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评估流程
-
准备阶段
- 企业自我认知:企业首先要对自身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现状进行全面了解,包括现有信息系统(如 ERP、MES 等)的应用情况、自动化生产设备的使用程度、业务流程与信息化的结合程度等。
- 组建评估团队:企业需要组建一个专门的评估团队,团队成员包括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信息化部门负责人、业务部门骨干等。团队成员要熟悉企业的业务流程、信息化建设情况以及两化融合战略目标。
- 收集相关资料:收集企业的基本信息,如组织结构、业务范围、主要产品或服务等;信息化建设相关资料,包括信息系统清单、系统功能描述、投资预算与收益等;工业化水平相关数据,如生产设备清单、生产工艺、生产能力等。
-
预评估阶段
- 确定评估范围和边界:明确本次评估所涉及的业务单元、信息系统、生产流程等范围,确保评估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例如,对于一家大型制造企业,可能只选择其中的某几个主要产品生产线进行评估。
- 选择评估指标体系:根据企业所处行业特点和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目前常见的有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该规范涵盖了基础建设、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协同与创新等多个维度的指标。
- 开展初步评估:按照选定的评估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访谈、文档查阅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和整理。例如,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员工对现有信息系统的使用满意度和需求,通过现场访谈获取业务部门对信息化与业务融合的看法。
-
数据采集阶段
- 详细数据收集:针对评估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深入收集详细的数据。这可能包括信息系统的运行数据(如系统可用性、响应时间等)、生产数据(如产量、质量合格率、设备利用率等)、业务流程数据(如流程周期、流程成本等)。
- 数据验证和校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验证,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可以通过交叉核对、数据追溯等方式进行验证。例如,将信息系统中的生产数据与生产现场的实际记录进行核对,对存在差异的数据进行校准。
-
评估分析阶段
- 指标计算和分析:根据收集和验证后的有效数据,按照评估指标体系的计算方法,计算各项指标的得分。例如,对于信息化投入占比指标,通过计算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资金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来确定得分。然后,对各个指标得分进行综合分析,找出企业两化融合的优势和不足。
- 形成评估报告初稿:在指标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行业发展趋势,撰写评估报告初稿。报告内容包括企业两化融合的总体水平评价、各维度(如基础建设、单项应用等)的详细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以及改进建议等。
-
内部评审阶段
- 组织内部评审会议:企业组织内部相关部门和人员参加评审会议,包括评估团队成员、其他业务部门负责人、企业高层等。在会议上,评估团队对评估报告初稿进行详细介绍,包括评估过程、主要发现和建议等。
- 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对评估报告进行修改和完善。例如,业务部门可能会提出对某些业务流程评估不够准确的意见,信息化部门可能会对信息系统相关建议提出修改看法,评估团队根据这些意见对报告进行针对性修改。
-
最终报告发布阶段
- 确定最终评估报告:经过内部评审和修改后的评估报告,经企业高层审批后确定为最终报告。报告应明确企业两化融合的现状、水平、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为企业制定两化融合战略和行动计划提供依据。
- 报告发布和应用:将评估报告在企业内部发布,供各部门参考使用。同时,企业可以根据评估报告的建议,制定两化融合提升计划,包括信息化建设投资计划、业务流程优化计划、人员培训计划等,推动企业两化融合向更高水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