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Spark RDD 中的 repartition 和 coalesce 是两种常用的分区调整算子的异同点

Spark RDD 中的 repartitioncoalesce 是两种常用的分区调整算子,它们的功能是改变 RDD 的分区数量。以下从源码、原理和使用角度分析它们的异同点。


一、repartitioncoalesce 的功能与区别

特性repartitioncoalesce
主要功能调整 RDD 分区数量,可以增加或减少。调整 RDD 分区数量,主要用于减少分区。
是否触发 Shuffle一定会触发,生成新的分区数据分布。在减少分区时默认不会触发,但可以选择触发 Shuffle(shuffle=true)。
是否增加分区支持,增加分区会均匀分布数据(Shuffle)。不推荐增加分区,分区数变多时需启用 Shuffle。
数据倾斜的影响数据倾斜更低,分区较均匀。不触发 Shuffle 时可能导致部分分区过大。
常见使用场景动态增加或减少分区,用于优化性能或并行度。减少分区,常用于窄依赖算子后优化下游性能。

二、实现原理

1. repartition 的源码分析

repartition 是通过调用 coalesce 并设置 shuffle = true 实现的,源码位于 RDD.scala

def repartition(numPartitions: Int): RDD[T] = {
  coalesce(numPartitions, shuffle = true)
}
  • 核心逻辑:
    • 一定会触发 Shuffle。
    • 利用 RangePartitioner 对数据重新分区。
    • 保证数据分布更均匀,适合在大规模数据集上动态调整分区。

2. coalesce 的源码分析

coalesce 的实现逻辑同样在 RDD.scala 中,具体如下:

def coalesce(numPartitions: Int, shuffle: Boolean = false): RDD[T] = {
  if (shuffle) {
    // 使用 Shuffle 重新分区
    new CoalescedRDD(this, numPartitions, shuffle = true)
  } else {
    // 不触发 Shuffle 时,合并分区(窄依赖)
    new CoalescedRDD(this, numPartitions, shuffle = false)
  }
}
  • 核心逻辑:
    • 不触发 Shuffle: 直接通过父 RDD 的分区范围,重新分配分区数据(窄依赖),数据不移动。
    • 触发 Shuffle: 将数据重新分配到目标分区数,类似 repartition 的逻辑。
    • 如果 numPartitions 大于现有分区数,必须启用 Shuffle。

三、Shuffle 触发的影响

  • Shuffle 的作用:

    • 数据从一个任务(分区)输出,写入磁盘或通过网络传输到其他任务(分区)。
    • 代价高:磁盘 I/O 和网络开销大,但能重新平衡数据分布。
  • repartition 一定会触发 Shuffle:

    • 原因是其目的是将数据分布均匀到目标分区。
  • coalesce 默认不触发 Shuffle:

    • 数据保持窄依赖,减少 Shuffle 开销。
    • 缺点:分区数据可能不均匀,造成下游任务性能问题。

四、举例说明

数据集
val rdd = sc.parallelize(1 to 100, 10)  // 创建一个有 10 个分区的 RDD
1. 使用 repartition 增加分区
val repartitionedRDD = rdd.repartition(20)
println(repartitionedRDD.getNumPartitions) // 输出:20
  • 结果分析:
    • 数据通过 Shuffle 重新分布到 20 个分区中,分区内数据更均匀。
    • 适合用在需要增加并行度的场景。

2. 使用 coalesce 减少分区
val coalescedRDD = rdd.coalesce(5)
println(coalescedRDD.getNumPartitions) // 输出:5
  • 结果分析:
    • 不触发 Shuffle,直接合并原有分区,数据可能集中在少数分区。
    • 适合用在窄依赖算子(如 filter)后减少分区,提高效率。

3. 使用 coalesce 增加分区(触发 Shuffle)
val shuffledRDD = rdd.coalesce(20, shuffle = true)
println(shuffledRDD.getNumPartitions) // 输出:20
  • 结果分析:
    • 通过 Shuffle 扩展到 20 个分区,类似 repartition
    • 不推荐用 coalesce 增加分区,使用 repartition 更直观。

五、优缺点总结

算子优点缺点
repartition数据分布均匀,适合动态调整并行度。一定会触发 Shuffle,开销较大。
coalesce不触发 Shuffle 时性能高,适合减少分区的场景。数据可能不均匀,依赖父 RDD 分区情况。

六、面试回答建议

  1. 核心区别:

    • repartition 一定会触发 Shuffle,保证均匀分布,适合大数据量操作。
    • coalesce 默认不会触发 Shuffle,减少分区时更高效,但数据可能不均。
  2. 适用场景:

    • 动态调整分区数时,优先考虑 repartition
    • 过滤或聚合后减少分区时,优先考虑 coalesce
  3. 源码理解:

    • repartition 是对 coalesce 的封装,强制启用 Shuffle。
    • coalesce 可根据是否启用 Shuffle 实现不同分区策略。

http://www.kler.cn/a/402239.html

相关文章:

  • MMaction2:常见问题解答
  • 【AI+教育】一些记录@2024.11.16
  • 从0开始学习机器学习--Day26--聚类算法
  • vxe-table 表格多选启用快捷选择功能,鼠标滑动范围选择功能
  • 【Java系列】优化spring boot项目的启动加载,减少启动时的资源耗费的几种方案
  • 【MySQL-3】表的约束
  • 接口文档判断返回 List 还是 Array
  • 《Django 5 By Example》阅读笔记:p165-p210
  • [JavaWeb]微头条项目
  • UE5开发记录-如何解决播放完开始动画Sequence然后再显示UI?
  • SpringBoot服务多环境配置
  • 0017__多播,IP_MULTICAST_TTL,IP_ADD_MEMBERSHIP,IP_MULTICAST_IF,IP_DROP_MEMBERSHIP
  • 【主机游戏】犯罪现场清理工
  • 基于SSM的农家乐管理系统+论文示例参考
  • 【Redis】Redis实现的消息队列
  • Vue3插槽v-slot使用方式
  • kubesphere问题处理:devops
  • 【leetcode】LCR150.彩灯装饰记录Ⅲ
  • Windsurf:超越 Cursor 的下一代 AI 编程助手
  • 使用C#编写一个控制台应用程序,实现文件的复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