow指针进行关联。buckets链条是类似于这样的结构:

bucket链条结构

hmap和bmap结构

结合以上hmap和bmap的结构,我们可以总结一个map基本结构:

img

负载因子

负载因子用来衡量一个哈希表冲突情况,公式为:

负载因子=键的数量/bucket数量

对于上图的负载因子:6/3=2

哈希表需要将负载因子控制在合适的大小,超过阈值需要进行rehash,也即键值对重新组织:

  • 哈希因子过小,说明空间利用率低
  • 哈希因子过大,说明冲突严重,存取效率低

Go语言负载因子达到6.5时就会触发rehash

hash扩容

新元素添加时候,会检查是否需要扩容,扩容条件:

  1. 负载因子 > 6.5时,也即平均每个bucket存储的键值对达到6.5个。

  2. overflow数量 > 2^15时,也即overflow数量超过32768时。

增量式扩容

当负载因子过大,新建bucket,新的bucket长度是原2倍,旧bucket数据搬迁至新的bucket。搬迁过程采样逐步搬迁策略,即每次访问map都会触发一次搬迁,每次搬迁2个键值对。

渐进式扩容中,oldbuckets指向原来的桶。而buckets指向了新申请的bucket。新的键值对被插入新的bucket中。后续对map的访问操作会触发迁移,将oldbuckets中的键值对逐步的搬迁过来。当oldbuckets中的键值对全部搬迁完毕后,删除oldbuckets。

img

如上,bucket0已经有7个值,此时负载因子是7,超过6.5,当再存入一个key时,就会触发扩容。新建了bucket1,但是新建的bucket是buckets指向的,且在新的空间给bucket0留出位置,待一点点的将oldbuckets指向的空间数据迁移至新的bucket0空间,然后删除就得oldbuckets指向的空间。搬迁完成的空间示意图:

img

等量式扩容

所谓等量扩容,实际上并不是扩大容量。buckets数量不变,重新做一遍类似增量扩容的搬迁动作,把松散的键值对重新排列一次,以使bucket的使用率更高,进而保证更快的存取

map查找数据

  1. 首先根据key值计算出哈希值

  2. 取哈希值的低八位与2^hmap.B取模确定bucket位置

  3. 取高八位在桶数组中进行查找

  4. 如果tophash[i]中存储值也哈希值相等,则去找到该bucket中的key值进行比较

  5. 当前bucket没有找到,则继续从下个overflow的bucket中查找。

  6. 如果当前处于扩容搬迁过程,则优先从oldbuckets查找

map插入过程

  1. 根据key值算出哈希值
  2. 取哈希值低位与hmap.B取模确定bucket位置
  3. 查找该key是否已经存在,如果存在则直接更新值
  4. 如果没找到将key,将key插入

map操作

操作包括初始化、键的判断、遍历、作为函数参数使用

map声明与初始化

map是一种引用类型,有几种声明方法:

  1. 声明空的map
   var myMap map[string]int

这样声明的map是nil值,对它操作之前,必须使用make来初始化。

注意,struct结构中成员是map变量的话,在实际使用中必须再make初始化空间。

  1. 使用make直接声明+初始化
stringMap := make(map[string]string, n)

​ n表示长度,但是使用中是可以扩容的,相当于建议的长度。

  1. 使用字面量初始化
    myMap := map[string]int{  
       "one":   1,  
       "two":   2,  
       "three": 3,  
   }

:= 是一个特殊的赋值操作符,被称为“短变量声明”或“短变量赋值”。它主要用于在函数内部声明并初始化新的局部变量。使用 := 可以同时完成变量的声明和初始化,使得代码更加简洁。在全局作用域(即函数外部)不能使用 := 来声明变量,因为 := 会隐式地声明变量,而全局变量需要显式声明。

4,使用var关键字结合字面量来初始化

   var myMap = map[string]int{  
       "one":   1,  
       "two":   2,  
       "three": 3,  
   }

5,显示声明类型+初始化

   var myMap map[string]int = map[string]int{      "one":   1,      "two":   2,      "three": 3,   }

对于全局变量或需要在多个地方引用的变量,显式声明类型可能更加合适。

判断键是否存在

value, ok := sliceMap[key]

判断ok来判断值是否存在

  key := "小明"
   value, ok := deleMap[key]
   if ok {
   	fmt.Println("key:", key, "value:", value)
   } else {
   	fmt.Println("key:", key, "不存在")
   }

删除键值对

delete(mapName,key)

删除mapName map中的key值键值对

deleMap := make(map[string]int)
  deleMap["张三"] = 90

  deleMap["小明"] = 100

  deleMap["王五"] = 60



  fmt.Println("map:", deleMap)

  delete(deleMap, "小明")

  fmt.Println("map after delete:", deleMap)

delete是安全的操作,即使删除不存在的key也不报错。delete中如果查找删除失败将返回value类型对应的零值

	m1 := map[int]string{1: "sss", 2: "fff", 3: "zzz"}
	delete(m1, 5)

	for k, v := range m1 {
		fmt.Printf("%d ----> %s\n", k, v)
	}
//1 ----> sss
//2 ----> fff
//3 ----> zzz

遍历map

使用for range遍历map,第一个参数是key,第二是value

	for key, value := range scoreMap {
		fmt.Println(key, value)
	}

第二种遍历方法,只返回key,省略value

	for k := range scoreMap {
		fmt.Printf("%s----> %v\n", k, scoreMap[k])
	}

map长度

可以使用len函数获取map中键值对的个数:

 fmt.Println("len is:", len(stringMap))

map作为函数参数与返回值

map作为函数参数是引用传递

map作为函数返回值也是引用传递

	m1 := map[int]string{1: "sss", 2: "fff", 3: "zzz"}
	m2 := getAndChangeMap(m1)
	fmt.Println("map m2:", m2)
	fmt.Println("map m1:", m1)
	m2[4] = "yiyi"
	fmt.Println("change m2")
	fmt.Println("map m2:", m2)
	fmt.Println("map m1:", m1)
func getAndChangeMap(m map[int]string) map[int]string {
	m[23] = "lili"
	return m
}

打印内容

map m2: map[1:sss 2:fff 3:zzz 23:lili]
map m1: map[1:sss 2:fff 3:zzz 23:lili]
change m2
map m2: map[1:sss 2:fff 3:zzz 4:yiyi 23:lili]
map m1: map[1:sss 2:fff 3:zzz 4:yiyi 23:lili]


http://www.kler.cn/a/301220.html

相关文章:

  • 浅谈ArcGIS的地理处理(GP)服务之历史、现状和未来
  • 【Qt】01-了解QT
  • 手撕代码: C++实现按位序列化和反序列化
  • 【Rust自学】12.6. 使用TDD(测试驱动开发)开发库功能
  • Go语言之路————func
  • 图形验证码是怎样保护登录安全的?
  • livox mid360不使用ros接收雷达数据
  • StreamPark集成k8s运行Flink
  • busybox移植:全能脚本版
  • 在亚马逊云科技上利用Graviton4代芯片构建高性能Java应用(下篇)
  • 3.Kubernetes资源对象之pod
  • 828华为云征文|华为云Flexus X实例docker部署最新版禅道构建属于自己的项目管理平台
  • 文心智能体应用:美国旅游助手的诞生
  • 【进展报告】9.9-9.12
  • Cargo 入门
  • 远程控制软件有哪些?不多,给你奉上这6款神仙软件
  • nodeJS学习笔记——包npm(2)
  • vue3利用ref操作dom元素
  • MySQL 的关键字
  • 高级 ECharts 技巧:自定义图表主题与样式
  • 详解Redis的AOF持久化方式以及aof日志重写配置以及对redis中的GEO地理位置数据类型命令的应用示例
  • 2023下半年软考网络规划
  • 【信号】信号的保存
  • ffmpeg面向对象-rtsp拉流相关对象
  • 为什么不写注释?写“为什么不”注释?
  • pdf删除一页怎么删除?5种方法详细讲解,pdf删除页面实用技巧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