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安全】车端知识调研
一、CAN总线:
1、定义:
CAN 总线相当于汽车的神经网络,连接车内各控制系统,其通信采用广播机制,各连接部件均可收发控制消息,通信效率高,可确保通信实时性。当前市场上的汽车至少拥有一个CAN网络,作为嵌入式系统之间互联的主干网进行车内信息的交互和共享。
2、安全风险点:
①通信缺乏加密和访问控制机制,可被攻击者逆向总线通信协议,分析出汽车控制指令,用于攻击指令伪造;
②通信缺乏认证及消息校验机制,不能对攻击者伪造、篡改的异常消息进行识别和预警。
鉴于CAN 总线的特性,攻击者可通过物理侵入或远程侵入的方式实施消息伪造、拒绝服务、重放等攻击,需要通过安全隔离来确保智能网联汽车内部 CAN 网络不被非法入侵。
二、主要攻击手段:
1、物理攻击
1)恶意的OBD设备
通过强制的OBD-II端口很容易和车内CAN总线进行交互。事实上大部分的汽车OBD-II 端口充当着一个直接进入车内总线的接口,并且提供12V的直流电源输出,为连接设备提供电力源,放任的处于方向盘下面。几秒钟内,一个恶意的攻击者可以在车内安装一个可操作的设备。真实的世界的场景中,这种事情是可能发生的,比如,代客停车、汽车租赁、车辆借用等。
常见情况:车主自己在他的车上插入一个后装市场的OBD-II的设备,他相信设备是安全的,其实设备已经被篡改或者是假冒产品。比如,某公司或某店免费赠送的设备,市场上销售的没有经过安全认证的设备。
2)直接攻击CAN节点
物理访问攻击不限于诊断端口。攻击者可以在某一状态下,把一个精心制作的设备附加到车内网络,比如车被拆卸,为了测试或者修理。另一个条件下也会发生攻击,通过安装一个篡改过的或者假冒的替换零件。比如,后装市场的娱乐信息系统,停车传感器模块或者防盗系统等。
2、远程攻击
尽管受到限制,但是可能存在一个漏洞被黑客利用去远程重刷微控制器固件和修改程序,为了执行攻击载荷,执行DoS攻击不需要任何的物理连接目标车辆。
三、攻击面
1、攻击面扩展则体现在直接攻击、便携设备攻击以及无线攻击三个部分,在直接攻击中,需要考虑如何防护针对传动系统、安全控制件、仪表等的攻击;在便携设备中,需要考虑车载APP、OBD接口、导航及议题中提到的娱乐信息设施等;在无线攻击中,智能钥匙、TPMS系统均将挑战自动驾驶等的安全。
2、2018年,绿盟公司初步形成了对车端、云端两侧解决方案的设计。在车端包含入侵行为检测、异常行为分析、安全域划分、ECU安全机制、射频监控、接入策略等维度,覆盖了会议议题提到的几大维度的安全应对模型。在云端以绿盟科技威胁态势感知为依托,除将传统网络攻击能力移植至车载探针外,还搭建自有的FOTA模块,满足固件签名认证保护、加密解密、升级认证等不同业务需求。
四、智能网联汽车面临的信息安全威胁和挑战
1、智能网联汽车的4层威胁+12大风险:
2、终端节点层安全威胁
2.1、T-BOX安全威胁
1)T-BOX定义:
T-BOX(Telematics BOX)在汽车内部扮演“Modem”角色,实现车内网和车际网之间的通信,负责将数据发送到云服务器。
3、车内网络传输情况:
3.1、网络传输存在三大安全风险:
1)认证风险:没有验证发送者的身份信息、伪造身份、动态劫持等;
2)传输风险:车辆信息没有加密或者强度不够、密钥信息暴露、所有车型使用相同的对称密钥;
3)协议风险:通信流程伪装,把一种协议伪装成另一种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