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训练营 day17|LeetCode 235,LeetCode 701,LeetCode 450
前言
这里记录一下陈菜菜的刷题记录,主要应对25秋招、春招
个人背景
211CS本+CUHK计算机相关硕,一年车企软件开发经验
代码能力:有待提高
常用语言:C++
系列文章目录
第二十天 二叉树 part07
`
文章目录
- 前言
- 系列文章目录
- 第二十天 二叉树 part07
- 一、今日任务
- 二、详细布置
- 235. 二叉搜索树的最近公共祖先
- 提示:
- 样例1:
- 思路
- 实战
- 701.二叉搜索树中的插入操作
- 提示:
- 样例1:
- 思路
- 实战
- 20. 有效的括号
- 提示:
- 样例1:
- 样例2:
- 思路
- 实战
- 总结
一、今日任务
● 235. 二叉搜索树的最近公共祖先
● 701.二叉搜索树中的插入操作
● 450.删除二叉搜索树中的节点
二、详细布置
235. 二叉搜索树的最近公共祖先
题目链接:力扣235
文章讲解:代码随想录
给定一个二叉搜索树, 找到该树中两个指定节点的最近公共祖先。
百度百科中最近公共祖先的定义为:“对于有根树 T 的两个结点 p、q,最近公共祖先表示为一个结点 x,满足 x 是 p、q 的祖先且 x 的深度尽可能大(一个节点也可以是它自己的祖先)。”
例如,给定如下二叉搜索树: root = [6,2,8,0,4,7,9,null,null,3,5]
提示:
所有节点的值都是唯一的。
p、q 为不同节点且均存在于给定的二叉搜索树中。
样例1:
输入: root = [6,2,8,0,4,7,9,null,null,3,5], p = 2, q = 8
输出: 6
解释: 节点 2 和节点 8 的最近公共祖先是 6。
思路
这题比二叉树的公共节点简单,只要从根节点开始,能找到一个节点,让两个节点分别分布在左右子树上就返回。
实战
/**
* Definition for a binary tree node.
* struct TreeNode {
* int val;
* TreeNode *left;
* TreeNode *right;
* TreeNode(int x) : val(x), left(NULL), right(NULL) {}
* };
*/
class Solution {
public:
TreeNode* lowestCommonAncestor(TreeNode* root, TreeNode* p, TreeNode* q) {
while(root){
if(root->val<p->val && root->val<q->val)
root=root->right;
else if(root->val>p->val && root->val>q->val)
root=root->left;
else
return root;
}
return NULL;
}
};
701.二叉搜索树中的插入操作
题目链接:力扣225题链接
文章讲解:图文讲解
给定二叉搜索树(BST)的根节点 root 和要插入树中的值 value ,将值插入二叉搜索树。 返回插入后二叉搜索树的根节点。 输入数据 保证 ,新值和原始二叉搜索树中的任意节点值都不同。
注意,可能存在多种有效的插入方式,只要树在插入后仍保持为二叉搜索树即可。 你可以返回 任意有效的结果 。
提示:
树中的节点数将在 [0, 104]的范围内。
-108 <= Node.val <= 108
所有值 Node.val 是 独一无二 的。
-108 <= val <= 108
保证 val 在原始BST中不存在。
样例1:
输入:root = [4,2,7,1,3], val = 5
输出:[4,2,7,1,3,5]
思路
这题简单来看就是在叶子结点插入新节点,那么只要找到一个一个父节点的空子节点插入即可。
实战
/**
* Definition for a binary tree node.
* struct TreeNode {
* int val;
* TreeNode *left;
* TreeNode *right;
* TreeNode() : val(0), left(nullptr), right(nullptr) {}
* TreeNode(int x) : val(x), left(nullptr), right(nullptr) {}
* TreeNode(int x, TreeNode *left, TreeNode *right) : val(x), left(left), right(right) {}
* };
*/
class Solution {
public:
TreeNode* insertIntoBST(TreeNode* root, int val) {
if(root==NULL){
TreeNode* node=new TreeNode(val);
return node;
}
if(root->val>val)
root->left=insertIntoBST(root->left,val);
if(root->val<val)
root->right=insertIntoBST(root->right,val);
return root;
}
};
20. 有效的括号
题目链接:LeetCode450
文章讲解:图文讲解
题目描述
给定一个二叉搜索树的根节点 root 和一个值 key,删除二叉搜索树中的 key 对应的节点,并保证二叉搜索树的性质不变。返回二叉搜索树(有可能被更新)的根节点的引用。
一般来说,删除节点可分为两个步骤:
首先找到需要删除的节点;
如果找到了,删除它。
提示:
节点数的范围 [0, 104].
-105 <= Node.val <= 105
节点值唯一
root 是合法的二叉搜索树
-105 <= key <= 105
样例1:
输入:root = [5,3,6,2,4,null,7], key = 3
输出:[5,4,6,2,null,null,7]
解释:给定需要删除的节点值是 3,所以我们首先找到 3 这个节点,然后删除它。
一个正确的答案是 [5,4,6,2,null,null,7], 如下图所示。
另一个正确答案是 [5,2,6,null,4,null,7]。
样例2:
输入: root = [5,3,6,2,4,null,7], key = 0
输出: [5,3,6,2,4,null,7]
解释: 二叉树不包含值为 0 的节点
思路
这一题挺麻烦的,但是根据数据结构的知识可以解,只要不涉及到平衡二叉树的调整,都是比较简单的。
实战
/**
* Definition for a binary tree node.
* struct TreeNode {
* int val;
* TreeNode *left;
* TreeNode *right;
* TreeNode() : val(0), left(nullptr), right(nullptr) {}
* TreeNode(int x) : val(x), left(nullptr), right(nullptr) {}
* TreeNode(int x, TreeNode *left, TreeNode *right) : val(x), left(left), right(right) {}
* };
*/
class Solution {
public:
TreeNode* deleteNode(TreeNode* root, int key) {
if(root==NULL)
return root;
if(root->val==key){
if(root->left==NULL&&root->right==NULL){
delete root;
return NULL;
}
else if(root->left==NULL&&root->right!=NULL){
TreeNode* node=root->right;
delete root;
return node;
}
else if(root->left!=NULL&&root->right==NULL){
TreeNode* node=root->left;
delete root;
return node;
}
else{
TreeNode* node=root->right;
while(node->left){
node=node->left;
}
node->left=root->left;
TreeNode* re=root->right;
delete root;
return re;
}
}
if (root->val > key) root->left = deleteNode(root->left, key);
if (root->val < key) root->right = deleteNode(root->right, key);
return root;
}
};
总结
今天主要学习了二叉排序树的一系列操作,感觉删除和增加节点很经典,码一下可以二刷。
加油,坚持打卡的第1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