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持续集成与持续部署(CI/CD)工具 - Jenkins】详解

持续集成与持续部署(CI/CD)工具 - Jenkins

一、持续集成与持续部署概述

(一)概念

  • 持续集成(Continuous Integration,CI):是一种软件开发实践,要求开发团队成员频繁地将各自的代码变更合并到主干分支(通常是主分支)中。每次代码提交后,会自动触发构建过程,包括编译代码、运行单元测试等操作,以便尽早发现集成问题,确保代码的质量和一致性。例如,一个多人协作开发的 Java 项目,不同开发人员每天多次将自己编写的代码提交到 Git 仓库的主分支,每次提交都会触发 CI 流程来验证代码是否能正确编译和通过基本测试。
  • 持续部署(Continuous Deployment,CD):在持续集成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是指当代码通过了所有的测试和质量检查后,自动将其部署到生产环境或者预生产环境等目标环境中,实现软件的快速、频繁发布,减少人工干预带来的错误和延迟,让用户能够更快地使用到新功能或修复后的版本。比如一个电商网站的后端服务,新功能开发完成并通过 CI 流程验证后,能直接通过持续部署流程快速上线,让用户可以体验到新特性。

(二)意义及重要性

  • 提高代码质量:通过频繁的集成和自动化测试,能及时发现代码中的语法错误、逻辑问题以及不同模块间的集成冲突等,在问题产生的早期就进行修复,避免问题在后续开发过程中积累和放大,使得最终交付的代码更加稳定可靠。
  • 加速软件开发周期:减少了手动构建、测试和部署的时间成本,开发人员可以快速得到代码变更后的反馈,一旦代码通过验证就能快速部署上线,提高了软件发布的频率,让产品能够更快地响应市场需求和用户反馈,增强竞争力。
  • 增强团队协作:明确了开发流程和规范,每个开发人员的代码变更都需要经过统一的 CI/CD 流程检验,促使大家遵循相同的代码标准和集成规范,便于团队成员之间更好地协同工作,降低因代码合并等问题产生的沟通成本和冲突。
(三)Jenkins 作为 CI/CD 工具的特点、优势及广泛应用原因
1. 特点
  • 开源且免费:Jenkins 是开源的自动化服务器,其源代码完全开放,任何人都可以查看、修改和贡献代码,这使得大量开发者和企业可以免费使用它来构建自己的 CI/CD 流程,降低了工具使用成本。从源码层面看,其开源性也吸引了众多开发者参与到功能扩展和优化中,代码仓库(https://github.com/jenkinsci/jenkins)中有丰富的提交记录和分支,展示了社区的活跃程度和持续改进的过程。
  • 高度可扩展:拥有庞大的插件生态系统,通过安装不同的插件可以轻松扩展其功能,满足各种不同的项目需求,比如与不同的代码仓库(Git、Subversion 等)、构建工具(Maven、Gradle 等)、部署平台(Docker、Kubernetes 等)进行集成,在源码中定义了清晰的插件加载和扩展机制,方便开发者编写自定义插件来适配特定场景。
  • 跨平台支持:可以运行在多种操作系统上,包括 Linux、Windows、macOS 等,方便不同环境下的团队使用,无论开发团队使用何种操作系统进行开发和部署,都能找到合适的方式安装和运行 Jenkins,其底层代码对不同操作系统的兼容性做了相应处理,通过抽象底层操作系统相关操作来实现统一的功能接口。
  • 易用性和可视化界面:提供了直观的 Web 界面,即使是非技术人员也能相对容易地理解和操作,能够方便地创建项目、配置任务、查看构建历史和结果等,从源码角度看,其前端代码(基于 Java 相关的 Web 框架实现)和后端逻辑紧密配合,实现了简洁清晰的操作流程呈现和交互功能。
2. 优势
  • 灵活的工作流配置:可以通过编写 Jenkinsfile(一种基于 Groovy 语言的文本文件,用于定义流水线)或者在 Web 界面上使用图形化的构建流程配置工具,根据项目的实际需求定制复杂多样的构建、测试和部署工作流,实现顺序执行、并行执行、条件判断等多种逻辑,满足不同项目的复杂业务场景,在源码中对流水线的解析和执行逻辑有详细的实现,确保按照配置准确运行每个步骤。
  • 强大的社区支持:作为开源项目,拥有庞大的全球社区,开发者在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方便地在社区论坛、邮件列表等渠道寻求帮助,同时社区也会不断分享最佳实践案例、新的插件开发成果等,加速知识传播和技术迭代,这背后得益于开源社区的积极参与和贡献,大家共同完善文档、解答疑问以及对代码进行优化改进。
  • 稳定性和可靠性:经过大量项目的实践检验,在处理大规模构建任务、频繁的代码变更集成以及复杂的部署场景时,能够保持稳定运行,其内部的任务调度机制、资源管理机制(在源码中有相关的模块来实现对构建任务的排队、分配资源以及处理并发等情况)等保障了即使在高负载情况下也能有条不紊地完成各项工作。
3. 广泛应用原因
  • 适配多种技术栈:无论是传统的 Java 企业级项目,还是新兴的基于微服务、容器化的项目,都能通过合适的插件和配置与 Jenkins 进行良好的集成,比如可以为基于 Spring Boot 的微服务项目配置 Maven 构建、JUnit 测试以及 Docker 部署的 CI/CD 流程,也可以为 Python 项目配置相应的构建和部署逻辑,满足不同技术背景团队的需求。
  • 符合企业级需求:许多企业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注重流程规范、质量保障以及效率提升,Jenkins 的功能特点和优势正好契合这些需求,能够帮助企业建立标准化的 CI/CD 流程,实现软件的高效、稳定开发和部署,并且可以通过权限管理(在源码中有对应的权限模块来控制用户对项目、配置等的访问权限)等功能保障企业数据和流程的安全性。
  • 易于与现有系统集成:可以方便地与企业内部已有的开发工具(如代码编辑器、IDE 等)、代码仓库、服务器环境等进行对接,将 CI/CD 流程融入到现有的整体软件开发体系中,减少额外的系统改造和集成成本,例如通过配置 Git 插件可以直接与企业内部的 GitLab 仓库相连,实现代码变更的自动感知和触发构建任务。

二、Jenkins 的安装与配置

(一)安装过程(以 Linux 系统下安装为例)

1. 安装 Java 环境

Jenkins 是基于 Java 开发的,所以首先需要安装 Java 环境(以安装 OpenJDK 11 为例):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install openjdk-11-jdk

通过以下命令验证 Java 安装是否成功:

java -version
2. 添加 Jenkins 仓库并安装

添加 Jenkins 仓库的 GPG 密钥:

wget -q -O - https://pkg.jenkins.io/debian/jenkins.io.key | sudo apt-key add -

将 Jenkins 仓库添加到系统的软件源列表中(以 Ubuntu 为例):

sudo sh -c 'echo deb https://pkg.jenkins.io/debian-stable binary/ > /etc/apt/sources.list.d/jenkins.list'

安装 Jenkins: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install jenkins
3. 启动 Jenkins 服务并访问

启动 Jenkins 服务:

sudo systemctl start jenkins

查看服务状态:

sudo systemctl status jenkins

默认情况下,Jenkins 会在本地的 8080 端口运行,通过浏览器访问 http://<服务器 IP 地址>:8080,首次访问时需要按照提示输入初始密码进行解锁,初始密码可以在服务器上通过以下命令查看:

sudo cat /var/lib/jenkins/secrets/initialAdminPassword

(二)配置过程

1. 安装推荐插件

在首次登录 Jenkins 后的初始化界面,选择 “安装推荐插件” 选项,Jenkins 会自动下载并安装一系列常用的插件,如 Git 插件(用于与 Git 代码仓库集成)、Maven 插件(用于构建 Java 项目)等,这些插件会增强 Jenkins 的功能,使其能够更好地适配常见的项目构建和部署需求,安装过程会显示进度条,等待安装完成即可。

2. 创建管理员用户

安装完推荐插件后,需要创建一个管理员用户,填写用户名、密码、邮箱等信息,这将作为后续登录 Jenkins 进行管理操作的账号,完成后点击 “保存并继续” 按钮。

3. 配置 Jenkins 实例 URL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配置 Jenkins 的实例 URL,一般如果是在本地服务器访问,保持默认的 http://<服务器 IP 地址>:8080 即可,配置完成后点击 “保存并完成” 按钮,进入 Jenkins 的主界面,表示配置基本完成,可以开始创建项目并配置构建任务了。

(三)示例:在 Jenkins 中创建项目、配置构建任务及自动化部署

1. 创建项目
  • 在 Jenkins 主界面,点击 “新建项目” 按钮,输入项目名称(如 MyJavaProject),选择 “自由风格项目”(这是一种比较通用、灵活的项目类型,可以自行配置各种构建步骤),然后点击 “确定” 按钮。
    在项目配置页面,有多个配置选项卡,下面逐步介绍关键配置内容。
2. 配置源码管理(与 Git 仓库集成)
  • 在 “源码管理” 选项卡中,选择 “Git”,填写 Git 仓库的 URL(例如 https://github.com/<用户名>/<项目仓库名>.git),如果仓库是私有的,还需要配置相应的认证信息(如用户名和密码或者 SSH 密钥等),可以通过点击 “添加” 按钮旁边的下拉菜单选择添加认证方式。
  • 可以指定要构建的 Git 分支,比如 main 分支或者其他特定的开发分支等,默认一般是 main 分支,这样 Jenkins 就能获取到对应分支上的代码进行后续构建操作,从源码角度看,Git 插件通过调用 Git 命令行工具(在 Linux 环境下)或者利用相关的 Git API(在不同操作系统下根据适配情况)来克隆、拉取仓库中的代码到 Jenkins 的工作空间中。
3. 配置构建环境(以 Java 项目使用 Maven 构建为例)
  • 在 “构建环境” 选项卡中,可以勾选一些相关的构建环境配置,比如对于需要使用 Maven 构建的 Java 项目,可以勾选 “Use Maven 3”(前提是已经安装了 Maven 并且 Jenkins 能识别到,一般在服务器上安装好 Maven 并配置好环境变量后 Jenkins 可以自动检测到),这样后续构建过程就可以使用 Maven 进行编译、打包等操作,其底层实现是 Jenkins 通过调用 Maven 命令(如 mvn clean install 等)在项目的工作空间中执行构建逻辑,在源码中与 Maven 相关的构建模块会根据配置组装并执行这些命令,并且处理构建过程中的输出、错误等情况。
4. 配置构建步骤
  • 在 “构建” 选项卡中,点击 “增加构建步骤” 按钮,选择 “Execute shell”(如果是在 Linux 环境下,若是 Windows 环境可以选择 “Execute Windows batch script”),在命令输入框中输入具体的构建命令,以 Java 项目为例,可以输入以下命令来执行 Maven 构建并运行单元测试:
mvn clean install -DskipTests=false

这里 -DskipTests=false 表示不跳过单元测试,确保代码在构建过程中经过测试验证,当然也可以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添加其他命令,比如对构建生成的 JAR 文件进行一些额外的处理或者验证操作等,构建步骤的命令会按照顺序依次执行,每个步骤的执行结果会被记录下来,用于后续查看构建是否成功以及排查问题,从源码层面看,Jenkins 会启动一个子进程来执行这些 shell 命令,并实时捕获输出流和错误流,将相关信息反馈到 Web 界面上供用户查看。

5. 配置自动化部署(以部署到远程服务器为例)
  • 首先,需要在 Jenkins 中配置远程服务器的连接信息,点击 “系统管理” -> “系统设置”,在页面下方找到 “Publish over SSH” 配置项(如果没有需要先安装 “Publish over SSH” 插件),点击 “新增” 按钮,填写远程服务器的 IP 地址、用户名、密码(或者 SSH 密钥等认证信息)、远程目录(即要将文件部署到远程服务器的哪个目录下)等信息,保存配置。
  • 然后,回到项目配置页面,在 “构建后操作” 选项卡中,点击 “增加构建后操作步骤” 按钮,选择 “Send build artifacts over SSH”,选择之前配置好的 SSH 服务器配置名称,在 “Transfer Set” 中填写要传输的文件或目录信息,比如对于 Java 项目构建生成的 JAR 文件,可以填写 target/*.jar(表示将 target 目录下的所有 JAR 文件传输到远程服务器),这样在构建完成后,Jenkins 会自动将指定的文件通过 SSH 协议传输到远程服务器上,实现简单的自动化部署,在源码中,“Publish over SSH” 插件通过建立 SSH 连接,利用 SSH 相关的库和协议实现文件的传输操作,并且处理连接过程中的各种情况(如认证、传输进度等)确保部署过程顺利进行。

通过以上配置,就完成了一个简单的基于 Jenkins 的 Java 项目的 CI/CD 流程搭建,每次开发人员向 Git 仓库提交代码变更时,Jenkins 会自动拉取代码、执行构建任务(包括编译、测试等),如果构建成功还会将生成的文件自动部署到远程服务器上,实现了持续集成和简单的持续部署功能。

三、Jenkins 的插件机制、工作流配置及性能优化与安全保障

(一)插件机制

1. 插件的结构与组成

Jenkins 插件通常由多个部分组成,从源码结构来看,一般包含以下关键元素:

  • Java 代码:实现插件的核心功能逻辑,比如与外部系统的交互(如和某个特定代码仓库集成的插件会通过 Java 代码调用对应仓库的 API 来获取代码等)、构建步骤的扩展(如新增一种特定的构建工具的执行逻辑)、UI 界面的扩展(用于在 Jenkins 的 Web 界面上呈现相关的配置选项等),这些 Java 代码遵循 Jenkins 插件开发的规范和接口定义,通过实现特定的接口(如 hudson.tasks.BuildStep 接口用于扩展构建步骤)来融入到 Jenkins 的整体功能体系中。
  • 配置文件:以 XML 等格式存在,用于定义插件的配置参数、依赖关系等信息,例如插件可能需要配置一些连接字符串、认证信息等,这些都会在配置文件中体现,并且在 Jenkins 加载插件时会读取并解析这些配置文件,根据其中的内容来初始化插件的运行参数,确保插件能够正确运行,配置文件也方便用户在 Jenkins 的 Web 界面上进行相关参数的设置和修改。
  • 资源文件:包括 HTML、CSS、JavaScript 等文件,主要用于在 Jenkins 的 Web 界面上呈现插件相关的可视化元素,比如自定义的配置页面样式、交互逻辑等,通过与 Java 代码的配合,实现插件功能在用户操作层面的展示和交互,使得用户能够方便地配置和使用插件提供的功能,资源文件会被 Jenkins 的 Web 框架合理加载和呈现,遵循相应的前端开发规范和 Jenkins 插件 UI 集成要求。
2. 插件的加载与运行原理
  • 当 Jenkins 启动时,它会扫描其插件目录(默认在 JENKINS_HOME/plugins 目录下,JENKINS_HOME 是 Jenkins 的主目录,其位置可以在启动配置等地方指定),查找所有的插件 JAR 文件,对于每个插件 JAR 文件,它会通过 Java 的类加载机制加载其中的类,并解析插件的配置文件来获取相关参数信息,在源码中有专门的插件加载模块负责这个过程,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则加载插件,确保插件之间的依赖关系正确处理(如果插件 A 依赖插件 B,会先确保插件 B 被正确加载后再加载插件 A)。
  • 一旦插件被加载,Jenkins 会根据插件实现的接口和功能注册情况,将插件的功能融入到自身的功能体系中,比如插件扩展了一种新的构建步骤,那么在项目配置的构建步骤选择列表中就会出现该插件提供的选项,用户可以选择并配置使用,插件在运行时会根据用户的配置以及 Jenkins 整体的构建、部署等流程触发相应的功能执行,例如在构建过程中执行特定的代码逻辑或者与外部系统进行交互等,整个过程由 Jenkins 的核心调度和执行机制来协调,确保插件功能的有序运行和与其他插件、Jenkins 原生功能的协同工作。
3. 插件开发示例(简单的自定义构建步骤插件)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展示如何开发一个自定义的 Jenkins 插件来添加一个新的构建步骤,假设我们要创建一个插件,在构建过程中打印一个自定义的消息到控制台(只是一个简单示例用于说明插件开发的基本思路,实际插件会更复杂):

创建项目结构:

首先创建一个 Maven 项目,按照以下结构组织文件(可以使用 IDE 如 IntelliJ IDEA 或者通过命令行工具创建):

my-custom-plugin/
├── pom.xml
└── src/
    └── main/
        ├── java/
        │   └── com/example/jenkinsplugin/
        │       ├── CustomBuildStep.java
        │       └── CustomBuildStepDescriptor.java
        └── resources/
            └── hudson.tasks.BuildStep/
                └── com.example.jenkinsplugin.CustomBuildStep/
                    ├── config.jelly
                    └── help-message.html

pom.xml 文件配置:
pom.xml 是 Maven 项目的核心配置文件,用于管理项目的依赖、插件以及构建相关的配置等。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配置,用于构建我们的 Jenkins 插件项目(注意版本号等信息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project xmlns="http://maven.apache.org/POM/4.0.0"
         xmlns:xsi="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instance"
         xsi:schemaLocation="http://maven.apache.org/POM/4.0.0 http://maven.apache.org/xsd/maven-4.0.0.xsd">
    <modelVersion>4.0.0</modelVersion>
    <groupId>com.example</groupId>
    <artifactId>my-custom-plugin</artifactId>
    <version>1.0-SNAPSHOT</version>
    <packaging>hpi</packaging>

    <name>My Custom Jenkins Plugin</name>

    <properties>
        <java.version>11</java.version>
        <jenkins.version>2.387.1</jenkins.version>
    </properties>

    <dependencies>
        <dependency>
            <groupId>org.jenkins-ci.main</groupId>
            <artifactId>jenkins-core</artifactId>
            <version>${jenkins.version}</version>
            <scope>provided</scope>
        </dependency>
    </dependencies>

    <build>
        <plugins>
            <plugin>
                <groupId>org.apache.maven.plugins</groupId>
                <artifactId>maven-compiler-plugin</artifactId>
                <version>3.8.1</version>
                <configuration>
                    <source>${java.version}</source>
                    <target>${java.version}</target>
                </configuration>
            </plugin>
            <plugin>
                <groupId>org.jenkins-ci.tools</groupId>
                <artifactId>maven-hpi-plugin</artifactId>
                <version>1.137</version>
                <extensions>true</extensions>
            </plugin>
        </plugins>
    </build>
</project>

解释:

  • <packaging> 元素设置为 hpi,这表示要构建的是一个 Jenkins 插件的打包格式(Hudson Plugin Installer,HPI),以便 Jenkins 能够识别和安装。
  • <dependencies> 部分引入了 jenkins-core 依赖,其版本通过属性指定,scope 设置为 provided,意味着这个依赖在编译和运行时由 Jenkins 本身提供,不需要打包到插件中,因为插件运行在 Jenkins 环境下,会使用已有的 Jenkins 核心库。
  • <build> 部分配置了两个重要的 Maven 插件:
    • maven-compiler-plugin 用于指定 Java 编译的源版本和目标版本,这里都设置为 11,确保代码按照指定的 Java 版本进行编译。
    • maven-hpi-plugin 是专门用于构建 Jenkins 插件的插件,设置 extensions 为 true,它会帮助将项目打包成 HPI 格式的插件文件,以便后续部署到 Jenkins 中使用。

Java 代码实现(核心功能逻辑):
CustomBuildStep.java 文件内容如下,用于定义实际的构建步骤逻辑:

package com.example.jenkinsplugin;

import hudson.Extension;
import hudson.Launcher;
import hudson.model.AbstractBuild;
import hudson.model.AbstractProject;
import hudson.model.BuildListener;
import hudson.tasks.BuildStepDescriptor;
import hudson.tasks.Builder;
import org.kohsuke.structured-console-plugin.StructuredConsoleNote;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java.util.Collections;

public class CustomBuildStep extends Builder {

    private String customMessage;

    public CustomBuildStep(String customMessage) {
        this.customMessage = customMessage;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perform(AbstractBuild<?,?> build, Launcher launcher, BuildListener listener)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IOException {
        listener.getLogger().println(StructuredConsoleNote.key("my-plugin-note").append(customMessage).encode());
        return true;
    }

    @Extension
    public static class CustomBuildStepDescriptor extends BuildStepDescriptor<Builder>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isApplicable(Class<? extends AbstractProject> jobType) {
            return true;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getDisplayName() {
            return "My Custom Build Step";
        }

        public String getCustomMessage() {
            return "";
        }

        public void setCustomMessage(String customMessage) {
            // 这里可以添加逻辑来设置消息,例如保存到配置中
        }
    }
}

解释:

  • CustomBuildStep 类继承自 hudson.tasks.Builder,这是实现 Jenkins 构建步骤的基类。它有一个成员变量 customMessage,用于存储要打印的自定义消息。
  • perform 方法是核心的执行逻辑所在,它在构建过程中被调用。在这个方法中,通过 listener.getLogger().println 将自定义消息打印到构建的控制台输出中,这里使用了 StructuredConsoleNote 来对消息进行格式化处理(可以实现一些样式等功能,此处简单使用),返回 true 表示构建步骤执行成功。
  • CustomBuildStepDescriptor 内部类使用了 @Extension 注解,用于将这个描述符注册到 Jenkins 中,使其能够被识别为一个插件的一部分。
  • isApplicable 方法返回 true,表示这个构建步骤适用于所有类型的项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修改这里的逻辑来限制适用项目类型)。
  • getDisplayName 方法返回在 Jenkins 构建步骤选择列表中显示的名称,这里是 “My Custom Build Step”,方便用户识别和选择。
  • getCustomMessage 和 setCustomMessage 方法可以用于获取和设置自定义消息,在更复杂的插件中,可以在这里与配置文件交互,实现持久化存储消息等功能,当前示例只是简单的定义,暂未做复杂配置关联。

配置文件(config.jelly):
config.jelly 文件用于定义插件在 Jenkins Web 界面上的配置页面呈现方式,内容如下: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j:jelly xmlns:j="jelly:core" xmlns:st="jelly:stapler" xmlns:d="jelly:define" xmlns:l="jelly:lookup">
    <st:adjunct includes="hudson.util.FormValidation" />
    <f:entry title="Custom Message" field="customMessage">
        <f:textbox />
    </f:entry>
</j:jelly>

解释:
这个 XML 文件定义了一个简单的输入框,用于让用户在 Jenkins 的配置界面中输入自定义消息。<f:entry> 标签表示一个配置项的入口,title 属性设置为 “Custom Message”,这就是在界面上显示的配置项标题,field 属性指定了对应的字段名(与 CustomBuildStep 类中的 customMessage 变量关联),<f:textbox /> 则表示使用一个文本框来接收用户输入。
帮助文档(help-message.html):
help-message.html 文件用于提供关于插件配置项的帮助信息,内容可以简单如下: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Custom Message Help</title>
</head>
<body>
    <p>Enter the custom message that will be printed during the build process.</p>
</body>
</html>

解释:
只是简单地说明了用户在配置项中输入的内容用途,即输入的自定义消息将会在构建过程中被打印出来,在实际插件中可以更详细地阐述功能、使用示例等信息。

构建和部署插件:
在项目目录下,通过 Maven 命令来构建插件:

mvn clean package
  • 这会在 target 目录下生成一个 my-custom-plugin-1.0-SNAPSHOT.hpi 文件(文件名根据项目的 artifactId 和 version 等信息而定),然后可以在 Jenkins 中通过 “系统管理” -> “管理插件” -> “高级” -> “上传插件” 的方式,选择这个生成的 HPI 文件进行安装,安装完成后,在创建或编辑项目的构建步骤时,就可以看到 “My Custom Build Step” 这个选项了,选择它并输入自定义消息,在项目构建时就会按照插件的逻辑将消息打印到控制台中。

通过这个简单的插件开发示例,可以了解到 Jenkins 插件开发的基本流程和涉及的关键元素,实际开发更复杂、功能更强大的插件也是基于类似的结构和原理,只是需要在与外部系统交互、功能逻辑实现以及 UI 界面设计等方面做更多深入的工作。

(二)工作流配置

Jenkins 支持多种方式来配置工作流,以满足不同复杂度和需求的项目,两种常见的方式是通过 Jenkinsfile 和图形化界面配置,下面分别介绍:

1. Jenkinsfile(声明式流水线和脚本式流水线)
  • 声明式流水线示例及解释:
    假设我们有一个更复杂的 Java 项目,涉及多个阶段的构建、测试以及部署到不同环境(开发环境、测试环境、生产环境),以下是一个使用声明式流水线的 Jenkinsfile 示例:
pipeline {
    agent any
    stages {
        stage('Checkout') {
            steps {
                git 'https://github.com/<用户名>/<项目仓库名>.git'
            }
        }
        stage('Build') {
            steps {
                sh'mvn clean install -DskipTests=false'
            }
        }
        stage('Unit Tests') {
            steps {
                sh'mvn test'
            }
        }
        stage('Integration Tests') {
            steps {
                // 这里可以添加集成测试相关的命令或脚本,比如启动相关服务并运行集成测试用例
                sh './run-integration-tests.sh'
            }
        }
        stage('Deploy to Dev') {
            when {
                expression {
                    return currentBuild.result == null || currentBuild.result == 'SUCCESS'
                }
            }
            steps {
                // 配置部署到开发环境的逻辑,例如通过 SSH 传输文件等,参考前面的自动化部署示例相关步骤
                sshPublisher(publishers: [sshPublisherDesc(configName: 'dev-server', transfers: [sshTransfer(cleanRemote: false, excludes: '', execCommand: '', execTimeout: 120000, flatten: false, makeEmptyDirs: false, noDefaultExcludes: false, patternSeparator: '[, ]+', remoteDirectory: '/var/www/dev', remoteDirectorySDF: false, removePrefix: 'target', sourceFiles: 'target/*.jar')])])
            }
        }
        stage('Deploy to Test') {
            when {
                expression {
                    return currentBuild.result == 'SUCCESS'
                }
            }
            steps {
                // 类似部署到开发环境,配置部署到测试环境的逻辑
                sshPublisher(publishers: [sshPublisherDesc(configName: 'test-server', transfers: [sshTransfer(cleanRemote: false, excludes: '', execCommand: '', execTimeout: 120000, flatten: false, makeEmptyDirs: false, noDefaultExcludes: false, patternSeparator: '[, ]+', remoteDirectory: '/var/www/test', remoteDirectorySDF: false, removePrefix: 'target', sourceFiles: 'target/*.jar')])])
            }
        }
        stage('Deploy to Prod') {
            when {
                expression {
                    return currentBuild.result == 'SUCCESS' && env.RELEASE_APPROVED == 'true'
                }
            }
            steps {
                // 配置部署到生产环境的逻辑,这里增加了一个环境变量条件判断,例如需要经过人工审核批准等情况
                sshPublisher(publishers: [sshPublisherDesc(configName: 'prod-server', transfers: [sshTransfer(cleanRemote: false, excludes: '', execCommand: '', execTimeout: 120000, flatten: false, makeEmptyDirs: false, noDefaultExcludes: false, patternSeparator: '[, ]+', remoteDirectory: '/var/www/prod', remoteDirectorySDF: false, removePrefix: 'target', sourceFiles: 'target/*.jar')])])
            }
        }
    }
}

解释:

  • pipeline 块是整个流水线的开始,定义了整个持续集成和持续部署流程的框架。
  • agent any 表示这个流水线可以在任何可用的 Jenkins 节点上执行,也可以指定具体的节点标签等更精确的执行环境。
  • stages 块内包含了多个 stage,每个 stage 代表了工作流中的一个阶段,例如 Checkout 阶段用于从 Git 仓库拉取代码(通过 git 命令实现,这里使用的是对应的 Groovy 语法来调用命令),Build 阶段执行 Maven 构建命令,Unit Tests 和 Integration Tests 阶段分别运行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后续的 Deploy to Dev、Deploy to Test、Deploy to Prod 阶段则根据不同的条件和逻辑将构建生成的文件部署到相应的环境中。
  • 在每个 stage 的 steps 块中,具体定义了该阶段要执行的操作,这些操作通过 Groovy 语言结合相关命令或 Jenkins 内置的方法来实现,以下是更详细的解释:
    • Checkout 阶段:
      在 steps 块里使用 git 命令从指定的 Git 仓库拉取代码,其语法遵循 Groovy 中调用外部命令的方式。例如:
git 'https://github.com/<用户名>/<项目仓库名>.git'
  • 这里直接传入 Git 仓库的 URL,Jenkins 会在执行流水线时,利用其集成的 Git 相关功能(底层通过调用 Git 命令行工具或者 Git API,具体取决于配置和环境),将仓库中的代码克隆到当前构建的工作空间中,为后续的构建、测试等操作准备好代码基础。

Build 阶段:
通过 sh 方法来执行 shell 命令,在此阶段执行的是 Maven 构建命令:

sh'mvn clean install -DskipTests=false'
  • sh 方法告诉 Jenkins 在相应的执行环境(由 agent 定义的节点上)启动一个 shell 进程来运行命令。这里的 mvn clean install 是常见的 Maven 构建操作,-DskipTests=false 明确表示不跳过单元测试环节,即要求在构建过程中执行项目中编写的单元测试用例,确保代码在编译和打包后能通过基本的功能验证,通过这样的命令执行,Maven 会按照项目的 pom.xml 配置进行依赖下载、代码编译、打包等一系列操作,最终生成可部署的 JAR 文件等构建产物放在工作空间指定的目录下(通常是 target 目录)。

Unit Tests 阶段:
同样借助 sh 方法运行 Maven 的测试命令:

sh'mvn test'
  • 这个命令会触发 Maven 执行项目中预先编写好的单元测试用例,这些测试用例通常是基于 JUnit 等测试框架编写,用于对各个类和方法的功能进行独立的、细粒度的测试验证。在执行过程中,Maven 会收集测试结果,并将相关信息(如测试通过的数量、失败的数量、具体的失败原因等)反馈到 Jenkins 的构建日志中,方便开发人员查看和分析代码在单元测试层面是否存在问题,若有测试失败的情况,整个构建流程可以根据配置决定是否继续往下执行或者直接标记为失败状态。

Integration Tests 阶段:
示例中使用了如下代码:

sh './run-integration-tests.sh'
  • 此阶段往往用于运行集成测试,集成测试侧重于测试不同模块、组件之间的交互是否符合预期,其测试范围和复杂度相较于单元测试更大。这里通过执行一个自定义的脚本 run-integration-tests.sh(实际项目中需根据自身的集成测试框架和需求编写该脚本内容,可能涉及启动多个相关服务、配置测试环境以及运行集成测试用例等一系列操作)来完成集成测试工作。与单元测试类似,集成测试的结果也会被记录并反馈到 Jenkins 的构建日志中,为判断整个项目的集成情况提供依据。

Deploy to Dev 阶段:
这个阶段在部署到开发环境时,配置了相应的条件判断和部署步骤。首先来看条件判断部分:

when {
    expression {
        return currentBuild.result == null || currentBuild.result == 'SUCCESS'
    }
}

-`这里使用 when 块结合 expression 来定义一个条件表达式,意思是当当前构建的结果为空(即构建刚开始或者还未产生最终结果)或者构建结果为 SUCCESS(表示前面的构建、测试等阶段都顺利通过)时,才会执行后续的部署步骤。这样的条件判断确保只有代码质量经过初步验证后才进行部署操作,避免将有问题的代码部署到环境中。

然后是部署步骤部分,使用了 sshPublisher 方法进行部署相关的配置:

sshPublisher(publishers: [sshPublisherDesc(configName: 'dev-server', transfers: [sshTransfer(cleanRemote: false, excludes: '', execCommand: '', execTimeout: 120000, flatten: false, makeEmptyDirs: false, noDefaultExcludes: false, patternSeparator: '[, ]+', remoteDirectory: '/var/www/dev', remoteDirectorySDF: false, removePrefix: 'target', sourceFiles: 'target/*.jar')])])

sshPublisher 是 Jenkins 中用于通过 SSH 协议进行文件传输和远程执行命令的功能组件,在此处用于将本地构建生成的文件部署到开发环境的服务器上。它接收一个包含 sshPublisherDesc 的列表作为参数,其中 configName 指定了预先在 Jenkins 中配置好的 SSH 服务器连接配置(比如开发服务器的 IP 地址、用户名、认证信息等,这些配置在 Jenkins 的系统设置里完成,前面自动化部署部分有提及如何配置),transfers 列表里的 sshTransfer 则详细定义了文件传输的具体参数
例如:

  • cleanRemote 设置为 false,表示不清空远程服务器指定目录下的现有文件,避免误删重要文件。
  • excludes 为空字符串,表示没有要排除传输的文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指定一些不需要传输的文件或目录模式)。
  • execCommand 为空,表示在文件传输完成后不立即执行额外的命令(若有需要,可以在这里添加如启动服务、重启相关进程等命令)。
  • execTimeout 设置了执行操作的超时时间(单位为毫秒),这里设置为 120000 毫秒,确保在一定时间内完成部署相关操作,防止因网络或其他问题导致长时间阻塞。
  • flatten 设置为 false,保持文件在传输时的目录结构(若设置为 true,会将所有文件扁平化放置在远程目录下)。
  • makeEmptyDirs 为 false,不会自动创建空目录(根据实际部署需求来决定是否需要创建)。
  • noDefaultExcludes 为 false,遵循默认的文件排除规则(可以根据情况修改这个参数来调整排除逻辑)。
  • patternSeparator 定义了文件匹配模式的分隔符,用于处理多个文件或目录的匹配情况。
  • remoteDirectory 指定了将文件传输到远程服务器的目标目录,这里是 /var/www/dev,表示部署到开发服务器的这个特定目录下。
  • remoteDirectorySDF 为 false(其具体作用与日期格式化等相关的目录设置有关,通常按默认值即可)。
  • removePrefix 设置为 target,意味着在传输文件时会去除本地文件路径中的 target 这个前缀目录(例如本地是 target/myapp.jar,传输到远程就直接是 myapp.jar,放在指定的远程目录下)。
  • sourceFiles 指定了要传输的本地文件,这里是 target/*.jar,即把本地 target 目录下所有的 JAR 文件传输到远程服务器,满足将构建生成的项目可执行文件部署到开发环境的需求。

Deploy to Test 阶段:
与 Deploy to Dev 阶段类似,也有条件判断和部署步骤。条件判断部分:

when {
    expression {
        return currentBuild.result == 'SUCCESS'
    }
}

这里要求构建结果必须为 SUCCESS 才执行部署操作,相对开发环境部署,对代码质量的要求更为严格,因为测试环境通常更接近生产环境,需要确保代码经过了较为全面的验证。

部署步骤同样使用 sshPublisher 进行配置,只是配置参数中的 configName 变为 test-server(表示使用预先配置好的测试服务器连接信息),remoteDirectory 变为 /var/www/test(将文件部署到测试服务器的对应目录下),其他参数含义和作用与 Deploy to Dev 阶段一致,整体逻辑就是将通过了前面所有阶段验证的构建产物部署到测试环境中,方便后续进行更全面的测试,如功能测试、系统测试等,进一步确保软件质量符合上线标准。

Deploy to Prod 阶段:
此阶段的条件判断更为严格:

when {
    expression {
        return currentBuild.result == 'SUCCESS' && env.RELEASE_APPROVED == 'true'
    }
}
  • 除了要求构建结果为 SUCCESS 外,还增加了一个环境变量 RELEASE_APPROVED 的判断,要求其值为 true。这意味着在将代码部署到生产环境之前,不仅要通过所有的自动化测试,还需要经过人工的审核批准(例如通过在 Jenkins 界面上设置相应的环境变量或者结合其他审批流程来设置这个变量的值),这种双重保障机制确保生产环境的部署更加谨慎,避免因代码问题对线上业务造成影响。

  • 部署步骤也是通过 sshPublisher 实现,配置中的 configName 为 prod-server(对应生产服务器的连接配置),remoteDirectory 为 /var/www/prod(部署到生产服务器的指定目录下),以此将经过严格验证和审批的软件版本准确无误地部署到生产环境中,实现软件的最终上线发布,完成从代码提交到生产环境可用的完整持续集成和持续部署流程。
    通过这样详细且有条理的 Jenkinsfile 配置,以声明式流水线的方式清晰地定义了整个项目的 CI/CD 工作流,各个阶段分工明确、条件判断合理、部署操作精准,既能保证代码质量,又能高效地推动软件从开发到上线的进程,同时方便不同角色的团队成员(开发人员、测试人员、运维人员等)理解和协作,确保整个软件开发周期的顺畅进行。

  • 除了声明式流水线,Jenkins 还支持脚本式流水线,脚本式流水线提供了更灵活、更具编程性的方式来定义工作流,以下是一个简单的脚本式流水线示例及解释,对比展示两种方式的不同特点:

脚本式流水线示例及解释:

node('any') {
    stage('Checkout') {
        checkout([$class: 'GitSCM', 
                  branches: [[name: '*/main']], 
                  userRemoteConfigs: [[url: 'https://github.com/<用户名>/<项目仓库名>.git']]])
    }
    stage('Build') {
        sh'mvn clean install -DskipTests=false'
    }
    stage('Unit Tests') {
        try {
            sh'mvn test'
            currentBuild.result = 'SUCCESS'
        } catch (Exception e) {
            currentBuild.result = 'FAILURE'
            throw e
        }
    }
    stage('Integration Tests') {
        sh './run-integration-tests.sh'
    }
    stage('Deploy to Dev') {
        if (currentBuild.result == null || currentBuild.result == 'SUCCESS') {
            sshPublisher(publishers: [sshPublisherDesc(configName: 'dev-server', transfers: [sshTransfer(cleanRemote: false, excludes: '', execCommand: '', execTimeout: 120000, flatten: false, makeEmptyDirs: false, noDefaultExcludes: false, patternSeparator: '[, ]+', remoteDirectory: '/var/www/dev', remoteDirectorySDF: false, removePrefix: 'target', sourceFiles: 'target/*.jar')])])
        }
    }
    stage('Deploy to Test') {
        if (currentBuild.result == 'SUCCESS') {
            sshPublisher(publishers: [sshPublisherDesc(configName: 'test-server', transfers: [sshTransfer(cleanRemote: false, excludes: '', execCommand: '', execTimeout: 120000, flatten: false, makeEmptyDirs: false, noDefaultExcludes: false, patternSeparator: '[, ]+', remoteDirectory: '/var/www/test', remoteDirectorySDF: false, removePrefix: 'target', sourceFiles: 'target/*.jar')])])
        }
    }
    stage('Deploy to Prod') {
        if (currentBuild.result == 'SUCCESS' && env.RELEASE_APPROVED == 'true') {
            sshPublisher(publishers: [sshPublisherDesc(configName: 'prod-server', transfers: [sshTransfer(cleanRemote: false, excludes: '', execCommand: '', execTimeout: 120000, flatten: false, makeEmptyDirs: false, noDefaultExcludes: false, patternSeparator: '[, ]+', remoteDirectory: '/var/www/prod', remoteDirectorySDF: false, removePrefix: 'target', sourceFiles: 'target/*.jar')])])
        }
    }
}

解释:

整体结构与声明式流水线对比:
  • 脚本式流水线使用 node 关键字来指定执行的节点,这里 node(‘any’) 的作用与声明式流水线中的 agent any 类似,都是定义了流水线可以在任意可用的 Jenkins 节点上运行。但脚本式流水线的语法更偏向于 Groovy 脚本的常规写法,需要更明确地使用代码块来定义每个阶段以及相应的操作,而声明式流水线则采用了一种更声明式、结构化的语法,相对来说更容易阅读和理解,尤其是对于不太熟悉编程的人员。
各阶段具体操作解释:
  • Checkout 阶段:
    使用 checkout 方法来实现从 Git 仓库拉取代码,它接收一个包含 Git 相关配置的映射作为参数,其中 $class: ‘GitSCM’ 表示使用 Git 作为代码仓库管理工具,branches 定义了要拉取的分支信息(这里指定为 main 分支),userRemoteConfigs 则配置了 Git 仓库的 URL,整体功能与声明式流水线中使用 git 命令拉取代码是一致的,只是语法表现形式不同。
  • Build 阶段:
    同样通过 sh 方法执行 mvn clean install -DskipTests=false 命令来进行 Maven 构建,这和声明式流水线在此阶段的操作及目的相同,都是完成代码的编译、打包以及单元测试执行(不跳过单元测试)等构建工作。
  • Unit Tests 阶段:
    在脚本式流水线中,通过 try-catch 块来处理单元测试命令的执行情况。如果 mvn test 命令执行成功,就将当前构建的结果设置为 SUCCESS;如果出现异常(比如测试用例失败或者执行命令过程中出现错误等情况),则将结果设置为 FAILURE,并且重新抛出异常,这样后续阶段可以根据构建结果来决定是否继续执行,与声明式流水线中依靠 Maven 本身反馈的测试结果来影响整个构建流程的机制类似,但这里通过代码更显式地控制了构建结果的赋值和异常处理逻辑。
    后续部署阶段(Deploy to Dev、Deploy to Test、Deploy to Prod):
  • 基本逻辑与声明式流水线中的对应阶段一致,都是通过条件判断(使用 if 语句,对比声明式流水线中的 when 块结合 expression)来决定是否执行部署操作,并且在满足条件时,利用 sshPublisher 进行文件传输和部署相关配置,将构建产物部署到相应的环境中,只是语法上更贴近常规的 Groovy 编程中的条件判断和函数调用写法。
    总的来说,脚本式流水线和声明式流水线各有优劣,声明式流水线更简洁明了、结构清晰,适合大多数常规的 CI/CD 流程定义;而脚本式流水线则在需要更复杂的逻辑控制、动态生成流水线步骤等场景下更具优势,开发者可以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和团队的技术偏好来选择使用哪种方式来配置 Jenkins 的工作流。
2. 图形化界面配置工作流

Jenkins 也提供了图形化界面来配置工作流,这种方式对于不太熟悉代码编写或者只是进行简单项目的 CI/CD 配置的用户来说更加直观便捷。以下是通过图形化界面配置一个简单的 Java 项目 CI/CD 流程的大致步骤(以常见的自由风格项目为例):

  • 创建项目并配置基本信息:
    在 Jenkins 主界面点击 “新建项目”,输入项目名称,选择 “自由风格项目” 后点击 “确定”。进入项目配置页面,首先可以在 “描述” 字段填写项目的相关简介信息,方便后续查看和区分不同项目。
  • 源码管理配置:
    切换到 “源码管理” 选项卡,选择 “Git”(假设项目使用 Git 作为代码仓库),填写 Git 仓库的 URL,如 https://github.com/<用户名>/<项目仓库名>.git。如果是私有仓库,点击 “添加” 按钮旁边的下拉菜单,选择合适的认证方式(比如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或者配置 SSH 密钥)来添加认证信息,确保 Jenkins 能够成功拉取仓库中的代码。同时,可以指定要构建的分支,如默认的 main 分支或者其他特定的开发分支等,通过这些配置,Jenkins 就知道从哪里获取代码来启动后续的构建流程。
  • 构建环境配置:
    进入 “构建环境” 选项卡,根据项目的构建工具需求进行勾选配置。例如,如果是 Java 项目且使用 Maven 进行构建,勾选 “Use Maven 3”(前提是已在 Jenkins 所在服务器安装好 Maven 并配置好环境变量,使 Jenkins 能够识别到),这样 Jenkins 在构建过程中就能调用 Maven 命令来执行编译、打包等操作。此外,还可以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配置其他相关的构建环境选项,比如设置环境变量、配置 JDK 版本等,为后续的构建步骤提供合适的运行环境。
  • 构建步骤配置:
    点击 “构建” 选项卡,再点击 “增加构建步骤” 按钮,根据项目的构建流程添加相应的操作。常见的构建步骤配置情况如下:
1. 执行 shell 命令(适用于 Linux 环境下的项目,Windows 环境可对应选择 “执行 Windows 批处理脚本”)

对于基于 Linux 环境的项目,尤其是像 Java 项目使用 Maven 等构建工具时,常常会通过执行 shell 命令来驱动构建流程。例如,若要执行一个常规的 Maven 构建(包含编译、打包以及运行单元测试等操作),可以在 “增加构建步骤” 后选择 “Execute shell”,然后在命令输入框中输入如下命令:

mvn clean install -DskipTests=false
  • 这里的 mvn clean install 是 Maven 构建项目的标准命令组合,clean 用于清理之前构建生成的文件(如编译后的 .class 文件、打包生成的 JAR 文件等),确保每次构建都是基于最新的代码状态进行;install 则会将项目构建生成的 JAR 文件安装到本地 Maven 仓库中,方便其他项目依赖此项目时能够正确引用。而 -DskipTests=false 这个参数设置至关重要,它明确指示 Maven 在构建过程中不要跳过单元测试环节,会自动运行项目中预先编写好的基于各种测试框架(如 JUnit、TestNG 等)的单元测试用例,通过测试结果来验证代码的基本功能正确性。
  • 从 Jenkins 底层实现角度来看,当点击 “保存” 并触发构建任务时,Jenkins 会在其分配的构建节点(由前面配置的 agent 或者 node 决定)上启动一个 shell 子进程,将上述命令传递给该子进程去执行。在执行过程中,Jenkins 会实时捕获 shell 进程的标准输出流(用于展示正常的命令执行信息,比如 Maven 下载依赖、编译代码的进度等)和标准错误流(用于捕获命令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信息,像编译失败、测试用例不通过等具体报错内容),并将这些信息实时显示在 Jenkins 构建任务的控制台输出页面上,方便开发人员和运维人员等查看构建情况,及时发现并排查问题。
  • 除了这种常规的 Maven 构建命令,还可以根据项目的实际需求添加更多的 shell 命令。比如,如果项目中有一些自定义的脚本用于在构建前进行代码格式化检查、或者在构建后对生成的 JAR 文件进行额外的验证操作等,都可以依次添加在后续的 “增加构建步骤” 中,按照顺序依次执行这些 shell 命令,实现更为复杂和定制化的构建流程。例如,项目要求在构建完成后对生成的 JAR 文件进行大小检查,若超过一定阈值则给出警告提示,就可以添加如下命令(以下命令仅为示例,实际可能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JAR_SIZE=$(du -b target/*.jar | cut -f1)
if [ $JAR_SIZE -gt 10000000 ]; then
    echo "Warning: The generated JAR file size is larger than expected. Please check."
fi

上述脚本首先通过 du -b 命令获取目标目录下(这里假设 JAR 文件都在 target 目录下)所有 JAR 文件的大小(以字节为单位),再通过 cut -f1 提取出文件大小的数值部分,然后使用 if 语句进行条件判断,当文件大小大于设定的阈值(这里设定为 10000000 字节,即约 10MB,仅为示例阈值,实际可按需调整)时,就在控制台输出相应的警告信息,提醒相关人员关注文件大小情况,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是否存在不必要的依赖或者冗余代码等问题。

2. 调用构建工具(如 Maven、Gradle 等)
  • 除了直接执行 shell 命令来调用构建工具外,Jenkins 还提供了更直观的方式来配置常用构建工具的使用,这对于不太熟悉 shell 命令或者希望更便捷配置构建流程的用户来说较为友好。
  • 以 Maven 为例,在 “增加构建步骤” 的下拉菜单中,可以直接选择 “Invoke Maven 3”(同样前提是 Jenkins 已正确识别到系统中安装的 Maven 环境),点击后会弹出相应的配置界面。
  • 在这个界面中,“Goals and options” 字段是关键配置项,这里可以输入类似于在命令行中执行 Maven 命令时的参数部分,比如同样要执行完整的构建、安装以及运行单元测试操作,就可以输入 “clean install -DskipTests=false”,其效果与前面通过 “Execute shell” 方式执行 mvn clean install -DskipTests=false 命令是一致的。
    J- enkins 内部针对这种直接调用构建工具的方式进行了封装,在底层实现上,它同样会根据配置去调用系统中安装的对应版本的构建工具(此处是 Maven),并传递相应的参数进行执行。它会自动处理一些诸如构建工具的环境变量配置、构建日志的规范收集与展示等细节,开发人员只需要专注于填写正确的构建目标和参数即可。
  • 而对于 Gradle 等其他构建工具,操作方式也是类似的,在 “增加构建步骤” 中选择对应的 Gradle 选项,然后在相应配置界面输入如 build(用于执行 Gradle 构建任务)、test(用于运行 Gradle 项目中的测试任务)等符合 Gradle 语法规则的构建目标和参数,Jenkins 就能按照配置启动 Gradle 构建流程,实现项目的编译、打包以及测试等操作,并且将构建过程中的详细信息反馈到 Jenkins 的控制台输出页面上供查看和分析。
3. 执行 Ant 构建(适用于基于 Ant 构建工具的项目)
  • 如果项目是基于 Ant 构建的(虽然在现代 Java 项目中 Maven 和 Gradle 使用更为广泛,但部分遗留项目或特定场景下仍可能使用 Ant),Jenkins 同样支持配置 Ant 构建步骤。
  • 选择 “Execute Ant” 选项后,会出现 Ant 构建相关的配置界面,主要配置项就是 “Targets” 字段,在这里需要输入 Ant 构建文件(通常是 build.xml)中定义的构建目标名称。例如,若 build.xml 文件中定义了名为 compile、package 和 test 的构建目标,分别用于代码编译、打包以及运行测试任务,那么在 “Targets” 字段就可以输入 “compile package test”(多个目标之间用空格隔开),告诉 Jenkins 按照这个顺序依次执行 Ant 构建目标。
  • Jenkins 在执行 Ant 构建时,会首先定位到项目目录下的 Ant 构建文件(默认会在项目根目录查找 build.xml 文件,如果构建文件在其他位置或者有不同的文件名,还可以通过其他配置参数指定),然后调用系统中安装的 Ant 构建工具,将配置的构建目标传递给 Ant 去执行相应的操作,同时实时收集 Ant 构建过程中的输出信息和错误信息,并在 Jenkins 的控制台展示出来,方便了解构建进展和排查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 Ant 构建流程顺利完成,实现项目的成功构建。
4. 其他自定义构建步骤(基于插件扩展或自定义脚本等方式)
  • 除了上述常见的构建步骤外,通过 Jenkins 丰富的插件生态系统以及自定义脚本能力,还可以添加各种各样的自定义构建步骤来满足项目的特殊需求。

例如,某些项目可能需要在构建过程中与特定的代码质量检测工具(如 SonarQube,用于代码静态分析,检查代码中的潜在缺陷、代码规范问题等)进行集成。此时,可以先安装对应的 SonarQube 插件(在 Jenkins 的 “系统管理” -> “管理插件” 中搜索并安装),安装完成后,在 “增加构建步骤” 的下拉菜单中就会出现与 SonarQube 相关的选项(如 “Execute SonarQube Scanner” 等)。

  • 按照 SonarQube 插件的配置向导进行配置,一般需要填写 SonarQube 服务器的地址(如 http://sonarqube-server-url)、项目的相关标识信息(如项目的唯一 key、名称等)以及认证信息(如果 SonarQube 服务器设置了访问认证要求)等参数,配置好后,在构建过程中 Jenkins 就会自动触发 SonarQube Scanner 去扫描项目代码,将代码分析结果上传到 SonarQube 服务器,开发人员后续可以登录 SonarQube 平台查看详细的代码质量报告,包括代码异味、漏洞、重复代码等方面的分析情况,以便针对性地对代码进行优化改进。
  • 另外,还可以通过编写自定义脚本并结合 Jenkins 的 “Execute shell”(或其他适合的执行脚本步骤选项)来实现更为独特的构建步骤需求。比如项目涉及到对一些加密文件的处理,需要在构建时使用特定的加密算法进行解密操作,就可以编写一个 Python 脚本(假设使用 Python 实现解密功能,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编程语言),内容大致如下(以下为简单示例,实际加密解密逻辑会更复杂):
import base64
from cryptography.fernet import Fernet

# 假设加密密钥是通过环境变量传入(实际应用中需要确保安全性和正确配置)
encryption_key = os.environ.get('ENCRYPTION_KEY')
cipher_suite = Fernet(encryption_key)

# 读取加密文件内容(假设加密文件为 encrypted_file.txt)
with open('encrypted_file.txt', 'rb') as file:
    encrypted_data = file.read()

# 进行解密操作
decrypted_data = cipher_suite.decrypt(encrypted_data)

# 将解密后的数据输出到新文件(假设为 decrypted_file.txt)
with open('decrypted_file.txt', 'wb') as file:
    file.write(decrypted_data)

将上述 Python 脚本保存为 decrypt_file.py,然后在 Jenkins 的 “增加构建步骤” 中选择 “Execute shell”,在命令输入框中输入 python decrypt_file.py(假设服务器上已经安装了 Python 环境且脚本所在目录在执行路径范围内,如有需要可添加完整的路径信息),这样在构建过程中就会执行这个自定义的解密脚本,实现对特定文件的解密处理,满足项目在构建阶段的特殊操作需求。

通过以上多种构建步骤的配置方式,可以根据项目的具体构建需求,灵活组合和定制,构建出完整且符合项目特点的构建流程,确保项目代码能够顺利完成编译、测试以及其他相关的预处理操作,为后续的部署等环节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性能优化与安全保障

1. 性能优化

Jenkins 在处理大规模项目、频繁构建任务以及复杂工作流时,可能会面临性能方面的挑战,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性能优化策略及相关原理:

优化构建环境配置:
  • 合理分配资源(CPU、内存等):在 Jenkins 所在的服务器或者节点上,根据实际构建任务的需求,合理配置 CPU 和内存资源。例如,如果同时会有多个大型 Java 项目进行构建,且构建过程中涉及大量的编译、测试等计算密集型操作,就需要为服务器分配足够多的 CPU 核心以及充足的内存。可以通过服务器的系统配置工具(如 Linux 系统下的 top、htop 等命令查看资源使用情况,通过修改系统配置文件或者使用相关的资源管理工具来调整分配给 Jenkins 及相关构建进程的资源量)。从 Jenkins 底层来看,构建任务在执行时会基于操作系统分配的资源进行运行,足够的资源能保证诸如 Maven、Gradle 等构建工具在编译代码、处理依赖等过程中更加高效,避免因资源不足导致构建速度缓慢甚至失败的情况。
  • 使用高效的构建工具和版本:选择适合项目的构建工具以及其合适的版本也对性能有很大影响。比如,对于现代 Java 项目,Maven 3 相较于早期版本在依赖管理、构建速度等方面有诸多优化,Gradle 在处理复杂项目结构和大型项目构建时,其增量构建等特性可以显著提高构建效率(增量构建是指只重新构建有变化的部分,而不是每次都全量构建整个项目,通过对项目文件的时间戳、依赖关系变化等因素进行分析来实现)。在 Jenkins 配置中确保使用这些性能更优的构建工具版本,并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参数优化(如 Maven 中配置合适的镜像仓库地址以加快依赖下载速度,Gradle 中优化构建缓存配置等),可以有效减少构建时间,提升整体性能。
  • 优化流水线配置和任务调度:
    • 减少不必要的阶段和步骤:仔细审查 Jenkinsfile(对于基于流水线的项目)或者项目的构建配置(对于自由风格项目等),去除那些冗余、不必要的构建阶段和步骤。例如,如果某个阶段的操作在每次构建时都不会产生变化(比如一些固定的文件复制操作且文件内容不会更新),可以考虑将其放在构建环境初始化阶段一次性完成,而不是每次构建都重复执行,这样能节省构建时间,提高构建效率。从 Jenkins 的工作流执行机制来看,每个阶段和步骤都需要消耗一定的系统资源和时间来启动、执行以及处理执行结果,减少不必要的操作能减轻系统负担,加快整体构建流程的推进。
    • 并行执行独立的任务:对于那些相互独立、没有先后顺序依赖的构建任务或阶段,可以配置为并行执行,以充分利用服务器的多核 CPU 资源,缩短总的构建时间。比如,在一个包含多个子模块的大型 Java 项目中,各个子模块的单元测试之间通常是相互独立的,可以在 Jenkinsfile 中通过相应的语法(声明式流水线可以使用 parallel 关键字,脚本式流水线通过 Groovy 脚本的并发编程方式,如 parallel 块结合闭包来实现)将不同子模块的单元测试配置为并行执行,这样多个单元测试任务可以同时在不同的 CPU 核心上运行,大大加快了测试阶段的整体速度,进而提升整个构建流程的效率。
  • 插件管理与优化:
    • 定期清理无用插件:随着项目的发展和不同需求的尝试,Jenkins 可能会安装很多插件,但有些插件可能在后续项目中不再使用。这些无用插件不仅会占用服务器的磁盘空间,还可能在 Jenkins 启动和运行过程中增加不必要的加载和初始化时间。通过定期在 Jenkins 的 “系统管理” -> “管理插件” 中查看插件列表,识别并卸载那些不再需要的插件,能优化 Jenkins 的运行性能,使其启动更快,资源占用更合理。
    • 更新插件到最新版本:Jenkins 插件社区会不断对插件进行优化和修复性能问题,及时更新插件到最新版本往往能带来性能提升。例如,某些插件更新后可能优化了与 Jenkins 核心的交互逻辑,减少了数据传输和处理时间,或者改进了其自身的功能实现方式,提高了执行效率。在更新插件时,需要注意查看插件的更新说明,确保新版本不会与项目中已有的其他插件或配置产生冲突,一般建议在测试环境先进行更新测试,确认无误后再应用到生产环境的 Jenkins 实例上。
  • 分布式构建与节点管理:
    • 添加更多构建节点:当单个服务器无法满足大量构建任务的需求时,可以通过添加更多的构建节点来扩展 Jenkins 的构建能力。Jenkins 支持分布式构建,即将构建任务分配到多个不同的节点(可以是物理服务器或者虚拟机等,只要它们能与 Jenkins 主服务器进行通信并安装了必要的构建工具和环境)上同时进行,从而提高整体的构建吞吐量。在配置分布式构建时,需要在 Jenkins 的 “系统管理” -> “节点管理” 中添加节点,配置节点的连接信息(如 IP 地址、认证方式等)以及节点上的构建环境(如安装的 JDK 版本、构建工具等),然后在项目的流水线配置或者自由风格项目配置中指定可以使用的节点范围(例如通过节点标签来选择合适的节点执行任务),这样 Jenkins 就能根据节点的负载情况和任务需求合理地将构建任务分配到不同节点上执行,有效缓解主服务器的压力,提升构建效率。
    • 优化节点资源利用:对于每个构建节点,要合理配置其资源使用规则,避免出现某些节点资源闲置而其他节点负载过重的情况。可以通过设置节点的执行器数量(执行器相当于节点上可以同时执行的构建任务数量,取决于节点的 CPU 核心数、内存等资源以及项目构建任务的资源需求情况)、设置节点的使用优先级(对于一些重要的、紧急的构建任务可以优先分配到资源更充足、性能更好的节点上执行)等方式来优化节点资源的分配和利用,确保整个分布式构建环境高效、稳定运行,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节点的作用,提升 Jenkins 整体的构建性能。
2. 安全保障

在持续集成和持续部署过程中,Jenkins 涉及到对代码仓库、构建环境以及部署目标环境等多个关键环节的访问和操作,因此安全保障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安全保障措施及相关原理:
用户认证与权限管理

  • 配置用户认证方式:
    Jenkins 支持多种用户认证方式,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需求,切实保障系统访问的合法性。
    • 基于用户名和密码的基本认证:
      这是最常见且基础的一种认证形式。在 Jenkins 的 “系统管理” -> “全局安全配置” 页面中,可以启用此项认证方式。管理员需要为每个用户创建对应的用户名和密码组合,用户在登录 Jenkins 时输入相应的凭据进行身份验证。不过,这种方式相对简单,在安全性要求较高的环境中,其密码管理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风险,比如密码强度设置不当、密码泄露等情况可能导致未经授权的访问。所以,通常建议配合其他安全措施(如定期更换密码、设置强密码策略等)一起使用,并且尽量在相对安全的内部网络环境或者对安全要求不是顶级严苛的场景下应用。
    • 基于 LDAP(轻量级目录访问协议)的认证:
      常用于企业内部统一用户管理场景,当企业已经部署了 LDAP 服务器用于集中管理员工账号信息时,与 Jenkins 进行集成能带来诸多优势。在 “系统管理” -> “全局安全配置” 中选择 LDAP 认证方式后,需要准确填写一系列相关参数。例如,LDAP 服务器的地址(如 ldap://ldap.example.com,指明 LDAP 服务器所在的网络位置)、端口(常见的 LDAP 端口为 389 用于非加密通信,636 用于 LDAPS 即加密通信,需根据实际服务器配置填写)、绑定用户信息(这是用于 Jenkins 与 LDAP 服务器建立初始连接的账号,一般是具有查询权限的特定账号)以及搜索用户的相关参数(像用户搜索的基准 DN,即搜索用户的起始目录位置,还有用户搜索过滤器,用于精准筛选出符合条件的用户等)。
      从原理上讲,当用户尝试登录 Jenkins 时,Jenkins 会依据配置的参数向 LDAP 服务器发起验证请求,将用户输入的用户名等信息传递过去,LDAP 服务器根据自身存储的用户数据进行比对校验,若匹配成功则允许用户登录 Jenkins。通过这种集成,企业员工能够使用内部统一的账号登录 Jenkins,不仅方便了管理,避免了多套账号密码体系带来的复杂性,而且借助 LDAP 服务器自身的安全机制(如访问控制、加密传输等功能,确保用户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极大地提高了 Jenkins 系统的安全性,有效防止外部非法用户的侵入。
    • 基于 OAuth(开放授权)的认证:
      常用于与第三方平台集成时的身份验证场景。例如,当 Jenkins 需要与某些基于云服务的代码托管平台(如 GitHub、GitLab 等)或者其他外部工具进行深度交互协作时,OAuth 认证发挥着重要作用。以 GitHub 为例,首先要在 GitHub 平台上注册应用程序(这一过程会生成对应的客户端 ID 和客户端密钥等关键认证信息),然后在 Jenkins 的 “系统管理” -> “全局安全配置” 中配置 OAuth 相关参数,将从 GitHub 获取的客户端 ID 和客户端密钥填入相应位置,并设置好授权回调 URL(用于在认证成功后,GitHub 将用户信息回调给 Jenkins 的地址)等信息。
      当用户通过 Jenkins 发起与 GitHub 相关的操作(比如从 GitHub 仓库拉取代码等涉及访问权限的操作)时,Jenkins 会引导用户跳转到 GitHub 的授权页面,用户使用自己的 GitHub 账号登录并授予 Jenkins 相应的权限范围(如只读权限、读写权限等,可根据实际需求配置),之后 GitHub 会通过 OAuth 机制向 Jenkins 返回授权凭证,Jenkins 凭借此凭证确认用户身份并获取对应的操作权限。这种方式利用了第三方平台成熟的身份验证体系,无需 Jenkins 单独存储用户在第三方平台的账号密码信息,既保证了操作的便捷性,又避免了因 Jenkins 自身存储敏感用户数据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还能实现与外部平台的无缝安全对接,拓展了 Jenkins 在不同业务生态中的应用安全性。
  • 精细的权限管理:
    Jenkins 提供了丰富的权限管理功能,能够基于用户、用户组以及项目等多个维度进行细粒度的权限控制,确保不同角色的人员在系统中只能执行其职责范围内的操作,最大限度地保障系统安全和数据的合规访问。
  • 基于用户和用户组的权限配置:
    • 在 Jenkins 中,可以创建不同的用户组(例如,开发组、测试组、运维组等,根据企业内部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来划分),然后为每个用户组赋予特定的权限集合。比如,开发组的用户可能被赋予创建和配置项目构建任务、查看构建日志等权限,以便他们能够进行代码提交后的构建验证工作;测试组的用户可以有查看测试报告、触发特定测试阶段(如集成测试、验收测试等)的权限,方便他们开展测试相关操作;运维组的用户则可能具备部署项目到不同环境(开发环境、测试环境、生产环境等)、管理服务器节点等权限,以完成软件的部署和运维工作。
    • 通过 “系统管理” -> “全局安全配置” -> “授权策略” 中的相关选项(如 “项目矩阵授权策略” 等常用授权方式),管理员可以详细地设置每个用户组对各类资源(包括整体系统功能、项目、节点等)的权限情况,是只读、可执行操作还是完全控制等不同级别权限都能精准配置。同时,对于单个用户,也可以在其所属用户组权限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权限调整,例如某个资深开发人员可能需要额外的权限来管理某些关键项目的构建配置,就可以单独为其赋予相应权限,这种灵活的用户和用户组权限配置机制,使得系统权限分配贴合实际业务需求,避免了权限的滥用,保障了系统的有序安全运行。
  • 基于项目的权限管理:
    • 除了基于用户和用户组的通用权限配置外,Jenkins 还允许针对每个项目进行独立的权限设置。在项目的配置页面中,有专门的 “权限” 选项卡,项目负责人或者管理员可以在这里根据项目的特点和参与人员情况,进一步细化该项目的访问权限。例如,对于一个涉及核心业务逻辑的项目,可能只允许特定的几个核心开发人员和相关测试、运维负责人具有访问权限,其他普通开发人员则无法查看或操作该项目的构建任务等相关内容;或者对于某个处于保密阶段的项目,仅开放给特定的运维人员进行部署操作,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只能查看部分构建日志用于排查问题,而不能进行其他操作。
    • 这种基于项目的权限管理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内部不同项目对数据安全和操作权限的差异化要求,确保每个项目的敏感信息和关键操作都处于严格的权限管控之下,即使在多人共用 Jenkins 平台的复杂环境中,也能保障各个项目的独立性和安全性,防止因权限设置不合理导致的项目数据泄露或误操作等安全问题。
      代码仓库安全
认证与授权配置:
  • 当 Jenkins 与代码仓库(如 Git、Subversion 等)进行集成以获取项目源代码时,必须确保代码仓库的访问安全。对于 Git 仓库来说,如果是公开仓库(如一些开源项目仓库),通常只需要配置好仓库的 URL 即可进行代码拉取操作,但对于企业内部的私有 Git 仓库,就需要进行严格的认证与授权配置。
  • 在 Jenkins 项目的 “源码管理” 配置中,选择 Git 后,除了填写仓库的 URL(如 https://git.example.com/your-project.git),还需要添加相应的认证信息。常见的认证方式有两种,一是使用用户名和密码方式,直接输入有权限访问该仓库的账号和密码(不过这种方式存在密码在配置文件中以明文形式存储等安全风险,不太推荐在高安全要求场景下使用);二是通过配置 SSH 密钥对来进行认证,这需要先在本地生成 SSH 密钥对(使用 ssh-keygen 命令生成,一般会生成私钥和公钥两个文件,私钥需妥善保管,公钥添加到 Git 仓库对应的用户账号设置中,用于身份验证),然后在 Jenkins 的 Git 配置中选择 SSH 方式,并指定私钥文件的路径(一般通过 Jenkins 的 “系统管理” -> “系统设置” -> “SSH 密钥管理” 等相关配置区域来添加和关联私钥),这样 Jenkins 在与 Git 仓库交互时,就会使用 SSH 密钥对进行身份验证,确保只有授权的 Jenkins 实例能够拉取代码,保障了代码仓库的访问安全。
  • 对于 Subversion 等其他代码仓库,同样也有对应的认证机制,例如通过配置用户名、密码以及相应的服务器连接信息等参数,来确保 Jenkins 能够合法地获取代码仓库中的源代码,并且遵循代码仓库自身的授权规则,只有具备相应权限的用户(通过 Jenkins 配置关联的合法账号体现)才能拉取和操作特定的代码分支及文件,防止未授权的代码访问和篡改行为。
代码仓库连接安全:
  • 在 Jenkins 与代码仓库建立连接的过程中,要注重连接的安全性,特别是对于通过网络传输代码的情况,应尽量采用加密的通信协议。例如,对于支持 HTTPS 的 Git 仓库,优先使用 HTTPS 协议进行连接,这样在代码拉取、推送等操作时,数据会在网络中进行加密传输,避免了因网络监听等原因导致代码数据泄露的风险。

  • 如果使用 SSH 方式连接代码仓库(如前面提到的 SSH 密钥认证的 Git 仓库连接场景),SSH 本身就具备加密通信的功能,通过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处理,保障了代码在 Jenkins 和代码仓库之间传输的保密性和完整性。同时,需要定期检查和更新相关的安全配置(如更新 SSL/TLS 证书、更换 SSH 密钥等),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安全漏洞和新的安全威胁,持续维护代码仓库连接的安全性,确保整个持续集成和持续部署流程中代码获取环节的安全可靠。

构建环境安全

隔离构建环境:

  • 为了防止不同项目的构建过程相互干扰,以及避免构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影响到整个系统,对构建环境进行隔离是非常重要的安全措施。一种常见的做法是使用容器技术(如 Docker)来创建独立的构建容器,每个项目的构建任务可以在各自对应的容器环境中进行。

在 Jenkins 中,可以通过安装和配置相关的 Docker 插件(如 “Docker Pipeline” 插件等)来实现基于容器的构建环境创建。例如,在 Jenkinsfile (以声明式流水线为例)中,可以配置如下:

pipeline {
    agent {
        docker {
            image 'openjdk:11'
            args '-v /var/lib/jenkins:/var/lib/jenkins'
        }
    }
    stages {
        // 后续的构建阶段等内容,如前面介绍的 Checkout、Build、Test 等阶段
    }
}
  • 这里通过 docker 指令指定了构建使用的容器镜像(此处选择 openjdk:11 镜像,适用于 Java 项目构建,可根据项目实际需求更换为其他合适的镜像),并通过 args 参数可以挂载必要的目录(如将 Jenkins 的工作目录挂载到容器内,方便代码和构建产物的存储与交互)。通过这种方式,每个构建任务都在独立的容器环境中运行,容器内部的操作系统、软件环境等都是相对独立的,即使某个项目的构建任务出现了诸如依赖冲突、恶意代码执行等问题,也很难影响到其他项目的构建以及 Jenkins 服务器本身的系统环境,实现了有效的环境隔离,提高了构建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另外,除了容器技术,还可以通过配置虚拟环境(如在 Linux 系统中使用 virtualenv 为 Python 项目创建独立的 Python 环境等,根据不同项目语言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虚拟环境工具)或者利用多台物理 / 虚拟机来划分不同的构建区域等方式,达到构建环境隔离的目的,从不同层面保障构建环境的安全性和独立性。
安全的构建工具配置:
  • 构建工具(如 Maven、Gradle、Ant 等)在构建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但如果配置不当,也可能带来安全风险。例如,对于 Maven,要谨慎配置其依赖仓库的来源,尽量使用企业内部的私有镜像仓库或者官方的可靠镜像仓库(如 Maven 中央仓库),避免配置不可信的第三方仓库,以防引入包含恶意代码的依赖包。
  • 在 Jenkins 中配置构建工具时,可以指定镜像仓库的地址(以 Maven 为例,在 “系统管理” -> “全局工具配置” -> “Maven” 中设置 “Maven 安装” 的相关参数时,可添加或修改镜像仓库的 URL),同时,对于构建工具的版本选择也应基于安全和稳定性考虑,及时更新到最新的稳定版本,因为新版本往往会修复一些已知的安全漏洞和性能问题。
  • 此外,一些构建工具支持插件管理(如 Maven 插件、Gradle 插件等),同样需要定期审查和更新这些插件,确保插件本身不存在安全隐患,避免因插件的漏洞被攻击者利用,进而影响构建环境的安全以及整个项目的构建结果和后续部署操作,保障构建过程在安全可靠的构建工具及配置支持下顺利进行。
部署环境安全

安全的部署方式选择:

在将构建产物从 Jenkins 部署到目标环境(如开发环境、测试环境、生产环境等)时,选择安全的部署方式至关重要。

  • 基于 SSH 的部署:
    • 如前面介绍的自动化部署示例中提到的通过 SSH 进行部署(使用 “Publish over SSH” 插件等方式),在配置时不仅要确保 SSH 服务器的认证信息(如用户名、密码或者 SSH 密钥等)的安全性,还要对传输的文件和执行的命令进行严格把控。例如,在传输文件到远程服务器时,要明确指定传输的文件范围,避免传输不必要的文件(特别是可能包含敏感信息的文件),同时对于在远程服务器上执行的命令(如启动服务、重启进程等命令),要进行合法性和安全性审核,防止因误配置或者恶意命令导致远程服务器被攻击或出现系统故障。
    • 在 Jenkins 的 SSH 部署配置中,可以通过详细设置文件传输的参数(如前面提到的 sshTransfer 中的各种参数,像 cleanRemote、excludes、execCommand 等)来精细控制部署过程中的文件和命令操作,并且要定期检查和更新 SSH 服务器的认证信息(如更换 SSH 密钥等),保障 SSH 部署通道的长期安全性。
  • 容器化部署(结合 Docker、Kubernetes 等):
    • 随着容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采用容器化部署方式也能增强部署环境的安全性。当使用 Docker 进行部署时,例如将构建生成的应用镜像(通过在构建过程中构建 Docker 镜像,如在 Jenkinsfile 中添加 Docker 镜像构建步骤等方式)部署到 Docker 容器中,可以利用 Docker 的安全特性,如命名空间隔离(实现进程、网络、文件系统等方面的隔离,使得容器内的应用与宿主机以及其他容器之间相对独立,避免相互干扰和安全问题的传播)、资源限制(通过配置容器可使用的 CPU、内存等资源,防止某个容器过度占用资源影响其他容器或宿主机的正常运行,同时也避免因资源耗尽导致的潜在安全漏洞,比如拒绝服务攻击等情况)、镜像签名与验证(通过对 Docker 镜像进行签名,在部署时验证签名的合法性,确保使用的镜像来源可靠,未被篡改)等功能,保障部署到容器中的应用安全可靠地运行。
    • 在与 Kubernetes 协同进行部署时(例如通过 Jenkins 的相关 Kubernetes 插件来配置部署到 Kubernetes 集群的流程),Kubernetes 自身提供了更多的安全机制,如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通过定义不同角色和对应的权限,严格控制对集群内各种资源,如 Pod、Service、Deployment 等的访问权限,确保只有授权的用户或服务能够操作相应资源,防止非法访问和误操作)、网络策略(通过设置网络访问规则,限定不同 Pod 之间以及 Pod 与外部网络的访问方式,如允许或禁止某些端口的访问、限制特定 IP 段的访问等,增强容器网络的安全性,防止外部恶意网络攻击进入容器内部影响应用运行)等,借助这些机制,能够在更复杂的容器编排环境下保障部署的安全性,实现从 Jenkins 构建到容器化部署全流程的安全保障。
  • 环境变量安全管理:
    • 在部署过程中,常常会使用到各种环境变量(如数据库连接字符串、第三方 API 密钥、部署环境相关的配置参数等),这些环境变量包含敏感信息,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导致信息泄露,从而危及整个部署环境的安全。
    • 在 Jenkins 中,要对环境变量进行严格的安全管理。对于项目配置中涉及的环境变量(可以在项目的配置页面或者 Jenkinsfile 中定义环境变量),应避免使用明文形式存储敏感信息,而是采用加密的方式进行存储和传递。例如,可以通过使用一些专门的加密插件(如 “Mask Passwords” 插件等,它可以对指定的敏感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并在 Jenkins 的控制台输出等地方进行掩码显示,防止信息被意外查看)或者结合企业内部的密钥管理系统(如 HashiCorp Vault 等,将敏感的环境变量加密存储在密钥管理系统中,在需要使用时通过安全的接口进行解密获取)来保障环境变量的安全性。
    • 同时,要严格控制环境变量的访问权限,只有经过授权的构建任务、用户或者服务才能获取和使用相应的环境变量,防止因权限失控导致敏感环境变量被非法获取和利用,确保部署环境中关键配置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保障整个持续集成和持续部署流程在安全的环境下稳定运行。
监控与审计

构建活动监控

  • 构建状态与日志查看:
    • 在 Jenkins 的主界面中,能直观地看到各个项目构建任务的状态,比如构建是正在进行、成功完成还是失败等情况。点击具体的构建任务,可深入查看详细的构建日志。构建日志记录了从代码拉取、每一步构建操作(如编译代码、运行测试用例等)到最后的部署尝试(若有配置)等全过程的信息,包括命令执行输出、报错详情等内容。通过定期查看构建日志,运维人员和开发人员可以及时察觉构建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像编译失败是否是由于代码中引入了新的语法错误,或者测试用例未通过是否暗示着功能出现了逻辑漏洞等,这些都可能间接反映出安全隐患,例如代码被恶意篡改导致构建出错等情况,以便迅速定位并解决问题,保障构建流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性能指标监控:
    • 除了构建状态外,还可以借助一些插件或者与外部监控工具集成来关注 Jenkins 在构建过程中的性能指标。例如,通过 “Performance Plugin”(性能插件)等工具,可以监控构建任务的执行时长、资源占用情况(如 CPU 使用率、内存使用量等)。若发现某个构建任务突然出现执行时间大幅增长,或者资源消耗异常飙升,这可能意味着构建环境受到了干扰,也许是遭受了恶意攻击导致资源耗尽(如恶意脚本无限循环占用 CPU 资源等情况),或者是构建配置出现了不合理之处(如引入了过于庞大且不必要的依赖导致内存占用过高),通过对这些性能指标的监控和分析,能够及时排查并消除潜在的安全风险,优化构建流程,确保 Jenkins 在安全且高效的状态下运行。
  • 构建历史分析:
    • 对构建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查看不同时间段内项目构建的成功率、失败率趋势等,分析频繁失败的构建任务是否存在共性原因,比如是否总是在某个特定的构建步骤(如特定环境下的集成测试阶段)出现问题,这可能提示该环节对应的配置、代码或者环境存在安全脆弱点,需要重点排查。而且,通过对比不同版本项目的构建情况,能发现代码变更对构建结果以及性能的影响,及时揪出可能因代码更新引入的安全漏洞,保障随着项目迭代,持续集成与持续部署流程依然安全可靠。

审计功能

  • 操作审计:
    • Jenkins 具备记录用户操作的能力,它可以详细记录每个用户在系统内的各项操作,如谁创建了项目、谁修改了项目的构建配置、谁触发了构建任务以及在什么时间进行了何种部署操作等。这些操作记录形成了完整的审计日志,对于企业内部的合规性管理以及安全追溯非常关键。在出现安全事件(如未经授权的部署、配置被恶意篡改等情况)时,通过查阅审计日志,可以精准定位到是哪个用户或者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便于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同时也能对用户的操作行为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防止内部人员的不当操作引发安全风险。
  • 变更审计:
    • 对于项目配置、系统设置等方面的变更,Jenkins 也会进行记录和审计。例如,当有人修改了与代码仓库连接的认证信息、更改了构建工具的配置参数或者调整了部署环境的相关设置时,都会留下相应的变更记录,包括变更的具体内容、变更人以及变更时间等信息。这有助于跟踪系统配置的演化过程,确保任何关键配置的变动都是经过授权且符合安全要求的,一旦发现不合理的变更导致了安全问题,可以迅速回滚到之前的安全配置状态,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保障持续集成与持续部署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和稳定性。

定期安全评估与更新

  • 漏洞扫描与修复:

    • 定期对 Jenkins 及其相关插件、依赖进行漏洞扫描是维护系统安全的重要环节。可以使用专业的漏洞扫描工具(如开源的 OWASP ZAP 等,它可以检测 Jenkins 网页应用层面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像跨站脚本攻击漏洞、SQL 注入漏洞等),也可以参考官方发布的安全公告以及社区反馈的安全问题来排查 Jenkins 系统中存在的潜在风险。一旦发现漏洞,要及时根据官方提供的修复方案或者社区建议进行处理,比如升级 Jenkins 版本、更新相关插件到修复漏洞后的最新版本等操作,确保系统始终保持在相对安全的状态,抵御不断出现的新安全威胁。
  • 安全策略更新:

    • 随着企业业务发展、外部安全环境变化以及技术的更新迭代,需要适时调整和更新 Jenkins 的安全策略。例如,随着企业组织架构调整,可能需要重新规划用户认证与权限管理策略,细化不同部门、不同角色人员的访问权限;或者当新的安全法规出台要求更严格的数据保护措施时,要对代码仓库、部署环境中涉及的敏感信息管理策略进行升级,如加强环境变量加密强度、增加多因素认证方式等。通过定期回顾和更新安全策略,使 Jenkins 的安全保障措施能够与时俱进,更好地契合实际业务需求,持续守护持续集成与持续部署流程的安全。

应急响应预案

  • 安全事件分类与分级:
    • 为了能够在面对安全事件时迅速且有效地做出反应,首先需要对可能出现的安全事件进行分类与分级。例如,可以将安全事件分为诸如代码仓库访问异常(如未经授权的代码拉取、推送等情况)、构建环境遭到破坏(像恶意代码注入导致构建失败或者构建工具被篡改等)、部署环境出现故障(例如 SSH 部署通道被攻击、容器化部署的镜像被篡改等)以及用户账号安全问题(如账号被盗用、权限被非法提升等)等不同类别。同时,根据事件对业务的影响程度、波及范围等因素,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级别,比如低级别事件可能只是某个项目构建出现小故障但不影响整体业务,而高级别事件则可能危及生产环境的稳定运行,导致业务中断等严重后果。通过清晰的分类与分级,便于在事件发生时准确判断其严重性,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流程。
  • 应急响应流程制定:
    • 针对不同类型和级别的安全事件,制定详细的应急响应流程。以高级别代码仓库访问异常事件为例,一旦发现此类情况,首先要立即暂停相关的构建任务,防止可能被篡改的代码进入后续的构建和部署环节,同时通知安全团队、开发团队以及运维团队等相关人员紧急集合。安全团队负责对事件进行详细调查,通过查看审计日志、分析网络流量等手段,确定事件的根源(如是否是内部账号泄露导致外部非法访问,还是外部黑客攻击等原因);开发团队要对已经进入构建流程的代码进行审查,排查是否存在恶意代码植入等情况;运维团队则需要对代码仓库的访问配置进行紧急修复,如更换认证密钥、更新访问权限等操作,待确认安全后,再逐步恢复构建任务,并且持续监控后续的构建和部署过程,确保系统恢复正常运行且不再出现类似问题。类似地,对于其他各类安全事件,都要有明确、可操作的应急响应流程,确保在安全事件发生时能够有条不紊地应对,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保障持续集成与持续部署系统以及整个业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通过上述全面且细致的安全保障措施,从用户认证与权限管理、代码仓库安全、构建环境安全、部署环境安全到监控审计以及应急响应等多个环节入手,Jenkins 能够在持续集成与持续部署的复杂流程中,为企业的软件开发项目构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防线,助力企业安全、高效地实现软件的迭代更新与上线发布。

四、实际项目案例展示如何利用 Jenkins 构建高效的 CI/CD 流程,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案例背景

  • 假设有一个大型电商平台的后端服务项目,采用微服务架构,由多个不同功能的微服务组成,包括用户服务(负责用户注册、登录、信息查询与修改等功能)、商品服务(管理商品的添加、查询、上下架等操作)、订单服务(处理订单的创建、支付、物流跟踪等流程)以及支付服务(对接各类支付平台完成支付操作)等。项目参与人员众多,涉及开发团队、测试团队以及运维团队,且软件需要频繁更新迭代以满足业务快速发展和市场变化的需求,因此建立一套高效、稳定且安全的 CI/CD 流程显得尤为重要,而 Jenkins 被选定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工具。

项目 CI/CD 流程配置与实现

  • 代码仓库选择与集成:

    • 整个项目使用 Git 作为代码仓库管理工具,在企业内部搭建了私有 Git 仓库用于存放各个微服务的源代码。在 Jenkins 中,针对每个微服务项目分别创建对应的构建任务,在项目配置的 “源码管理” 选项卡下,选择 Git,并填写对应的 Git 仓库 URL(如 https://git.example.com/user-service.git 表示用户服务的代码仓库地址)。同时,通过配置 SSH 密钥对的方式进行认证(前面已介绍过 SSH 密钥生成及配置方法),确保只有授权的 Jenkins 实例能够从 Git 仓库拉取代码,保障代码来源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 构建环境配置:

    • 由于项目是基于 Java 开发的,各个微服务都采用 Maven 作为构建工具。在 Jenkins 的 “构建环境” 选项卡中勾选 “Use Maven 3” 选项,并且在 “系统管理” -> “全局工具配置” 中配置好 Maven 的安装路径以及镜像仓库地址(选择企业内部的私有镜像仓库,加快依赖下载速度并增强依赖管理的安全性)。此外,考虑到微服务之间存在一定的依赖关系以及需要进行统一的环境管理,为每个构建任务配置了独立的 Docker 容器作为构建环境(通过安装和配置相关 Docker 插件实现),在 Jenkinsfile (采用声明式流水线配置工作流)中设置如下构建环境相关的配置(以用户服务微服务为例):
pipeline {
    agent {
        docker {
            image 'openjdk:11'
            args '-v /var/lib/jenkins:/var/lib/jenkins -v /etc/localtime:/etc/localtime:ro'
        }
    }
    stages {
        // 后续的构建阶段等内容
    }
}

这里选择 openjdk:11 镜像作为构建容器内的 Java 运行环境,通过 args 参数挂载了 Jenkins 的工作目录(方便代码和构建产物的交互存储)以及宿主机的本地时间配置文件(确保容器内时间与宿主机一致,避免因时间差异导致的一些问题,如证书验证等方面的异常),为构建过程营造了一个稳定且相对独立的环境,避免了不同微服务构建之间的相互干扰以及因环境差异带来的构建问题。

  • 构建阶段配置:
    • 在 Jenkinsfile 的 stages 块内,配置了多个构建阶段,以确保代码的质量和功能完整性。

代码拉取阶段(Checkout):
使用 git 命令从对应的 Git 仓库拉取代码,具体配置如下:

stage('Checkout') {
    steps {
        git 'https://git.example.com/user-service.git'
    }
}

这一步骤确保了每个构建任务都能获取到最新的代码版本,为后续的构建操作提供基础。

代码编译与单元测试阶段(Build & Unit Tests):
通过执行 Maven 命令来完成代码编译以及单元测试任务,配置如下:

stage('Build & Unit Tests') {
    steps {
        sh'mvn clean install -DskipTests=false'
    }
}

此阶段会先清理之前的构建产物,然后重新编译代码,并运行项目中编写的所有单元测试用例(因为设置了 -DskipTests=false)。Maven 会根据项目的 pom.xml 文件进行依赖管理、编译代码生成字节码文件,并将其打包成 JAR 文件(对于 Java 项目),同时收集单元测试的结果,若有测试用例未通过,整个构建任务会标记为失败状态,需要开发人员及时查看测试报告并修复代码中的问题,保证代码的基本功能正确性。

  • 集成测试阶段(Integration Tests):
    • 针对微服务之间的交互以及整体功能的验证,设置了集成测试阶段。在这个阶段,会启动相关的微服务依赖(通过编写自定义脚本或者利用测试框架提供的功能来启动需要交互的其他微服务),然后运行集成测试用例,以用户服务为例,配置可能如下(假设通过自定义脚本 run-integration-tests.sh 来启动相关服务并执行集成测试):
stage('Integration Tests') {
    steps {
        sh './run-integration-tests.sh'
    }
}

集成测试用例的编写通常会涉及多个微服务之间的 API 调用、数据交互等场景,通过测试这些交互是否符合预期,进一步确保整个系统在功能层面的完整性和正确性,若集成测试出现问题,意味着微服务之间的协作可能存在逻辑漏洞或者接口不匹配等情况,需要开发团队和相关微服务负责人共同排查和修复。

  • 代码质量检查阶段(Code Quality Check):
    • 为了保证代码的质量符合一定的标准,在构建流程中引入了代码质量检查工具 SonarQube。先在 Jenkins 中安装 SonarQube 插件,然后在构建阶段配置如下:
stage('Code Quality Check') {
    steps {
        withSonarQubeEnv('sonar-server') {
            sh'mvn sonar:sonar'
        }
    }
}

这里通过 withSonarQubeEnv 配置了 SonarQube 服务器环境(sonar-server 是预先在 Jenkins 中配置好的 SonarQube 服务器连接名称,包括服务器地址、认证信息等),然后执行 mvn sonar:sonar 命令,会触发 SonarQube Scanner 对项目代码进行静态分析,检查代码中的潜在缺陷(如空指针异常风险、资源未释放等问题)、代码规范违反情况(如不符合企业内部制定的代码编写规范,像命名不规范、代码格式混乱等)以及代码的复杂度等方面的情况。开发人员可以登录 SonarQube 平台查看详细的代码质量报告,根据报告中的提示信息对代码进行优化改进,提高代码的整体质量。

  • 部署阶段配置:
    • 根据项目的需求以及企业内部的环境管理策略,将部署分为多个阶段,分别部署到不同的环境中进行测试和验证,最终上线到生产环境。
  • 部署到开发环境(Deploy to Dev):
    • 在构建结果满足一定条件(如前面的构建、测试、质量检查等阶段都顺利通过,通过 when 条件判断来控制,前面已介绍过相关语法)的情况下,配置通过 SSH 方式将构建产物部署到开发环境服务器上,配置如下(以用户服务为例):
stage('Deploy to Dev') {
    when {
        expression {
            return currentBuild.result == null || currentBuild.result == 'SUCCESS'
        }
    }
    steps {
        sshPublisher(publishers: [sshPublisherDesc(configName: 'dev-server', transfers: [sshTransfer(cleanRemote: false, excludes: '', execCommand: '', execTimeout: 120000, flatten: false, makeEmptyDirs: false, noDefaultExcludes: false, patternSeparator: '[, ]+', remoteDirectory: '/var/www/dev/user-service', remoteDirectorySDF: false, removePrefix: 'target', sourceFiles: 'target/*.jar')])])
    }
}

通过这种方式,将用户服务的构建生成的 JAR 文件部署到开发环境服务器的 /var/www/dev/user-service 目录下,方便开发团队在开发环境中进行功能测试、联调等操作,及时发现并解决在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将存在明显问题的代码部署到更重要的环境中。

  • 部署到测试环境(Deploy to Test):
    • 当构建结果达到更高的要求(如所有测试用例都通过,代码质量检查也符合标准,通过更严格的 when 条件判断)时,将项目部署到测试环境进行更全面的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配置与部署到开发环境类似,只是更换了 SSH 服务器配置名称(test-server 表示测试环境服务器配置)以及远程部署目录(/var/www/test/user-service)等参数,确保构建产物准确无误地部署到测试环境对应的位置,供测试团队进行深入的测试工作,收集反馈信息,进一步优化项目代码。
  • 部署到生产环境(Deploy to Prod):
    • 对于部署到生产环境,要求最为严格,不仅需要前面所有的构建、测试、质量检查等环节都完美通过,还需要经过相关负责人的审核批准(通过设置环境变量等方式进行控制,例如只有当 env.RELEASE_APPROVED == ‘true’ 时才允许部署)。配置如下(同样以用户服务为例):
stage('Deploy to Prod') {
    when {
        expression {
            return currentBuild.result == 'SUCCESS' && env.RELEASE_APPROVED == 'true'
        }
    }
    steps {
        sshPublisher(publishers: [sshPublisherDesc(configName: 'prod-server', transfers: [sshTransfer(cleanRemote: false, excludes: '', execCommand: '', execTimeout: 120000, flatten: false, makeEmptyDirs: false, noDefaultExcludes: false, patternSeparator: '[, ]+', remoteDirectory: '/var/www/prod/user-service', remoteDirectorySDF: false, removePrefix: 'target', sourceFiles: 'target/*.jar')])])
    }
}

通过这样层层把关的部署阶段配置,确保只有经过充分验证且质量可靠的代码才能最终部署到生产环境,保障了生产环境的稳定性和业务的正常运行。

项目实施效果与收益

  • 提高软件开发效率:
    • 通过实施上述基于 Jenkins 的 CI/CD 流程,项目的构建、测试以及部署时间大幅缩短。以往在没有自动化流程时,开发人员手动进行代码编译、测试以及与运维人员协调部署等工作,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容易出现人为操作失误。例如,手动执行 Maven 构建可能会因忘记添加某些必要参数(如忘记设置不跳过测试环节)而导致代码未经过完整验证就进入后续流程,或者在部署到不同环境时,因配置文件拷贝错误、服务器地址填写有误等情况导致部署失败,需要反复排查和重新操作。
    • 而借助 Jenkins 的自动化构建和部署功能,每次开发人员提交代码后,系统能自动触发构建流程,快速完成代码编译、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等操作。以该电商平台后端服务项目为例,原本手动操作下,完成一次完整的构建、测试并部署到开发环境可能需要花费数小时,在引入 Jenkins 后,平均每次构建及初步部署到开发环境的时间缩短至几十分钟以内,极大地提高了开发迭代的速度。同时,各个阶段的自动化执行减少了人工干预环节,开发人员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功能开发和代码优化上,测试人员也能更及时地获取到新的构建版本进行测试,运维人员无需频繁手动处理部署相关事务,整体提升了整个软件开发团队的工作效率,使得项目能够更快地响应业务需求的变化,及时推出新功能和修复问题。
  • 提升软件质量:
    • 在 CI/CD 流程中,通过多个环节的严格把关确保了软件质量的提升。首先,在代码编译阶段,任何语法错误、依赖冲突等问题都能被及时发现并反馈给开发人员,避免这些基础问题进入后续流程。单元测试阶段,大量的单元测试用例覆盖了各个类和方法的功能逻辑,能够精准检测出代码中局部的功能异常情况,像某个业务逻辑方法在特定输入下是否返回正确的结果等。
    • 集成测试则重点关注微服务之间的交互是否正常,通过模拟真实的业务场景和服务调用关系,能有效排查出微服务架构下接口不匹配、数据传递错误等深层次的问题,确保整个系统的功能完整性。而且,代码质量检查工具 SonarQube 的引入更是从代码规范、潜在缺陷以及复杂度等多个维度对代码进行全面评估,开发人员根据详细的质量报告进行针对性优化,减少了代码中的 “坏味道”,提升了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稳定性。

例如,在项目初期,由于缺乏这样全面的质量检测机制,上线后曾出现过因部分代码未正确释放数据库连接资源,导致在高并发场景下数据库连接耗尽,影响业务正常运行的情况。但在搭建了基于 Jenkins 的 CI/CD 流程并严格执行代码质量检查后,这类潜在的代码问题能够在开发和测试阶段就被发现并解决,使得软件上线后的稳定性显著提高,故障发生率大幅降低,用户体验也得到了有效提升,为电商平台的稳定运营提供了有力保障。

  • 增强团队协作:

    • Jenkins 的 CI/CD 流程清晰地定义了各个团队在软件开发不同阶段的职责和工作内容,促进了团队之间的高效协作。开发团队专注于编写高质量的代码,并确保代码能通过构建和单元测试阶段;测试团队可以依据 Jenkins 自动部署到测试环境的新版本,及时开展功能测试、性能测试等工作,并将测试结果反馈给开发团队,双方基于明确的构建版本和测试报告进行高效沟通和问题排查,避免了以往因版本不一致、测试环境差异等导致的沟通障碍和互相推诿责任的情况。
    • 运维团队则负责管理部署环境,通过 Jenkins 配置的标准化部署流程,准确无误地将经过验证的软件版本部署到相应环境中,同时与开发和测试团队协作,根据实际需求调整部署配置、优化服务器资源等。而且,整个流程的可视化展示(通过 Jenkins 的界面可以查看各个项目的构建历史、测试结果、部署状态等信息)方便了不同团队成员随时了解项目进展,进一步加强了团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配合,使得整个软件开发项目能够有条不紊地推进,提高了团队整体的协作效率和凝聚力。
  • 保障软件安全:

    • 从安全角度来看,Jenkins 所配置的一系列安全保障措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用户认证与权限管理方面,通过与企业内部的 LDAP 服务器集成,实现了统一的用户身份验证,只有授权的人员能够登录 Jenkins 并操作相应的项目,不同角色(开发、测试、运维等)被赋予了明确且合理的权限,防止了越权操作和数据泄露风险。
    • 代码仓库的安全配置(如采用 SSH 密钥认证方式拉取代码)保障了源代码的安全性,避免外部非法访问和篡改。构建环境的隔离(借助 Docker 容器等方式)确保了不同项目、不同微服务的构建过程互不干扰,降低了因某个构建任务出现问题而影响整个系统安全的可能性。部署环境中,无论是通过 SSH 部署时对传输文件和执行命令的严格把控,还是容器化部署(结合 Docker、Kubernetes 的安全特性)保障应用在目标环境的安全运行,以及对环境变量等敏感信息的加密管理,都全方位地守护了软件从构建到部署全流程的安全,确保电商平台后端服务的稳定可靠,保护了用户数据和企业的核心业务资产。

总之,通过利用 Jenkins 构建高效的 CI/CD流程,这个大型电商平台后端服务项目在软件开发的效率、质量、团队协作以及安全保障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收益,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快速迭代软件产品、提供优质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其他类似规模和架构的项目在实施CI/CD 流程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参考范例。


http://www.kler.cn/a/461141.html

相关文章:

  • 【工具推荐】XSS 扫描器-XSStrike
  • 一个hive插入数据失败的问题
  • UE5通过蓝图节点控制材质参数
  • 探索 Vue.js 的动态样式与交互:一个有趣的样式调整应用
  • ImageNet 2.0?自动驾驶数据集迎来自动标注新时代
  • Vue2: table加载树形数据的踩坑记录
  • PHP 中的魔术常量
  • BurstAttention:高效的分布式注意力计算框架
  • GPU 进阶笔记(一):高性能 GPU 服务器硬件拓扑与集群组网
  • SOLID-开闭原则
  • 【连续学习之ResCL算法】2020年AAAI会议论文:Residual continual learning
  • 离散数学 群(半群,群,交换群,循环群,对称群,置换群,置换,交代群,轮换)详细,复习笔记
  • LeetCode热题100-反转链表【JavaScript讲解】
  • 【每日学点鸿蒙知识】Json字典问题、高度变化问题、开放测试版本问题、动态库单架构选择、WebView和H5交互
  • 【每日学点鸿蒙知识】人脸活体检测、NodeController刷新、自动关闭输入框、Row设置中间最大宽、WebView单例
  • JavaWeb 开发进阶 - 数据库交互与框架应用
  • 五、Hadoop环境搭建之模板虚拟机准备
  • tomcat窗口闪退,以及在eclipse上面运行不出来
  • HTML5滑块(Slider)
  • 从家谱的层级结构 - 组合模式(Composite Pattern)
  • es单机安装脚本自动化
  • hive-sql 计算每年在校生人数
  • 写在2024的最后一天
  • 【浏览器】缓存
  • Android 检测设备是否 Root
  • 【数据结构】线性数据结构——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