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Python基础语法(2)

顺序语句

默认情况下,Python 的代码执行顺序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执行的

print("1")

print("2")

print("3")

执行结果一定为 “1 2 3”, 而不会出现“3 2 1”或者“1 3 2” 等,这种按照顺序执行的代码,我们称为顺序语句

这个顺序是很关键的,编程是一件明确无歧义的事情,安排好任务的顺序,计算机才能够正确的进行执行

就好像人生的顺序,是上学,工作,结婚,生子,一旦这里的顺序乱了,就很麻烦

条件语句

什么是条件语句

条件语句能够表达 “如果 ... 否则 ...” 这样的语义,这构成了计算机中基础的逻辑判定

条件语句

也叫做分支语句,表示了接下来的逻辑可能有几种

一个典型的例子:

如果丘处机没有路过牛家村

1. 那么金兵不会死在郭、杨两家手上

2. 郭、杨两家就不会流亡北方

3. 郭夫人就不会去到大漠,完颜洪烈就不会遇到包惜弱

4. 郭靖就不会和江南七怪救了铁木真

5. 蒙古就不会统一

6. 蒙古铁骑就不会西征

7. 欧洲就不会出现火药,也就不会出现文艺复兴, 大航海.

8. 大炮就不会从欧洲传到日本,日本得不到统一

9. 完颜洪烈就不会全力战,金国内乱

10. 宋朝不会灭亡,并诞生出资本主义,中国成为最发达的国家

如果  我认真敲代码   我就很容易找到工作

否则   我就容易毕业就失业

其中 “我认真敲代码” 称为条件,如果条件成立(条件为真),则会出现 “我就很容易找到工作”这个情况。如果条件不成立(条件为假),则会出现 “我就容易毕业就失业”

当然,同样的逻辑,还可以反着表达

如果 我选择躺平摆烂   我就容易毕业就失业

否则   我就很容易找到工作

虽然结构变了,但是整体表达的语义是等价的。

PS: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是选择认真敲代码,还是躺平摆烂呢?

语法格式

Python 中使用 if else 关键字表示条件语句

(1) if

if expression:

        do_something1

        do_something2

如果 expression 值为 True,则执行 do_something1,do_something2, next_something

如果 expression 值为 False,则只执行 next_something,不执行 do_something1, do_something2next_something

(2) if - else

if expression:

        do_something1

else:

                do_something2

如果 expression 值为 True,则执行 do_something1

如果 expression 值为 False, 则执行 do_something2

(3) if - elif - else

if expression1:

        do_something1

elif expression2:

        do_something2

else:

        do_something3

如果 expression1 值为 True,则执行 do_something1

如果 expression1 值为 False,并且 expression2 为 True 则执行 do_something2

如果 expression1 值为 False,并且 expression2 为 False 则执行 do_something3

注意:Python中的条件语句写法,和很多编程语言不太一样

1.if 后面的条件表达式,没有 ( ),使用:作为结尾.

2.if / else 命中条件后要执行的 “语句块”,使用缩进 (通常是 4 个空格或者 1 个 tab)来表示,而不是

{ }

3.对于多条件分支,不是写作 else if,而是 elif (合体了)

示例:输入 1 表示愿意认真学习,输入 2 表示躺平摆烂

choice = input("输入 1 表示认真学习,输入 2 表示躺平摆烂:")

if choice == "1"   注意这里要比较的是字符串1,而不是整数1。

        print("你会找到好工作!")

elif choice == "2"  

        print("你可能毕业就失业了!")

else   

        print("你的输入有误!")

缩进和代码块

代码块指的是一组放在一起执行的代码

在 Python 中使用缩进表示代码块,不同级别的缩进,程序的执行效果是不同的

# 代码1

a = input("请输入一个整数: ")

if a == "1":    

        print("hello")    

        print("world")

# 代码2

a = input("请输入一个整数: ")

if a == "1"  

        print("hello")

print("world")

这样的代码都是属于并不正确的代码。在Python中,缩进表示代码块,在if、else、elif、while、for......需要跟上代码块的部分,都是需要使用缩进来表示的。 

这样写会提示缩进块出现问题,Python中缩进是非常重要的,也不是随便乱写的。 

注意上述代码的区别

在代码1 中,print("world") 有一级缩进,这个语句属于 if 内的代码块,意味着条件成立,才执行, 条件不成立,则不执行

在代码2 中,print("world") 没有缩进,这个语句是 if 外部的代码,不属于 if 内部的代码块,意味着条件无论是否成立,都会执行

另外,Python中的代码块还可以嵌套

a = input("请输入第一个整数: ")

b = input("请输入第二个整数: ")

if a == "1"   

        if b == "2":        

                print("hello")    

        print("world")

print("python")

在这个代码中,print("hello") 具有两级缩进,属于 if b == "2" 条件成立的代码块,print("world") 具有一级缩进,属于 if a == "1" 条件成立的代码块,print("python") 没有缩进,无论上述两个条件是否成立,该语句都会执行

基于缩进的方式表示代码块,带来的好处就是强制要求程序猿要写明确的缩进,来明确代码之间的相对关系,如果缩进书写的不对,则直接报错。像 C++ / Java 这些语言,即使完全不写缩进,语法也不会报错,代码可读性就比较差。当有多级条件嵌套的时候,当前的语句属于哪个代码块,完全取决于缩进的级别。

同时,带来的坏处就是,如果缩进层次比较多,就容易分不清楚某个语句属于哪个层级

if a == 1

        if b == 2       

                if c == 3         

                        if d == 4

                                if e == 5

                                        if f == 6:                        

                                                if g == 7

                                                        print("hello")

                                                print("1")    

                                        print("2")

请问,上述代码中的 print("1") 和 print("2") 属于哪一级缩进?

因此,就有了 “写 Python 需要自备游标卡尺” 这个梗

练 习 ( 1 )

输入一个整数,判定是否是奇数  

a = int( intput( "请输入一个整数:" ) )

if a % 2 == 0:

        print( "偶 数" )

else: 

        print( "奇数")  

这个代码在C++和Java中是不行的,-19 % 2 == -1,和1是不相等的,在python中,-19 % 2 == 1,因此这个代码是可以的。

Python 的取模运算遵循“结果与除数符号相同”的原则,-19 % -2 == -1,int ()转换是默认按照十进制的方式来解析的。

( 2 ) 输入一个整数,判定是正数还是负数

a = int(input("请输入一个整数:"))
if a < 0:
    print("负数")
elif a > 0:
    print("正数")
else:
    print("0")

( 3 ) 判定年份是否是闰年

a = int(input("请输入一个整数:"))
if a % 100 == 0:

    # 判 定 世 纪 闰 年
    if a % 400 == 0:
        print("闰年")
    else:
        print("平年")
else:

# 判定普通闰年
    if a % 4 == 0:
        print("闰年")
    else:
        print("平年")

空语句 pass

代码示例:输入一个数字,如果数字为 1,则打印 hello

a = int(input("请输入一个整数:"))
if a == 1:
    print("hello")

这个代码也可以等价写成

a = int(input("请输入一个整数:"))
if a != 1:
        pass
else:
        print("hello")

a = int(input("请输入一个整数:"))
if a != 1:
else:
    print("hello")

在Python中,对代码要求还是比较严格的,虽然希望条件满足的时候,啥也不做,但是由于Python对于语法格式尤其是缩进和代码块要求比较高,如果啥都不写,是不符合语法要求的。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空语句进行占位,空语句就是pass,没有实在的意义。

很多语句都是如此,虽然我们啥都不想做,但是也得写个 pass 空语句来占位,否则就会破坏Python原来的语法结构。

其中 pass 表示空语句,并不会对程序的执行有任何影响,只是占个位置,保持 Python 语法格式符合要求

循环语句

有些操作是需要反复执行的,这种就需要使用循环

while 循环基本语法格式

while 条件:    

        循环体

条件为真,则执行循环体代码,条件为假,则结束循环

1.循环变量的初始值

2.循环的判定条件

3.循环变量的更新语句

代码示例:打印 1 - 1 0 的整数

num = 1

while num 10:    

        print(num)    

        num += 1

代码示例 : 计算 1 - 100 的和

sum = 0
num = 1
while num <= 100:
    sum += num
    num += 1
print(sum)

代码示例:计算 5 的阶乘

num = 1
sum = 0
while num <= 5:
    factorResult = 1
    i = 1
    while i <= num:
        factorResult *= i
        i += 1
    sum += factorResult
    num += 1
print(sum)

这个程序用到了两重循环,也就是在循环语句中也可以套循环

for 循环

基本语法格式

for 循环变量 in 可迭代对象:    

        循环体

注意:python 的 for 和其他语言不同,没有 "初始化语句","循环条件判定语句","循环变量更新语句",而是更加简单

所谓的 "可迭代对象",指的是 "内部包含多个元素,能一个一个把元素取出来的特殊变量"  

代码示例:打印 1-10

for i in range(1, 11):    

        print(i)

使用 range 函数,能够生成一个可迭代对象,生成的范围是 [1, 11),也就是 [1, 10]

代码示例:打印 2, 4, 6, 8, 10

for i in range(2, 12, 2):    

        print(i)

通过 range 的第三个参数,可以指定迭代时候的 "步长",也就是一次让循环变量加几,range是一个内建函数,起到的效果就是得到一个可迭代对象,这个可迭代对象就包含了一系列的整数。

range(beg,end)等价于[beg,end),range还提供了第三个参数,表示“步长”,默认的步长是1。

代码示例:打印 10-1

for i in range(10, 0, -1):    

        print(i)

range 的步长也可以设定成负数

代码示例:求 1 - 100 的和

sum = 0

for i in range(1, 101):    

        sum += i

print(sum)

这个sum下面会出现一个黄色的波浪线,是因为当前有个内建函数sum,咱们自己定义的变量和内建函数冲突了,虽然不影响运行,但是代码后面就无法使用内建函数sum。

使用Shift + F6可以针对变量进行重命名,会智能的分析咱们的代码,自动把所有需要修改的名字都统一替换了。

continue

continue 表示结束这次循环,进入下次循环   

代码示例:模拟吃包子,吃第 3 个包子的时候吃出了一只虫

for i in range(1, 6):    

        if i == 3:        

                continue    

        print(f"吃完第 {i} 个包子")

break

break 表示结束整个循环  

代码示例:模拟吃包子,吃第 3 个包子的时候吃出了半只虫

for i in range(1, 6):    

        if i == 3:        

                break    

        print(f"吃完第{i}个包子")  

代码示例:输入若干个数字,求平均值,使用 "分号" 作为结尾

sum = 0

count = 0

while True:    

        num = input("请输入数字:")    

        if num == ';':        

                break    

        num = float(num)    

        sum += num    

        count += 1

print(sum / count)


http://www.kler.cn/a/303329.html

相关文章:

  • 华为路由策略配置
  • Java NIO 深度解析:构建高效的 I/O 操作
  • [JAVAEE] 面试题(四) - 多线程下使用ArrayList涉及到的线程安全问题及解决
  • python怎么设置环境变量
  • Diffusion Policy——斯坦福机器人UMI所用的扩散策略:从原理到其编码实现(含Diff-Control、ControlNet详解)
  • 服务器显卡和桌面pc显卡有什么不同
  • 【运维监控】Prometheus+grafana监控spring boot 3运行情况
  • 实现快速产出的短视频剪辑工具
  • Object.entries()
  • 力扣之1783.大满贯数量
  • zabbix之钉钉告警
  • SpringMVC与SpringBoot的区别
  • Docker续9:使用docker-compose部署nmt项目,在haproxy中代理mysql负载均衡
  • k8s的搭建
  • 【Clickhouse】Clickhouse数据库简介
  • mysql 日志恢复
  • Python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基础教程
  • Linux系统下配置和测试Redis服务
  • 探索未来住宿体验:酒店触摸开关的科技魅力
  • 【API安全】威胁猎人发布超大流量解决方案
  • SVN的使用技巧
  • [机器学习]聚类算法
  • Servlet学习详解--基本涵盖所有Servlet知识点
  • 取消Cursor的注释斜体字风格
  • Java8函数式接口全攻略
  • 北大阿里:新出炉的LLM偏好对齐方法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