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考前预习】1.计算机网络概述

1.互联网概述

  • 计算机网络(简称网络):由若干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链路组成,节点可以是计算机、集线器、路由器等。
  • 互连网(internet):由多个路由器连接组成的范围更大的计算机网络。
  • 互联网(Internet):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连接而成的特定互连网,采用TCP/IP协议族作为通信规则,前身是美国的ARPANET(ARPANET是历史上第一个分组交换网络)

2.互联网基础结构发展的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连网发展的过程,起初ARPANET只是一个单个的分组交换网,不是互连网络。1983年TCP/IP协议成为ARPANET的标准协议,使得所有使用该协议的计算机都能通过互连网通信,因此1983年也被成为互连网诞生年。
  • 第二阶段:该阶段特点是构成了三级结构的互联网,分为主干网、地区网、校园网。
  • 第三阶段:逐渐形成了全球范围的多层次ISP结构的互联网。所谓ISP就是互联网服务提供者,中国移动、电信就是我我国有名的ISP。ISP可以从互联网管理结构申请很多IP地址(IPV4地址是有限的)并租给用户使用。为了应对互联网数据流量急剧增长,互联网交换点IXP诞生,其作用就是允许两个同级的ISP直接相连交换分组,不需要借助父级ISP,这样就提升了数据转发速率。

3.互联网组成

互联网的拓扑结构十分复杂,可划分为两大块: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

  • 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端系统),由用户直接使用。
  • 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网络的路由器组成,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提供连通和交换)。

3.1边缘部分

端系统之间通信方式分为两类:C/S和P2P

  • C/S(客户端/服务器):主机A运行客户程序主动向主机B请求服务,主机B运行服务程序被动接受多个客户的请求。注意:服务提供方和接收方都要依赖网络核心部分提供的服务。同时客户程序必须知道服务程序的地址,而服务程序不需要知道客户程序的地址。
  • P2P(对等连接):两台通信的主机不区分服务请求方和服务提供方,都运行对等连接软件,进行平等通信。

3.2核心部分

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是路由器,其作用是接收分组并转发核心部分路由器之间一般用高速链路连接,而网路边缘部分的主机接入核心部分通常以较低速率的链路连接。关于分组交换,有如下概念:

3.2.1电路交换

建立连接(占用通信资源)->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释放连接(归还通信资源)。

电话刚刚问世时,为了使两部电话能够通信,使用电路将两个电话相连。

电路交换的缺点就是数据突发式出现在传输线路上,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

3.2.2分组交换

采用存储转发,把一个报文划分为几个分组进行传输。通常把整块数据称为一个报文,发送之前把报文划分为一个个等长数据段,每个数据段首部加上必要的控制信息,就构成分组,又称为包,分组首部是包头。分组是互联网中传送的数据单元。

分组交换在传送数据之前不必占用一条端到端的通信资源,解决了电路交换的弊端。同时,为了保证数据传送的可靠性,路由器中运行的路由选择协议能自动找到转发分组的最优路径。

采用存储转发的分组交换,实质上采用了数据通信的过程中断续分配传输带宽的策略。

分组交换缺点:分组在路由器转发时需要排队造成了时延,同时也不能确保通信时端到端所需带宽。同时也要携带额外的控制信息。

3.2.3报文交换

整个报文传送到相邻节点,全部存储下来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节点。

4.计算机网络定义

  • 按照作用范围分类:
    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个人区域网PAN
  • 按照使用者分类:
    公用网、专用网

把用户接入到互联网的网络叫做接入网,本地ISP可以使用接入网技术把用户的端系统接入到互联网,接入网就是本地ISP的网络,不是互联网核心部分、也不是边缘部分。宽带接入网就是接入网技术之一。

5.衡量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5.1速率

速率指数据传送速率,也叫数据率比特率,单位bit/s,常见其他进制单位K、M、G、T,相邻进制换算单位是1000,即1Kbit/s=1000bit/s

5.2带宽

计算机网络中的带宽用来表示网络中某通道传送数据的能力,即单位时间内某信道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也就是上面的最大速率,单位bit/s

5.3吞吐量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的实际数据量。假定主机A和B接入到互联网的链路速率分别是100Mbit/s和1Gbit/s,如果互联网各链路容量充足,那么AB交换数据时吞吐量是100Mbit/s而不是1Gbit/s,因为主机A接收数据的最高速率就是100Mbit/s。如果有100个用户同时连接主机B,那么主机B的1Gbit/s会被平分,每个用户只能分到10Mbit/s的带宽

5.4时延

数据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需时间,也称为延迟或迟延。分为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发送时延:出现在机器内部。从发送数据帧的第一个比特开始,到该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发完所需时间。

传播时延:出现在机器外部。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距离所需时间,计算方法如下:

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 略

5.5时延带宽积

传播时延和带宽相乘,表示管道的体积。

5.6往返时间RTT

5.7利用率

6.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下面以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为例,简单讲解各层作用。

6.1应用层

负责主机中进程间的交互,进程就是主机中运行的程序。该层定义了应用进程间的通信交互协议,如域名系统DNS、HTTP协议、SMTP协议等。把应用层交互的数据单元称为报文。

6.2运输层

负责向两台主机中进程间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服务。运输层有复用和分用功能,复用是多个应用层进程同时使用下面运输层的服务,分用是把收到的信息分别交付给应用层的相应进程。

运输层主要使用如下两种协议:

6.3网络层

使用IP协议分组,也叫IP数据报。该层任务有两个,一是通过算法在路由器中生成转发分组的转发表,二是接收到分组时查看转发表的路径,把分组发给其他路由器。

6.4数据链路层

该层把网络层的IP数据报封装成帧,每一帧加上控制信息。接收数据时,数据链路层每收到一个帧就取出数据部分,交给网络层,如果数据帧有误,就丢弃或者纠正。因此控制信息还要有检错和纠错的功能。

6.5物理层

该层传输单位是比特,是该体系中的最低层

OSI参考模型把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单元称为该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DU,把层与层之间交换的数据单位称为服务数据单元SDU,多个SDU可以合成一个PDU,一个SDU也可以划分成多个PDU

7.TCP/IP协议族


http://www.kler.cn/a/429337.html

相关文章:

  • leetcode 面试经典 150 题:汇总区间
  • 【进程与线程】进程的状态
  • Vue3 Element-Plus el-tree 右键菜单组件
  • Git的基本命令以及其原理(公司小白学习)
  • nginx 配置ssl_dhparam好处及缺点
  • 蓝桥杯第二天学习笔记
  • hive:Cannot truncate non-managed table table_name
  • 利用深度纹理实现运动模糊
  • 17.字符串大小比较
  • 组件上传图片不回显问题
  • 反向代理后Request.Url.AbsoluteUri获取成了内网IP
  • YOLOv8改进,YOLOv8引入CARAFE轻量级通用上采样算子,助力模型涨点
  • mHand Pro动捕数据手套,赋予手部虚拟交互沉浸式极致体验
  • Ubuntu防火墙管理(六)——ARP防火墙过滤防御自定义系统服务
  • RFDiffusion中的ContigMap类介绍
  • linux 命令获取apk 的安装应用的包名
  • 使用ssh免密登录实现自动化部署rsync+nfs+lsync(脚本)
  • 20 设计模式之职责链模式(问题处理案例)
  • Android 事件分发机制详解/ 及Activity启动流程浅谈
  • Flutter如何调用java接口如何导入java包
  • 【数据结构】堆的概念、结构、模拟实现以及应用
  • SQL注入:sqli-labs靶场通关(第九关 时间盲注)
  • 【单元测试】单元测试介绍
  • Java 装饰器模式详解:动态增强对象功能
  • 宝塔面板-java项目 spring 无法正常启动 java spring 宝塔 没有显示日志 问题解决方案-spring项目宝塔面板无日志
  • 如何实现 3D GPR的仿真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