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nder Dynamics技术浅析(一)
Wonder Dynamics是一家致力于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革新电影制作流程的创新公司。其核心技术平台Wonder AI Suite旨在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式,帮助独立电影制作人、制片公司以及内容创作者更高效、更经济地完成特效制作、角色动画以及虚拟场景构建等任务。
一、AI驱动的角色动画与动作捕捉
1. 人体姿态估计(Human Pose Estimation)
工作原理:
- 输入数据: 视频流或图像序列,包含演员的表演。
- 目标: 识别并定位视频中演员的骨骼关键点,例如头部、肩膀、手肘、手腕、膝盖、脚踝等。
- 实现方法:
- 卷积神经网络(CNN): 使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例如ResNet、HRNet等)来提取图像特征。
- 关键点检测: 在特征图上应用热图回归(Heatmap Regression)或回归模型来预测关键点的位置。
- 时间序列建模: 利用递归神经网络(RNN)或时间卷积网络(TCN)来捕捉时间维度上的运动信息,提高姿态估计的准确性。
- 多任务学习: 同时进行关键点检测和人体分割,以提高模型对复杂背景的鲁棒性。
细节描述:
- 数据预处理: 对输入视频进行帧采样、图像增强(例如旋转、缩放、颜色抖动)以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 模型架构: 采用编码器-解码器结构,编码器提取图像特征,解码器生成关键点热图或坐标。
- 损失函数: 使用均方误差(MSE)或交叉熵损失函数来训练模型,同时结合人体骨骼的先验知识(例如骨骼长度比例)作为正则化项。
- 后处理: 对预测的关键点进行平滑处理,去除抖动,并进行时间上的插值以生成平滑的运动轨迹。
2. 动作映射与角色绑定(Motion Mapping and Rigging)
工作原理:
- 目标: 将检测到的人体姿态映射到3D角色模型上,并实现角色骨骼的驱动。
- 实现方法:
- 角色绑定(Rigging): 为3D角色模型创建骨骼系统(Skeleton),定义关节(Joint)和控制点(Control Points)。
- 姿态匹配: 将检测到的人体姿态关键点与角色骨骼的关键点进行匹配,建立映射关系。
- 逆向运动学(IK): 利用逆向运动学算法,根据角色骨骼的约束条件,计算关节角度,以实现自然流畅的动作。
- 物理模拟: 对角色的动作进行物理模拟,例如处理碰撞、重力、惯性等物理效果。
细节描述:
- 角色绑定:
- 使用行业标准的绑定工具(例如Autodesk Maya)创建角色骨骼系统。
- 定义关节的旋转轴、旋转范围和父子关系。
- 添加控制器(Controllers)来简化动画制作过程。
- 姿态匹配:
- 使用刚体变换(例如旋转、平移)将人体姿态关键点与角色骨骼关键点对齐。
- 采用非线性优化方法(例如L-BFGS)来求解最优变换矩阵。
- 逆向运动学:
- 使用雅可比矩阵(Jacobian Matrix)来描述关节角度与末端执行器位置之间的关系。
- 采用数值方法(例如牛顿-拉夫森法)求解逆向运动学问题。
- 物理模拟:
- 使用物理引擎(例如Bullet、PhysX)来模拟角色的物理行为。
- 定义角色的质量、惯性矩、摩擦系数等物理属性。
3. 表情捕捉与面部动画(Facial Expression Capture and Animation)
工作原理:
- 目标: 捕捉演员的面部表情,并将其映射到3D角色的面部模型上,实现逼真的面部动画。
- 实现方法:
- 面部特征点检测: 使用深度学习模型(例如FaceNet、DeepFace)检测面部关键特征点,例如眼睛、眉毛、鼻子、嘴巴等。
- 表情参数提取: 根据检测到的面部特征点,提取表情参数,例如嘴巴张开程度、眉毛上扬角度等。
- 面部变形(Morphing): 将提取的表情参数应用到3D角色的面部模型上,使用变形技术(Blend Shapes、Morph Targets)来实现面部动画。
细节描述:
- 面部特征点检测:
- 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NN)来提取面部图像的特征。
- 采用回归模型或热图回归方法来预测面部特征点的位置。
- 结合人脸先验知识(例如人脸形状模型)来提高检测精度。
- 表情参数提取:
- 使用预定义的表情参数集(例如FACS编码)来描述不同的面部表情。
- 将检测到的面部特征点位置转换为表情参数。
- 面部变形:
- 使用Blend Shapes技术,将不同的面部形状(Shapes)线性组合,以实现表情变化。
- 使用Morph Targets技术,预先定义好不同表情下的面部模型,通过插值来实现平滑的表情过渡。
二、虚拟场景生成与合成
1. 场景描述解析(Scene Description Parsing)
工作原理:
- 目标: 将用户输入的场景描述文本转换为机器可理解的语义表示。
- 实现方法:
- 自然语言处理(NLP): 使用NLP技术对场景描述文本进行分词、词性标注、命名实体识别等处理。
- 语义理解: 利用语义解析模型(例如BERT、GPT)来理解文本的语义信息,例如场景类型、物体属性、空间关系等。
细节描述:
- 文本预处理: 对输入文本进行清洗,去除无关信息,例如标点符号、停用词等。
- 语义解析:
- 使用预训练的语义解析模型来提取场景描述中的关键信息。
- 将提取的信息转换为结构化的场景描述,例如场景类型(森林、街道等)、物体列表(树木、建筑物等)、物体属性(颜色、材质等)、空间关系(位置、大小等)。
2. 场景生成模型(Scene Generation Model)
工作原理:
- 目标: 根据场景描述生成3D场景模型。
- 实现方法:
- 生成对抗网络(GAN): 使用GAN模型来生成3D场景模型,其中生成器生成场景模型,判别器判断场景模型的真伪。
- 变分自编码器(VAE): 使用VAE模型来学习场景模型的潜在表示,并从潜在空间中采样生成新的场景模型。
- 神经辐射场(NeRF): 使用NeRF模型来生成具有高分辨率和真实感的3D场景模型。
细节描述:
- GAN模型:
- 生成器网络生成3D场景模型,例如使用3D卷积神经网络(3D CNN)生成体素(Voxel)表示的场景模型。
- 判别器网络判断场景模型的真伪,例如使用3D CNN对体素表示的场景模型进行分类。
- 训练过程采用对抗训练策略,生成器试图生成更逼真的场景模型,判别器试图更准确地判断场景模型的真伪。
- VAE模型:
- 编码器网络将3D场景模型编码到潜在空间中,例如使用3D CNN提取场景模型的特征。
- 解码器网络从潜在空间中解码生成3D场景模型。
- 训练过程采用变分推断方法,迫使潜在空间分布接近标准正态分布。
- NeRF模型:
- 使用多层感知器(MLP)来学习场景的密度和颜色场。
- 从不同的视角渲染场景图像,并使用渲染图像与真实图像之间的重建误差来训练模型。
3. 场景优化与细节添加(Scene Optimization and Detail Enhancement)
工作原理:
- 目标: 对生成的场景模型进行优化,添加细节,例如纹理、光照、阴影等,以提高真实感。
- 实现方法:
- 纹理映射(Texture Mapping): 将纹理图像映射到3D场景模型的表面。
- 光照渲染(Lighting and Rendering): 使用光照模型(例如Phong、Blender)来模拟光照效果,并进行渲染。
- 阴影渲染(Shadow Rendering): 使用阴影映射(Shadow Mapping)技术来生成阴影效果。
细节描述:
- 纹理映射:
- 使用UV坐标将纹理图像映射到3D模型的表面。
- 采用纹理合成技术(Texture Synthesis)来生成高质量的纹理图像。
- 光照渲染:
- 使用全局光照(Global Illumination)算法,例如路径追踪(Path Tracing)、光子映射(Photon Mapping),来模拟复杂的光照效果。
- 调整光照参数,例如光源位置、强度、颜色等,以达到理想的照明效果。
- 阴影渲染:
- 使用阴影映射技术,将场景深度信息存储在深度缓冲区中,并生成阴影贴图(Shadow Map)。
- 根据阴影贴图计算阴影效果,并将其渲染到场景图像中。
4. 实拍视频与虚拟场景合成(Video and Scene Compositing)
工作原理:
- 目标: 将实拍视频与生成的虚拟场景进行合成,实现无缝融合。
- 实现方法:
- 摄像机跟踪(Camera Tracking): 使用摄像机跟踪技术获取实拍视频中摄像机的运动轨迹和参数。
- 场景匹配(Scene Matching): 将虚拟场景的摄像机参数与实拍视频的摄像机参数对齐。
- 色彩校正(Color Correction): 对实拍视频和虚拟场景的图像进行色彩校正,使两者颜色风格一致。
- 深度合成(Deep Compositing): 使用深度信息来实现更精确的合成效果,例如处理遮挡关系。
细节描述:
- 摄像机跟踪:
- 使用视觉里程计(Visual Odometry)算法,例如ORB-SLAM、DSO,来跟踪摄像机的运动。
- 使用特征点匹配(Feature Point Matching)技术来估计摄像机的位置和姿态。
- 场景匹配:
- 将实拍视频的摄像机参数(例如焦距、视角、位置、姿态)与虚拟场景的摄像机参数对齐。
- 使用非线性优化方法(例如L-BFGS)来求解最优摄像机参数。
- 色彩校正:
- 使用色彩空间转换(Color Space Conversion)技术,例如RGB、HSV、Lab,来调整图像的颜色。
- 使用直方图匹配(Histogram Matching)技术来匹配实拍视频和虚拟场景的颜色分布。
- 深度合成:
- 使用深度传感器(例如Kinect)获取实拍视频的深度信息。
- 使用深度图像合成(Depth Image Based Rendering)技术来实现更精确的合成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