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 GPT?Transformer 工作原理的动画展示
大家读完觉得有意义记得关注和点赞!!!
目录
1 图解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GPT)
1.1 Generative:生成式
1.1.1 可视化
1.1.2 生成式 vs. 判别式(译注)
1.2 Pre-trained:预训练
1.2.1 可视化
1.2.2 预训练 vs. 增量训练(微调)
1.3 Transformer:一类神经网络架构
1.4 小结
2 Transformer 起源与应用
2.1 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 Google, 2017,机器翻译
2.2 Generative Transformer
2.3 GPT-2/GPT-3 生成效果(文本续写)预览
2.4 ChatGPT 等交互式大模型
2.5 小结
3 Transformer 数据处理四部曲
3.1 Embedding:分词与向量表示
3.1.1 token 的向量表示
3.1.2 向量表示的直观解释
3.2 Attention:embedding 向量间的语义交流
3.2.1 语义交流
3.2.2 例子:”machine learning model” / “fashion model”
3.3 Feed-forward / MLP:向量之间无交流
3.3.1 针对所有向量做一次性变换
3.3.2 直观解释
3.3.3 重复 Attention + Feed-forward 模块,组成多层网络
3.4 Unembedding:概率
3.4.1 最后一层 feed-forward 输出中的最后一个向量
3.4.2 下一个单词的选择
3.5 小结
4 GPT -> ChatGPT:从文本补全到交互式聊天助手
4.1 系统提示词,伪装成聊天
4.2 如何训练一个企业级 GPT 助手(译注)
5 总结
1 图解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GPT)
GPT 是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 的缩写,直译为“生成式预训练 transformer”, 我们先从字面上解释一下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
1.1 Generative:生成式
“Generative”(生成式)意思很直白,就是给定一段输入(例如,最常见的文本输入), 模型就能续写(“编”)下去。
1.1.1 可视化
下面是个例子,给定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learn computer science is” 作为输入, 模型就开始续写后面的内容了。
“Generative”:生成(续写)文本的能力。
1.1.2 生成式 vs. 判别式(译注)
文本续写这种生成式模型,区别于 BERT 那种判别式模型(用于分类、完形填空等等),
- BERT:预训练深度双向 Transformers 做语言理解(Google,2019)
1.2 Pre-trained:预训练
“Pre-trained”(预训练)指的是模型是用大量数据训练出来的。
1.2.1 可视化
“Pre-trained”:用大量数据进行训练。
图中的大量旋钮/仪表盘就是所谓的“模型参数”,训练过程就是在不断优化这些参数,后面会详细介绍。
1.2.2 预训练 vs. 增量训练(微调)
“预”这个字也暗示了模型还有在特定任务中进一步训练的可能 ——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微调”(finetuning)。
如何对预训练模型进行微调: InstructGPT:基于人类反馈训练语言模型遵从指令的能力(OpenAI,2022)。 译注。
1.3 Transformer:一类神经网络架构
“GPT” 三个词中最重要的其实是最后一个词 Transformer。 Transformer 是一类神经网络/机器学习模型,作为近期 AI 领域的核心创新, 推动着这个领域近几年的极速发展。
Transformer 直译为“变换器”或“转换器”,通过数学运算不断对输入数据进行变换/转换。另外,变压器、变形金刚也是这个词。 译注。
Transformer:一类神经网络架构的统称。
Transformer 最后的输出层。后面还会详细介绍
1.4 小结
如今已经可以基于 Transformer 构建许多不同类型的模型,不限于文本,例如,
- 语音转文字
- 文字转语音
-
文生图(text-to-image):DALL·E、MidJourney 等在 2022 年风靡全球的工具,都是基于 Transformer。
文生图(text-to-image)简史:扩散模型(diffusion models)的崛起与发展(2022)
虽然无法让模型真正理解 "物种 π"是什么(本来就是瞎编的),但它竟然能生成出来,而且效果很惊艳。
本文希望通过“文字+动图”这种可视化又方便随时停下来思考的方式,解释 Transformer 的内部工作原理。
2 Transformer 起源与应用
2.1 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 Google, 2017,机器翻译
Transformer 是 Google 2017 年在 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 paper 中提出的, 当时主要用于文本翻译:
2.2 Generative
Transformer
之后,Transformer 的应用场景扩展到了多个领域,例如 ChatGPT 背后也是 Transformer, 这种 Transformer 接受一段文本(或图像/音频)作为输入,然后就能预测接下来的内容。 以预测下一个单词为例,如下图所示,下一个单词有多种可能,各自的概率也不一样:
但有了一个这样的预测下一个单词模型,就能通过如下步骤让它生成更长的文字,非常简单:
- 将初始文本输入模型;
- 模型预测出下一个可能的单词列表及其概率,然后通过某种算法(不一定挑概率最大的) 从中选一个作为下一个单词,这个过程称为采样(sampling);
- 将新单词追加到文本结尾,然后将整个文本再次输入模型;转 2;
以上 step 2 & 3 不断重复,得到的句子就越来越长。
2.3 GPT-2/GPT-3
生成效果(文本续写)预览
来看看生成的效果,这里拿 GPT-2 和 GPT-3 作为例子。
下面是在我的笔记本电脑上运行 GPT-2
,不断预测与采样,逐渐补全为一个故事。 但结果比较差,生成的故事基本上没什么逻辑可言:
下面是换成 GPT-3
(模型不再开源,所以是通过 API), GPT-3 和 GPT-2 基本架构一样,只是规模更大, 但效果突然变得非常好, 生成的故事不仅合乎逻辑,甚至还暗示 “物种 π” 居住在一个数学和计算王国:
2.4 ChatGPT
等交互式大模型
以上这个不断重复“预测+选取”来生成文本的过程,就是 ChatGPT 或其他类似大语言模型(LLM) 的底层工作原理 —— 逐单词(token)生成文本。
2.5 小结
以上是对 GPT 及其背后的 Transformer 的一个感性认识。接下来我们就深入到 Transformer 内部, 看看它是如何根据给定输入来预测(计算)出下一个单词的。
3 Transformer 数据处理四部曲
为理解 Transformer 的内部工作原理,本节从端到端(从最初的用户输入,到最终的模型输出)的角度看看数据是如何在 Transformer 中流动的。 从宏观来看,输入数据在 Transformer 中经历如下四个处理阶段:
Transformer 数据处理四部曲
下面分别来看。
3.1 Embedding:分词与向量表示
首先,输入内容会被拆分成许多小片段(这个过程称为 tokenization),这些小片段称为 token
,
- 对于文本:token 通常是单词、词根、标点符号,或者其他常见的字符组合;
- 对于图片:token 可能是一小块像素区域;
- 对于音频:token 可能是一小段声音。
然后,将每个 token 用一个向量(一维数组)来表示。
3.1.1 token 的向量表示
这实际上是以某种方式在编码该 token;
Embedding:每个 token 对应一个 N*1
维度的数值格式表示的向量。
3.1.2 向量表示的直观解释
如果把这些向量看作是在高维空间中的坐标, 那么含义相似的单词在这个高维空间中是相邻的。
词义相近的四个单词 “leap/jump/skip/hop” 在向量空间中是相邻的
将输入进行 tokenization 并转成向量表示之后,输入就从一个句子就变成了一个向量序列。 接下来,这个向量序列会进行一个称为 attention 的运算。
3.2 Attention:embedding 向量间的语义交流
3.2.1 语义交流
attention 使得向量之间能够相互“交流”信息。这个交流是双向的,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向量都会更新自身的值。
这种信息“交流”是有上下文和语义理解能力的。
3.2.2 例子:”machine learning model
” / “fashion model
”
例如,“model” 这个词在 “machine learning model”(机器学习模型)和在 “fashion model”(时尚模特)中的意思就完全不一样, 因此虽然是同一个单词(token),但对应的 embedding 向量是不同的,
Attention 模块的作用就是确定上下文中哪些词之间有语义关系,以及如何准确地理解这些含义(更新相应的向量)。 这里说的“含义”(meaning),指的是编码在向量中的信息。
3.3 Feed-forward / MLP:向量之间无交流
Attention 模块让输入向量们彼此充分交换了信息(例如,单词 “model” 指的应该是“模特”还是“模型”), 然后,这些向量会进入第三个处理阶段:
第三阶段:多层感知机(multi-layer perceptron
),也称为前馈层(feed-forward layer
)。
3.3.1 针对所有向量做一次性变换
这个阶段,向量之间没有互相“交流”,而是并行地经历同一处理:
3.3.2 直观解释
后面会看,从直观上来说,这个步骤有点像对每个向量都提出一组同样的问题,然后根据得到的回答来更新对应的向量:
以上解释中省略了归一化等一些中间步骤,但已经可以看出: attention 和 feed-forward 本质上都是大量的矩阵乘法,
本文的一个目的就是让读者理解这些矩阵乘法的直观意义。
3.3.3 重复 Attention + Feed-forward 模块,组成多层网络
Transformer 基本上是不断复制 Attention 和 Feed-forward 这两个基本结构, 这两个模块的组合成为神经网络的一层。在每一层,
- 输入向量通过 attention 更新彼此;
- feed-forward 模块将这些更新之后的向量做统一变换,得到这一层的输出向量;
3.4 Unembedding:概率
3.4.1 最后一层 feed-forward 输出中的最后一个向量
如果一切顺利,最后一层 feed-forward 输出中的最后一个向量(the very last vector in the sequence), 就已经包含了句子的核心意义(essential meaning of the passage)。对这个向量进行 unembedding 操作(也是一次性矩阵运算), 得到的就是下一个单词的备选列表及其概率:
图:原始输入为 "To date, the cleverest thinker of all time was",让模型预测下一个 token。经过多层 attention + feed-forward 之后, 最后一层输出的最后一个向量已经学习到了输入句子表达的意思,(经过简单转换之后)就能作为下一个单词的概率。
3.4.2 下一个单词的选择
根据一定的规则选择一个 token,
- 注意这里不一定选概率最大的,根据工程经验,一直选概率最大的,生成的文本会比较呆板;
- 实际上由一个称为
temperature
的参数控制;
3.5 小结
以上就是 Transformer 内部的工作原理。
前面已经提到,有了一个这样的预测下一个单词模型,就能通过如下步骤让它生成更长的文字,非常简单:
- 将初始文本输入模型;
- 模型预测出下一个可能的单词列表及其概率,然后通过某种算法(不一定挑概率最大的) 从中选一个作为下一个单词,这个过程称为采样(sampling);
- 将新单词追加到文本结尾,然后将整个文本再次输入模型;转 2;
4 GPT -> ChatGPT:从文本补全到交互式聊天助手
GPT-3 的早期演示就是这样的:给 GPT-3 一段起始文本,它就自动补全(续写)故事和文章。 这正式以上介绍的 Transformer 的基本也是核心功能。
ChatGPT 的核心是 GPT 系列(GPT 3/3.5/4),但它怎么实现聊天这种工作方式的呢?
4.1 系统提示词,伪装成聊天
其实很简单,将输入文本稍作整理,弄成聊天内容,然后把这样的文本再送到 GPT/Transformer, 它就会把这个当前是聊天内容,续写下去。最后只需要把它续写的内容再抽出来返回给用户, 对用户来说,就是在聊天。
这段文本设定用户是在与一个 AI 助手交互的场景,这就是所谓的系统提示词(system prompt
)。
4.2 如何训练一个企业级 GPT 助手(译注)
OpenAI 官方对 GPT->ChatGPT 有过专门分享:如何训练一个企业级 GPT 助手(OpenAI,2023)
基础模型不是助手,它们不想回答问题,只想补全文档。 因此,如果让它们“写一首关于面包和奶酪的诗”,它们不仅不“听话”,反而会有样学样,列更多的任务出来,像下面左图这样,
这是因为它只是在忠实地补全文档。 但如果你能成功地提示它,例如,开头就说“这是一首关于面包和奶酪的诗”, 那它接下来就会真的补全一首这样的诗出来,如右图。
我们还可以通过 few-shot 来进一步“欺骗”它。把你想问的问题整理成一个“提问+回答”的文档格式, 前面给一点正常的论述,然后突然来个问题,它以为自己还是在补全文档,其实已经把问题回答了:
这就是把基础模型调教成一个 AI 助手的过程。
5 总结
本文整理翻译了原视频的前半部分,通过可视化方式解释 GPT/Transformer 的内部工作原理。 原视频后面的部分是关于 general deep learning, machine learning 等等的基础,想继续学习的,强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