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知识见闻终章 ?
安全知识没有终点!!!
一、软件和硬件设备的类型
1.软件程序的类型
2.硬件设备的类型
二、网络类型、协议、设备、安全
1.网络类型
2.网络协议
常见的网络协议
3、网络设备
a. 网络设备的分类
b. 网络设备的功能
4.网络安全
三、web程序简介
1. Web程序的基本构成
2. 工作流程
3. 安全性
四、编程语言
1. 编程语言的作用
2. 通用编程语言
五、脚本语言与安全
1. 脚本语言的安全性
2.编写恶意软件的要求
3.部分脚本语言的类型
六、操作系统与驱动程序
1.操作系统的分类
2.实时与非实时操作系统的区别
3.操作系统组成部分详解
4.驱动程序类型
七、人工智能简介
1.人工智能工作流程
2.AI深度学习基本原理
八、通信协议安全
九、网络安全热门证书
1.OSCP
2.OSEP
3.CISSP
十、硬件设备安全问题点
十一、量子计算的发展对于网络安全的影响
1.加密算法被破解风险
2.区块链安全风险
3.量子密钥分发风险
4.量子计算系统自身风险
十二、二进制与网络安全的关系
1. 二进制安全的定义
2. 范畴
总结
安全知识没有终点!!!
安全行业,包含了各种网络安全、网络技术,希望可以明白自己的渺小,知识的广博,要时时刻刻保持平等的心,技术的不断更新没有人会所有知识,了解很多分类组合有互相包含也属于正常,了解了大部分知识以后遇到问题就能够举一反三。
以下基本是摘抄。想要详细了解可以进栏目了解每一章:https://blog.csdn.net/2201_75446043/category_12814444.html
感谢泷羽sec的学习视频:泷羽sec的个人空间-泷羽sec个人主页-哔哩哔哩视频
一、软件和硬件设备的类型
1.软件程序的类型
-
Web程序: 通常包括后端和前端开发,后端可能使用Java,前端则使用JavaScript、PHP、CSS等技术。
-
二进制程序:渗透测试通常针对web程序,但二进制程序的应用大多数是逆向分析,这在渗透测试中涉猎不广泛,它们是不同的技术领域。
-
驱动程序:通常由二进制程序编写,属于软件范畴。在Windows系统中,以 .sys 为后缀的文件通常是驱动程序。
-
上位机:上位机是用于监控和控制下位机(如PLC、单片机)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接口实现数据
-
交换和指令传达。
-
脚本程序:包括多种语言编写的程序,如Lua、PHP、Java等。
-
操作系统:属于大型软件程序,虽然技术含量高,但本质上仍是软件。
-
裸板程序:直接在硬件如STM32单片机上编写的程序。不依赖操作系统,没有进程概念,需要自行模拟某些功能。
-
机器学习:通常使用Python编写,但也可以使用其他语言。本质上是程序,不应被表象迷惑。
-
量子计算:一种计算方式,不应被名称迷惑,理解其原理即可。
-
工控程序:工业控制程序,也是代码编写的程序。
-
bios程序:基本输入输出系统,也是代码编写的程序。
2.硬件设备的类型
-
计算机硬件
-
中央处理器(CPU): 负责执行指令和处理数据,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其性能决定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
内存: 用于存储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其容量和速度对计算机性能有显著影响。
-
硬盘: 用于长期存储数据,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文件等,其容量和读写速度影响计算机性能。
-
显卡: 处理图形和图像数据,对游戏玩家和图形设计师尤为重要。
-
主板: 连接各种硬件设备,如CPU、内存、硬盘、显卡等,对计算机的稳定性和扩展性有重要影响。
-
-
网络硬件
-
网络服务器: 提供网络服务,如文件存储、电子邮件、Web服务等,具有高可靠性。
-
网络存储设备: 存储网络中的数据,如NAS和SAN,提供大容量和高可靠性的存储解决方案。
-
网络打印机: 通过网络连接被多台计算机共享,便于打印文件。
-
网络摄像头: 用于视频监控和远程会议,通过网络传输视频信号。
-
-
移动设备硬件
-
智能手机: 集成多种功能,如通信、拍照、娱乐、办公等,硬件包括处理器、内存、存储、屏幕、摄像头等。
-
平板电脑: 类似智能手机,但屏幕更大,适合阅读、浏览网页、观看视频等。
-
可穿戴设备: 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监测用户健康和运动数据,与智能手机等设备连接和交互。
-
-
硬件发展趋势
-
小型化: 设备越来越小,便于携带和使用。
-
高性能: 性能不断提高,如CPU处理速度、内存和存储容量、显卡图形处理能力增强。
-
智能化: 设备越来越智能,能自动适应环境和用户需求。
-
互联互通: 设备间互联互通紧密,形成物联网,如智能家居和智能汽车的自动化控制和通信。
-
硬件和软件在计算机系统中各有其独特的重要性。硬件提供了运行和存储的基础,决定了系统的性能和能力;软件则实现了各种功能,提供了用户与计算机互动的界面。两者之间的紧密配合和相互依赖使得现代计算机系统能够高效、稳定地运行。
二、网络类型、协议、设备、安全
1.网络类型
-
局域网(LAN)
-
覆盖范围较小,通常用于较小的地理范围,如家庭、学校或办公室。
-
速度较快,延迟低,连接设备的数量相对较少。
-
-
城域网(MAN)
-
覆盖范围较小,通常用于较小的地理范围,如家庭、学校或办公室。
-
速度较快,延迟低,连接设备的数量相对较少。
-
-
广域网(WAN)
-
覆盖范围较小,通常用于较小的地理范围,如家庭、学校或办公室。
-
速度较快,延迟低,连接设备的数量相对较少。
-
-
互联网
-
是一个全球范围的网络,由多个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相互连接而成。
-
互联网的主要特征是其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可以接入的设备和用户数量庞大。
-
互联网不仅是数据传输的媒介,也是各种应用(如网页浏览、电子邮件、在线游戏等)的基础。
-
由于互联网的独特性。因此,虽然互联网是广域网的一个实例,但它也可以视为一个独特的网络类型,因为它具有全球性和多样化的功能。
2.网络协议
七层协议参考模型
-
物理层(Physical Layer):
-
定义了网络硬件设备(如电缆、集线器、网络接口卡等)的物理特性,负责传输原始比特流。
-
-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
提供数据帧的传输和错误检测,确保在物理层上可靠传输。常见协议有以太网(Ethernet)、PPP(点对点协议)等。
-
-
网络层(Network Layer):
-
负责数据包的路由选择和转发,确保数据从源到目的地的传输。IP(互联网协议)是最重要的网络层协议。
-
-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
提供端到端的通信服务,包括数据的分段、传输和重组。主要协议包括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
-
会话层(Session Layer):
-
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为应用层提供持久连接。此层通常使用在需要长连接的应用中。
-
-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
处理数据的格式转换、加密和解密,确保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能够被正确理解。
-
-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
直接与用户交互,提供网络应用程序和服务。常见协议有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FTP(文件传输协议)、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等。
-
常见的网络协议
-
TCP(传输控制协议):
-
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确保数据的顺序传输和完整性,适用于需要高可靠性的应用,如网页浏览和电子邮件。
-
-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
不可靠的、无连接的协议,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高而不需要保证数据完整性的应用,如视频流和在线游戏。
-
-
IP(互联网协议):
-
负责在网络中传输数据包,主要有IPv4和IPv6两种版本,IPv6提供更大的地址空间和更好的路由性能。
-
-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
用于传输网页内容,常用于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HTTPS是其安全版本,通过SSL/TLS加密数据。
-
-
FTP(文件传输协议):
-
用于在网络上传输文件,支持文件的上传和下载。
-
-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
用于电子邮件的发送。
-
-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
用于网络设备的管理和监控。
-
网络协议是一组规则和标准,规定了在计算机网络中如何传输数据,包括数据格式、传输速度、压缩、加密和错误检测等。
3、网络设备
a. 网络设备的分类
接入设备
接入设备是连接终端用户和网络的设备,主要包括:
-
调制解调器(Modem):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反之亦然,用于连接到互联网,尤其是在DSL和有线宽带连接中。
-
路由器(Router):连接多个网络(如家庭网络和互联网),并负责数据包的转发和路由选择。路由器能够根据目标IP地址决定数据包的最佳路径。
-
交换机(Switch):在同一局域网(LAN)内连接多个设备,通过MAC地址转发数据帧。交换机能够减少网络冲突,提高网络性能。
b.核心设备
核心设备主要用于大型网络的中心部分,负责数据的高效传输和管理,包括:
-
核心交换机(Core Switch):位于网络的核心层,连接多个交换机和路由器,具有高带宽和低延迟的特性,确保数据在网络中的快速传输。
-
路由器(Core Router):在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和大型企业网络中使用,负责高速转发和路由选择,支持广泛的协议和高吞吐量。
c.安全设备
安全设备用于保护网络免受攻击和未授权访问,主要包括:
-
防火墙(Firewall):监控和控制进出网络的流量,基于预设的安全规则,防止恶意攻击和数据泄漏。
-
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IDS监控网络流量以检测潜在的安全威胁,而IPS不仅检测威胁,还会主动阻止攻击。
d.无线设备
无线设备用于提供无线网络连接,主要包括:
-
无线接入点(WAP, Wireless Access Point):扩展有线网络的覆盖范围,为无线设备提供连接。WAP允许设备在无线局域网(WLAN)中接入互联网。
-
无线网卡(Wireless Network Card):安装在计算机或其他设备中,使其能够连接到无线网络。
b. 网络设备的功能
网络设备各自承担不同的功能,以实现高效的数据通信和管理:
-
数据转发:设备根据协议(如TCP/IP)和地址信息,将数据从源设备传送到目标设备。
-
流量管理:通过监控网络流量,网络设备能够控制数据传输速率,防止拥堵,确保网络稳定性。
-
地址解析:设备通过地址解析协议(ARP)等技术,将IP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MAC地址),实现数据的准确发送。
-
网络监控和管理:许多设备提供管理功能,可以监控网络状态、性能和安全性,确保网络健康运行。
4.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的主要目标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
机密性(Confidentiality):
-
确保只有授权用户能够访问特定数据和信息。通过加密、身份验证等措施来保护数据。
-
-
完整性(Integrity):
-
确保数据在存储、处理和传输过程中不被未授权的用户或程序篡改。完整性措施包括数据校验和哈希算法。
-
-
可用性(Availability):
-
确保授权用户在需要时能够访问和使用数据和资源。通过备份、冗余和故障转移等策略来提高可用性。
-
有效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包括:
-
防火墙(Firewalls):
-
用于监控和控制进出网络流量,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
-
入侵检测和防御系统(IDS/IPS):
-
IDS监控网络流量,识别潜在威胁;IPS则能够自动阻止可疑活动。
-
-
加密(Encryption):
-
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以保护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
-
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Authentication and Access Control):
-
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系统和数据,通过多因素认证等方法提高安全性。
-
-
定期更新和补丁管理(Patch Management):
-
定期更新软件和系统,及时修补已知漏洞,防止攻击者利用这些漏洞。
-
-
安全培训和意识(Security Awareness Training):
-
教育员工关于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最佳实践,以降低人为错误和内部威胁的风险。
-
网络安全是保护计算机网络及其系统、程序和数据免受攻击、损坏或未经授权访问的措施和技术的集合。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增强,涉及的领域广泛。
三、web程序简介
1. Web程序的基本构成
Web程序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
前端:用户界面部分,通过URL向服务器发送请求。
-
后端:服务器端逻辑,处理前端请求并执行相应的操作,如用户登录。
-
数据库:存储数据的地方,后端会调用数据库中的数据来处理请求。
-
服务器:存放数据库和运行后端程序的硬件设备。
2. 工作流程
-
用户通过前端(如浏览器)输入URL,发送请求到后端。
-
后端接收到请求后,根据请求的类型(例如登录请求),调用数据库中的数据。
-
数据库存储在服务器上,后端通过服务器访问数据库。
-
后端处理完请求后,将结果返回给前端,前端展示给用户。
3. 安全性
Web安全入门课程会进一步讲解这些内容,强调了理解这些基本概念的重要性。
-
HTML:提到了点击劫持(Clickjacking)的问题,这是一种安全漏洞,攻击者可以利用它来诱导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网页进行交互。
-
CSS:虽然CSS主要用于样式设计,但也存在注入问题。有时会被误认为是跨站脚本攻击(XSS),尤其是对于新手来说。
-
JavaScript:涉及多种安全问题,包括:
-
XSS(跨站脚本攻击):分为DOM型、反射型和存储型。
-
-
点击劫持:与HTML中的点击劫持类似,是另一种诱导用户进行非自愿操作的攻击手段。
-
请求走私(Request Smuggling):一种攻击技术,可以导致服务器解析请求时出现混淆,从而执行恶意代码。
文中强调了保持谦逊和持续学习的重要性,指出即使掌握了这些语言,仍然有很多知识需要学习,特别是在Web安全领域。如果不理解这些语言,就不可能掌握XSS、点击劫持、Web缓存漏洞、请求走私和跨域等安全问题。因此,要进行Web渗透测试和安全防护,必须学习这些知识。
四、编程语言
1. 编程语言的作用
-
自动化任务
-
编程语言可以帮助用户自动化重复性任务,例如数据处理、系统管理和网络监控,提高效率。
-
-
开发软件
-
程序员使用编程语言创建各种软件应用,包括桌面应用、移动应用和网页应用。这些应用可以满足特定需求或提供娱乐。
-
-
系统编程
-
某些编程语言(如 C 和 C++)用于系统级编程,允许开发者与硬件直接交互,编写操作系统和驱动程序。
-
-
数据分析
-
编程语言(如 Python 和 R)在数据科学和分析中广泛应用,帮助处理、分析和可视化数据,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
-
网络开发
-
编程语言(如 JavaScript、PHP 和 Ruby)被广泛用于开发动态网站和网络应用,支持前端和后端开发。
-
-
游戏开发
-
编程语言(如 C#、C++ 和 Lua)在游戏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用于创建游戏逻辑、图形和交互。
-
-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
特定的编程语言(如 Python)提供强大的库和框架,支持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开发,帮助创建智能应用。
-
-
嵌入式系统
-
编程语言(如 C 和 Assembly)用于编写嵌入式系统的代码,控制各种设备和传感器。
-
-
学术研究与教育
-
编程语言在学术界用于模拟实验、分析数据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科学和编程原理。
-
-
促进创新
-
编程语言提供了实现新想法和技术的工具,促进了各个领域的创新和进步。
-
通过这些作用,编程语言成为现代技术和科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
2. 通用编程语言
后端语言通常用于处理服务器端的逻辑,如数据库操作、业务逻辑处理等。
例如,PHP可能会有反序列化漏洞、SQL注入漏洞、命令注入漏洞等问题。
强调了即使没有使用过所有后端语言,至少需要学习一种,以便理解和处理这些安全问题。
特别提到了请求走私可能涉及到协议问题,暗示了对网络协议的理解也是必要的。
前期最好学习:Python、PHP、Java
C语言: 一种通用的、面向过程的编程语言,广泛应用于系统软件和嵌入式开发,window逆向。 C++: 在C语言基础上发展而来,支持面向对象编程,常用于游戏开发、高性能计算等领域。 Java: 一种广泛使用的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具有跨平台性,应用于企业级应用开发等。 Python: 简洁易学,拥有丰富的库,适用于数据分析、人工智能、Web开发等。 JavaScript: 主要用于网页前端开发,也可用于服务器端开发(Node.js)。 C#: 由微软开发,主要用于Windows平台上的应用开发。 Ruby: 一种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编程语言,常用于Web开发。 PHP: 主要用于Web开发,尤其适合服务器端脚本编程。 Go: 一种高效、简洁的编程语言,适用于网络编程和云计算等领域。 Swift: 苹果公司开发的编程语言,用于iOS和macOS应用开发。 Kotlin: 可与Java互操作,主要用于Android开发。
编写web程序时,后端可以使用多种语言,如PHP、Go、Lua、Java等。
选择编程语言应根据个人需求和项目要求,考虑语言的适用性和开发效率。
例如,C/C++虽然功能强大,但开发复杂度高,而PHP、Python等语言则更简单快捷。
五、脚本语言与安全
列出了一些常见的脚本语言,包括Lua、PHP、Go、Python和JavaScript。
解释了脚本语言的特性,即它们的源代码通常是可见的,可复制性高,例如通过浏览器的开发者工具(F12)可以查看前端代码。
1. 脚本语言的安全性
讨论了脚本语言在安全性方面的一些考虑,特别是它们可以被用来编写恶意软件,如病毒和木马。 提到了一些具体的恶意软件示例,如beefxss(用JavaScript编写的木马)和PHP一句话木马。
2.编写恶意软件的要求
强调了在编写任何恶意软件之前,需要有扎实的编程基础和对语言的基本语法、库的调用有深入的了解。 比喻说,就像学会了英语不一定能写好作文一样,学会了编程语言也不一定能编写恶意软件,还需要了解病毒的原理和构成。
编写恶意软件需要对编程语言有深入的理解,并且需要了解病毒的工作原理。
如果连基本的编程语言都不会,就无法理解和编写恶意软件。
3.部分脚本语言的类型
-
PowerShell
-
平台:Windows
-
特点:强大的命令行和脚本语言,可用于系统管理。
-
示例:恶意 PowerShell 脚本,可执行下载、安装后门等操作。
-
-
Shell 脚本 (Bash)
-
平台:Linux
-
特点:用于系统管理和任务自动化。
-
示例:恶意 Bash 脚本,可用于创建持久化后门或自动执行恶意操作。
-
-
Python
-
平台:跨平台(Windows 和 Linux)
-
特点:通用编程语言,简洁易读。
-
示例:恶意 Python 脚本,可用于网络攻击、数据窃取等。
-
-
Ruby
-
平台:跨平台
-
特点:面向对象的动态编程语言。
-
示例:利用 Ruby 的脚本可以用于 web 应用攻击,如通过 Ruby on Rails 应用的漏洞进行攻击。
-
-
NAT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Scripting
-
平台:Linux
-
特点:用于网络配置和管理。
-
示例:编写恶意 NAT 脚本,篡改网络流量。
-
-
VBS (Visual Basic Script)
-
平台:Windows
-
特点:轻量级脚本语言,用于自动化 Windows 应用程序。
-
示例:利用 VBS 编写的恶意脚本,通过社会工程学传播。
-
-
JavaScript
-
平台:主要在浏览器中运行,但也可在 Node.js 中运行。
-
特点:广泛用于网页开发,可用于跨站脚本(XSS)攻击。
-
示例:通过注入恶意代码到网页来窃取用户信息。
-
类似的脚本病毒还有很多,无法一一列举
编写宏病毒、脚本病毒、BIOS病毒或进行内网渗透都需要特定的技术知识和编程技能,类似的脚本病毒还有很多,无法一一列举。 市面上的杀毒软件常常是记住木马病毒特征进行查杀,脚本病毒可以利用不常见的编程语言编写,这使得它们难以被主流杀毒软件检测,了解这些脚本语言对于防范和理解这类病毒至关重要,掌握这些技能是进行高级网络安全操作的前提。
六、操作系统与驱动程序
学习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有助于后渗透更好的进行,比如windows操作系统,假设你懂了,当你进入内网的时候起码就掌握了内网渗透中的域渗透。而懂得windows的一些特定操作机制就可以继续往深处了解逆向分析,就是说会了这个技术就可以分析潜在的问题点,潜在的漏洞点,潜在的安全问题,那么就可以学习域渗透和逆向分析这两个模块了。
1.操作系统的分类
非实时操作系统:如Windows、macOS、iOS、Linux。 实时操作系统:如VxWorks、RT-Thread。
2.实时与非实时操作系统的区别
特征 | 实时操作系统(RTOS) | 非实时操作系统 |
---|---|---|
响应时间 | 确定性,严格限制 | 不确定,受负载影响 |
任务调度 | 基于优先级调度 | 通常采用时间片轮转或其他调度算法 |
资源占用 | 通常较小,优化设计 | 资源占用相对较高 |
应用领域 | 嵌入式系统、工业控制、航空航天等 | 个人电脑、服务器、通用应用等 |
中断处理 | 快速且高效 | 相对较慢 |
实时操作系统和非实时操作系统各有优劣,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在设计和选择操作系统时,需要根据具体需求来判断哪种操作系统更为合适。实时操作系统在时间敏感性和任务调度方面表现优异,而非实时操作系统则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用户友好性。
3.操作系统组成部分详解
操作系统里有很多功能比如: 注册表、防火墙、自启动、计划任务、事件日志、内核驱动、系统服务、进程线程、系统编程等等
其中注册表Linux是没有的,只有Windows有,Linux操作系统一直使用单独的文本文件来存放配置信息。 也就是说:Linux是以整个文件系统作为“注册表”,Windows注册表的树形结构,可以粗略的对应Linux文件系统的树形结构。 Linux的配置文件就相当于注册表的键,或者说Linux采用是的分布式的注册表。
4.驱动程序类型
4.1内核驱动(Kernel Driver)
定义: 内核驱动是一种直接与操作系统内核交互的驱动程序。它在操作系统的内核空间中运行,具有较高的权限级别,可以访问系统的核心资源和硬件。
主要特点:
-
高权限运行:内核驱动在内核模式下运行,具有更高的权限,可以直接访问系统资源和硬件设备。
-
稳定性要求高:由于其运行在内核空间,内核驱动的错误可能导致整个系统崩溃。因此,开发和调试内核驱动需要非常小心。
-
性能优越:由于内核驱动能够直接访问硬件,通常在性能上优于用户模式驱动。
类型:
-
字符设备驱动:用于控制字符设备(如串口、键盘等)的驱动程序。
-
块设备驱动:用于管理块设备(如硬盘、USB驱动器等)的驱动程序。
-
网络驱动:用于处理网络接口卡的驱动程序,负责数据包的发送和接收。
常见用途:
-
操作系统内核的文件系统管理
-
网络通信管理
-
硬件设备的直接控制与管理
4.2设备驱动(Device Driver)
定义: 设备驱动是专门为特定硬件设备编写的程序,用于实现操作系统与设备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设备驱动可以在用户模式或内核模式下运行,通常分为两类:内核模式设备驱动和用户模式设备驱动。
主要特点:
-
抽象硬件:设备驱动提供了一种标准接口,使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能够在不直接访问硬件的情况下与设备进行交互。
-
兼容性:设备驱动通常能够支持多个设备型号和品牌,提升了系统的兼容性。
-
灵活性:可以通过更新驱动程序来支持新的功能或修复错误,而无需更改操作系统或硬件。
类型:
-
用户模式驱动:在用户空间中运行的驱动程序,通常用于处理不需要内核访问的设备。它们相对较安全,因为在出现故障时不会影响整个系统。
-
内核模式驱动:如前所述,运行在内核空间的驱动程序,能够直接与硬件进行交互。
常见用途:
-
设备初始化和资源分配
-
设备输入输出控制(I/O Control)
-
数据传输与管理
操作系统和驱动程序在计算机系统中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计算机的运行环境。操作系统提供了资源管理、用户交互和安全保护等功能,而驱动程序则确保了硬件设备的正常工作和高效操作。二者的协调与配合对于计算机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至关重要。
七、人工智能简介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指让计算机模拟人类智能的技术和科学。它旨在使计算机系统能够执行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任务,如学习、推理、解决问题、理解自然语言、识别图像和语音等。
人工智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发展,如今已经在许多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例如:
医疗领域: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医学影像分析、药物研发等。 金融领域:风险评估、欺诈检测、智能投资顾问等。 交通领域:自动驾驶汽车、交通流量预测和优化等。 客户服务:智能聊天机器人可以快速回答客户的问题,提高服务效率。 图像识别和语音处理:人脸识别、语音助手等技术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1.人工智能工作流程
数据收集
来源: 数据可以从数据库、文件、传感器、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取。 类型: 数据包括结构化数据(如表格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如XML、JSON格式的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如文本、图像、音频等)。
数据预处理
数据清洗: 去除噪声数据、处理缺失值、纠正错误数据等。例如,使用均值填充或中位数填充处理缺失值。 数据归一化: 将数据特征值缩放到特定范围,提高算法性能和稳定性。常见的方法有最小-最大归一化、Z-score标准化等。 特征提取: 从原始数据中提取有用特征,以便机器学习算法更好地处理和理解数据。例如,在图像识别中提取颜色、纹理、形状等特征。
模型选择与训练
根据任务类型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机器学习算法。例如,分类问题可选择决策树、支持向量机等;回归问题可选择线性回归、随机森林等。 将预处理后的数据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训练集用于训练模型,测试集用于评估模型性能。 使用训练集对模型进行训练,调整模型参数以最小化训练集上的损失函数。
模型评估与优化
使用测试集对训练好的模型进行评估,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F1值、均方误差等。 根据评估结果优化模型,可调整模型参数、更换算法、增加数据量等。例如,若模型准确率低,可增加训练数据量或调整超参数。
模型应用
将优化后的模型应用于实际问题,进行预测、分类、聚类等任务。 对模型应用结果进行监控和评估,不断改进模型以提高性能。
2.AI深度学习基本原理
神经元模型
深度学习的基础是人工神经网络,灵感来源于生物神经系统。 神经网络中的基本单元是神经元,它接收多个输入信号,对这些信号进行加权求和,然后通过一个激活函数处理得到输出。 例如,典型的神经元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或输入层的数据,每个输入都有一个对应的权重。假设输入为 ( x ),对应的权重为 (w),则神经元的加权输入总和为 ( \sum x_i w_i ),其中 ( b ) 是偏置项。然后,通过激活函数 ( f ) 得到神经元的输出。
多层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中的神经网络通常由多个层次组成,包括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 输入层接收原始数据,隐藏层对数据进行多层次的特征提取和变换,输出层产生最终的预测结果。 例如,在图像识别任务中,输入层接收图像的像素值,隐藏层逐步提取图像的边缘、纹理、形状等特征,最后输出层给出图像所属的类别。
学习人工智能需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通过实践项目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并持续关注领域的最新发展。同时,也要关注人工智能带来的网络安全问题,加强安全意识和防范措施。
八、通信协议安全
通信协议领域的安全问题涵盖多个层⾯,从基础的加密保密性到复杂的协议设计和实现漏洞。
通信协议潜在安全问题所涉及的领域无限电安全,协议分析,web渗透,逆向分析。
以下是各个⽅⾯的目录介绍具体看安全见闻栏目对应章节:
1.保密性问题 2.完整性问题 3.⾝份验证问题 4.可⽤性问题 5.协议实现问题 6.协议设计缺陷 7.移动通讯协议安全问题 8.物联⽹通讯协议安全问题 9.⼯业控制系统通讯协议安全问题
通信协议的设计和实现需要兼顾保密性、完整性、⾝份验证以及系统的可⽤性,以防⽌潜在的攻击和漏洞利⽤。随着技术的发展,安全措施的不断改进变得尤为重要。
九、网络安全热门证书
1.OSCP
OSCP 是 Offensive Security 提供的渗透测试认证,被广泛认为是业内最具实践性和挑战性的认证之一。该证书强调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系列渗透测试任务,以证明其具备真实的渗透测试技能。oscp的难度大,得拿下70%的分数,涉及全面,国际上认可度高。
考点:
信息收集:包括网络侦察、端口扫描、服务识别等。
漏洞发现:常见漏洞如 SQL 注入、缓冲区溢出、文件上传漏洞等。
漏洞利用:掌握各种漏洞的利用方法,获取系统权限。
后渗透测试:包括权限提升、横向移动、数据窃取等。
2.OSEP
OSEP (Offensive Security Exploit Developer)专注于漏洞利用开发,旨在培养专业的漏洞挖掘和利用开发人员。该证书要求考生具备深入的底层知识和高级编程技能,能够独立发现和利用软件中的安全漏洞。
考点:
逆向工程:掌握反汇编、调试等技术,分析软件的内部结构。
漏洞挖掘:使用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方法,发现软件中的安全漏洞。
漏洞利用开发:编写漏洞利用代码,实现对目标系统的控制。
高级编程:熟悉:C、C++、Python 等编程语言,能够进行底层编程
价位较高1699美元,一万三千多人民币,osep的难度大,得达到100%的准确率(10题),涉及免杀,国际上认可度高。
3.CISSP
CISSP(Certified lnformation Systems Security Professional)是国际上广泛认可的信息安全专业认证。该证书涵盖了信息安全的各个领域,包括安全管理,密码学,网络安全等,适合信息安全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士。
考点:
安全管理:包括安全策略,风险管理,合规性等
访问控制:身份验证,授权,访问控制模型等
密码学:加密算法,密钥管理,数字签名等
网络安全:网络架构,防火墙,入侵检测等
软件开发工程:安全开发生命周期,代码审查等
涵盖信息安全的各个领域,纯理论考试没有实操,要达到70%的正确率。
总的来说,目前来说在世界上我们中国安全领域的影响力是有的,但是相对于国外已经发展了很久的网络安全阻止来讲还是略微不足,以上三个证书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公认顶级技术证书,相对于这三个证书国内PTE、cisp这些证书就是交钱认真学习很轻松就可以通过,而找工作以上证书都是王炸。
比较:OSEP>=OSCP>CISSP>国内相关安全证书
十、硬件设备安全问题点
-
物理安全问题
-
设备被盗或损坏:攻击者可能会物理接近硬件设备,尝试窃取设备或破坏其物理结构。
-
环境因素:极端的温度、湿度或灰尘等环境因素可能导致硬件设备出现故障,为攻击者提供可乘之机。
-
电磁干扰:攻击者可以利用电磁干扰设备干扰硬件设备的正常运行,导致数据传输错误或设备故障。
-
-
供应链安全问题
-
假冒伪劣产品:攻击者可能会在供应链中混入假冒伪劣的硬件设备,这些设备可能存在安全漏洞,或者被植入恶意软件。
-
恶意软件植入: 攻击者可能在硬件设备的生产、运输或存储过程中植入恶意软件,如固件后门、恶意芯片等。
-
供应链中断:供应链中断可能会导致硬件设备无法及时供应,企业可能会被迫使用未经充分测试的替代设备,增加了安全风险。
-
-
设备漏洞问题
-
操作系统漏洞:硬件设备上的操作系统可能存在各种漏洞,如缓冲区溢出、权限提升等。
-
固件漏洞:硬件设备的固件也可能存在漏洞,攻击者可以通过固件升级或恶意软件植入等方式利用这些漏洞。
-
硬件设计漏洞: 硬件设备的设计可能存在漏洞,如硬件后门、侧信道攻击等。
-
-
网络连接问题
-
网络攻击:硬件设备连接到网络后,可能会受到各种网络攻击,如 DDoS 攻击、SQL 注入、跨站脚本攻击等
-
无线连接安全问题:无线连接的硬件设备可能会受到无线攻击,如wi-fi密码破解、蓝牙攻击等。
-
网络隔离问题:如果硬件设备没有进行有效的网络隔离,可能会导致不同网络之间的安全问题相互影响。
-
硬件设备的网络安全问题和潜在漏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防护。渗透测试作为一种主动的安全评估方法,可以有效地发现硬件设备中的安全漏洞,为提升硬件设备的安全性提供有力支持。在进行硬件设备的安全评估时,应结合渗透测试技能,全面分析硬件设备的网络安全问题和潜在漏洞,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确保硬件设备的安全运行。同时,企业和个也应加强对硬件设备网络安全的意识,定期进行安全评估和漏洞修复,保障网络安全。
十一、量子计算的发展对于网络安全的影响
1.加密算法被破解风险
-
传统非对称加密算法(如RSA、ECC)可能被量子计算机上的Shor算法快速破解。
-
哈希函数可能受到量子计算的攻击,导致碰撞攻击更容易实施。
-
“现在收获,以后解密” 风险攻击者可能在当前收集加密数据,等待量子计算技术成熟后进行解密。
2.区块链安全风险
-
量子计算可能破解区块链用户的私钥,威胁加密货币的安全。
3.量子密钥分发风险
-
量子信道可能受到干扰,影响密钥的生成和传输。
-
设备和系统可能存在安全漏洞,被攻击者利用。
4.量子计算系统自身风险
-
量子计算系统存在错误和噪声问题,可能被攻击者利用来破坏计算过程或获取敏感信息。
-
供应链安全风险,硬件设备或软件可能被植入恶意代码。
量子计算是一项具有颠覆性潜力的技术,能够解决经典计算机难以处理的问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量子计算的发展将深刻影响网络安全的各个方面。虽然它对现有加密体系构成了威胁,但同时也会催生新的安全技术和方法。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网络安全行业人员需要积极研究和学习量子安全技术,好的技术走到那里都不会让你没有饭吃。
十二、二进制与网络安全的关系
1. 二进制安全的定义
二进制安全是指在处理二进制数据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防止恶意攻击和数据篡改。
2. 范畴
-
内存安全:防止内存泄漏、缓冲区溢出等问题,确保程序在内存中的正确运行。
-
代码安全:分析和检测二进制代码中的漏洞,如逻辑错误、安全漏洞等。
-
数据安全:保护二进制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防止数据被窃取或篡改。
-
漏洞修复:针对发现的二进制安全漏洞,进行及时的修复和加固。
-
逆向工程:通过对二进制代码的分析,了解程序的功能和结构,以便发现潜在的安全问题。
-
逆向工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
信息提取:收集与目标对象相关的所有必要信息,包括物理特性、功能表现等。
-
建模:将收集到的信息整合成一个抽象模型,该模型可以作为新对象或系统的指导。
-
审查:对模型进行详细检查,确保所选摘要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
-
二进制安全是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二进制安全的渗透测试方法对于保护网络系统的安全至关重要。通过静态分析、动态分析、模糊测试、漏洞利用和代码审计等方法, 可以有效地检测和防范二进制代码中的安全漏洞,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网络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随着技木购不断发展,二进制安全领域也在不断演进,需要持续学习和研究新的技术和方法,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安全挑战。
总结
知识是个无底洞,本栏目列出来的也只不过是冰山一角,希望可以明白自己的渺小,知识的广博,要时时刻刻保持平等的心,技术的不断更新没有人会所有知识,了解很多分类组合有互相包含也属于正常,了解了大部分知识以后遇到问题就能够举一反三。
想要详细了解可以进栏目了解每一章:https://blog.csdn.net/2201_75446043/category_12814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