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端Web之SpringBoot原理
目录
1.配置优先级
2.Bean
3.SpringBoot原理
1.配置优先级
SpringBoot中支持三种格式的配置文件: .application.properties、application.yml和application. yaml。它们的配置优先级分别降低。虽然springboot支持多种格式配置文件,但是在项目开发时,推荐统一使用一种格式的配置(目前yml是主流)
另外,SpringBoot除了支持配置文件属性配置,还支持Java系统属性和命令行参数的方式进行属性配置。优先级:命令行参数>Java系统属性>其他三种配置文件。
2.Bean
获取Bean:
Bean的作用域:
Spring支持五种作用域,后三种在web环境才生效:单例是指,不管用何种方法如何调用Bean中的对象,始终都调用的是同一个对象。可以通过@Scope注解来进行配置作用域
- 默认singleton的bean,在容器启动时被创建,可以使用@Lazy注解来延迟初始化(延迟到第一次使用时)
- prototype的bean,每一次使用该bean的时候都会创建一个新的实例
- 实际开发当中,绝大部分的Bean是单例的,也就是说绝大部分Bean不需要配置scope属性
第三方Bean:
当我们引入依赖后,也想把依赖中的对象也交给IOC容器管理,就不能使用@Component注解了,因为引入的这些依赖是只读的,不可编辑。
如果要管理的bean对象来自于第三方(不是自定义的) ,是无法用@Component及衍生注解声明bean的,就需要用到@Bean注解。加上后,spring容器启动时就会自动调用此方法,将方法的返回值声明为Bean对象。
3.SpringBoot原理
springboot快捷方便的原因是提供了两个非常关键的功能:起步依赖(依赖传递)、自动配置
自动配置:
SpringBoot的自动配置就是当spring容器启动后,一些配置类、bean对象就自动存入到了IOC容器中,不需要我们手动去声明,从而简化了开发,省去了繁琐的配置操作。
当我们引入第三方依赖时,Springboot并不能扫描到这些依赖包,因此无法把对象给到IOC容器中。此时我们可以使用注解ComponentScan指定扫描的包,但是如果项目大了,要扫描的包就会变多,这样使用繁琐且性能低。
通常情况下,我们都采用和Springboot相同的引入方式,即使用@EnableXxxx注解
以上就是引入第三方依赖之后,加载第三方依赖中的Bean和配置类的方法。
源码分析:
springboot的启动类(也称为引导类)有一个固定的注解,这个注解是spring框架中最重要的注解,因此我们下面分析这个注解里有什么
里面有前四个元注解(修饰注解的注解,不用管)、声明配置类注解Spri.....Configuration、自动配置核心注解EnableAuto....、和包扫描注解Com...Scan。EnableAuto..就是上面封装了Import注解的注解。
引入了继承于ImportSelector的实现类,如下
实现了父类的selectImports方法,返回值封装了需要交给IOC容器管理的全类名。
这些需要引入的全类名通常在起步依赖时都有,如下:这些都是自动配置类,都会被selectImports方法读取进行返回。因此即使我们没有配置bean对象,也可以将这些全类名中的bean对象进行注入使用
点进去这些配置类,里面实际上就是一个个的方法,这些方法的返回值再通过@Bean注解加载到IOC容器中,所以这个Bean对象在Spring启动的时候就自动有了。这就是自动配置的原理。
Conditional注解:
这些全类名中的对象,并不都会通过Bean注解交给IOC容器管理。第二个注解@Conditional...,就是按照条件装配,只有满足条件的对象才会成为Bean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