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Vue单页应用的配置

前面通过几篇文章了解并掌握了 Vue 项目构建及运行的前期工作 。接下来我们可以走进 Vue 项目的内部,一探其内部配置的基本构成。

1. 路由配置

由于 Vue 这类型的框架都是以一个或多个单页构成,在单页内部跳转并不会重新渲染 HTML 文件,其路由可以由前端进行控制,因此我们需要在项目内部编写相应的路由文件,Vue 会解析这些文件中的配置并进行对应的跳转渲染。

我们来看一下 CLI 给我们生成的 router.js 文件的配置:

/* router.js */

import Vue from 'vue'
import Router from 'vue-router'
import Home from './views/Home.vue' // 引入 Home 组件
import About from './views/About.vue' // 引入 About 组件

Vue.use(Router) // 注册路由

export default new Router({
    routes: [{
        path: '/',
        name: 'home',
        component: Home
    }, {
        path: '/about',
        name: 'about',
        component: About
    }]
})

这份配置可以算是最基础的路由配置,有以下几点需要进行优化:

  • 如果路由存在二级目录,需要添加 base 属性,否则默认为 "/"

  • 默认路由模式是 hash 模式,会携带 # 标记,与真实 url 不符,可以改为 history 模式

  • 页面组件没有进行按需加载,可以使用 require.ensure() 来进行优化

下面是我们优化结束的代码:

/* router.js */

import Vue from 'vue'
import Router from 'vue-router'

// 引入 Home 组件
// 使用 require.ensure 实现代码分割,只有在访问该路由时才会加载 Home.vue 组件,实现懒加载
const Home = resolve => {
    require.ensure(['./views/Home.vue'], () => {
        resolve(require('./views/Home.vue'))
    })
}

// 引入 About 组件
const About = resolve => {
    require.ensure(['./views/About.vue'], () => {
        resolve(require('./views/About.vue'))
    })
}

Vue.use(Router)


//获取基础路径.适应不同的部署环境
let base = `${process.env.BASE_URL}` 

export default new Router({
    mode: 'history',
    base: base,
    routes: [{
        path: '/',
        name: 'home',
        component: Home
    }, {
        path: '/about',
        name: 'about',
        component: About
    }]
})

改为 history 后我们 url 的路径就变成了 http://127.0.0.1:8080/vue/about,而不是原来的 http://127.0.0.1:8080/vue/#/about,但是需要注意页面渲染 404 的问题,具体可查阅:HTML5 History 模式。

而在异步加载的优化上,我们使用了 webpack 提供的 require.ensure() 进行了代码拆分,主要区别在于没有优化前,访问 Home 页面会一起加载 About 组件的资源,因为它们打包进了一个 app.js 中:

但是优化过后,它们分别被拆分成了 2.js 和 3.js:

如此,只有当用户点击了某页面,才会加载对应页面的 js 文件,实现了按需加载的功能。

webpack 在编译时,会静态地解析代码中的 require.ensure(),同时将模块添加到一个分开的 chunk 当中。这个新的 chunk 会被 webpack 通过 jsonp 来按需加载。 关于 require.ensure() 的知识点可以参考官方文档:require.ensure。

当然,除了使用 require.ensure 来拆分代码,Vue Router 官方文档还推荐使用动态 import 语法来进行代码分块,比如上述 require.ensure 代码可以修改为

// 引入 Home 组件
const Home = () => import('./views/Home.vue');

// 引入 About 组件
const About = () => import('./views/About.vue');

其余代码可以保持不变,仍然可以实现同样的功能。如果你想给拆分出的文件命名,可以尝试一下 webpack 提供的 Magic Comments(魔法注释):

const Home = () => import(/* webpackChunkName:'home'*/ './views/Home.vue');

2. Vuex 配置

除了 vue-router,如果你的项目需要用到 Vuex ,那么你应该对它有一定的了解,Vuex 是一个专为 Vue.js 应用程序开发的状态管理模式。这里我们先来看一下使用 CLI 生成的配置文件 store.js 中的内容:

import Vue from 'vue'
import Vuex from 'vuex'

Vue.use(Vuex)

export default new Vuex.Store({
    state: {

    },
    mutations: {

    },
    actions: {

    }
})

该配置文件便是 Vuex 的配置文件,主要有 4 个核心点:state、mutations、actions 及 getter,详细的介绍大家可以参考官方文档:核心概念,这里我用一句话介绍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我们可以通过 actions 异步提交 mutations 去 修改 state 的值并通过 getter 获取

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每一个项目都适合使用 Vuex,如果你的项目是中大型项目,那么使用 Vuex 来管理错综复杂的状态数据是很有帮助的,而为了后期的拓展性和可维护性,这里不建议使用 CLI 生成的一份配置文件来管理所有的状态操作,我们可以把它拆分为以下目录:

└── store
    ├── index.js          # 我们组装模块并导出 store 的地方
    ├── actions.js        # 根级别的 action
    ├── mutations.js      # 根级别的 mutation
    └── modules
        ├── moduleA.js    # A模块
        └── moduleB.js    # B模块

与单个 store.js 文件不同的是,我们按模块进行了划分,每个模块中都可以包含自己 4 个核心功能。比如模块 A 中:

/* moduleA.js */

const moduleA = {
    state: { 
        text: 'hello'
    },
    mutations: {
        addText (state, txt) {
            // 这里的 `state` 对象是模块的局部状态
            state.text += txt
        }
    },
    
    actions: {
        setText ({ commit }) {
            commit('addText', ' world')
        }
    },

    getters: {
        getText (state) {
            return state.text + '!'
        }
    }
}

export default moduleA

上方我们导出 A 模块,并在 index.js 中引入:

/* index.js */

import Vue from 'vue'
import Vuex from 'vuex'
import moduleA from './modules/moduleA'
import moduleB from './modules/moduleB'
import { mutations } from './mutations'
import actions from './actions'

Vue.use(Vuex)

export default new Vuex.Store({
    state: {
        groups: [1]
    },
    modules: {
        moduleA, // 引入 A 模块
        moduleB, // 引入 B 模块
    },
    actions, // 根级别的 action
    mutations, // 根级别的 mutations
    
    // 根级别的 getters
    getters: {
        getGroups (state) {
            return state.groups
        }
    }   
})

3. 接口配置

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我们也少不了与后台服务器进行数据的获取和交互,这一般都是通过接口完成的,那么我们如何进行合理的接口配置呢?我们可以在 src 目录下新建 services 文件夹用于存放接口文件:

└── src
    └── services
        ├── http.js      # 接口封装
        ├── moduleA.js    # A模块接口
        └── moduleB.js    # B模块接口

为了让接口便于管理,我们同样使用不同的文件来配置不同模块的接口,同时由于接口的调用 ajax 请求代码重复部分较多,我们可以对其进行简单的封装,比如在 http.js 中(fetch为例):

/* http.js */
import 'whatwg-fetch'

// HTTP 工具类
export default class Http {
    static async request(method, url, data) {
        const param = {
            method: method,
            headers: {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
        };

        if (method === 'GET') {
            url += this.formatQuery(data)
        } else {
            param['body'] = JSON.stringify(data)
        }

        // Tips.loading(); // 可调用 loading 组件

        return fetch(url, param).then(response => this.isSuccess(response))
                .then(response => {
                    return response.json()
            })
    }

    // 判断请求是否成功
    static isSuccess(res) {
        if (res.status >= 200 && res.status < 300) {
            return res
        } else {
            this.requestException(res)
        }
    }

    // 处理异常
    static requestException(res) {
        const error = new Error(res.statusText)

        error.response = res

        throw error
    }
    
    // url处理
    static formatQuery(query) {
        let params = [];

        if (query) {
            for (let item in query) {
                let vals = query[item];
                if (vals !== undefined) {
                    params.push(item + '=' + query[item])
                }
            }
        }
        return params.length ? '?' + params.join('&') : '';
    }
    
    // 处理 get 请求
    static get(url, data) {
        return this.request('GET', url, data)
    }
    
    // 处理 put 请求
    static put(url, data) {
        return this.request('PUT', url, data)
    }
    
    // 处理 post 请求
    static post(url, data) {
        return this.request('POST', url, data)
    }
    
    // 处理 patch 请求
    static patch(url, data) {
        return this.request('PATCH', url, data)
    }
    
    // 处理 delete 请求
    static delete(url, data) {
        return this.request('DELETE', url, data)
    }
}

封装完毕后我们在 moduleA.js 中配置一个 github 的开放接口:https://api.github.com/repos/octokit/octokit.rb

/* moduleA.js */
import Http from './http'

// 获取测试数据
export const getTestData = () => {
    return Http.get('https://api.github.com/repos/octokit/octokit.rb')
}

然后在项目页面中进行调用,会成功获取 github 返回的数据,但是一般我们在项目中配置接口的时候会直接省略项目 url 部分,比如:

/* moduleA.js */
import Http from './http'

// 获取测试数据
export const getTestData = () => {
    return Http.get('/repos/octokit/octokit.rb')
}

这时候我们再次调用接口的时候会发现其调用地址为本地地址:http://127.0.0.1:8080/repos/octokit/octokit.rb,这便是CORS(跨域资源共享)问题。那么为了让其指向 https://api.github.com,我们需要在 vue.config.js 中进行 devServer 的配置:

/* vue.config.js */

module.exports = {
    ...
    
    devServer: {
    
        // string | Object 代理设置
        proxy: {
        
            // 接口是 '/repos' 开头的才用代理
            '/repos': {
                 // 目标API地址,所有匹配 /repos 的请求都会转发到这个地址
                target: 'https://api.github.com',
                // 允许跨域
                changeOrigin: true, 
                // 重新写路径,将 '/api' 前缀去掉,这样,实际请求发送到 https://api.github.com 时不会再包含 /api 前缀
                pathRewrite: { '^/api': '' }, 
            }
        },
    }
    
    ...
}

在 devServer 中 我们配置 proxy 进行接口的代理,将我们本地地址转换为真实的服务器地址,此时我们同样能顺利的获取到数据,不同点在于接口状态变成了 304(重定向):

 拓展1

 304 状态码

1.304 状态码的含义
  • 304 Not Modified: 这个状态码表示自从上次请求以来,资源没有被修改。服务器会在响应中不返回资源的实体内容,而是告诉客户端使用缓存的版本。

为什么会出现 304 状态码?

当你在开发环境中使用代理设置时,devServer 可能会利用浏览器的缓存机制。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出现 304 状态码的原因:

  1. 浏览器缓存: 浏览器会根据 Cache-Control ETag 等 HTTP 头信息来缓存资源。如果你之前请求过某个接口,且没有添加任何请求参数或头信息,浏览器可能会直接从缓存中返回 304 状态。

  2. 代理配置的影响: 如果 proxy 的目标服务器支持缓存,并且根据请求头(如 If-None-Match)返回 304,则会在代理过程中看到这一返回状态。

如何处理 304 状态码?

如果你希望确保始终获取最新的数据,而不是使用缓存,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方法:

  1. 禁用缓存: 在请求中添加一些请求头,告知服务器和浏览器不使用缓存。

    axios.get('/api/repos/octokit/octokit.rb', {
        headers: {
            'Cache-Control': 'no-cache',
            'Pragma': 'no-cache',
            'Expires': '0'
        }
    });
  2. 使用唯一的请求参数: 在请求 URL 中添加随机参数或时间戳,以确保请求是唯一的。

    axios.get(`/api/repos/octokit/octokit.rb?timestamp=${new Date().getTime()}`);
  3. 检查服务器响应: 确保你的服务器设置了适当的缓存策略。如果你在开发环境中使用的是某种 API,可以检查其文档,确保它按预期工作。

2.什么是重定向

在 HTTP 协议中,重定向是指服务器向客户端发送一个响应,告知其需要访问其他的 URL。这通常发生在请求的资源位置发生变化、需要进行身份验证、或者为了其他目的引导用户访问不同的页面或接口。

常见的重定向状态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 HTTP 重定向状态码及其含义:

  1. 301 Moved Permanently: 永久重定向,表示请求的资源已被永久移至新位置。客户端应使用新 URL 进行后续请求。

  2. 302 Found: 临时重定向,表示请求的资源临时被移至新位置。客户端仍应使用原 URL 进行后续请求。

  3. 303 See Other: 表示请求的响应可以在另一个 URL 上找到,通常用于 POST 请求之后重定向到 GET 请求。

  4. 307 Temporary Redirect: 临时重定向,表示请求的资源临时移至新位置,客户端应使用新 URL 进行后续请求,但仍应使用原请求方法。

  5. 308 Permanent Redirect: 永久重定向,表示请求的资源已被永久移至新位置,客户端应使用新 URL 进行后续请求,且保留原请求方法。

重定向的工作流程

  1. 客户端发送请求到一个特定的 URL。
  2. 服务器处理请求并返回一个重定向状态码(如 301 或 302),通常附带一个新的 URL。
  3. 客户端接收到响应,并根据新的 URL 再次发送请求。
  4. 服务器响应新的请求,返回最终的资源。

开发中重定向的应用

在前端开发中,重定向常用于以下场景:

  • 用户登录: 在用户成功登录后,将其重定向到首页或仪表板。
  • 资源迁移: 当 API 路径发生变化时,可以通过重定向引导用户使用新的路径。
  • 访问控制: 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受保护的资源时,可以重定向到登录页面。

示例:使用 Axios 处理重定向

在前端使用 Axios 进行 HTTP 请求时,如果遇到重定向,Axios 会自动处理这些重定向。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

import axios from 'axios';

axios.get('https://example.com/api/resource')
    .then(response => {
        console.log('最终响应数据:', response.data);
    })
    .catch(error => {
        console.error('请求出错:', error);
    });

在这个示例中,如果 https://example.com/api/resource 发生重定向,Axios 会自动跟踪重定向并最终返回最终资源的数据。

4. 公共设施配置

最后我们项目开发中肯定需要对一些公共的方法进行封装使用,这里我把它称之为公共设施,那么我们可以在 src 目录下建一个 common 文件夹来存放其配置文件:

/* index.js */
import Validate from './validate'
import Other from './other'

export {
    Validate,
    Other,
}

这样我们在页面中只需要引入一个 index.js 即可。

本案例代码地址:single-page-project

拓展2

1.devServer 中 proxy 的 key 值代表什么?如果再添加一个 /reposed 的配置会产生什么隐患?

devServer proxy 配置中,key 值(即配置的 URL 路径)是用来匹配请求的 URL 的前缀。当你的开发服务器收到请求时,它会检查请求的 URL 是否以配置的 key 开头。如果匹配,则会将该请求转发到指定的目标服务器。

例如:

javascript
module.exports = {
    devServer: {
        proxy: {
            '/api': {
                target: 'http://example.com',
                changeOrigin: true
            },
            '/repos': {
                target: 'http://another-api.com',
                changeOrigin: true
            }
        }
    }
};

在这个示例中:

  • 所有以 /api 开头的请求将会被代理到 http://example.com
  • 所有以 /repos 开头的请求将会被代理到 http://another-api.com

添加 /repos 配置的隐患

  1. 冲突: 如果 /repos 与其他 URL 路径重叠,可能会导致请求的目标不明确。例如,如果你有一个 /api/repos 的请求,可能会导致混淆,无法确定请求应该被代理到哪个目标。

  2. 优先级: 在 proxy 的配置中,匹配是基于先出现的规则。如果 /api/repos 都存在,并且请求是 /api/repos,则首先匹配到 /api,而不会转发到 /repos。这可能导致一些意外的行为,尤其是当你希望某些请求到达特定的服务器时。


http://www.kler.cn/a/453502.html

相关文章:

  • 使用Grafana中按钮插件实现收发HTTP请求
  • jdk17+springboot3项目加密部署
  • 蓝牙BLE开发——解决iOS设备获取MAC方式
  • LabVIEW数字式气压计自动检定系统
  • mysql性能问题排查
  • 基于OpenCV和Python的人脸识别系统_django
  • datahub 汉化
  • Go的select的运行原理
  • elasticsearch upsert 使用
  • Java全栈项目 - 汽车维修服务管理平台
  • windows相关
  • 音视频入门知识(一):基本概念篇
  • Golang 为什么没有注解?
  • [青少年CTF练习平台]Lihua‘s for
  • Unity 战斗系统中角色UI血条设计
  • 微服务分布式(一、项目初始化)
  • JVM实战—2.JVM内存设置与对象分配流转
  • git clone 和 conda 换源
  • 智慧城管综合执法系统源码,移动端+PC端的“两端”应用模式
  • 无人机图传模块原理及作用
  • USB3.0到底是什么?如何辨别?
  • html+css+js网页设计 美食 桂林美食4个页面
  • Coroutine 基础二 —— 结构化并发(一)
  • 鸿蒙Next状态管理V2 - @Param装饰器总结
  • Linux系统升级OpenSSH 9.8流程
  • CUDA与Microsoft Visual Studio不兼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