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机器学习】聚类算法原理详解

聚类算法

性能度量:

  • 外部指标
    • jaccard系数(简称JC
    • FM指数(简称FMI
    • Rand指数(简称RI
  • 内部指标
    • DB指数(简称DBI
    • Dunn指数(简称DI

距离计算:

  • L p L_p Lp 范数
  • 欧氏距离
  • 曼哈顿距离

分类:

  • 原型聚类:k-means算法,学习向量量化(有监督学习),高斯混合聚类 都是此类型算法

假设聚类结构能够通过一组原型刻画,然后对原型进行迭代更新求解。

  • 密度聚类:DBSCAN

  • 层次聚类:AGNES

    试图在不同层次上对数据集进行划分,分为自底向上的聚合策略和自顶向下的分拆策略

聚簇之间的距离的计算:最小距离,最大距离和平均距离(两个簇中样本点对距离之和取平均)

AGNES算法被相应称为:单链接算法(以最小距离为准),全链接算法(以最大距离为准)和均链接算法

以单链接算法为例:

  • 初始时每个样本点看做一个簇,找到所有簇对中最小的距离,将他们合并为一个簇,此时合并的簇与其他簇的距离更新为两个点到其他簇距离的最小值。
  • 上面的步骤为循环里面的步骤,接着进行下一次循环,找到所有簇中最短的距离,然后将他们合并,合并后更新簇之间的距离为【合并簇中的所有点到其他簇距离的最小值】,一直进行上述循环操作,直到达到指定簇的数量再停止循环。

K-MEANS算法

1 概述

聚类概念:这是个无监督问题(没有标签数据),目的是将相似的东西分到一组。

通常使用的算法是K-MEANS算法

K-MEANS算法:

  • 需要指定簇的个数,即K值
  • 质心:数据的均值,即向量各维取平均即可
  • 距离的度量:常用欧几里得距离和余弦相似度(先标准化,让数据基本都是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内浮动)
  • 优化目标: m i n ∑ i = 1 K ∑ x ∈ C i d i s t ( c i , x ) 2 min\sum \limits_{i = 1}^K \sum \limits_{x \in C_i} dist(c_i, x)^2 mini=1KxCidist(ci,x)2 (对于每一个簇让每一个样本到中心点的距离越小越好, c i c_i ci代表中心点)

2 K-MEANS流程

假设平面上有一系列样本点,现在需要将其进行分组。

选定K=2,即将这些数据点分成两个组别。

  • 随机选择两个质心(分别代表两个簇),计算所有样本点到两个质心的距离。每个样本点会计算出到两个质心的距离,那么选择最小的距离,这个样本点就归属于哪个簇。
  • 然后对于两个簇的所有样本点分别算出对应的质心(这两个质心便充当新的质心),再对所有样本点计算到两个新的质心的距离,还是选择最小的距离,那么这个样本点就归属于哪个簇。
  • 最终直到两个簇所属的样本点不在发生变化。

K-MEANS工作流程视频参考

3 优缺点

优点:

  • 简单快速,适合常规数据集

缺点:

  • K值难以确定
  • 复杂度与样本呈线性关系
  • 很难发现任意形状的簇
  • 初始的点影响很大

K-MEANS可视化演示

4 K-MEANS进行图像压缩

from skimage import io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
import numpy as np

image = io.imread("1.jpg")
io.imshow(image)
# io.show()  # 显示图片

rows = image.shape[0]
cols = image.shape[1]
print(image.shape)

image = image.reshape(rows * cols, 3)
kmeans = KMeans(n_clusters=128, n_init=10, max_iter=100)  # 簇128, 最大迭代次数100
kmeans.fit(image)

clusters = np.asarray(kmeans.cluster_centers_, dtype=np.uint8)
labels = np.asarray(kmeans.labels_, dtype=np.uint8)
labels = labels.reshape(rows, cols)

print(clusters.shape)
np.save('test.npy', clusters)
io.imsave('compressed.jpg', labels)

DBSCAN算法

1 概述

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具有噪声的基于密度的聚类方法)是一种基于密度的空间聚类算法。该算法将具有足够密度的区域划分为簇,并在具有噪声的空间数据库中发现任意形状的簇,DBSCAN算法将定义为密度相连的点的最大集合。

核心对象:若某个点的密度达到算法设定的阈值则称其为核心点。(即r邻域内的点的数量不小于minPts

基于以上密度的定义,我们可以将样本集中的点划分为以下三类:

  • 核心点:在半径r区域内,含有超过MinPts数目(最小数目)的点,称为核心点;
  • 边界点:在半径r区域内,点的数量小于MinPts数目,但是是核心点的直接邻居;
  • 噪声点:既不是核心点也不是边界点的点

噪声点是不会被聚类纳入的点,边界点与核心点组成聚类的“簇”。

一些概念:

  • 直接密度可达(密度直达):如果p在q的r领域内,且q是一个核心点对象,则称对象p从对象q出发时直接密度可达,反之不一定成立,即密度直达不满足对称性。
  • 密度可达:如果存在一个对象链q–>e–>a–>k–>l–>p,任意相邻两个对象间都是密度直达的,则称对象p由对象q出发密度可达。密度可达满足传递性。
  • 密度相连:对于 x i x_i xi x j x_j xj ,如果存在核心对象样本 x k x_k xk ,使 x i x_i xi x j x_j xj 均由 x k x_k xk 密度可达,则称 x i x_i xi x j x_j xj 密度相连。密度相连关系满足对称性

核心点能够连通(密度可达),它们构成的以r为半径的圆形邻域相互连接或重叠,这些连通的核心点及其所处的邻域内的全部点构成一个簇。

2 原理

  1. DBSCAN通过检查数据集中每个点的r邻域来搜索簇,如果点p的r邻域包含多于MinPts个点,则创建一个以p为核心对象的簇;
  2. 然后, DBSCAN迭代的聚集从这些核心对象直接密度可达的对象,这个过程可能涉及一些密度可达簇的合并;
  3. 当没有新的带你添加到任何簇时,迭代过程结束。

优缺点:

  • 优点:基于密度定义,可以对抗噪声,能处理任意形状和大小的簇

  • 缺点:当簇的密度变化太大时候,聚类得到的结果会不理想;对于高维问题,密度定义也是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

3 实现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from sklearn import datasets
import matplotlib.colors

# 创建Figure
fig = plt.figure()
# 用来正常显示中文标签
matplotlib.rcParams['font.sans-serif'] = [u'SimHei']
# 用来正常显示负号
matplotlib.rcParams['axes.unicode_minus'] = False

X1, y1 = datasets.make_circles(n_samples=5000, factor=.6,
                                      noise=.05)
X2, y2 = datasets.make_blobs(n_samples=1000, n_features=2,
                             centers=[[1.2,1.2]], cluster_std=[[.1]],random_state=9)

# 原始点的分布
ax1 = fig.add_subplot(311)
X = np.concatenate((X1, X2))
plt.scatter(X[:, 0], X[:, 1], marker='o')
plt.title(u'原始数据分布')
plt.sca(ax1)

# K-means聚类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
ax2 = fig.add_subplot(312)
y_pred = KMeans(n_clusters=3, random_state=9).fit_predict(X)
plt.scatter(X[:, 0], X[:, 1], c=y_pred)
plt.title(u'K-means聚类')
plt.sca(ax2)

# DBSCAN聚类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DBSCAN
ax3 = fig.add_subplot(313)
y_pred = DBSCAN(eps = 0.1, min_samples = 10).fit_predict(X)
plt.scatter(X[:, 0], X[:, 1], c=y_pred)
plt.title(u'DBSCAN聚类')
plt.sca(ax3)

plt.show()

http://www.kler.cn/a/405067.html

相关文章:

  • 滑动窗口篇——如行云流水般的高效解法与智能之道(1)
  • 云原生之k8s服务管理
  • 数据库类型介绍
  • 【前端】CSS修改div滚动条样式
  • Keil+VSCode优化开发体验
  • springboot基于微信小程序的旧衣回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python: generator model using sql server 2019
  • linux命令之netstat用法
  • MySQL 的 INSERT(插入数据)详解
  • 前端八股自学笔记分享—页面布局(二)
  • ETSI TS 102 226 V9.0.0 远程管理规范笔记
  • 利用Python编写简单登录系统
  • vim 使用技巧
  • 【ubuntu】ubuntu 22.04 切 gcc/g++ 版本
  • uniapp 城市选择插件
  • 人形机器人赛道资本之争:“南”[智元机器人],“北”[银河通用]
  • C语言:数组
  • Java集合HashMap——针对实习面试
  • 半导体工艺与制造篇3 离子注入
  • Vue2创建原神官网界面(Vue2+html+css+jquery),速通vue项目(抽象但是实用)
  • 2411rust,正与整128
  • 库卡机器人日常维护
  • BERT的中文问答系统32
  • C语言 蓝桥杯某例题解决方案(查找完数)
  • Python实现基础到高级:语音验证码技术详解
  • 07 - Clickhouse之ReplacingMergeTree和SummingMergeTree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