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成为雍正
观古代历史,不过帝王一家一姓之家史
时间
- 1662年,田文镜出生。
- 1672年,张廷玉出生。
- 1674年,胤礽出生。
- 1678年,胤禛出生。
- 1679年,年羹尧出生。
- 1680年,鄂尔泰出生。
- 1700年,索额图被赐死。
- 1708年,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
- 1709年,太子胤礽被复立,胤禛升为亲王,年羹尧任四川巡抚。
- 1712年,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废。
- 1722年,康熙驾崩。
- 1726年,年羹尧被赐死。
- 1728年,隆科多死。
- 1730年,十三子允祥去世。
- 1735年,雍正驾崩。
- 1738年,李卫死。
- 1745年,鄂尔泰死。
九子夺嫡
背景:胤礽出生恰逢三藩之乱,康熙一方面需要提前立储以备不测,另一方面立嫡长子表明自己尊重儒家传统以寻求汉人支持。而清朝除了努尔哈赤是自立为汗外,皇太极和顺治都是满洲军功贵族共同推选出来的君主,即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即便军功贵族不得不接受免疫天花的康熙,也有四大贵族辅政的局面。
在康熙、孝庄太皇太后、索额图的庇护下,胤礽少年时代顺风顺水、养成了飞扬跋扈的性格。一方面,对胤礽不满的军功贵族逐渐聚集在八皇子的身边,于是胤礽更加依靠索额图、也就进一步放大了自己同官场其他人的矛盾;另一方面,亲情的缺失让其感恩之心和共情能力较差,康熙也因此开始讨厌。
大皇子胤禔幼时,康熙每次外出活动必定带着一起去,在确立太子后,康熙也对各位皇子尽力培养,也多次让胤禔去出席各种盛大仪式、担任各项职责,令胤禔一直存在幻想与欲望。
胤禛少年时期比较尴尬,12岁养母佟佳氏过世,生母的心思又都在老十四身上,康熙对其评价为“幼年微觉喜怒不定”,整个康熙朝有文献记载皇子打架的只有胤礽和胤禛。而雍正的大短板为骑射功夫很差,毫无军功建树,但他的特长是文学天赋,一有机会就写诗赞扬父亲,但直到废太子前,基本没什么强烈的夺嫡想法。
八皇子胤禩母亲为内务府包衣仆人的女儿,被安排给胤禔母亲抚养,但与胤禔名声不同,自幼有贤名。
一废太子:1708年,康熙带8位皇子巡幸塞外。九月,小十八病重,胤礽因为对小弟没什么感情而高高挂起的样子被康熙痛骂,初三夜里,胤礽偷窥康熙帐篷,次日十八子去世,康熙崩溃下令将胤礽抓捕,回京后宣告胤礽太子位被废并被圈禁。大皇子胤禔奉命看守胤礽,对康熙说“术士张明德尝相允(胤)禩必大贵。今欲诛允(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又说如果他不能当太子愿意推荐老八来当。
康熙意识到胤禔会威胁胤礽的生命安全,就让老四胤禛一起看管,而胤禔在胤禛出现后依然折磨胤礽身边的仆人、堵塞胤礽的申冤渠道,胤禛问老九该如何,回复似乎该奏,于是胤禛秘密报告了胤礽的处境,老三胤祉上奏说发现老大魇镇太子。于是康熙下令革除胤禔的一切爵位并圈禁。
于是康熙一边提议推举新太子、一边暗示汉人大臣李光地去复立太子,但事不如愿,最终借口孝庄托梦强行复立胤礽。但群臣敢于为了一个不满三十的皇子公然和康熙对抗,这让康熙对皇子们的态度由爱变成猜忌,对胤禩尤为。
二废太子:此后胤礽专注培养自己的官员圈子,由索党残余势力和时任九门提督的托合齐组成,方式是饮酒聚会,该酒局名单很快就被八爷党捅给康熙,1712年康熙二废胤礽太子之位。
八爷倒台:1714年,康熙外出巡视,胤禩陪驾,但恰逢其母祭日,胤禩提前去祭奠母亲、并将两只猎鹰进献给康熙表达歉意,但两只鹰被送过去时是奄奄一息的,康熙巨怒宣不得立为皇太子。
1716年,胤禩病重,按照礼制,皇帝返程路上病人都要回避,胤禛主张把老八搬走,老九生气,最终在胤禛的带领下皇子们把老八搬走,此事算是胤禛正式脱离八爷党的事件,但当时大家还没把胤禛当回事,因为两年后老十四被封大将军王,夺嫡行情一路看涨。
1719年,胤禛以八旗主仆关系的名义,借口年羹尧父亲年事已高,让远在四川的年羹尧把10岁以上的子侄全部送回京城照顾其父,此事乃间接牵制了领兵在外的老十四。
1722年,康熙病重,传7位皇子和九门提督隆科多赶往畅春园,夜,隆科多传口谕让四阿哥胤禛继位,胤禩并没有激烈反抗,和老三胤祉私语几句后选择接受。
胤禩作为第二政治权威,很多事情身不由己,比如胤禩受封亲王后,其福晋当众抱怨说“何贺为?虑不免首领耳!”,又比如老十四从西北回京后大闹只听老八的话,又比如自雍正继位后的各种政治谣言。最终胤禩被革去亲王爵位、开除宗籍,改名为阿其那,后三个月意外死亡。
执政
- 处理好夺嫡路上的对手:老大绝不能释放,老二照顾有加、不能见面,老三早早遭到打击、离开政治中心;八爷党的四个弟弟都不好相与,在年羹尧荡平青海后,仅两年时间就将八爷党彻底推平。
- 处理宠臣:年羹尧和隆科多两位宠臣相继膨胀,被打倒。
- 行政:设立军机处,加强皇权对官员的控制。
- 经济: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前者消灭了徭役,中间补充了中央财政,后者缓和了阶级矛盾。
- 社会:停止户口编审,增强人口流动性;废除贱籍,改变了许多底层人士的屈辱状态、打击了士绅、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 国家:开海禁,推动对外交流;平定青藏和新疆内乱,维护国家统一;改土归流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控制。
- 吏治:实施密折制度、追缴欠款、打击贪腐、推行养廉银。
所有的改革本质上都是治理方式的重新改变和利益资源的重新分配。
摊丁入亩说到底就是消除人头税、增加土地税,那么推行的结果就是地多人少的大地主反对、地少人多的小地主和农户支持。
用人
年羹尧
个人简历:年羹尧小雍正一岁,祖父官至和州知州,父亲官至工部左侍郎、湖广巡抚,都是科举入仕、官场经验丰富。年羹尧21岁中举人、22岁中进士,可称为天才,纳兰明珠将其招为孙女婿,25岁升任翰林院检讨,30岁升任翰林院侍讲学士,31岁升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出使朝鲜,回来后被派到四川任巡抚。
与胤禛缘起:1709年,胤禛升为亲王,年羹尧所在的汉军镶白旗被划为胤禛属部,二人从此形成主属关系,但因为年羹尧是封疆大吏并没有把胤禛放在心上,以至于胤禛曾写信训斥过,不上心的原因是:第一属于业务骨干、不想在这方面动脑,第二是因为其靠山为康熙,比如年羹尧就任四川巡抚后越权军务、康熙表示支持,又比如1718年年羹尧在对西藏作战完后上奏求总督虚衔整顿四川军务、一年后康熙升任其为川陕总督。后面在康熙的安排下,胤禛娶了年羹尧妹妹做侧福晋,二人结为亲家。
大功:雍正登基同一年,年羹尧搞定时为大将军王的十四子,让后者把大将军印交了出来。后让年羹尧拜大将军出征青海,不到六个月便荡平青海,加封一等公。
赐死:第一,政治问题,胤禛把老九打发到年羹尧部下,但年羹尧与其有姻亲关系,任由其做生意被称为贤王;第二,党争问题,年羹尧取得军事胜利后举荐大量官员,其中不乏贿赂的,与身为吏部尚书的隆科多积怨颇深;第三,年羹尧对老十三不善;第四,居功骄横,得胜回朝后见王公也不下马、插手中央各方事务,其他人称为隐形皇帝。之后雍正便一步步开始放风、架空、削官,最后赐死,时年47岁。
张廷玉
康熙时期:汉人,死后配享太庙,其父为文华殿大学士,也是胤禛的汉学老师,16岁中举人、29岁中进士,进入翰林院后研究满语、几忘寝食,最后考了满文一等第一升任翰林院检讨。1704年被安排去南书房值班,同年兼任了康熙的日讲起居注官,后逐渐升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刑部左侍郎。为官始终保持着谨小慎微的原则,也时常在关键时刻表现出自己的魄力与决断,比如1721年山东有盐贩和生员以宗教名义闹事,当地官员定为谋反,张廷玉以刑部左侍郎身份巡视,扛着包庇汉人谋反的政治压力将案件改判为盗窃罪,康熙后将其平调为吏部侍郎。
雍正时期:康熙驾崩后第二个月,升礼部尚书、任《圣祖仁皇帝实录》副总裁官,出色的帮雍正对历史进行了删改,比如老二年轻时暴打老四的信息;雍正元年任督察院左都御史,同年改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兼任户部尚书,雍正三年升大学士,雍正六年兼任吏部尚书,此年张廷玉57岁,门生故吏遍布朝堂,但是因为不结党不营私深受皇帝信任。1730年,老十三去世,此后除了必须由满人出面的事情,张廷玉几乎扮演了允祥生前所有的角色,1735年,雍正驾崩前遗旨着张廷玉配享太庙。
乾隆时期:乾隆继位之初加封伯爵,使其成为满洲入关以来第一个获封伯爵的汉臣,张廷玉也支持乾隆推行的各项政策,自己位置被顶替时也知进退,但由于没有汉人进太庙的先例,且太庙里的18位大臣中只有1位没有军功,所以朝堂非议很多,1748年,77岁的张廷玉告老返乡被乾隆拒绝,说岂有从祀元臣归田终老之理,后面乾隆派御医给张廷玉看病,于是乾隆批准其退休,但张廷玉自己担心不让配享太庙,就跑到宫中要乾隆立字据,乾隆也写了首诗,但张廷玉第二天难以起床到宫中谢恩,就让二儿子去了,乾隆怒其不重视,第二天张廷玉一早跑宫中谢恩,但乾隆说昨天骂他的时候他儿子早走了、问是不是朕身边安插了眼线,最后以结党之名革除了其伯爵之位,1750年初,张廷玉准备回老家的时候遇到皇长子去世发丧,丧期结束没两天去找乾隆问能否离开,乾隆震怒召群臣讨论取消了其配享太庙的待遇。但最后张廷玉死后乾隆还是恢复了其配享太庙的待遇,但那时候张廷玉已经不知道了。
隆科多
出身:本姓佟佳,康熙之母即其姑妈,康熙第三任正宫娘娘是其姐姐,所以隆科多既是康熙的表弟、又是康熙的小舅子。其父佟国维是八爷党。本人走的是旗人武官路线,1688年开始任一等侍卫、銮仪使,后任镶白旗汉军副都统、正蓝旗蒙古副都统。
夺嫡期间:隆科多最早是大皇子的人,第一次太子被废时、其父被视为串联八爷党的罪魁祸首之一,因此佟佳氏家族遭到重大打击。后来处死托合齐后,需要新选一任九门提督,隆科多由于一是绝对可信、二是没与任何皇子有瓜葛,因此得选。此期间,一方面与所有皇子保持明面上的绝对距离,另一方面始终将京师各方动态情报第一时间上报。康熙驾崩后,隆科多组织武力对畅春园戒严,与老十三一同领兵护送雍正返回紫禁城,并封锁了京城6天,以保证雍正顺利登基。
毁灭:雍正继位不久,隆科多升任总理事务大臣兼吏部尚书,承袭一等公爵。但之前谨小慎微的隆科多开始了跋扈,时人将隆科多所选的官员均称为佟选,与年选如出一辙。结党问题是他失宠的主因,其因佟佳氏一族而起,因为家族人站队八爷时他中立,也因佟佳氏一族而落,因为自己成为家族顶梁柱时开始包庇昔日效忠老八的族人,1724年,主动请辞九门提督,雍正批准并安排其对头接替,于是牢骚: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是死期已至之时。雍正便以政治术送进畅春园,没多久便精神失常一命呜呼。
田文镜
出生于1662年,因考试能力一般最终买了个监生,后来买了个福建一县的县丞。虽然家境一般,但工作努力,30岁升任山西某知县、44岁升任直隶易州知州、45岁升任吏部员外郎,后又历郎中、授御史,但直到55岁也是御史,但去天津盐场收税时发现当地持续几年的巨大亏空、并拟出了解决方案上报给康熙,次年升任内阁侍读学士。
雍正元年,田文镜代表中央去华山祭告山神,途经山西,此时山西闹灾、年羹尧请求赈灾,但山西巡抚表示没有灾情,雍正就问他情况,田文镜对答如流,于是就被安排去山西赈灾,升为山西布政使,转年又升为河南巡抚。于是抱着知遇之恩的田文镜以雷霆手段执行雍正的各项改革。
但因为得罪人太多,1726年,督抚互参案爆发,雍正在直隶总督和河南巡抚之间处罚了田文镜被举报有问题的官员,但转年升田文镜为河南总督、加兵部尚书,转年,又把山东划给田文镜,造出河东总督。
究其原因,第一,田文镜忠诚且不顾得罪人的贯彻了雍正的执政思路,所有对田文镜的攻击都是对雍正新政的攻击;第二,田文镜能力过硬;第三,懂分寸,从来不结党、不向雍正提出过分要求。
李卫
李卫为明朝锦衣卫世家,捐纳买官兵部员外郎,在康熙朝,李卫此举大概要花4000两以上的白银,而一位一品大员纸面上的俸禄一年为180两,相当于李卫用一位一品大员20+年的工资买了个从五品的官。
雍正即位后国库空虚,允祥推荐李卫南下查盐,将查明存在贪污的官员都抓起来,对这些人说必须把亏空补上、没钱就抄家,同时供出其他人一起平摊损失,最终结果是不到8个月的时间里把账上的亏空追回并且盈利,于是一年后升任云南布政使,第二年升任浙江巡抚解决了江南盐业税收问题。
李卫之前推行摊丁入亩失败,是因为当时的巡抚是佟佳族人,与浙江出身的官员往来很多,面对士绅时也就顾虑很多,李卫头上只有雍正和允祥,所以一旦有闹事的就直接被抓,所以很快推行政策成功。同时亲自上场开发玉环岛,最终每年为国库增收2.5万石粮食税收。此后李卫便一路高升,1727年任浙江总督,1729年加兵部尚书衔,1732年署理刑部尚书,同年出任直隶总督。1738年去世。
鄂尔泰
1680年出生,满洲镶蓝旗人。爷爷军功出身、但在其父两岁时去世,于是其父奋发读书成为国子监祭酒,一辈子耿直、刚正不阿,于是鄂尔泰也从小学习、不知有嬉戏事,20岁时中举人,21岁放弃学业成为三等侍卫,因为其父此年去世、家庭没了收入来源,1716年,康熙去翰林院让众人写文章比文采,鄂尔泰自告奋勇,康熙欣喜调其为内务府员外郎,主慎刑司,期间有过必惩、有善必显,即便郡王也占不到便宜。
雍正登基后召见鄂尔泰,说当年连皇子都能拒绝,今天把你任命为大臣必不受他人请托,于是迅速连升六级成为从二品的江苏布政使。做出一番事业后,鄂尔泰迷茫自己是不是之前太傻、应该早点积累政治关系,于是请托隆科多、年羹尧替自己美言,雍正下旨让人去提醒敲打,后升其为云南巡抚。
改土归流:鄂尔泰想要全面在云南改土归流,此举需要用兵,于是雍正加封兵部尚书衔,并给为西南三省总督。鄂尔泰先突袭解决几个刺头土司,然后宣布区别处理,最后迁移土司。1731年,西南三省的改土归流正式完成。
但越来越多的人汇集在鄂尔泰身边,最终乾隆对其进行打击,于1745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