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子系统学习(一)USB电气信号
文章目录
- 1、声明
- 2、USB协议概述
- 3、USB电气信号
- 3.1、USB基础概念
- 3.1.1、低速/全速信号电平
- 3.1.2、高速信号电平
- 3.2、学习目标
- 3.3、设备断开与连接
- 3.3.1、连接
- 3.3.2、断开
- 3.4、复位
- 3.5、设备速率识别
- 3.5.1、低速/全速
- 3.5.2、高速
- 3.6、数据信号
- 3.6.1、低速/全速的SOP和EOP
- 3.6.2、高速的SOP和EOP
- 3.6.3、NRZI与位填充
1、声明
本文是在学习韦东山《驱动大全》USB子系统时,为梳理知识点和自己回看而记录,全部内容高度复制粘贴。
韦老师的《驱动大全》:商品详情
其对应的讲义资料:https://e.coding.net/weidongshan/linux/doc_and_source_for_drivers.git
2、USB协议概述
USB(Universal Serial Bus)即通用串行总线,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和外部设备之间的通信协议,旨在简化设备之间的连接和数据传输。它允许各种设备(如键盘、鼠标、打印机、存储设备、摄像头等)通过统一的接口与计算机进行连接和通信。
3、USB电气信号
3.1、USB基础概念
- USB有四条线,分别是5V、D+、D-、GND。
- USB 2.0协议支持3种速率:低速(Low Speed,1.5Mbps)、全速(Full Speed, 12Mbps)、高速(High Speed, 480Mbps)。
- 一个USB设备,可能兼容低速、全速,可能兼容全速、高速,但是不会同时兼容低速、高速。
3.1.1、低速/全速信号电平
这里列出几个主要的名词:
- Differential “1”和 Differential “0”
- Data J state 和 Data K state
- Idle state
3.1.2、高速信号电平
这里列出几个主要的名词:
- Differential “1”和 Differential “0”
- Data J state 和 Data K state
- Idle state
- Chirp J state 和 Chirp K state
3.2、学习目标
下图是USB设备状态切换图,我们将按顺序理解红框里的内容:
Attached -> Powered -> Default -> Address -> Configured:
Attached -> Powered
:Hub监测到设备插入后,Hub会给设备上电。【在这个阶段,主要学习USB设备的连接与断开】Powered -> Default
:设备上电后,Hub会向设备发出Reset信号,让设备工作在默认状态或者与设备协商是否工作于高速模式。【在这个阶段,主要学习USB Hub的复位信号】Default -> Address
:Hub会为设备分配出一个地址。【在这个阶段,主要学习USB Hub和USB设备之间是如何传输数据的】Address -> Configured
:
3.3、设备断开与连接
USB Hub如何监测设备的连接与断开呢?
3.3.1、连接
Hub端口的D+、D-都有15K的下拉电阻,平时为低电平。
高速设备,全速设备内部的D+有1.5K的上拉电阻。低速设备内部的D-有1.5K的上拉电阻。
连接到Hub后会导致Hub的D+或D-电平变化,Hub根据变化的引脚分辨接进来的是高速/全速设备还是低速设备。(那Hub如何区分高速设备还是全速设备呢?这里先不讨论。)
高速设备、全速设备连接时,Hub端口的D+引脚的电平由低变高:
低速设备连接时,Hub端口的D-引脚的电平由低变高:
3.3.2、断开
前面说到,当低速设备、全速设备接到Hub时,会导致Hub的D-或D+引脚电平由低变高。所以反过来,当低速设备,全速设备拔出时,D-或D+引脚电平由高变低:
对于高速设备,它先作为全速设备被识别出来,然后再被识别为高速设备。工作于高速模式时,D+的上拉电阻是断开的,所以对于工作于高速模式的USB设备,无法通过D+的引脚电平变化监测到它已经断开。
工作于高速模式的设备,Hub和USB设备的D+、D-引脚各有45欧姆的下拉电阻,用来消除反射信号:
当高速设备拔出后,Hub发出信号,得到的反射信号无法衰减,Hub监测到这些信号后就知道高速设备已经断开,内部电路图如下:
3.4、复位
从状态切换图上看,一个USB设备连接后,它将会被供电,然后被复位。当软件出错时,我们也可以发出复位信号重新驱动设备。那么,USB Hub端口或USB控制器端口如何发出复位信号?发出SE0信号,并维持至少10ms。USB设备看到Reset信号后,需要准备接收"SetAddress()“请求;如果它不能回应这个请求,就是"不能识别的设备”。
3.5、设备速率识别
3.5.1、低速/全速
Hub端口的D+、D-都有15K的下拉电阻,平时为低电平。全速设备内部的D+有1.5K的上拉电阻,低速设备内部的D-有1.5K的上拉电阻,连接到Hub后会导致Hub的D+或D-电平变化,Hub根据变化的引脚分辨接进来的是全速设备还是低速设备。
3.5.2、高速
高速设备必定兼容全速模式,所以高速设备内部D+也有1.5K的上拉电阻,只不过这个电阻是可以断开的:工作于高速模式时要断开它。
高速设备首先作为全速设备被识别出来,然后Hub如何确定它是否支持高速模式?
Hub端口如何监测一个新插入的USB设备能否工作于高速模式?流程如下:
- 对于低速设备,Hub端口不会监测它能否工作于高速模式。低速设备不能兼容高速模式。
- Hub端口发出SE0信号,这就是复位信号。
- USB设备监测到SE0信号后,会发出"a high-speed detection handshake"信号表示自己能支持高速模式,这可以细分为以下3种情景:
- 如果USB设备原来处于"suspend"状态,它检测到SE0信号后,就发出"a high-speed detection handshake"信号。
- 如果USB设备原来处于"non-suspend"状态,并且处于全速模式,它检测到SE0信号后,就发出"a high-speed detection handshake"信号。这个情景,就是一个设备刚插到Hub端口时的情况,它一开始工作于全速模式。
- 如果USB设备原来处于"non-suspend"状态,并且处于高速模式,它会切换回到全速模式(重新连接D+的上拉电阻),然后发出"a high-speed detection handshake"信号。
“a high-speed detection handshake"信号,就是"高速设备监测握手信号”,既然是握手信号,自然是有来有回:
- USB设备维持D+的上拉电阻,发出"Chirp K "信号,表示自己能支持高速模式。
- 如果Hub没监测到"Chirp K "信号,它就知道这个设备不支持高速模式。
- 如果Hub监测到"Chirp K “信号后,如果Hub能支持高速模式,就发出一系列的"Chirp K”、“Chirp J"信号,这是用来通知USB设备:Hub也能支持高速模式。发出一系列的"Chirp K”、"Chirp J"信号后,Hub继续维持SE0信号直到10ms。
- USB设备发出"Chirp K “信号后,就等待Hub回应一系列的"Chirp K”、"Chirp J"信号:
- 收到一系列的"Chirp K"、"Chirp J"信号:USB设备断开D+的上拉电阻,使能高速模式。
- 没有收到一系列的"Chirp K"、"Chirp J"信号:USB设备转入全速模式。
3.6、数据信号
- SOP:起始信号
- SYNC:同步信号
- Packet Content:数据包
- EOP:结束信号
3.6.1、低速/全速的SOP和EOP
SOP:Start Of Packet,Hub驱动D+、D-这两条线路从Idle状态变为K状态。SOP中的K状态就是SYNC信号的第1位数据,SYNC格式为3对KJ外加2个K。
EOP:End Of Packet,由数据的发送方发出EOP,数据发送方驱动D+、D-这两条线路,先设为SE0状态并维持2位时间,再设置为J状态并维持1位时间,最后D+、D-变为高阻状态,这时由线路的上下拉电阻使得总线进入Idle状态。
从下面低速/全速信号电平的图中可以看到,Idle状态就是J状态。上面说SOP信号从Idle状态变为K状态其实就是从J状态切换到K状态。因为这里讨论的模式包括了低速和全速模式,为了统一描述,就用Idle状态概括了低速和高速模式中两个不同的J状态,低速模式的J状态对应Differential 0电平,高速模式的J状态对应Differential 1电平:
3.6.2、高速的SOP和EOP
高速的EOP比较复杂,作为软件开发人员无需掌握。
高速模式中,Idle状态为:D+、D-接地。SOP格式为:从Idle状态切换为K状态。SOP中的K状态就是SYNC信号的第1位数据。
高速模式中的SYNC格式为:KJKJKJKJ KJKJKJKJ KJKJKJKJ KJKJKJKK,即15对KJ,外加2个K。
3.6.3、NRZI与位填充
现在抛出一个问题。USB协议中,即没有时钟线,也不用事先约定好波特率,那是如何有效传输数据的呢?回答是靠 SYNC 信号来确保数据传输的同步,也就是接收端会以SYNC信号为基准来同步后续的数据接收。
那又是如何靠SYNC信号来同步的数据的?到这不得不介绍NRZI编码。USB 是采用 NRZI 编码来传输数据的,电平翻转代表逻辑 0,电平不变代表逻辑 1。
使用NRZI,发送端可以很巧妙地把"时钟频率"告诉接收端:只要传输连续的数据0即可。在下图中,低速/全速协议中"Sync Pattern"的原始数据是"00000001",接收端从前面的7个0波形就可以算出"时钟频率"。
使用NRZI时,如果传输的数据总是"1",会导致波形维持不变。如果电平长时间维持不变,比如传输100位1时,如果接收方稍有偏差,就可能认为接收到了99位1、101位1。而USB中采用了Bit-Stuffing位填充处理,即在连续发送6个1后面会插入1个0,强制翻转发送信号,从而让接收方调整频率,同步接收。而接收方在接收时只要接收到连续的6个1后,直接将后面的0删除即可恢复数据的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