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雪花算法生成ID

下面将简单介绍雪花算法的简单应用和在web应用中的使用。

雪花算法的组成:雪花算法是由64位组成:符号位(1)、时间戳(41)、机器码(5[数据中心]+5[机器ID])、计数器(12)

对于雪花算法的源码可以在这里看:bwmarrin/snowflake: A simple to use Go (golang) package to generate or parse Twitter snowflake IDs

其中,应用的部分挑拣出来就是:

简单应用:

package main

// 雪花算法生成id

// 复习:雪花算法是由64位组成:符号位(1)、时间戳(41)、机器码(5[数据中心]+5[机器ID])、计数器(12)

import (
	"fmt"
	"github.com/bwmarrin/snowflake" // 雪花算法包: 基于twitter的snowflake算法实现
)

// 使用步骤:
// 1. 导包"github.com/bwmarrin/snowflake"
// 2. 使用NewNode() 创建一个节点,初始化雪花节点
// 3. 使用Generate() 生成id

func main() {
	// Node number must be between 0 and 1023 : 机器码只有10位 (2^10-1)
	node, err := snowflake.NewNode(1023)
	if err != nil {
		fmt.Println(err)
		return
	}

	// Generate a snowflake ID.
	id := node.Generate()

	// Print out the ID in a few different ways.
	fmt.Printf("Int64  ID: %d\n", id)
	fmt.Printf("String ID: %s\n", id)

}

web中应用: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time"
	"github.com/bwmarrin/snowflake"
)

// 其中如果想用在一个项目中,其实这样也可以,但是还可以具备个性化,不是完全使用默认配置
// // Epoch is set to the twitter snowflake epoch of Nov 04 2010 01:42:54 UTC in milliseconds
// You may customize this to set a different epoch for your application.
//Epoch int64 = 1288834974657
// 这是默认配置,记录的是 一个时间的毫秒数,默认是 2010年11月04日 01:42:54 UTC 的时间
// 我们也可以记录自定义的时间,比如:2019年11月04日 01:42:54 UTC 的时间

var (
	// 全局节点
	snowflakeNode *snowflake.Node
)

// 二次封装 初始化节点的函数
func Init(startTime string, machineID int64) (node *snowflake.Node,err error){
	var st time.Time
	st, err = time.Parse("2006-01-02", startTime) // 将字符串转换成时间格式
	if err != nil {
		fmt.Println("startTime err:", err)
		return
	}
	snowflake.Epoch = st.UnixNano() / 1000000	// 设置自定义的时间
	node, err = snowflake.NewNode(machineID) // 传入机器码
	if err != nil {
		fmt.Println("NewNode err:", err)
		return
	}
	return 
}

// 二次封装 生成id的函数
func GenID() int64{
	return snowflakeNode.Generate().Int64()
}

func main() {
	// 初始化节点
	node, err := Init("2019-11-04", 1)
	if err != nil {
		fmt.Println("Init err:", err)
		return
	}
	snowflakeNode = node

	// 生成id
	id := GenID()
	fmt.Println("id:", id)
}

http://www.kler.cn/a/419994.html

相关文章:

  • QT6学习第八天 QFrame 类
  • Linux下,用ufw实现端口关闭、流量控制(二)
  • 采药 刷题笔记 (动态规划)0/1背包
  • 53 基于单片机的8路抢答器加记分
  • 主动安全和驾驶辅助模块(ASDM):未来驾驶的核心科技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驾驶体验和安全性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 力扣 二叉树的锯齿形层序遍历-103
  • git 常用命令及问题
  • 多级缓存设计实践
  • Cannot resolve symbol ‘ActivityThread‘ | Android 语法
  • 【目标跟踪】AntiUAV600数据集详细介绍
  • avcodec_alloc_context3,avcodec_open2,avcodec_free_context,avcodec_close
  • 多功能察打一体多旋翼无人机技术详解
  • 摆脱复杂配置!使用MusicGPT部署你的私人AI音乐生成环境
  • [在线实验]-ActiveMQ Docker镜像的下载与部署
  • 【Oracle11g SQL详解】UPDATE 和 DELETE 操作的正确使用
  • HCSIF: 中国区域2000-2022年高时空分辨率(500m)SIF数据集
  • 电子电气架构 --- E/E(电子电气架构)的重新定义
  • 深度学习案例:ResNet50模型+SE-Net
  • C语言——实现转换成大写
  • Matlab数字信号处理——音频信号处理与分析GUI
  • 开源鸿蒙system ability manager关键属性解析
  • vue.js学习(day 18)
  • Vue 3 Hooks 教程
  • 【Gitlab】CICD使用minio作为分布式缓存
  • 数字图像处理(11):RGB转YUV
  • Flink四大基石之CheckPoint(检查点) 的使用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