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S应用软件开发 — 2 单体电池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目录
1 单体电池基本组成
2 单体电池封装形式
3 电池充放电过程
4 不同电池材料性能差异
1 单体电池基本组成
单体电池其基本组成包括以下几个关键部分:
正极:正极材料通常由锂的金属氧化物构成,如锂钴氧化物(LiCoO2)、锂锰氧化物(LiMn2O4)、锂铁磷酸盐(LiFePO4)或锂镍锰钴氧化物(NMC)。正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参与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出。
负极:通常由石墨或其衍生物构成,这些材料具有层状结构,可以嵌入锂离子。在一些新型电池中,负极材料可能会使用硅或锡等其他材料。
电解液:由锂盐(如六氟磷酸锂LiPF6)溶解在有机溶剂(如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甲酯DMC等)中组成。电解液的作用是传导锂离子,同时在电池内部形成离子通道。
隔膜:一种多孔的绝缘材料,如聚乙烯(PE)或聚丙烯(PP),它允许锂离子通过,但阻止电子通过,从而防止电池内部短路。
极耳:包括正极耳和负极耳,是电池内部电极与外部电路连接的部分。通过极耳,电池可以对外输出电能或者接受外部充电电流。
外壳:电池的外壳可以是钢壳、铝壳或软包形式,它的作用是保护电池内部结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供机械强度。
安全阀:在某些电池设计中,安全阀用于在电池内部压力过高时释放压力,防止电池破裂或爆炸。
2 单体电池封装形式
圆柱:标准化较好,只有1865、2170、4680三种形式。
方形:工艺较简单,对电芯有保护,成组难度小,能量密度比圆柱高。但是没有标准化,型号太多、工艺难统一。以前方形主要是用卷绕,现在比如说刀片电池开始用叠片工艺。
软包:纤薄的形式使能量密度更大,但强度低、制造工艺要求高,对成组的要求也高一些。
3 电池充放电过程
如下图锂离子电池在放电和充电过程中的基本工作原理。
在锂电池放电时,整个过程就像一场井然有序的 “离子大迁徙”。负极由锂插层石墨构成,此时,负极中的锂离子会从石墨中脱离出来,成为自由的锂离子。这些锂离子通过电解液作为 “通道”,朝着正极方向移动。与此同时,电子从负极的铜制集电器出发,沿着外部电路奔向正极的铝制集电器,为外部设备提供电能。在正极,锂离子和电子与锂 - 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使得正极材料得到电子和锂离子,完成整个放电过程。这一过程中,化学能被转化为电能,驱动外部设备工作。
锂电池充电过程与放电过程恰好相反。当外部电源接入时,电子从电源流入负极的铜制集电器。正极的锂 - 金属氧化物在外部电源的作用下,失去电子和锂离子。失去的锂离子通过电解液向负极移动,就像归家的游子,最终嵌入到负极的锂插层石墨中。在这个过程中,电能被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随着充电的进行,越来越多的锂离子回到负极,直到电池充满电,为下一次的放电过程做好准备。整个充放电过程是一个可逆的化学反应,这也是锂电池能够反复使用的关键所在。
4 不同电池材料性能差异
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采用镍钴锰酸锂(NCM)或镍钴铝酸锂(NCA)三元材料。其中,镍、钴和锰(或铝)是主要的活性元素,而锂则是离子迁移的主要载体。
优势:三元锂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能够提供更长的续航里程。较好的高温性能:三元锂电池在高温环境下性能相对稳定。
劣势:三元锂电池在高温或短路等异常情况下可能发生热失控,存在安全隐患。成本较高:由于使用了较昂贵的镍、钴等元素,三元锂电池的成本相对较高。
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是磷酸铁锂(LiFePO4),其由锂离子、铁离子和磷酸根离子组成。
优势:磷酸铁锂电池的热稳定性较高,不易发生热失控等安全问题。磷酸铁锂电池具有较长的循环寿命,能够支持电动汽车的长期使用。磷酸铁锂电池的成本相对较低,不含贵重金属元素。
劣势:相对于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较低,限制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磷酸铁锂电池在高温环境下的性能相对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