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Day909.MySQL 不同的自增 id 达到上限以后的行为 -MySQL实战

MySQL 不同的自增 id 达到上限以后的行为

Hi,我是阿昌,今天学习记录的是关于MySQL 不同的自增 id 达到上限以后的行为的内容。

MySQL 里有很多自增的 id,每个自增 id 都是定义了初始值,然后不停地往上加步长。

虽然自然数是没有上限的,但是在计算机里,只要定义了表示这个数的字节长度,那它就有上限。

比如,无符号整型 (unsigned int) 是 4 个字节,上限就是 2^32-1。

既然自增 id 有上限,就有可能被用完。但是,自增 id 用完了会怎么样呢?

一、表定义自增值 id

说到自增 id,第一个想到的应该就是表结构定义里的自增字段,在自增主键为什么不是连续的?中和介绍过的自增主键 id。

表定义的自增值达到上限后的逻辑是:再申请下一个 id 时,得到的值保持不变。

可以通过下面这个语句序列验证一下:

create table t(id int unsigned auto_increment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4294967295;
insert into t values(null);
//成功插入一行 4294967295
show create table t;
/* CREATE TABLE `t` (
  `id` int(10) unsigned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PRIMARY KEY (`id`)
) ENGINE=InnoDB AUTO_INCREMENT=4294967295;
*/

insert into t values(null);
//Duplicate entry '4294967295' for key 'PRIMARY'

可以看到,第一个 insert 语句插入数据成功后,这个表的 AUTO_INCREMENT 没有改变(还是 4294967295),就导致了第二个 insert 语句又拿到相同的自增 id 值,再试图执行插入语句,报主键冲突错误。2^32-1(4294967295)不是一个特别大的数,对于一个频繁插入删除数据的表来说,是可能会被用完的。

因此在建表的时候你需要考察表是否有可能达到这个上限,如果有可能,就应该创建成 8 个字节的 bigint unsigned


二、InnoDB 系统自增 row_id

如果创建的 InnoDB 表没有指定主键,那么 InnoDB 会给创建一个不可见的,长度为 6 个字节的 row_id。

InnoDB 维护了一个全局的 dict_sys.row_id 值,所有无主键的 InnoDB 表,每插入一行数据,都将当前的 dict_sys.row_id 值作为要插入数据的 row_id,然后把 dict_sys.row_id 的值加 1。

实际上,在代码实现时 row_id 是一个长度为 8 字节的无符号长整型 (bigint unsigned)。但是,InnoDB 在设计时,给 row_id 留的只是 6 个字节的长度,这样写到数据表中时只放了最后 6 个字节,所以 row_id 能写到数据表中的值,就有两个特征:

  1. row_id 写入表中的值范围,是从 0 到 2^48-1;
  2. 当 dict_sys.row_id=2^48时,如果再有插入数据的行为要来申请 row_id,拿到以后再取最后 6 个字节的话就是 0。

也就是说,写入表的 row_id 是从 0 开始到 248-1。达到上限后,下一个值就是 0,然后继续循环

当然,2^48-1 这个值本身已经很大了,但是如果一个 MySQL 实例跑得足够久的话,还是可能达到这个上限的。

在 InnoDB 逻辑里,申请到 row_id=N 后,就将这行数据写入表中;如果表中已经存在 row_id=N 的行,新写入的行就会覆盖原有的行。

要验证这个结论的话,可以通过 gdb 修改系统的自增 row_id 来实现。

注意,用 gdb 改变量这个操作是为了便于复现问题,只能在测试环境使用。

图 1 row_id 用完的验证序列
图 2 row_id 用完的效果验证

可以看到,在用 gdb 将 dict_sys.row_id 设置为 2^48之后,再插入的 a=2 的行会出现在表 t 的第一行,因为这个值的 row_id=0。之后再插入的 a=3 的行,由于 row_id=1,就覆盖了之前 a=1 的行,因为 a=1 这一行的 row_id 也是 1。

从这个角度看,还是应该在 InnoDB 表中主动创建自增主键。

因为,表自增 id 到达上限后,再插入数据时报主键冲突错误,是更能被接受的。毕竟覆盖数据,就意味着数据丢失,影响的是数据可靠性;报主键冲突,是插入失败,影响的是可用性。而一般情况下,可靠性优先于可用性。


三、Xid

在数据库日志和索引相关问题中,介绍 redo log 和 binlog 相配合的时候,提到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字段叫作 Xid

它在 MySQL 中是用来对应事务的。那么,Xid 在 MySQL 内部是怎么生成的呢?

MySQL 内部维护了一个全局变量 global_query_id,每次执行语句的时候将它赋值给 Query_id,然后给这个变量加 1。

如果当前语句是这个事务执行的第一条语句,那么 MySQL 还会同时把 Query_id 赋值给这个事务的 Xid。而 global_query_id 是一个纯内存变量,重启之后就清零了

在同一个数据库实例中,不同事务的 Xid 也是有可能相同的。但是 MySQL 重启之后会重新生成新的 binlog 文件,这就保证了,同一个 binlog 文件里,Xid 一定是惟一的

虽然 MySQL 重启不会导致同一个 binlog 里面出现两个相同的 Xid,但是如果 global_query_id 达到上限后,就会继续从 0 开始计数。

从理论上讲,还是就会出现同一个 binlog 里面出现相同 Xid 的场景。因为 global_query_id 定义的长度是 8 个字节,这个自增值的上限是 264-1。

要出现这种情况,必须是下面这样的过程:

  1. 执行一个事务,假设 Xid 是 A;
  2. 接下来执行 2^64次查询语句,让 global_query_id 回到 A;
  3. 再启动一个事务,这个事务的 Xid 也是 A。

不过,2^64这个值太大了,大到你可以认为这个可能性只会存在于理论上。


四、Innodb trx_id

Xid 和 InnoDB 的 trx_id 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

Xid 是由 server 层维护的。InnoDB 内部使用 Xid,就是为了能够在 InnoDB 事务和 server 之间做关联。

但是,InnoDB 自己的 trx_id,是另外维护的。

binlog是server层,redolog是innodb。xid是关联binlog和redolog的。
xid是server层维护。 trx_id是innodb记录行数据的版本号,用作事物隔离,是innodb维护

trx_id就是在事务间是否需要隔离中讲事务可见性时,用到的事务 id(transaction id)。

InnoDB 内部维护了一个 max_trx_id 全局变量,每次需要申请一个新的 trx_id 时,就获得 max_trx_id 的当前值,然后并将 max_trx_id 加 1。

InnoDB 数据可见性的核心思想是:每一行数据都记录了更新它的 trx_id,当一个事务读到一行数据的时候,判断这个数据是否可见的方法,就是通过事务的一致性视图与这行数据的 trx_id 做对比。对于正在执行的事务,可以从 information_schema.innodb_trx 表中看到事务的 trx_id。


一个事务现场:

图 3 事务的 trx_id
session B 里,从 innodb_trx 表里查出的这两个字段,第二个字段 trx_mysql_thread_id 就是线程 id。

显示线程 id,是为了说明这两次查询看到的事务对应的线程 id 都是 5,也就是 session A 所在的线程。

可以看到,T2 时刻显示的 trx_id 是一个很大的数;T4 时刻显示的 trx_id 是 1289,看上去是一个比较正常的数字。这是什么原因呢?

实际上,在 T1 时刻,session A 还没有涉及到更新,是一个只读事务。而对于只读事务,InnoDB 并不会分配 trx_id。也就是说:

  1. 在 T1 时刻,trx_id 的值其实就是 0。而这个很大的数,只是显示用的。
  2. 直到 session A 在 T3 时刻执行 insert 语句的时候,InnoDB 才真正分配了 trx_id。所以,T4 时刻,session B 查到的这个 trx_id 的值就是 1289。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显而易见的修改类语句外,如果在 select 语句后面加上 for update,这个事务也不是只读事务。实验的时候发现不止加 1。

这是因为:

  1. update 和 delete 语句除了事务本身,还涉及到标记删除旧数据,也就是要把数据放到 purge 队列里等待后续物理删除,这个操作也会把 max_trx_id+1, 因此在一个事务中至少加 2;
  2. InnoDB 的后台操作,比如表的索引信息统计这类操作,也是会启动内部事务的,因此你可能看到,trx_id 值并不是按照加 1 递增的。

T2 时刻查到的这个很大的数字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这个数字是每次查询的时候由系统临时计算出来的。它的算法是:把当前事务的 trx 变量的指针地址转成整数,再加上 2^48。

使用这个算法,就可以保证以下两点:

  1. 因为同一个只读事务在执行期间,它的指针地址是不会变的,所以不论是在 innodb_trx 还是在 innodb_locks 表里,同一个只读事务查出来的 trx_id 就会是一样的。
  2. 如果有并行的多个只读事务,每个事务的 trx 变量的指针地址肯定不同。这样,不同的并发只读事务,查出来的 trx_id 就是不同的。

那么,为什么还要再加上 2^48呢?

在显示值里面加上 248,目的是要保证只读事务显示的 trx_id 值比较大,正常情况下就会区别于读写事务的 id。但是,trx_id 跟 row_id 的逻辑类似,定义长度也是 8 个字节。

因此,在理论上还是可能出现一个读写事务与一个只读事务显示的 trx_id 相同的情况。不过这个概率很低,并且也没有什么实质危害,可以不管它。


只读事务不分配 trx_id,有什么好处呢?

  • 一个好处是,这样做可以减小事务视图里面活跃事务数组的大小。因为当前正在运行的只读事务,是不影响数据的可见性判断的。所以,在创建事务的一致性视图时,InnoDB 就只需要拷贝读写事务的 trx_id。
  • 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减少 trx_id 的申请次数。在 InnoDB 里,即使你只是执行一个普通的 select 语句,在执行过程中,也是要对应一个只读事务的。所以只读事务优化后,普通的查询语句不需要申请 trx_id,就大大减少了并发事务申请 trx_id 的锁冲突。

由于只读事务不分配 trx_id,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就是 trx_id 的增加速度变慢了。但是,max_trx_id 会持久化存储,重启也不会重置为 0,那么从理论上讲,只要一个 MySQL 服务跑得足够久,就可能出现 max_trx_id 达到 2^48-1 的上限,然后从 0 开始的情况。


当达到这个状态后,MySQL 就会持续出现一个脏读的 bug,来复现一下这个 bug。

首先我们需要把当前的 max_trx_id 先修改成 248-1。

注意:这个 case 里使用的是可重复读隔离级别

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下:

图 4 复现脏读

由于已经把系统的 max_trx_id 设置成了 2^48-1,所以在 session A 启动的事务 TA 的低水位就是 2^48-1。

在 T2 时刻,session B 执行第一条 update 语句的事务 id 就是 2^48-1,而第二条 update 语句的事务 id 就是 0 了,这条 update 语句执行后生成的数据版本上的 trx_id 就是 0。

在 T3 时刻,session A 执行 select 语句的时候,判断可见性发现,c=3 这个数据版本的 trx_id,小于事务 TA 的低水位,因此认为这个数据可见。但,这个是脏读。

由于低水位值会持续增加,而事务 id 从 0 开始计数,就导致了系统在这个时刻之后,所有的查询都会出现脏读的。并且,MySQL 重启时 max_trx_id 也不会清 0,也就是说重启 MySQL,这个 bug 仍然存在。

那么,这个 bug 也是只存在于理论上吗?

假设一个 MySQL 实例的 TPS 是每秒 50 万,持续这个压力的话,在 17.8 年后,就会出现这个情况。

如果 TPS 更高,这个年限自然也就更短了。但是,从 MySQL 的真正开始流行到现在,恐怕都还没有实例跑到过这个上限。

不过,这个 bug 是只要 MySQL 实例服务时间够长,就会必然出现的。


五、thread_id

线程 id(thread_id),其实,线程 id 才是 MySQL 中最常见的一种自增 id。

平时在查各种现场的时候,show processlist 里面的第一列,就是 thread_id。

thread_id 的逻辑很好理解:系统保存了一个全局变量 thread_id_counter,每新建一个连接,就将 thread_id_counter 赋值给这个新连接的线程变量。

thread_id_counter 定义的大小是 4 个字节,因此达到 2^32-1 后,它就会重置为 0,然后继续增加。但是,不会在 show processlist 里看到两个相同的 thread_id。

这,是因为 MySQL 设计了一个唯一数组的逻辑,给新线程分配 thread_id 的时候,逻辑代码是这样的:

do { 
	new_id= thread_id_counter++;
} 
while (!thread_ids.insert_unique(new_id).second);

六、总结

MySQL 不同的自增 id 达到上限以后的行为

数据库系统作为一个可能需要 7*24 小时全年无休的服务,考虑这些边界是非常有必要的。

每种自增 id 有各自的应用场景,在达到上限后的表现也不同:

  1. 表的自增 id 达到上限后,再申请时它的值就不会改变,进而导致继续插入数据时报主键冲突的错误。
  2. row_id 达到上限后,则会归 0 再重新递增,如果出现相同的 row_id,后写的数据会覆盖之前的数据。
  3. Xid 只需要不在同一个 binlog 文件中出现重复值即可。虽然理论上会出现重复值,但是概率极小,可以忽略不计。
  4. InnoDB 的 max_trx_id 递增值每次 MySQL 重启都会被保存起来,所以提到的脏读的例子就是一个必现的 bug,好在留给的时间还很充裕。
  5. thread_id 是使用中最常见的,而且也是处理得最好的一个自增 id 逻辑了。

不同的自增 id 有不同的上限值,上限值的大小取决于声明的类型长度。



http://www.kler.cn/a/3430.html

相关文章:

  • 阴沟翻船题——Longest Substring Without Repeating Characters
  • DDD实战课 笔记
  • SQL-leetcode—1164. 指定日期的产品价格
  • 等变即插即用图像重建
  • 代码随想录day1
  • Arweave的出块原理
  • QT开发学习笔记(Qt 控制 BEEP)
  • TiDB入门篇-模拟生产集群部署
  • WinForm | C# 弹出简易的消息提示框 (仿Android Toast消息提示)
  • 【FreeRTOS(一)】FreeRTOS新手入门——初识FreeRTOS
  • SpringBoot整合Redis、以及缓存穿透、缓存雪崩、缓存击穿的理解分布式情况下如何添加分布式锁 【续篇】
  • 一文分析RISC-V Linux启动之页表创建
  • 人工智能能否取代软硬件开发工程师
  • ubuntu下使用GCC开发单片机的过程
  • 【数据结构】栈和队列
  • git为什么要先commit,然后pull,最后再push?而不是commit完直接push?
  • 【C++】类和对象(三)
  • Spring6 - (03) Spring 入门程序
  • 一文吃透SpringBoot整合mybatis-plus(保姆式教程)
  • 自己设计的网站,如何实现分页功能?(详细代码+注释)
  • 优秀程序员的5个特征,你在第几层?
  • 走进Vue【四】导航守卫和路由原信息详解
  • 进阶C语言——字符函数和字符串函数【详解】(二)
  • 开关电源Y电容放置的位置
  • 不要迷信 QUIC
  •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一(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