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编译工具链命名规则、以及如何生成交叉编译工具链步骤
交叉编译工具链的命名规则和生成过程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编译过程的可移植性和目标平台的适配性。以下是交叉编译工具链的详细介绍,包括工具链的组成、命名规则、生成工具和使用。
1. 交叉编译工具链的基本组成
交叉编译工具链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
-
Binutils:提供汇编、链接等工具的集合。主要组件有
as
(汇编器)、ld
(链接器)、ar
(归档管理工具)和objdump
(对象文件查看工具)等。 -
编译器(GCC):用于将高级编程语言(如 C、C++)编译成目标平台的机器代码。
-
C 标准库:提供系统调用接口和基础函数。常见库有
glibc
(Linux 常用)、musl
(轻量)、uClibc
(适合嵌入式)。 -
Kernel Headers:内核头文件用于定义系统调用接口,以便用户态程序能够调用内核功能。
2. 交叉编译工具链的命名规则
在交叉编译中,命名规则非常重要,通常是遵循 <架构>-<供应商>-<操作系统>-<ABI>
的形式。这种命名规则有助于识别工具链的目标系统。
2.1 目标三元组(Target Triplet)
目标三元组用于描述工具链生成代码的目标系统,典型格式为:
<CPU>-<供应商>-<操作系统>-<ABI>
- CPU:指目标平台的处理器架构,如
arm
、x86
、mips
等。 - 供应商:工具链提供者或平台开发者,一般是
unknown
或none
。 - 操作系统:目标系统所用的操作系统,如
linux
、none
(裸机)、android
。 - ABI(应用程序二进制接口):指定调用约定和二进制格式,如
gnueabi
(适用于 ARM 的 GNU EABI)或eabihf
(启用硬件浮点支持的 EABI)。
2.2 常见示例
三元组 | 目标描述 |
---|---|
arm-none-eabi |
ARM 裸机,无操作系统,无特定供应商 |
arm-linux-gnueabi |
ARM Linux 系统,支持软浮点 |
arm-linux-gnueabihf |
ARM Linux 系统,支持硬浮点 |
aarch64-linux-gnueabihf |
64位 ARM Linux 系统,支持硬浮点 |
x86_64-unknown-linux-gnu |
x86_64 架构,GNU/Linux 系统 |
mipsel-linux-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