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简单好用的折线图绘制!

折线图的概念及作用:

折线图(Line Chart)是一种常见的图表类型,用于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或时间序列数据。它通过一系列的数据点(通常表示为坐标系中的点)与这些点之间的线段相连,直观地展示变量随着时间或其他因素变化的情况。折线图适用于比较多个数据集的变化趋势,尤其是在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中,常用于反映数据的连续性和波动。

1. 折线图的基本概念

折线图是由坐标系中的一系列数据点和这些点之间的直线段组成。每个数据点的横坐标通常代表某一时间点或顺序,而纵坐标则表示对应的数值(如销量、温度、股票价格等)。通过连接这些点,形成折线图,可以清晰地看到数据的波动趋势和变化规律。

  • 横坐标(X轴):通常表示自变量,例如时间、日期、阶段等。它是连续的或离散的。
  • 纵坐标(Y轴):表示因变量,即需要观察的数据值。
  • 数据点:每一个数据点对应一个横坐标和纵坐标的组合,表示某个时刻或某个条件下的观测值。
  • 折线:通过连接数据点,形成的线条展示了数据的变化趋势。

2. 折线图的作用

折线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 展示数据变化的趋势

折线图最常见的用途是展示数据随时间或其他因素变化的趋势。通过观察折线的走势,可以直观地了解数据随时间的波动和变化模式。

  • 例如,绘制一年中每个月的气温变化折线图,可以清晰地看出气温的升降趋势,揭示季节性变化。
b. 比较多个数据系列

折线图还可以用来比较多个数据系列的变化趋势。当有多个变量或不同类别的时间序列数据时,可以将它们绘制在同一张图表上,通过不同的颜色、线型或符号区分不同的数据系列。

  • 例如,比较不同公司在同一时间段内的股票价格变化,或不同地区的气温变化。
c. 揭示数据的波动性和周期性

折线图不仅能展示数据的趋势,还能揭示数据中的周期性波动(如季节变化)、突发性变化、趋势反转等重要特征。

  • 例如,通过绘制股票市场的折线图,可以看到市场的波动性,识别牛市和熊市的周期性变化。
d. 识别异常值或趋势变化点

折线图能够帮助观察数据中的异常值或突变点。例如,突如其来的数据激增或暴跌在折线图中会形成尖锐的波动,容易被观察者识别出来。

  • 例如,销售额的急剧下降可能是某个重要事件导致的,需要进一步分析。

3. 折线图的类型

根据数据的特点和需求,折线图可以有不同的变种,常见的有:

a. 基本折线图(Simple Line Chart)

最基本的折线图,展示一个数据系列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b. 多重折线图(Multiple Line Chart)

适用于比较多个数据系列。每个系列通过不同的颜色或线型区分,以便在同一图表中显示多个变量的变化趋势。

c. 堆叠折线图(Stacked Line Chart)

在多重折线图的基础上,堆叠折线图显示了不同数据系列之间的叠加关系。每个数据系列的值在前一系列之上堆叠起来,适用于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 例如,展示各个产品在某个月的销售额时,可以通过堆叠折线图看到不同产品的销售额与总销售额之间的关系。
d. 平滑折线图(Smooth Line Chart)

在基本折线图的基础上,通过平滑算法(如样条插值等)使得折线不那么尖锐,适用于数据变化较为平稳、且不要求每个数据点之间的波动都十分显著的情况。


代码:

第一部分:加载所需包

library(ggplot2)
library(dplyr)
library(tidyr)
library(gridExtra)
library(openxlsx)
  • ggplot2:用于数据可视化。
  • dplyr:用于数据操作。
  • tidyr:用于数据整理(例如宽表和长表的转换)。
  • gridExtra:用于排版多个图表。
  • openxlsx:用于读取和写入 Excel 文件。

第二部分:数据加载与清理

mydata <- read.xlsx("gpt.xlsx")
mydata <- subset(mydata, mydata$final != 3)
mydata <- mydata %>%
  mutate(
    gpt = factor(gpt, levels = c("gpt3.5", "gpt4")),
    system = factor(system, levels = c("system2", "system1")),
    query = factor(query, levels = c("query1", "query2")),
    final_new = factor(final, labels = c("不参加", "参加")),
    sort_new = factor(sort, labels = paste0(seq(10, 90, by = 10), "%"))
  )
  1. 数据加载:

    • read.xlsx("gpt.xlsx"):读取 Excel 文件 gpt.xlsx
  2. 数据过滤:

    • subset(mydata, mydata$final != 3):去除 final 列中值为 3 的数据。
  3. 数据清理:

    • 使用 mutate 对数据进行格式化处理:
      • gptsystemquery 列转为因子变量,设定排序规则。
      • finalsort 列创建新的因子变量,并赋予更易读的标签。

第三部分:分组并汇总数据

result_wide <- mydata %>%
  group_by(gpt, system, query, final_new) %>%
  summarise(Frequency = n(), .groups = 'drop') %>%
  pivot_wider(names_from = final_new, values_from = Frequency, values_fill = list(Frequency = 0)) %>%
  mutate(Proportion = 参加 / (不参加 + 参加))
  1. 分组与汇总:

    • group_by(gpt, system, query, final_new):按 gptsystemqueryfinal_new 进行分组。
    • summarise(Frequency = n(), .groups = 'drop'):计算每组的频数,生成 Frequency 列。
  2. 宽表转换:

    • pivot_wider(names_from = final_new, values_from = Frequency, values_fill = list(Frequency = 0))
      • final_new 的值("不参加" 和 "参加")作为新列,值来源于 Frequency
      • 未匹配的单元格填充为 0
  3. 计算比例:

    • mutate(Proportion = 参加 / (不参加 + 参加)):计算 "参加" 在总频数中的比例,结果存储在 Proportion 列中。

第四部分:绘制折线图

plota <- ggplot(result_wide, aes(x = system, y = Proportion, 
                                  color = gpt, linetype = query, 
                                  group = interaction(gpt, query))) +
  geom_line(linewidth = 1.1) +
  geom_point(size = 2) +
  labs(title = "比对折线图", x = "system", y = "参加比例") +
  theme_minimal() +
  theme(
    plot.title = element_text(hjust = 0.5),
    legend.title = element_blank(),
    legend.position = "bottom"
  ) +
  scale_color_manual(values = c("gpt3.5" = "red", "gpt4" = "green")) +
  scale_linetype_manual(
    values = c("query1" = "solid", "query2" = "dashed", "query4" = "dotted"),
    labels = c("query1" = "query1-单次博弈", "query2" = "query2-多次博弈", "query4" = "query4-聚合结果的多次博弈")
  ) +
  scale_x_discrete(labels = c("system1" = "system1【AI】", "system2" = "system2【Human】"))
核心部分解释:
  1. ggplot 初始化:

    • aes(x = system, y = Proportion, color = gpt, linetype = query, group = interaction(gpt, query))
      • xsystem 作为 x 轴变量。
      • yProportion 作为 y 轴变量(参加比例)。
      • colorgpt 区分颜色。
      • linetypequery 区分线型(例如虚线、实线等)。
      • group:按照 gptquery 的组合分组,确保线条连续。
  2. 绘制折线和点:

    • geom_line(linewidth = 1.1):绘制折线,设置线宽为 1.1。
    • geom_point(size = 2):在线上叠加点,设置点大小为 2。
  3. 添加标题和标签:

    • labs(title = "比对折线图", x = "system", y = "参加比例"):设置图表标题和轴标签。
  4. 主题样式:

    • theme_minimal():应用简约主题。
    • theme(...)
      • plot.title = element_text(hjust = 0.5):标题居中。
      • legend.title = element_blank():去除图例标题。
      • legend.position = "bottom":将图例放在底部。
  5. 自定义颜色和线型:

    • scale_color_manual(...):指定颜色:
      • "gpt3.5" 为红色,"gpt4" 为绿色。
    • scale_linetype_manual(...)
      • values:指定线型(实线、虚线、点线)。
      • labels:为每种 query 提供易读的标签描述。
  6. 自定义 x 轴标签:

    • scale_x_discrete(labels = c("system1" = "system1【AI】", "system2" = "system2【Human】"))
      • system1system2 的标签分别替换为 system1【AI】system2【Human】

第五部分:保存图表

ggsave("plota.png", plota, width = 8, height = 6, bg = "white")
  • 将绘制的图形 plota 保存为 PNG 文件:
    • 文件名为 plota.png
    • 宽度和高度分别为 8 英寸和 6 英寸。
    • 背景色为白色。

总结:

# ------- 加载所需包 -------
library(ggplot2)
library(dplyr)
library(tidyr)
library(gridExtra)
library(openxlsx)

# ------- 加载并清理数据 -------
mydata <- read.xlsx("gpt.xlsx")
mydata <- subset(mydata, mydata$final != 3)
mydata <- mydata %>%
  mutate(
    gpt = factor(gpt, levels = c("gpt3.5", "gpt4")),
    system = factor(system, levels = c("system2", "system1")),
    query = factor(query, levels = c("query1", "query2")),
    final_new = factor(final, labels = c("不参加", "参加")),
    sort_new = factor(sort, labels = paste0(seq(10, 90, by = 10), "%"))
  )

# ------- 分组并汇总数据 -------
result_wide <- mydata %>%
  group_by(gpt, system, query, final_new) %>%
  summarise(Frequency = n(), .groups = 'drop') %>%
  pivot_wider(names_from = final_new, values_from = Frequency, values_fill = list(Frequency = 0)) %>%
  mutate(Proportion = 参加 / (不参加 + 参加))

# 打印汇总数据
print(result_wide)

# ------- 绘制折线图 -------
plota <- ggplot(result_wide, aes(x = system, y = Proportion, 
                                  color = gpt, linetype = query, 
                                  group = interaction(gpt, query))) +
  geom_line(linewidth = 1.1) +
  geom_point(size = 2) +
  labs(title = "比对折线图", x = "system", y = "参加比例") +
  theme_minimal() +
  theme(
    plot.title = element_text(hjust = 0.5),
    legend.title = element_blank(),
    legend.position = "bottom"
  ) +
  scale_color_manual(values = c("gpt3.5" = "red", "gpt4" = "green")) +
  scale_linetype_manual(
    values = c("query1" = "solid", "query2" = "dashed", "query4" = "dotted"),
    labels = c("query1" = "query1-单次博弈", "query2" = "query2-多次博弈", "query4" = "query4-聚合结果的多次博弈")
  ) +
  scale_x_discrete(labels = c("system1" = "system1【AI】", "system2" = "system2【Human】"))

# 显示图表
print(plota)

# ------- 保存图表 -------
ggsave("plota.png", plota, width = 8, height = 6, bg = "white")


http://www.kler.cn/a/417152.html

相关文章:

  • 在 ASP.NET C# Web API 中实现 Serilog 以增强请求和响应的日志记录
  • 智享 AI 自动无人直播系统:打破地域与时间枷锁中小微企业的营销破局利器
  • C#里怎么样使用抽象Abstract定义的属性?
  • C++设计模式(装饰模式)
  • Android笔试面试题AI答之SQLite(1)
  • 【C++】LeetCode:LCR 026. 重排链表
  • Profinet转Modbus TCP西门子SINAMICS G120变频器与施耐德M580通讯案例
  • C语言基础数据类型
  • 如何创建 MySQL 数据库的副本 ?
  • C#里怎么样使用new修饰符来让类智能选择基类函数还是派生类函数?
  • 基于一致性理论的三机并联独立微网二次控制MATLAB仿真模型
  • vue3使用monaco编辑器(VSCode网页版)
  • 计算机网络性能
  • vim编辑器的一些配置和快捷键
  • 操作无法完成,因为其中的文件夹或文件已在另一程序中打开 请关闭该文件夹或文件,然后重试。>>怎么删除被打开的文件
  • 算法技巧及模板总结
  • 第四十二篇 EfficientNet:重新思考卷积神经网络的模型缩放
  • Web开发基础学习——通过React示例学习模态对话框
  • 力扣第 77 题 组合
  • Python中的六种“国际数字格式”实施方式
  • 解决windows下php8.x及以上版本,在Apache2.4中无法加载CURL扩展的问题
  • 存储服务器一般做是做什么阵列?详细列举一下
  • Spring boot之BeanDefinition介绍
  • 在Java中使用Apache POI导入导出Excel(一)
  • TensorBoard中的add_image()和add_scalar()
  • Pandas 操作Ex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