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第四版)概要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第四版)概要
(来源: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第四版)概要 | 别扯那么远,谁能保证活到那一天)
PDF下载: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ghabXx99X3HTC7MC_PgngA 提取码: eadt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第1章 信息化发展
信息:指音讯、消息、自信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信息是由意义和符号组成,指以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方式表示的内容。信息是抽象于物质的映射集合。
信息系统:由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事物或者过程组成的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的统一体。信息系统就是通过输入数据,然后进行加工,最后产生信息的系统。
信息化: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新型基础设施: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两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所求可持续发展模式。
智能制造:基于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消费互联网:以个人为用户,以日常生活为应用场景的应用形式,满足消费者在互联网中的消费需求而生的互联网类型。
数字产业化:指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以及完全依赖于数字技术、数据要素的各类经济活动,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信息技术、互联网行业等。
产业数字化:指在新一代数字科技支撑和引领下,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价值释放为核心,以数据赋能为主线,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全要素数字化升级、转型和再造的过程。
数字化治理:指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和应用,创新社会治理方法与手段,优化社会治理模式,推进社会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高效化,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
数字政府:指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为着力点,通过数据驱动重塑政务信息化管理架构、业务架构和组织架构,形成“用数据决策、数据服务、数据创新”的现代化治理模式。
智慧城市:运用信息通信技术,有效整合各类城市管理系统,实现城市各系统间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推动城市管理和服务智慧化,提升城市运行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城市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创新型城市。
第2章 信息技术发展
信息技术:以微电子学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和电信技术的结合而形成的,对声音的、图像的、文字的、数字的和各种传感信号的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处理、存储、传播和使用的技术。
计算机硬件:指计算机系统中由电子、机械和光电元件等组成的各种物理装置的总称。
计算机软件:指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及其文档。
网络:用物理链路将各个孤立的工作站或主机相连在一起,组成数据链路,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和通信的目的。分为个人局域网(Personal Area Network, PAN)、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 LAN)、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MAN)、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 WAN)、公用网(Public Network)和专用网(Private Network)。
网络协议: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
OSI:ISO和CCITT联合制定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式,采用分层的结构化技术,从下到上一共7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TCP/IP:是一个包括成千上万相互协作的组织和网络的集合体。它是Internet的核心。
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具有高速率、低延时和大连接特点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
物联网: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监控和管理的网络。物联网架构分为3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云计算:指通过网络“云”将巨大的数据计算处理程序分解成无数个小程序,然后通过由多部服务器组成的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这些小程序得到结果并返回给用户。
云计算分为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IaaS)、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 PaaS)和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 SaaS)三种服务类型。
大数据: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大数据主要特征:数据海量、数据类型多样、数据价值密度低、数据处理速度快。
分布式数据处理:Hadoop、Spark、Storm。
区块链:以非对称加密算法为基础,以改进的默克尔树(Merkle Tree)为数据结构,使用共识机制、点对点网络、智能合约等技术结合而成的一种分布式存储数据库技术。
区块链特征:多中心化、多方维护、时序数据、智能合约、不可篡改、开放共识、安全可信。
人工智能:指研究和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技术科学。
人工智能关键技术: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专家系统等。
机器学习算法:回归、聚类、分类、近似、估计和优化。
自然语言处理:主要应用于机器翻译、舆情监测、自动摘要、观点提取、文本分类、问题回答、文本语义对比、语音识别、中文OCR等。
专家系统主要包括:人机交互界面、知识库、推理机、解释器、综合数据库、知识获取等6个部分。
VR:虚拟现实,是一种可以创立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系统。
数据库:分为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其中关系型数据库遵循ACID原则(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
信息安全:包括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分为4个层次:设备安全、数据安全、内容安全和行为安全。
信息系统:一般由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和应用系统组成。
信息系统安全:包括计算机设备安全、网络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系统安全和应用系统安全。
网络安全技术:防火墙、入侵检测与防护、VPN、安全扫描、网络蜜罐技术、用户和实体行为分析技术。
加密:分为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对称加密典型算法:AES、SM4、DES等。非对称加密典型算法:RSA、SM2
第3章 信息系统治理
IT审计:GB/T 34690.4中定义为根据IT审计标准的要求,对信息系统及相关的IT内部控制和流程进行检查、评价,并发表审计意见。目的是通过审计工作,了解组织IT系统和IT活动的总体状况,对组织是否实现IT目标进行审查和评价,充分识别与评估相关IT风险,提出评价意见及改进建议,促进组织实现IT目标。
IT治理体系框架:IT战略目标、IT治理组织、IT治理机制、IT治理域、IT治理标准、IT绩效目标。
IT治理标准: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库(ITSS)、信息和技术治理框架(COBIT)、IT治理国际标准(ISO/IEC 38500)
IT审计:根据IT审计标准的要求,对信息系统及相关的IT内部控制和流程进行检查、评价,并发表审计意见。
IT审计目的:通过开展IT审计工作,了解组织IT系统与IT活动的总体状况,对组织是否实现IT目标进行审查和评价,充分识别与评估相关IT风险,提出评价意见及改进建议,促进组织实施IT目标。
IT审计目标:1)组织的IT战略应与业务战略保持一致;2)保护信息资产的安全及数据的完整、可靠、有效;3)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及有效性;4)合理保证信息系统及其运用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要求。
IT审计方法:访谈法、调查法、检查法、观察法、测试法和程序代码检查法等。
IT审计技术:风险评估术、审计抽样技术、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及大数据审计技术。
风险识别技术:德尔菲法、头脑风景、检查表法、SWOT技术及图解技术等。
第4章 信息系统管理
信息系统管理4大领域:规划和组织、设计和实施、运维和服务、优化和改进。
PDCA:持续改进的4个阶段,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处理)
DCMM: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包括数据战略、数据治理、数据架构、数据应用、数据安全、数据质量、数据标准和数据生存周期。
信息安全管理:包括1)落实安全管理机构及安全管理人员,明确角色与职责,制定安全规划;2)开发安全策略;3)实施风险管理;4)制订业务持续性计划和灾难恢复计划;5)选择与实施安全措施;6)保证配置、变更的正确与安全;6)进行安全审计;7)保证维护支持;8)进行监控、检查,处理安全事件;9)安全意识与安全教育;10)人员安全管理
CIA:保密性(Confidentiality)、完整性(Integrity)、可用性(Availability)。
安全保护等级:根据GB/T 22240《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指南》分为5级:第一级,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相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第二级,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相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利益和公共秩序造成危害,但不危害国家安全。第三级,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危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危害。第四级,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危害,或者对国家造成严重危害。第五级,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的危害。
第5章 信息系统工程
软件工程:指应用计算机科学、数据及管理科学等原理,以工程化的原则和方法来解决软件问题的工程,其目的是提高软件生产率、提高软件质量、降低软件成本。
架构设计:为软件系统提供一个结构、行为和属性的高级抽象,由构件的描述、构件的相互作用(连接件)、指导构件集成的模式以及这些模式的约束组成。
架构设计评估方式:1)基于调查问卷(或检查表)的方式;2)基于场景的方式;3)基于度量的方式。其中基于场景的方式最常用。
基于场景的方式:包括1)架构权衡分析法(ATAM);2)软件架构分析法(SAAM);3)成本效益分析法(CBAM)
需求分析:指用户对新系统的功能、行为、性能、设计约束等方面的期望。
软件需求:指用户解决问题或达到目的所需的条件或能力,是系统或系统部件要满足合同、标准、规范或其他正式规定文档所需具有的条件或能力,以及反映这些条件或能力的文档说明。
需求获取方法:包括用户访谈、问卷调查、采样、情节串联板、联合需求计划等。
需求特性:无二义性、完整性、一致性、可测试性、确定性、可跟踪性、正确性、必要性等。
SRS: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包括范围、引用文件、需求、合格性需求、需求可追踪性、尚未解决的问题、注解和附录。
E-R图:实体关系图,表示数据模型。
DFD:数据流图,表示功能模型。
STD:状态转换图,表示行为模型。
OO:面向对象。
OOA:面向对象分析。
OOD:面向对象设计。
OOA是怎么做,OOD是做什么。
面向对象分析阶段的核心工作是建立系统的用例模型与分析模型。
UML:统一建模语言。
UML建模元素:包括结构事务、行为事物、分组事务、注释事务。
UML中的关系:1)依赖:依赖是两个事务之间的语义关系,其中一个事物发生变化会影响另一个事物的语义。2)关联:关联描述一组对象之间连接的结构关系。3)泛化:泛化是一般化和特殊化的关系,描述特殊元素的对象可替换一般元素的对象。4)实现:实现是类之间的语义关系,其中的一个关系指定了另一个类保证执行的契约。
软件设计:是需求分析的延伸和拓展。需要分析解决“做什么”,软件设计解决“怎么做”。软件设计分为结构化设计和面向对象设计。
结构化设计(SD):一种面向数据流的方法,以SRS和SA阶段所产生的DFD和数据字典等文档为基础,是一个自顶向下、逐步求精和模块化的过程。
面向对象设计(OOD):是OOA方法的延续,其基本思想包括抽象、封闭和可扩展性,其中可扩展性通过继承和多态来实现。
面向对象设计原则:1)单职原则:设计功能单一的类,与结构化方法的高内聚原则一致;2)开闭原则: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封闭;3)李氏替换原则:子类可替换父类;4)依赖倒置原则:要依赖于抽象,而不是具体实现;要针对接口编程,不要针对实现编程;5)接口隔离原则:使用多个专门的接口比使用单一的总接口要好;6)组合重用原则:要尽量使用组合,而不是继承关系达到重用目的;7)迪米特原则(最少知识法则):一个对象应当对其他对象有尽可能少的了解,与结构化方法的低耦合原则一致。
设计模式:前人的经验总结,它使人们可以方便地复用成功的软件设计。根据目的和用途,设计模式分为创建型模式、结构型模式和行为型模式。
创建型模式:主要用于创建对象,包括工厂方法模式、抽象工厂模式、原型模式、单例模式和建造者模式等。
结构型模式:主要用于处理类和对象的组合,包括适配器模式、桥接模式、组合模式、装饰器模式、外观模式、享元模式和代理模式等。
行为型模式:主要用于描述类和对象的交互和职责的分配,包括职责链模式、命令模式、迭代器模式、中介者模式、备忘录模式、观察者模式、状态模式、策略模式、模板方法模式和访问者模式等。
CMMI: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用于组织基于软件过程、技术、资源和人员能力达成业务目标的综合能力。
CSMM:软件过程能力成熟度模型。
数据建模:对现实世界中具体的人、物、活动和概念进行抽象、表示和处理,变成计算机可处理的数据,也就是把现实世界中的数据从现实世界抽象到信息世界和计算机世界。
数据库安全:指保护数据库,防止不合法的使用所造成的数据泄露、更改或破坏。
数据库安全机制:包括身份认证、存储控制、数据加密、数据审计、推理控制等。
系统集成:指计算机系统的集成,包括计算机硬件平台、网络系统、系统软件、工具软件、应用软件等的集成,围绕这些系统的相应咨询、服务和技术支持。
数据集成:将参与数据库的有关信息在逻辑上集成为一个属于异构分布式数据库的全局概念模式,以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其目的是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将系统中的数据按一定的规则组织成为一个整体,使得用户能有效地对数据进行操作。
网络集成、软件集成
应用集成:指将独立的软件应用连接起来,实现协同工作。
ISSE:信息系统安全工程,是确定系统和过程的安全风险,并且使安全风险降到最低或者使其得到有效控制。
ISSE-CMM:信息安全系统工程能力成熟度模型。
第6章 项目管理概论
项目:为创造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而进行的临时性工作。
项目管理:将知识、技能、工具与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以满足项目的要求。通过合理地应用并整合特定的项目管理过程,项目管理使组织能够有效并高效地开展项目。
有效的项目管理:1)达成业务目标;2)满足干系人的期望;3)提高可预测性;4)提高成功的概率;5)在适当的时间交付正确的产品;6)解决问题和争议;7)及时应对风险;8)优化组织资源的使用;9)识别、挽救或终止失败项目;10)管理制约因素(例如:范围、质量、进度、成本、资源);11)平衡制约因素对项目的影响;12)以更好的方式管理变更等。
无效和项目管理:1)项目超过时限;2)项目成本超支;3)项目质量低劣;4)返工;5)项目范围失控;6)组织声誉受损;7)干系人不满意;8)无法达成目标等。
有效和高效的项目管理是一个组织的战略能力。它使组织能够:1)将项目成果与业务目标联系起来;2)更有效地开展市场竞争;3)实现可持续发展;4)通过适当调整项目管理计划,以应对外部环境改变给项目带来的影响等。
项目成功的标准:1)完成项目效益管理计划;2)达到可行性研究与论证中记录的已商定的财务测量指标;3)达到可行性研究与论证的非财务指标;4)组织从“当前状态”成功转移到“将来状态”;5)履行合同条款和条件;6)达到组织战略、目的和目标,使干系人满意;7)可接受的客户/最终用户的采纳度;8)将可交付成果整合到组织的运营环境中;9)满足商定的交付质量;10)遵循治理规则;11)满足商定的其他成功标准或者准则。
项目集管理:指在项目集中应用知识、技能与原则来实现项目项目集的目标,获得分别管理项目集组成部分所无法实现的利益和控制。
项目集管理措施:1)调整对项目集和所辖项目的目标有影响的组织或战略方向;2)将项目集范围分配到项目集的组成部分;3)管理项目集组成部分之间的依赖关系,从而以最佳方式实施项目集;4)管理可能影响项目集内多个项目的项目风险;5)解决影响项目集内多个项目的制约因素和冲突;6)解决作为组成部分的项目与项目集之间的问题;7)在同一个治理框架内管理变更请求;8)将预算分配到项目集内的多个项目中;9)确保项目集及其包含的项目能够实现效益。
项目组合:指为实现战略目标而组合在一起管理的项目、项目集、子项目组合和运营工作。
项目组合管理的目的:1)指导组织的投资决策;2)选择项目集与项目的最佳组合方式,以达到战略目标;3)提供决策透明度;4)确定团队资源分配的优先级;5)提高实现预期投资回报的可能性;6)集中管理所有组成部分的综合风险;7)确定项目组合是否符合组织战略。
PMO:项目管理办公室。
PMO职能:1)对PMO所辖全部项目的共享资源进行管理;2)识别和制定项目管理方法、最佳实践和标准;3)指导、辅导、培训和监督;4)通过项目审计,监督项目对项目管理标准、政策、程序和模板的合规性;5)制定和管理项目政策、程序、模板及其他共享的文件(组织过程资产);6)对跨项目的沟通进行协调等。
PM:项目经理,由组织委派,领导项目团队实现项目目标的个人。项目经理既是项目团队的领导者又是项目团队的管理者。关键技能包括项目管理、战略和商务、领导力。
项目管理技能:指有效运用项目管理知识实现项目集或项目的预期成果的能力。主要包括:1)重点关注并随之准备好管理的各个项目的关键项目管理要素,包括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进度表、指定的财务报告和问题日志;2)针对每个项目裁剪,有选择地使用传统工具、敏捷工具、技术、方法;3)花时间制订完整计划并谨慎排定优先顺序;4)管理项目制约因素包括进度、成本、资源风险等。
战略和商务管理技能:了解组织概况、有效协商,以及执行有利于战略调整和创建的决策及行动能力。
领导技能:指导、激励和带领导团队的能力。包括协商、抗压、沟通、解决问题、批判性思考和人际关系等。
管理:指挥一个人执行一系列已知的预期行为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
管理者:被组织赋予职位和权力,负责某件事情的管理或实现某个目标。
领导者:设定目标或者战略的一个或者一群人。领导者设定目标,管理者率众实现目标。
领导力:通过讨论或辩论方式与他人合作,带领他们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是让一个群体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的能力。
项目管理原则:1)勤勉、尊重和关心他人;2)营造协作的项目环境;3)促进干系人有效参与;4)聚集于价值;5)识别、评估和响应系统交互;6)展现领导力行为;7)根据环境进行裁剪;8)将质量融入到过程和成果中;9)驾驭复杂性;10)优化风险应对;11)拥抱适应性和韧性;12)为实现目标而驱动变革。
项目管理过程组:为了达成项目的特定目标,对项目管理过程进行逻辑上的分组。包括:1)启动过程组;、2)规划过程组;3)执行过程组;4)监控过程组;5)收尾过程组。
启动过程组:定义了新项目或现有项目的新阶段,它授权一个项目或阶段的开始。
规划过程组:明确项目范围、优化目标,并为实现目标制订行动计划。
执行过程组:完成项目管理计划中确定的工作,以满足项目要求。
监控过程组:跟踪、审查和调整项目进展和绩效,识别变更并启动相应的变更。
收尾过程组:正式完成或结束项目、阶段和合同。
项目管理十大知识领域:1)项目整合管理;2)项目范围管理;3)项目进度管理;4)项目成本管理;5)项目质量管理;6)项目资源管理;7)项目沟通管理;8)项目风险管理;9)项目采购管理;10)项目干系人管理。
项目整合管理:识别、定义、组合、统一和协调各项目管理过程组的各个过程和活动。
项目范围管理:确保项目做且只做所需要的全部工作以成功完成项目。
项目进度管理:管理项目按时完成所需的各个过程。
项目成本管理:使项目在批准的预算内完成而对成本进行的规划、估算、预算、融资、筹资、管理和控制。
项目质量管理:把组织的质量政策应用于规划、管理、控制项目和产品的质量,以满足干系人的期望。
项目资源管理:识别、获取和管理所需资源以成功完成项目。
项目沟通管理:确保项目信息及时且恰当地规划、收集、生成、发布、存储、检索、管理、控制、监督和最终处置。
项目风险管理:规划风险管理、识别风险、开展风险分析、规划风险应对、实施风险应对和监督风险。
项目采购管理:从项目团队外部采购或获取所需产品、服务或成果。
项目干系人管理:识别影响或受项目影响的人员、团队和组织,分析干系人对项目的期望和影响,制定合适的管理策略来有效调动干系人参与项目决策和执行。
第7章 项目立项管理
立项申请:又称项目建议书,是项目建设单位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交项目申请时所必须的文件,是该项目建设筹建单位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和地方中长期规划、产业政策、生产力布局、国内外市场、所在地的内外部条件、组织发展战略等,提出的某一具体项目的建议文件,是对拟建项目提出的框架性总体设想。
项目建议书核心内容包括 1)项目的必要性;2)项目的市场预测;3)项目预期成果的市场预测;4)项目建设必需的条件。
可行性研究:在项目建议书被批准后,从技术、经济、社会和人员等方面的条件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对可能的技术方案进行论证,以最终确定整个项目是否可行。可行性研究是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分析办法,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一般包括以下内容:技术可行性分析、经济可行性分析、社会效益可行性分析、运行环境可行性分析以及其他方面的可行性分析等。
初步可行性研究:在对市场或者客户情况进行调查后,对项目进行的初步评估。
详细可行性研究:在项目决策前对与项目有关的技术、经济、法律、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条件和情况,进行详尽的、系统的、全面地调查、研究和分析,对各种可能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论证、比较,并对项目建设完成后所可能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进行预测和评价,最终提交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将成为进行项目评估和决策的依据。
详细可行性研究应该包括1)科学性原则;2)客观性原则;3)公正性原则。
项目评估:指在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由第三方(国家、银行或有关机构)根据国家颁布的政策、法规、方法、参数和条例等,从国民经济与社会、组织业务等角度出发,对拟建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生产条件、市场需求、工程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进行评价、分析和论证,进而判断其是否可行的一个评估过程。
第8章 项目整合管理
项目整合管理:包括识别、定义、组合、统一和协调项目管理过程组和各个过程和项目管理活动。
项目整合管理目标包括:1)资源分配;2)平衡竞争性需求;3)研究各种备选方法;4)裁剪过程以实现项目目标;5)管理各个项目管理知识领域之前的依赖关系。
项目整合管理的责任不能被授权或转移,项目经理必须对整个项目承担最终责任。
管理过程会产生两类文件:1)项目管理计划;2)项目文件。
项目管理计划:范围管理计划、需求管理计划、进度管理计划、成本管理计划、质量管理计划、资源管理计划、沟通管理计划、风险管理计划、采购管理计划、干系人管理计划、变更管理计划、配置管理计划、范围基准、进度基准、成本基准、绩效测量基准、项目生命周期描述、开发方法。
项目文件:活动属性、活动清单、假设日志、估算依据、变更日志、成本估算、持续时间估算、问题日志、经验教训登记册、里程碑清单、物质资源分配单、项目日历、项目沟通记录、项目进度计划、项目进度网络图、项目范围说明书、项目团队派工单、质量控制测量结果、质量测量指标、质量报告、需求文件、需求跟踪矩阵、资源分解结构、资源日历、资源需求、风险登记册、风险报告、进度数据、进度预测、干系人登记册、团队章程、测试与评估文件。
项目整合过程:1)制定项目章程;2)制订项目管理计划;3)指导与管理项目工作;4)管理项目知识;5)监控项目工作;6)实施整体变更控制;7)结束项目或阶段。
制定项目章程:编写一份正式批准项目并授权项目经理在项目活动中使用组织资源的文件过程。
输入:1)项目立项文件;2)协议;3)事业环境因素;4)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1)专家判断;2)数据收集;3)人际关系与团队技能;4)会议。
输出:1)项目章程;2)假设日志。
制订项目管理计划:定义、准备和协调项目计划的所有组成部分,并把它们整合为一份综合项目管理计划的过程。
输入:1)项目章程;2)其他知识领域规划过程的输出;3)事业环境因素;4)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1)专家判断;2)数据收集;3)人际关系与团队技能;4)会议。
输出:1)项目管理计划
指导与管理项目工作:为实现项目目标而领导和执行项目管理计划中所确定的工作,并实施已批准变更的过程。
输入:1)项目管理计划;2)项目文件;3)批准的变更请求;4)事业环境因素;5)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1)专家判断;2)项目管理信息系统;3)会议。
输出:1)可交付成果;2)工作绩效数据;3)问题日志;4)变更请求;5)项目管理计划(更新);6)项目文件(更新);7)组织过程资产(更新)
管理项目知识:使用现有的知识并生成新知识,以实现项目目标并且帮助组织学习的过程。
输入:1)项目管理计划;2)项目文件;3)可交付成果;4)事业环境因素;5)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1)专家判断;2)知识管理;3)信息管理;4)人际关系与团队技能。
输出:1)经验教训登记册;2)项目管理计划(更新);3)组织过程资产(更新)
监控项目工作:跟踪、审查和报告整体项目进展,以实现项目管理计划中确定的绩效目标的过程。
输入:1)项目管理计划;2)项目文件;3)工作绩效信息;4)协议;5)事业环境因素;6)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1)专家判断;2)数据分析;3)决策;4)会议。
输出:1)工作绩效报告;2)变更请求;3)项目管理计划(更新);4)项目文件(更新)
实施整体变更控制:审查所有变更请求、批准变更,管理对可交付成果、项目文件和项目管理计划变更,并对变更处理结果进行沟通的过程。本过程审查对项目文件、可交付成果或项目管理计划的所有变更请求。
输入:1)项目管理计划;2)项目文件;3)工作绩效报告;4)变更请求;5)事业环境因素;6)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1)专家判断;2)变更控制工具;3)数据分析;4)决策;5)会议。
输出:1)批准的变更请求;2)项目管理计划(更新);3)项目文件(更新)
结束项目或阶段:终结项目、阶段或合同的所有活动的过程。
输入:1)项目章程;2)项目管理计划;3)项目文件;4)验收的可交付成果;5)立项管理文件;6)协议;7)采购文档;8)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1)专家判断;2)数据分析;3)会议。
输出:1)项目文件(更新);2)最终产品、服务或成果;3)项目最终报告;4)组织过程资产(更新)
第9章 项目范围管理
产品范围:指某项产品、服务或成果所具有的特征和功能。
项目范围:包括产品范围,是为交付具有特定特性与功能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而必须完成的工作。
项目范围管理过程:1)规划范围管理;2)收集需求;3)定义范围;4)创建WBS;5)确认范围;6)控制范围。
规划范围管理:是为了记录如何定义、确认和控制项目范围及产品范围,而创建范围管理计划的过程。
输入:1)项目章程;2)项目管理计划;3)事业环境因素;4)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1)专家判断;2)数据分析;3)会议。
输出:1)范围管理计划;2)需要管理计划
收集需求:为实现目标而确定,记录并管理干系人地需要和需求的过程。
输入:1)立项管理文件;2)项目章程;3)项目管理计划;4)项目文件;5)协议;6)事业环境因素;7)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1)专家判断;2)数据收集;3)数据分析;4)决策;5)数据表现;6)人际关系与团队技能;7)系统交互图;8)原型法。
输出:1)需求文件;2)需要跟踪矩阵
定义范围:制定项目和产品详细描述的过程。
输入:1)项目章程;2)项目管理计划;3)项目文件;4)事业环境因素;5)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1)专家判断;2)数据分析;3)决策;4)人际关系与团队技能;5)产品分析。
输出:1)项目范围说明书;2)项目文件(更新)
创建WBS:把项目可交付成果和项目工作分解成较小、更易于管理的组件过程。
输入:1)项目管理计划;2)项目文件;3)事业环境因素;4)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1)专家判断;2)分解
输出:1)范围基准;2)项目文件(更新)
确认范围:是正式验收已完成的项目可交付成果的过程。
输入:1)项目管理计划;2)项目文件;3)工作绩效数据;4)核实的可交付成果。
工具与技术:1)检查;2)决策
输出:1)验收的可交付成果;2)变更请求;3)工作绩效信息;4)项目文件(更新)
控制范围:监督项目和产品的范围状态,管理范围基准变更的过程。
输入:1)项目管理计划;2)项目文件;3)工作绩效数据;4)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1)数据分析
输出:1)工作绩效信息;2)变更请求;3)项目管理计划(更新);4)项目文件(更新)
第10章 项目进度管理
项目进度计划:提供了项目的详尽计划,说明项目如何以及何时交付项目范围中定义的产品、服务和成果,是一种用于沟通和管理干系人期望的工具,为绩效报告提供依据。包括1)具有未完成项的迭代型进度计划;2)按需进行的进度计划。
项目进度管理过程:1)规划进度管理;2)定义活动;3)排列活动顺序;4)估算活动持续时间;5)制订进度计划;6)控制进度。
规划进度管理:为了规划、编制、管理执行和控制项目进度,制定政策、程序和文档的过程。
输入:1)项目章程;2)项目管理计划;3)事业环境因素;4)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1)专家判断;2)数据分析;3)会议
输出:1)进度管理计划
定义活动:识别和记录为完成项目可交付成果而采取的具体活动的过程。
输入:1)项目管理计划;2)事业环境因素;3)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1)专家判断;2)分解;3)滚动式规划;4)会议
输出:1)活动清单;2)活动属性;3)里程碑清单;4)变更请求;5)项目管理计划(更新)
排列活动顺序:识别和记录项目活动之前的关系的过程。
输入:1)项目管理计划;2)项目文件;3)事业环境因素;4)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1)紧前关系绘图法;2)箭线图法;3)确定和整合依赖关系;4)提前量和滞后量;5)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输出:1)项目进度网络图;2)项目文件(更新)
估算活动持续时间:根据资源估算的结果,估算完成单项活动所需工作时段数的过程。
输入:1)项目管理计划;2)项目文件;3)事业环境因素;4)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1)专家判断;2)类比估算;3)参数估算;4)三点估算;5)自下而上估算;6)数据分析;7)决策;8)会议
输出:1)持续时间估算;2)估算依据;3)项目文件(更新)
制订进度计划:分析活动顺序、持续时间、资源需求和进度制约因素,创建项目进度模型,落实项目执行和监控情况的过程。
输入:1)项目管理计划;2)项目文件;3)协议;4)事业环境因素;5)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1)进度网络分析;2)关键路径法;3)资源优化;4)数据分析;5)提前量和滞后量;6)进度压缩;7)计划评审技术;8)项目管理信息系统;9)敏捷或适应型发布规划
输出:1)进度基准;2)项目进度计划;3)进度数据;4)项目日历;5)变更请求;6)项目管理计划(更新);7)项目文件(更新)
控制进度:监督项目状态,以更新项目进度和管理进度基准的变更的过程。
输入:1)项目管理计划;2)项目文件;3)工作绩效数据;4)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1)数据分析;2)关键路径法;3)项目管理信息系统;4)资源优化;5)提前量和滞后量;6)进度压缩
输出:1)工作绩效信息;2)进度预测;3)变更请求;4)项目管理计划(更新);5)项目文件(更新)
第11章 项目成本管理
成本:指项目活动或其他组成部分的货币价值或价格,包括为实施、完成或创造该活动或其他组成部分所需资源的货币价值。成本包括:可变成本、固定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机会成本、沉没成本。
项目成本管理过程:1)规划成本管理;2)估算成本;3)制定预算;4)控制成本。
规划成本管理:确定如何估算、预算、管理、监督和控制项目成本的过程。
输入:1)项目章程;2)项目管理计划;3)事业单位因素;4)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1)专家判断;2)数据分析;3)会议
输出:1)成本管理计划
估算成本:对完成项目活动所需货币资源进行近似估算的过程。
输入:1)项目管理计划;2)项目文件;3)事业环境因素;4)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1)专家判断;2)类比估算;3)参数估算;4)自下而上估算;*5)三点估算;6)数据分析;7)项目管理信息系统;8)决策
输出:1)成本估算;2)估算依据;3)项目文件(更新)
制定预算:汇总所有单个活动或工作包的估算成本,建立一个经批准的成本基准的过程。
输入:1)项目管理计划;2)可行性研究文件;3)项目文件;4)协议;5)事业环境因素;6)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1)专家判断;2)成本汇总;3)数据分析;4)历史信息审核;5)资金限制平衡;6)融资
输出:1)成本基准;2)项目资金需求;3)项目文件(更新)
控制成本:监督项目状态,以更新项目成本和管理成本基准变更的过程。
输入:1)项目管理计划;2)项目资金需求;3)项目文件;4)工作绩效数据;5)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1)专家判断;2)数据分析;3)完工尚需绩效指数;4)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输出:1)工作绩效信息;2)成本预测;3)变更请求;4)项目管理计划(更新);5)项目文件(更新)
第12章 项目质量管理
质量:通常指产品的质量,广义上的质量还包括工作质量。产品质量是指产品的使用价值及其属性;而工作质量则是产品质量的保证,它反映了与产品质量直接有关的工作对产品质量的保证程度。
质量管理: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规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以及质量改进来实现所有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
项目质量管理过程:1)规划质量管理;2)管理质量;3)控制质量。
规划质量管理:识别项目及其可交付成果的质量要求、标准,并书面描述项目符合质量要求、标准的过程。
输入:1)项目章程;2)项目管理计划;3)项目文件;4)事业因素影响;5)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1)专家判断;2)数据收集;3)数据分析;4)决策技术;5)数据表现;6)测试与检查的规划;7)会议
输出:1)质量管理计划;2)质量测量指标;3)项目管理计划(更新);4)项目文件(更新)
管理质量:把组织的质量政策用于项目,并将质量管理计划转化为可执行的质量活动的过程。
输入:1)项目管理计划;2)项目文件;3)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1)数据收集;2)数据分析;3)决策技术;4)数据表现;5)审核;6)面向x的设计;7)问题解决;8)质量改进方法
输出:1)质量报告;2)测试与评估文件;3)变更请求;4)项目管理计划(变更);5)项目文件(更新)
控制质量:为了评估绩效,监督和记录质量管理活动的执行结果,确保项目输出完整、正确,且满足客户期望。
输入:1)项目管理计划;2)项目文件;3)可交付成果;4)工作绩效数据;5)批准的变更请求;6)事业环境因素;7)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1)数据收集;2)数据分析;3)检查;4)测试/产品评估;5)数据表现;6)会议
输出:1)工作绩效信息;2)质量控制测量结果;3)核实的可交付成果;4)变更请求;5)项目管理计划(更新);6)项目文件(更新)
第13章 项目资源管理
项目资源:指对于项目来说,一切具有使用价值,可为项目接受和利用,且属于项目发展过程所需要的客观存在的资源,包括实物资源的团队资源。
项目团队:执行项目工作,以实现项目目标的一组人员,由为了完成项目而承担不同角色与职责的人员组成。
项目管理团队:直接参与项目管理活动的项目团队成员,负责项目管理和领导活动,如各项目阶段的启动、规划、执行、监控和收尾。
权力:影响行为、改变事情的过程和方向、克服阻力,使人们进行原本并不愿意进行的事情的潜在能力。
项目资源管理过程:1)规划资源管理;2)估算活动资源;3)获取资源;4)建设团队;5)管理团队;6)控制资源。
规划资源管理:定义如何估算、获取、管理和利用实物以及团队项目资源的过程。
输入:1)项目章程;2)项目管理计划;3)项目文件;4)事业环境因素;5)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1)专家判断;2)数据表现;3)组织理论;4)会议
输出:1)资源管理计划;2)团队章程;3)项目文件(更新)
估算活动资源:估算执行项目所需的团队资源,材料、设备和用品的类型和数量的过程。
输入:1)项目管理计划;2)项目文件;3)事业环境因素;4)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1)专家判断;2)自下而上估算;3)类比估算;4)参数估算;5)数据分析;6)项目管理信息系统;7)会议
输出:1)资源需求;2)估算依据;3)资源分解结构;4)项目文件(更新)
获取资源:获取项目所需的团队成员、设施、设备、材料、用品和其他资源的过程。
输入:1)项目管理计划;2)项目文件;3)事业环境因素;4)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1)决策;2)人际关系与团队技能;3)预分派;4)虚拟团队
输出:1)物质资源分配单;2)项目团队派工单;3)资源日历;4)变更请求;5)项目管理计划(更新);6)项目文件(更新);7)事业环境因素(更新);8)组织过程资产(更新)
建设团队:提高工作能力,促进团队成员互动,改善团队整体氛围,提高绩效的过程。
输入:1)项目管理计划;2)项目文件;3)事业环境因素;4)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1)集中办公;2)虚拟团队;3)沟通技术;4)人际关系与团队技能;5)认可与奖励;6)培训;7)个人和团队评估;8)会议
输出:1)团队绩效评价;2)变更请求;3)项目管理计划(更新);4)项目文件(更新);5)事业环境因素(更新);6)组织过程资产(更新)
管理团队:管理跟踪团队成员工作表现,提供反馈,解决问题并管理团队变更,以优化项目绩效的过程。
输入:1)项目管理计划;2)项目文件;3)工作绩效报告;4)团队绩效评价;5)事业环境因素;6)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1)人际关系与团队技能;2)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输出:1)变更请求;2)项目管理计划(更新);3)项目文件(更新);4)事业环境因素(更新)
控制资源:确保按计划为项目分配实物资源,以及根据资源使用计划监督资源实际使用情况,并采取必要纠正措施的过程。
输入:1)项目管理计划;2)项目文件;3)工作绩效数据;4)协议;5)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1)数据分析;2)问题解决;3)人际关系与团队技能;4)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输出:1)工作绩效信息;2)变更请求;3)项目管理计划(更新);4)项目文件(更新)
第14章 项目沟通管理
沟通:人们分享信息、思想和情感的过程。它的主旨在于互动双方建立彼此相互了解的关系,相互回应,并且期待能经过由沟通的行为与过程相互接纳并达成共识。沟通是用各种可能的方式来发送和接收信息。
项目沟通管理过程:1)规划沟通管理; 2)管理沟通; 3)监督沟通
规划沟通管理:基于每个干系人或者干系人群体的信息需求、可用的组织资产以及具体项目的需求,为项目沟通活动制定恰当的方法和计划的过程。
输入:1)项目章程;2)项目管理计划;3)项目文件;4)事业环境因素;5)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1)专家判断;2)沟通需求分析;3)沟通技术;4)沟通模型;5)沟通方式;6)人际关系与团队技能;7)数据表现;8)会议
输出:1)沟通管理计划;2)项目管理计划(更新);3)项目文件(更新)
管理沟通:为确保项目信息及时恰当地收集、生成、发布、存储、检索、管理、监督和最终处置的过程。
输入:1)项目管理计划;2)项目文件;3)工作绩效报告;4)事业环境因素;5)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1)沟通技术;2)沟通方法;3)沟通技能;4)项目管理信息系统;5)项目报告;6)人际关系与团队技能;7)会议
输出:1)项目沟通记录;2)项目管理计划(更新);3)项目文件(更新);4)组织过程资产(更新)
监督沟通:确保满足项目及其干系人的信息需求。
输入:1)项目管理计划;2)项目文件;3)工作绩效数据;4)事业环境因素;5)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1)专家判断;2)项目管理信息系统;3)数据表现;4)人际关系与团队技能;5)会议
输出:1)工作绩效信息;2)变更请求;3)项目管理计划(更新);4)项目文件(更新)
第15章 项目风险管理
项目风险管理包括:1)规划风险管理; 2)识别风险; 3)实施定性风险分析; 4)实施定量风险分析; 5)规划风险应对; 6)实施风险应对; 7)监督风险
规划风险管理:定义如何实施项目风险管理活动的过程。
输入:1)项目章程;2)项目管理计划;3)项目文件;4)事业环境因素;5)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1)专家判断;2)数据分析;3)会议
输出:1)风险管理计划
识别风险:识别单个风险,以及整体项目风险的来源,并记录风险特征的过程。
输入:1)项目管理计划;2)项目文件;3)采购文档;4)协议;5)事业环境因素;6)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1)专家判断;2)数据收集;3)数据分析;4)人际关系与团队技能;5)提示清单;6)会议
输出:1)风险登记册;2)风险报告;3)项目文件(更新)
实施定性风险分析:通过评估单个项目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以及特征,对风险进行优先级排序,从而为后续分析或行动提供基础的过程。
输入:1)项目管理计划;2)项目文件;3)事业环境因素;4)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1)专家判断;2)数据收集;3)数据分析;4)人际关系与团队技能;5)风险分类;6)数据表现;7)会议
输出:1)项目文件(更新)
实施定量风险分析:就已识别的单个项目风险和其他不确定性的来源对整体项目目标的综合影响进行定量分析的过程。
输入:1)项目管理计划;2)项目文件;3事业环境因素;4)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1)专家判断;2)数据收集;3)人际关系与团队技能;4)不确定性表现方式;5)数据分析
输出:1)项目文件(更新)
规划风险应对:为处理整体项目风险以及应对单个风险而制定可选方案、选择应对策略并商定对应行动的过程。
输入:1)项目管理计划;2)项目文件;3)事业环境因素;4)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1)专家判断;2)数据收集;3)人际关系与团队势能;4)威胁应对策略;5)机会应对策略;6)应急应对策略;7)整体项目风险应对策略;8)数据分析;9)决策
输出:1)变更清单;2)项目管理计划(更新);3)项目文件(更新)
实施风险应对:执行商定的风险应对计划的过程。
输入:1)项目管理计划;2)项目文件;3)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1)专家判断;2)人际关系与团队技能;3)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输出:1)变更请求;2)项目文件(更新)
监督风险:在整个项目期间,监督风险以应对计划的实施、跟踪已识别风险、识别和分析新风险,以及评估风险管理的有效性的过程。
输入:1)项目管理计划;2)项目文件;3)工作绩效数据;4)工作绩效报告
工具与技术:1)数据分析;2)审计;3)会议
输出:1)工作绩效信息;2)变更请求;3)项目管理计划(更新);4)项目文件(更新);5)组织过程资产(更新)
第16章 项目采购管理
项目采购管理:从项目团队外部采购或者获取所需产品、服务或成果的各个过程。
项目采购管理过程包括:1)规划采购管理; 2)实施采购; 3)控制采购
规划采购管理:记录项目采购决策、明确采购方法及识别潜在卖方的过程。
输入:1)立项管理文件;2)项目章程;3)项目管理计划;4)项目文件;5)事业环境因素;6)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1)专家判断;2)数据收集;3)数据分析;4)供方选择分析;5)会议
输出:1)采购管理计划;2)采购策略;3)采购工作说明书;4)招标文件;5)自制或外购决策;6)独立成本估算;7)供方选择标准;8)变更请求;9)项目文件(更新);10)组织过程资产(更新)
实施采购:获取卖方应答、选择卖方并授予合同的过程。
输入:1)项目管理计划;2)项目文件;3)采购文档;4)卖方建议书;5)事业环境因素;6)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1)专家判断;2)广告;3)投标人会议;4)数据分析;5)人际关系与团队技能
输出:1)选定有卖方;2)协议;3)变更请求;4)项目管理计划(更新);5)项目文件(更新);6)组织过程资产(更新)
控制采购:管理采购关系、监督合同绩效、实施必要变更和纠偏,以及关闭合同的过程。
输入:1)项目管理计划;2)项目文件;3)采购文档;4)协议;5)工作绩效数据;6)批准的变更请求;7)事业环境因素;8)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1)专家判断;2)索赔管理;3)数据分析;4)检查;5)审计
输出:1)合同关闭;2)采购文件(更新);3)工作绩效信息;4)变更请求;5)项目管理计划(更新);6)项目文件(更新);7)组织过程资产(更新)
第17章 项目干系人管理
项目干系人管理的过程包括:1)识别干系人; 2)规划干系人参与; 3)管理干系人参与; 4)监督干系人参与
识别干系人:定期识别干系人,分析和记录他们的利益、参与度、相互依赖性、影响力和对项目潜在的影响的过程。
输入:1)立项管理文件;2)项目章程;3)项目管理计划;4)项目文件;5)协议;6)事业环境因素;7)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1)专家判断;2)数据收集;3)数据分析;4)数据表现;5)会议
输出:1)干系人登记册;2)变更请求;3)项目管理计划(更新);4)项目文件(更新)
规划干系人参与:根据干系人的需求、期望、利益和对项目的潜在影响,制定项目干系人参与项目的方法的过程。
输入:1)项目章程;2)项目管理计划;3)项目文件;4)协议;5)事业环境因素;6)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1)专家判断;2)数据收集;3)数据分析;4)决策;5)数据表现;6)会议
输出:1)干系人参与计划
管理干系人参与:与干系人进行沟通和协作,以满足其需求与期望,并处理问题,以促进干系人合理参与的过程。
输入:1)项目管理计划;2)项目文件;3)事业环境因素;4)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1)专家判断;2)沟通技能;3)人际关系与团队技能;4)基本规则;5)会议
输出:1)变更请求;2)项目管理计划(更新);3)项目文件(更新)
监督干系人参与:监督项目干系人关系,并通过制订参与策略和计划来引导干系人合理参与项目的过程。
输入:1)项目管理计划;2)项目文件;3)工作绩效数据;4)事业环境因素;5)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1)数据分析;2)决策;3)数据表现;4)沟通技能;5)人际关系与团队技能;6)会议
输出:1)工作绩效信息;2)变更请求;3)项目管理计划(更新);4)项目文件(更新)
第18章 项目绩效域
干系人绩效域:1)与干系人建立高效的工作关系;2)干系人认同项目目标;3)支持项目的干系人提高了满意度,并从中收益;4)反对项目的干系人没有对项目产生负面影响。
干系人绩效要点:促进干系人有效参与。包括:1)识别;2)理解和分析;3)优先级排序;4)参与;5)监督。
干系人主要参与的项目工作包括:1)为项目团队定义需求和范围,并对其进行优先级排序;2)参与并制定规划;3)确定项目可交付物和项目成果的验收和质量标准;4)客户、高层管理人员、项目管理办公室领导或项目集成经理等干系人将重点关注项目及其可交付物绩效的测量。
团队绩效域:涉及项目团队人员有关的活动和职能。包括:1)共享责任;2)建立高绩效团队;3)所有团队成员都展现出相应的领导力和人际关系技能。
团队绩效要点:为有效执行团队绩效,项目经理应重点关注:1)项目团队文化;2)高绩效项目团队;3)领导力技能。
项目团队文件:透明、诚信、尊重、积极的讨论、支持、勇气、庆祝成功。
高绩效项目团队:开诚布公的沟通、共识、共享责任、信任、协作、适应性、韧性、赋能、认可。
领导力技能:1)建立和维护愿景;2)批判性思维;3)激励;4)人际关系技能。
人际关系技能:情商(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交意识、社交技能)、决策(单方面决策和整体决策)、冲突管理(a、尊重、开诚布公地进行沟通;b、聚焦于问题;c、聚焦于当前和未来;d、共同寻找备选方案)
开发方法和生命周期绩效域:1)开发方法与项目可交付物相符合;2)将项目交付与干系人价值紧密关联;3)项目生命周期由促进交付节奏的项目阶段和产生项目交付物所需的开发方法组成。
项目经理重点关注:1)交付节奏(一次性交付、多次交付、定期交付、持续交付);2)开发方法及其选择(预测型方法、混合型方法、适应型方法);3)协调交付节奏和开发方法。
规划绩效域:1)项目以有条理、协调一致的方式推进;2)应用系统的方法交付项目成果;3)对演变情况进行详细说明;4)规划投入的时间成本是适当的;5)规划的内容与管理干系人的需求而言是充分的;6)可以根据新出现的和不断变化的需求进行调整。
项目经理重点关注:规划的影响因素、项目估算、项目团队组成和结构规划、沟通规划、实物资源规划、采购规划、变更规划、度量指标和一致性。
项目工作绩效域:1)高效且有效的项目绩效;2)适合项目和环境的项目过程;3)干系人适当的沟通和参与;4)对实物资源进行了有效管理;5)对采购进行了有效管理;6)有效地处理了变更;7)通过持续学习和过程改进提高了团队能力。
项目经理重点关注:项目过程、项目制约因素、专注于工作过程和能力、管理沟通和参与、管理实物资源、处理采购事宜、监督新工作和变更、学习与持续改进。
交付绩效域:1)项目有助于实现业务目标和战略;2)项目实现了预期成果;3)在预定时间内实现了项目收益;4)项目团队对需求有清晰的理解;5)干系人接受项目可交付物和成果,并对其满意。
项目经理重点关注:价值的交付、可交付物、质量。
度量绩效域:1)对项目状况充分理解;2)数据充分,可支持决策;3)及时采取行动,确保项目最佳绩效;4)能够基于预测和评估作出决策,实现目标并产生价值。
项目经理重点关注:制定有效度量指标、度量内容及相应指标、展示度量信息和结果、度量陷阱、基于度量进行诊断、持续改进。
不确定性绩效域:1)经济因素;2)技术考虑因素;3)法律的或者立法的约束或要求;4)与安全、天气和工作条件相关的物理环境;5)与当前或未来条件相关的模糊性;6)由舆论和媒体塑造的社会和市场影响;7)组织外部或内部政策和职权结构影响
第19章 配置与变更管理
配置管理:应用技术的和管理的指导和监控方法以标识和说明配置项的功能和物理特征,控制这些特征的变更,记录和报告变更处理和实现状态并验证与规定的需求的遵循性。
配置项:为配置管理设计的硬件、软件或二者的集合,在配置管理过程中作为一个单个实体来对待。
第20章 高级项目管理
CMMI模型: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1)行动(Doing);2)管理(Managing);3)使能(Enabling);4)提高(Improving)
CMMI评估:基准评估、维持性评估、评价评估。
PRINCE2模型:受控环境下的项目管理。
第21章 项目管理科学基础
略,主要关于计算题。
第22章 组织通用治理
略
第23章 组织通用管理
略
第24章 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
信息系统涉及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
系统与软件工程标准:
基础标准:GB/T 11457《信息技术 软件工程术语》GD/Z 31102《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知识体系指南》
生存周期管理标准:GB/T 8566《信息技术 软件生存周期过程》GB/T 22032《系统与软件工程 系统生存周期过程》
质量与测试标准:GB/T 25000《系统与软件工程 系统与软件质量要求和评价(SQuaRE)》
物联网:GB/T 33745《物联网 术语》GB/Z 33750《物联网 标准化工作指南》GB/T 33474《物联网 参考体系结构》等
云计算:GB/T 32400《信息技术 云计算 概述与词汇》GB/T 32399《信息技术 云计算 参考架构 》等
服务标准:GB/T 29264《信息技术服务分类与代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