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漫话机器学习系列】003.Agglomerative聚类

Agglomerative 聚类(层次聚类中的自底向上方法) 

Agglomerative 聚类是一种层次聚类(Hierarchical Clustering)算法,采用自底向上的策略,将每个数据点看作一个单独的簇,然后逐步将相近的簇合并,直到满足停止条件。


1. 算法简介

基本思想
  • 每个样本初始为一个独立的簇。
  • 根据一定的相似性度量(如欧几里得距离、余弦相似度等),迭代地合并最相似的簇。
  • 最终形成一个簇或层次化的聚类结果(以树状图表示)。

2. 算法步骤

  1. 初始化
    • 每个数据点作为一个单独的簇。
  2. 计算距离矩阵
    • 计算所有簇之间的相似度(距离),存储在矩阵中。
  3. 合并最近的簇
    • 找到距离最近的两个簇,合并成一个新簇。
  4. 更新距离矩阵
    • 根据新的簇重新计算与其他簇的距离。
  5. 重复步骤 3 和 4
    • 直到所有点合并为一个簇,或满足停止条件。
停止条件
  • 指定的簇数量 k 达到。
  • 聚类距离超过设定阈值。

3. 距离计算方法

聚类中簇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定义:

(1) 单链接(Single Linkage)

d(C_i, C_j) = \min\{d(x_p, x_q) : x_p \in C_i, x_q \in C_j\}

  • 两簇中最近的点之间的距离。
  • 优点:适合长条形状的簇。
  • 缺点:对噪声和异常值敏感。
(2) 全链接(Complete Linkage)

d(C_i, C_j) = \max\{d(x_p, x_q) : x_p \in C_i, x_q \in C_j\}

  • 两簇中最远的点之间的距离。
  • 优点:生成紧密的簇。
  • 缺点:可能导致小簇。
(3) 平均链接(Average Linkage)

d(xp,xq)d(C_i, C_j) = \frac{1}{|C_i| \cdot |C_j|} \sum_{x_p \in C_i} \sum_{x_q \in C_j} d(x_p, x_q)

  • 簇中所有点对之间的平均距离。
  • 优点:平衡单链接和全链接的极端情况。
(4) 中心距离(Centroid Linkage)

d(C_i, C_j) = d(\mu_i, \mu_j)

  • 两簇质心(均值)之间的距离。
(5) Ward’s 方法

d(C_i, C_j) = \Delta SSE = SSE_{new} - (SSE_i + SSE_j)

  • 合并后簇内误差平方和的增量。
  • 优点:通常生成更加平衡的聚类结果。

4. 特点

优点
  1. 无需预设簇数 k:通过树状图可以分析多种聚类结果。
  2. 适用于任意形状簇:适合非凸形状的分布。
  3. 层次结构:提供数据的分层信息,有助于理解数据的内在结构。
缺点
  1. 计算复杂度高:距离矩阵的计算和更新代价较大,复杂度为 O(n^3)
  2. 对噪声敏感:异常值可能显著影响结果。
  3. 不适用于大规模数据集:计算量随样本数量呈平方增长。

5. Python 实现

使用 scikit-learn 的 Agglomerative Clustering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AgglomerativeClustering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blobs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生成数据
X, _ = make_blobs(n_samples=300, centers=4, cluster_std=0.6, random_state=42)

# 进行层次聚类
clustering = AgglomerativeClustering(n_clusters=4, linkage='ward')
labels = clustering.fit_predict(X)

# 可视化结果
plt.scatter(X[:, 0], X[:, 1], c=labels, cmap='viridis', s=50)
plt.title('Agglomerative Clustering')
plt.show()

 生成树状图(Dendrogram)
from scipy.cluster.hierarchy import dendrogram, linkage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blobs

X, _ = make_blobs(n_samples=300, centers=4, cluster_std=0.6, random_state=42)

# 生成层次聚类的链接矩阵
Z = linkage(X, method='ward')

# 绘制树状图
plt.figure(figsize=(10, 7))
dendrogram(Z)
plt.title('Dendrogram')
plt.xlabel('Sample Index')
plt.ylabel('Distance')
plt.show()


6. 应用场景

  1. 文本聚类
    • 将文档或短语按语义分层聚类。
  2. 基因聚类
    • 分析基因表达数据,寻找相似的基因组。
  3. 图像分割
    • 根据像素密度将图像划分为不同区域。
  4. 客户分群
    • 根据客户行为分层次聚类,细分市场。

7. 评价指标

轮廓系数 (Silhouette Coefficient)

衡量聚类效果,计算公式:

s = \frac{b - a}{\max(a, b)}

  • a:样本点与同簇点的平均距离。
  • b:样本点与最近簇中点的平均距离。
CH 指数 (Calinski-Harabasz Index)

衡量簇间距离与簇内距离的比值,值越大效果越好。

树状图分析

观察树状图,选择合适的截断高度以确定簇数。


8. Agglomerative 与其他聚类算法对比

特性Agglomerative ClusteringK-MeansDBSCAN
簇数量自动或手动指定需预设自动确定
簇形状任意形状适用于凸形状任意形状
计算复杂度较高较低较高
适用场景层次结构大规模数据噪声点多,簇密度明显

 Agglomerative 聚类提供了强大的层次化信息展示能力,非常适合探索和分析小规模数据的内在结构。但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计算复杂度较高,需要结合降维或加速算法使用。


http://www.kler.cn/a/430499.html

相关文章:

  • 【期末复习】JavaEE(下)
  • 爬虫数据存储:Redis、MySQL 与 MongoDB 的对比与实践
  • Streamlining QA with Automated Testing for 3D Models
  • Python 敲电子木鱼,见机甲佛祖,修赛博真经
  • 【数据库初阶】Linux中库的基础操作
  •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第13章:项目资源管理-基础和过程 考点梳理
  • 分布式 Paxos算法 总结
  • 信息化时代的安全挑战与密评的重要性
  • 【Linux】软硬连接 | 静动态库
  • onnx文件转pytorch pt模型文件
  • 【Spark】Spark Join类型及Join实现方式
  • 使用 electron 把 vue 项目打包成客户端
  • liunx docker 部署 nacos seata sentinel
  • TCP/IP协议配置与网络实用命令
  • uniapp 弹出软键盘后打开二级页面,解决其UI布局变动
  • 同城到家预约上门服务解决方案:家政预约同城服务小程序
  • React Native 速度提升 550%
  • 流网络等价性证明:边分解后的最大流保持不变
  • vue3 setup有什么用?
  • 【优选算法篇】剥洋葱式探索:用二分查找精准定位答案(下篇)
  • 一些硬件知识【2024/12/6】
  • 【PX4飞控】二次开发1—加速度转期望姿态算法修改
  • 前端实现复制功能,Uncaught TypeError: Cannot read property ‘writeText‘ of undefined
  • CUDA编程 | 5.5 常量内存
  • Web游戏开发指南:在 Phaser.js 中读取和管理游戏手柄输入
  • 图的割点、割边(Tarjan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