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射频识别和RFID开发(二):RFID原理及硬件组成
一、RFID无线识别的原理
(一)读写器与标签之间的无线电波交互方式
1、电感耦合
2、电磁反向散射耦合![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https://i-blog.csdnimg.cn/direct/d59259c1facd4bc7b7489570ea0c583b.png)
(二)标签是如何将数据反馈给读写器的
1、电感耦合中的负载调试
2、电磁反向散射耦合中的负载调制
二、RFID无线通信中的调制
常见的调制方法
(一)振幅键控
振幅键控(ASK)
14443-A 读写器-标签 100%ASK
14443-B 读写器-标签 10%ASK
14443-A 标签-读写器 100%ASK(副载波847k)
18000-6C 读写器-标签 80%~100%ASK
(二)频移键控频移键控(FSK)
18000-7(433MHz) 读写器-标签
(三)相移键控
相移键控(PSK)
14443-B 标签-读写器(副载波847k)
(四)副载波调制
目的是方便读写器检出标签反馈的信号,电感耦合方式常用
三、RFID无线通信中的编码
常见的编码方式
(一)反向不归零(NRZ)编码
反向不归零 (NRZ)编码
有直流
不能直接提取同步信号
一般用于近距离传输
例如14443-B读写器和标签双向
(二)曼彻斯特(Manchester)编码
曼彻斯特(Manchester)编码
负脉冲表示1,正脉冲表示0
自同步编码
构成比特数据的校验
例如14443-A标签到读写器
(三)米勒(Miller)编码
米勒(Miller)编码
改进的Manchester编码
中心点有电平转换表示1,没有表示0
连续的0则在码结束点进行电平转换
接收器容易建立节拍
例如14443-A读写器到标签
(四)双向空间编码(FM0)
双向空间编码(FM0)
0在位中间和边沿均发生电平转换
1只在位边沿发生电平转换
例如18000-6C的标签到读写器
(五)脉冲间隔编码(PIE)
脉冲间隔编码(PIE)
是0和1有不同时间间隔的一种编码方式
有4种编码符:0,1,SOF,EOF
数据按帧传送,由SOF,命令数据和EOF组成
作为读写器到标签的编码使用,比其他编码有更长的充电时间,可以为标签提供更多的能量
例如18000-6C读写器到标签
四、RFID系统中的标签和读写器
(一)RFID系统中标签和读写器基本组成![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https://i-blog.csdnimg.cn/direct/45ce71c392ea451da26a1a1c18bc2880.png)
(二)不同频段RFID系统中的标签和读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