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深入探索机器学习中的聚类算法

深入探索机器学习中的聚类算法

  • 前言
  • 聚类算法简介
  • k-means聚类算法
      • 算法原理
    • 算法实现
  • k-means++算法
    • 算法原理
    • 算法实现
  • 层次聚类算法
    • 算法原理
    • 算法实现
  • 密度聚类算法
    • 算法原理
    • 算法实现
  • 结语

前言

  在数据科学的世界中,数据的形态多种多样,它们的用途和意义也各不相同。有时候,我们面对的挑战不是预测或分类,而是理解数据本身。我们希望从海量的数据中发现模式,将相似的数据归纳在一起,揭示数据内在的结构。这种探索数据内在结构的过程,就是聚类分析。

  聚类算法作为无监督学习的核心,不需要任何预先标注的数据,它直接从数据的特征出发,将数据点分组成若干个集群。每个集群内的数据点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而不同集群间则差异显著。聚类分析在市场细分、社交网络分析、图像分割、基因表达分析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聚类算法的种类繁多,它们的工作原理、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都各不相同。本文将带你走进聚类算法的世界,详细探讨几种经典的聚类算法,包括k-means及其改进版k-means++、层次聚类和基于密度的DBSCAN算法。我们将深入理解每种算法的原理,探讨它们的实现方法,并分析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将能够掌握聚类算法的核心思想,了解如何在实际问题中选择合适的聚类算法,并能够通过编程实现这些算法。让我们开始这次数据探索之旅吧!

聚类算法简介

  聚类算法可以分为几类:

  1. 划分方法:如k-means,将数据点划分到预定数量的集群中。
  2. 层次方法:如AGNES,通过逐步合并或分割集群来构建层次结构。
  3. 基于密度的方法:如DBSCAN,根据数据点的密度进行聚类。
  4. 基于网格的方法:将数据空间划分为有限数量的单元,并在这些单元基础上进行聚类。
  5. 基于模型的方法:假设数据由一系列潜在概率模型生成。

k-means聚类算法

算法原理

  k-means算法是一种划分方法,其目标是将n个点划分为K个聚类,每个点属于最近的均值(集群中心)的聚类。算法流程如下:

  1. 初始化:随机选择K个数据点作为初始聚类中心。
  2. 分配:将每个数据点分配给最近的聚类中心。
  3. 更新:重新计算每个聚类的中心,即该聚类所有点的均值。
  4. 迭代:重复分配和更新步骤,直到满足某个终止条件,通常是聚类中心不再显著变化或达到预设的迭代次数。

算法实现

  以下是k-means算法的Python实现: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def kmeans(dataset, K):
    centroids = dataset[np.random.choice(len(dataset), K, replace=False)]
    cluster = np.zeros(len(dataset))
    changed = True
    
    while changed:
        changed = False
        for i, data in enumerate(dataset):
            dis = np.sum((centroids - data) ** 2, axis=-1)
            k = np.argmin(dis)
            if cluster[i] != k:
                cluster[i] = k
                changed = True
        for i in range(K):
            centroids[i] = np.mean(dataset[cluster == i], axis=0)
    
    return centroids, cluster

# 示例数据
dataset = np.random.rand(100, 2)
centroids, cluster = kmeans(dataset, 3)
plt.scatter(dataset[:, 0], dataset[:, 1], c=cluster)
plt.scatter(centroids[:, 0], centroids[:, 1], marker='x', s=100, c='red')
plt.show()

k-means++算法

  k-means++是对k-means算法的改进,它选择初始聚类中心的方法更智能,以减少算法对初始中心选择的敏感性。

算法原理

  1. 选择第一个中心点:从数据点中随机选择一个点作为第一个聚类中心。
  2. 计算距离:对于每个数据点,计算它到最近聚类中心的距离的平方。
  3. 选择下一个中心点:根据距离的分布,选择下一个聚类中心,使得距离较大的点更有可能被选为新的中心点。

算法实现

  以下是k-means++算法的Python实现:

def kmeanspp_init(dataset, K):
    idx = np.random.choice(np.arange(len(dataset)))
    centroids = dataset[idx][None]
    for k in range(1, K):
        d = []
        for data in dataset:
            dis = np.sum((centroids - data) ** 2, axis=-1)
            d.append(np.min(dis) ** 2)
        d = np.array(d)
        d /= np.sum(d)
        cent_id = np.random.choice(np.arange(len(dataset)), p=d)
        cent = dataset[cent_id]
        centroids = np.concatenate([centroids, cent[None]], axis=0)

    return centroids

层次聚类算法

  层次聚类通过构建一个聚类树来组织数据,可以是自底向上的聚合(AGNES)或自顶向下的分裂(DIANA)。

算法原理

  1. 聚合(AGNES):开始时,每个数据点作为一个聚类,然后逐步合并距离最近的聚类,直到达到所需的聚类数量。
  2. 分裂(DIANA):开始时,所有数据点在一个聚类中,然后逐步分割直到每个数据点都有自己的聚类。

算法实现

  以下是层次聚类算法的Python实现: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AgglomerativeClustering

# 示例数据
dataset = np.random.rand(100, 2)
ac = AgglomerativeClustering(n_clusters=3)
ac.fit(dataset)

# 绘制结果
plt.scatter(dataset[:, 0], dataset[:, 1], c=ac.labels_)
plt.show()

密度聚类算法

  密度聚类,如DBSCAN,基于数据点的密度进行聚类。

算法原理

  DBSCAN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如果一个区域内的点的密度超过某个阈值,则这些点构成一个聚类。

  1. 核心点:如果一个点在指定的半径内拥有超过最小数量的邻居,则该点是核心点。
  2. 边界点:如果一个点不是核心点,但是落在某个核心点的邻域内,则该点是边界点。
  3. 噪声点:既不属于核心点也不属于边界点的点是噪声点。

算法实现

  以下是DBSCAN算法的Python实现: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DBSCAN

# 示例数据
dataset = np.random.rand(100, 2)
dbscan = DBSCAN(eps=0.1, min_samples=10)
dbscan.fit(dataset)

# 绘制结果
plt.scatter(dataset[:, 0], dataset[:, 1], c=dbscan.labels_)
plt.show()

结语

  在数据的海洋中,聚类算法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数据内在结构的轮廓。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不仅理解了聚类算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还深入学习了几种经典的聚类方法:从k-means的直观与高效,到k-means++的改进与智能;从层次聚类的系统与逻辑,到DBSCAN的灵活与稳健。每一种算法都以其独特的方式,帮助我们在数据中寻找模式,发现关联。

  聚类算法的应用价值不言而喻,它们在商业智能、生物信息学、社交网络分析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聚类之路并非总是平坦的。选择合适的算法,调整恰当的参数,理解算法的局限性,都是我们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面对的挑战。

  随着机器学习和数据科学领域的不断发展,新的聚类算法和技术也在不断涌现。深度学习聚类、谱聚类等先进方法,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选择。但不变的是,聚类算法的核心目标——发现数据的内在结构,帮助我们理解并解释这个复杂的世界。

  在未来的数据分析旅程中,愿你能够运用这些聚类算法,揭示数据背后的故事,发现知识,创造价值。记住,每一段代码,每一次实验,都有可能是通往新发现的大门。让我们保持好奇,不断探索,用聚类算法点亮数据科学的未来。

  感谢你的阅读,希望本文能够为你的学习和工作带来帮助。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想要进一步探讨的话题,请随时与我联系。


http://www.kler.cn/a/329460.html

相关文章:

  • Ubuntu20.04取消root账号自动登录的方法,触觉智能RK3568开发板演示
  • KubeSphere部署安装,接入KubeKey安装的k8s集群
  • 【Linux系统编程】—— 深度解析进程等待与终止:系统高效运行的关键
  • Zookeeper(16)Zookeeper的状态模型是什么?
  • 聚铭网络6款产品入选CCIA《网络安全专用产品指南》
  • 网络变压器的分类
  • 每日一题|983. 最低票价|动态规划、记忆化递归
  • OpenCV视频I/O(4)视频采集类VideoCapture之获取异常处理模式函数getExceptionMode()的使用
  • 【JavaEE初阶】深入理解多线程阻塞队列的原理,如何实现生产者-消费者模型,以及服务器崩掉原因!!!
  • 2024年7月大众点评全国美食店铺基础信息分析
  • C++初阶:STL详解(十)——priority_queue的介绍,使用以及模拟实现
  • 【C++】第一节:C++入门
  • Spring Boot与足球青训后台系统的协同
  • Golang | Leetcode Golang题解之第442题数组中重复的数据
  • Python知识点:使用Azure IoT Edge与Python进行边缘计算
  • SpringBoot-MybatisPlus项目中,在控制台查看sql执行日志的方法
  • Git 与标签管理
  • 人工智能领域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的区别
  • 初始爬虫10
  • Django学习笔记三:QuerySet使用详解
  • Rust赋能前端:为WebAssembly 瘦身
  • 8.使用 VSCode 过程中的英语积累 - Help 菜单(每一次重点积累 5 个单词)
  • 第1 章 第一节:基础语法
  • coco(json)、yolo(txt)、voc(xml)标注格式的相互转换
  • 每日练习 4332: 数学大佬带带我啊
  • 【区别】git restore --staged <文件> 和 git reset HEAD <文件> 都可以用于取消已暂存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