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自学 - 封装与私有化
1 Python自学 - 封装与私有化
1.1 封装的概念
封装是指将数据和方法封装在一起,并且需要通过类的实例来访问,这样就可以确保合适的方法来处理合适的数据,并可以做到只给外界看到想给外界看到的接口,减少数据或方法被滥用的风险。
读者如果还记得类的定义(属性、方法)章节的内容,一定会想起函数式编程里面,可以搞出“人吃草”、“牛吃粮食”的荒唐事来,“人会不会吃草”,完全仰仗编程人员的水平。而使用类封装过后,人就是人,牛就是牛, 人就干人事,牛就干牛事,少了一些荒唐(不能保证绝对没有!毕竟,人类啥事都做得出来!)
示例代码:
class Person: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def display(self):
print(f"Name: {self.name}, Age: {self.age}")
# 创建 Person 类的实例
person = Person("Alice", 30)
person.display()
上述示例中的Person
类封装了name
、age
和display
方法,这些属性和方法只适用于Person
类创建的对象,绝对不会和Cow
类混用。
1.2 私有化
Python
不像Java
、C++
、C#
等语言,Python
中没有提供了关键字public
、private
, protect
用来表示属性或方法的适用范围。
但Python
提供了一些折中的方法来控制属性或方法的范围。
1.2.1 方法1:使用单下划线_
前缀
使用单下划线 _ 作为属性或方法的前缀,仅是一种约定,表示该成员应该被视为受保护的,即不应该被外部直接访问,但实际上仍然可以被访问。
class Person: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self._name = name
self._age = age
def display(self):
print(f"Name: {self._name}, Age: {self._age}")
# 创建 Person 类的实例
person = Person("Bob", 25)
person.display()
print(person._name) # 可以访问,但不建议
1.2.2 方法2:使用双下划线__
前缀
使用双下划线 __
作为属性或方法的前缀,会将其名称进行名称改编(name mangling),使得从外部难以直接访问该成员,实际上如果读者知道改名规则后,仍然可以直接使用改名后的名称访问。
实际上只是把属性或方法稍稍进行了掩人耳目,并没有严格进行私有化限定。
示例:
class Person: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self.__name = name
self.__age = age
def display(self):
print(f"Name: {self.__name}, Age: {self.__age}")
# 创建 Person 类的实例
person = Person("Charlie", 40)
person.display()
# 以下会报错,因为 __name 已经被名称改编
# print(person.__name)
# 可以通过名称改编后的名称访问,但不建议
print(person._Person__name)
改名的规则是在原名前再加_
和类名
做为前缀。
- 封装和私有化的优点
- 信息隐藏:将内部实现细节隐藏,只暴露必要的接口,使类的使用更加简单和安全。
- 防止意外修改:限制外部对重要数据和方法的直接访问,避免意外修改导致的错误。
- 代码可维护性:可以方便地修改内部实现,而不影响外部代码,只要保持公共接口不变。
总结:不管是加_
前缀还是__
前缀,Python的私有化更像是一个障眼法,读者需要自己养成良好的代码习惯。
作者声明:本文用于记录和分享作者的学习心得,部分内容或示例来自豆包AI,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难免存在表达错误,欢迎交流和指教!
Copyright © 202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