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路由器基本原理与配置

一  , 路由是什么?

        从源主机到目标主机的转发过程;

二  , 路由器

(1)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路由器是一种三层设备,是使用IP地址寻址,实现从源IP到达目标IP地址的端到端的服务,其工作原理就是根据路由表转发数据,详细过程如下:

        1. 路由器接收到数据包,提取目标IP地址及子网掩码计算目标网络地址,根据目标网络地址查找路由表,如果找到目标网络地址就按照相应的出口发送到下一个路由器;

        2. 如果没有找到,就需要查看有没有默认路由,如果有就按照默认路由的出口发送给下一个路由器,如果没有找到就给源IP发送一个出错ICMP数据包表明没法传递该数据包;

        3. 如果是直连路由就按照第二层MAC地址发送给目标站点;

(2)路由器的转发原理

        路由器位于网络层,需要寻找数据传输的最佳路径;

三  , 路由表

(1)路由表的概述

        路由器中维护的路由条目的集合

        路由器根据路由表做选择路径;

(2)路由表的形成

        直连网段:当给路由器接口配置好IP地址,则路由器会自动将该接口的IP地址网段加到路由表中,形成直连路由。(可以自动学习接口上的IP地址网段,且所有的接口一定处于开启状态);

        非直连网段:

                静态路由:管理员需手动配置IP地址的网段和接口信息,是单向的,需要配置发送数据去的路由,它的特点是缺乏灵活性,只适用于中小网络需要配置的路由条目少的情况;

                动态路由:通过动态路由协议自动学习,所有的路由器每隔一段时间,会将自己已知的网段信息以数据包的形式发送给相邻的路由器,进行网段信息的分享

四  , 静态路由配置过程(使用eNSP软件配置)

(1)两个静态路由配置过程

        1. 新建拓扑,添加两个路由器,两个PC端,在连接它们对应的接口,最后开启这些设备,如下图所示:

        2.设置PC1和PC2不同网络区域的IP地址和网关以及子网掩码

    

        3. 更改路由器AR1的名称和路由器AR2的名称,并配置路由器AR1和路由器AR2的IP地址网关和子网掩码;

       

        4. 查看PC1与AR1的g0口,PC2与AR2的g0口是否ping通,如果ping不通检查上述步骤是否出错,ping通则继续;

 

        5. 查看AR1和AR2路由表信息,输入display ip routing - table :查看路由表信息

 

注:

destination / mask :目标网段 / 子网掩码

proto :路由信息的又来(direct 表示直连,ospf rip 表示动态学习,static 表示静态 )

pre:优先级,(数值越低优先级越高),优先级越高越有话语权

cost:花销值,数据传输经过多少台设备,与rip协议有关最多允许15个路由器

nexthop:下一跳,接收数据的下一个设备的接口,一定是离出口最近的接口

interface:接口(出口)

        由路由器AR1的路由表中的destination / mask ,查看到没有目的ip地址的网段:192.168.11.0的信息,说明不能传输数据到PC2,这时就需要配置静态路由就可以实现数据传送到PC2。

        由路由器AR2的路由表中的destination / mask ,查看到没有目的ip地址的网段:192.168.10.0的信息,说明不能传输数据回PC1,这时就需要配置静态路由就可以实现数据传送回PC1;

        这样一来一回就可以实现PC1与PC2的联通;

        6. 配置AR1和AR2的静态路由:配置静态路由的通用格式:ip route-staic 目的网段 子网掩码 下一跳地址

 

        7. 检测PC1能否ping通PC2

        8. 拓展:负载均衡下的静态路由配置:在路由器AR1与路由器AR2之间再加一条线路,需要注意这两条线的速率

        添加AR1与AR2接口g2的ip地址,并调整优先级,其中直连为0,非直连静态为60

        通用格式:ip route-static 目的网段 子网掩码 下一跳地址 preference 70(数值越大优先级越小)

 

    (2)三个静态路由器配置过程

        1. 新建拓扑,添加三个路由器,两个PC端,再连接它们对应的接口,最后开启这些设备

        2. 设置PC1和PC2不同网络区域的IP地址和网关以及子网掩码

 

       3. 配置AR1、AR2、AR3路由器的两个接口的ip地址(网关)和子网掩码及静态路由,AR1路由器的静态路由只需要关注PC1传送数据到PC2的过程,所以只需要设置静态路由:ip route-static 192.168.11.0 24 10.10.10.2

        AR2路由器的静态路由不仅需要关注PC1传送数据到PC2的过程,还需要关注PC2传输数据回PC1的过程,所以不仅需要设置静态路由:ip route-static 192.168.11.0 24 20.20.20.2,还需要设置静态路由:ip route-static 192.168.10.0 24 10.10.10.1

AR3路由器的静态路由只需要关注PC2传送数据回PC1的过程,所以只需要设置静态路由:ip route-static 192.168.10.0 24 20.20.20.1

        4. 检测PC1能否ping通PC2

五  , 默认路由配置过程

(1)默认路由的概述

        一般在末梢网络(路由器上只连接了一个路由器)的路由器上;

        配置默认路由器后,当路由器在路由表中找不到目标网络的路由条目时,路由器把请求转发到默认路由接口;

        将一端主机上所有流量交给固定的地址(路由器)处理;

(2)默认路由配置过程

        1. 沿用上述三个静态路由器图,PC1和PC2的ip地址,网关,子网掩码也与上述一样;

        2. 配置AR1,AR2,AR3路由器的两个接口的ip地址(网关)和子网掩码;

 

 

        3. 配置AR1,AR3的默认路由和AR2路由器的静态路由配置默认路由的通用格式:ip route-static 0000(任意地址)0(子网掩码)下一跳地址

        配置静态路由的通用格式:ip route-static 目的网段 子网掩码 下一跳地址

        4. 检测PC1能否通PC2

六  , 路由器转发数据包的封装过程

(1)查看所有设备mac地址

AR1,AR2,AR3路由器两个接口mac地址,输入:display int 接口进行查看

PC1,PC2双击在基础配置中查看mac地址

(2)抓包验证

七  , 交换与路由对比

(1)交换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根据mac地址表转发数据

        硬件转发

(2)路由工作在网络层

        根据路由表转发数据

        路由选择

        路由转发

        

 

 


http://www.kler.cn/a/400709.html

相关文章:

  • Nginx Spring boot指定域名跨域设置
  • ### 哋它亢在5G基站中的应用:新兴技术与未来通信的融合
  • 学习大数据DAY61 宽表加工
  • 黑马智数Day10
  • 在 CentOS 7 上安装 MinIO 的步骤
  • Tomcat启动过程中cmd窗口(控制台)中文乱码的问题
  • easyExcel - 导出合并单元格
  • 深入理解VUE对象生命周期——从创建到销毁的完整流程
  • leetcode面试 150题之 三数之和 复刷日记
  • android 如何获取当前 Activity 的类名和包名
  • 论文阅读《Neural Map Prior for Autonomous Driving》
  • 【深度学习目标检测|YOLO算法6-27】YOLO家族进化史:从YOLOv1到YOLOv11的架构创新、性能优化与行业应用全解析...
  • 基于yolov8、yolov5的植物类别识别系统(含UI界面、训练好的模型、Python代码、数据集)
  • 2024 CCF中国开源大会“开源科学计算与系统建模openSCS”分论坛成功举办
  • 跨平台WPF框架Avalonia教程 八
  • 如何在项目中用elementui实现分页器功能
  • OceanBase 分区表详解
  • Vue监视属性变化watch
  • 25-Elasticsearch 数据建模实例
  • 模型的评估指标——IoU、混淆矩阵、Precision、Recall、P-R曲线、F1-score、mAP、AP、AUC-ROC
  • C++设计模式:抽象工厂模式(风格切换案例)
  • IDEA如何设置编码格式,字符编码,全局编码和项目编码格式
  • 静默绑定推广人方法修复
  • 微信小程序内嵌h5页面(uniapp写的),使用uni.openLocation无法打开页面问题
  • 计算机网络-理论部分(二):应用层
  • django从入门到精通(五)——表单与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