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S应用软件开发 — 3 电池系统的组成
目录
1 电池的基本拓扑
2 已经被淘汰的CTM
3 早已经普及的CTP
4 集成度更高的CTC
5 刚性更好的CTB
1 电池的基本拓扑
相比于燃油车,虽然电动车在结构空间上灵活度更高,空间利用率也更好,但现有条件下无法像燃油车一样快速补能,为了避免里程焦虑,优化能量管理和提高能量密度依然是主流路线,这也是目前三电系统端需要解决的难题。
但可惜的是,迄今为止在电芯端依然没有太多质的飞跃,也就是在能量密度上没有太多突破,所以,如何优化电池整包内部空间,尽可能塞下更多的电芯以提高电量,进而增加续航里程,就成为了目前电动车提高续航的主要手段,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要聊的话题。
电池其实是一个统称,本质是由非常多的电芯(Cell)组成,电芯的内部则是正负极材料和电解液。由于传闻中的“固态电池”暂时还没办法大规模量产,液态电池依旧是目前的绝对主流。在技术没有突破的情况下,电芯的能量密度无法获得太大提升,各大厂商和供应商便把注意力转移到了电池结构上。
在电池设计中,单个电芯的电压只有3-4V左右,而电动车所需的电压最低都要100V以上,现在的新车甚至有7、800V的电压,所以就需要给电池升压。为了满足电动车的电流和电压需求,就需要不同的电芯通过串联、并联组合的方式相连。
串联:这种方式可以增加电池组的总电压,而总容量保持不变。
并联:这种方式保持了与单个电池相同的电压,但增加了总容量。
先并后串:能够获得较大的电流,因为并联电芯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供电,电流分配更均匀。目前大部分电池包采用先并后串的电池包
先串后并:只在两端并联,系统的过流能力较强。但每个支路电芯的电流监控架构可能更复杂。
在电动车上,一个电池包内至少 包含了成百上千个电芯,为了方便监测、 管理这么多电芯的电压和温度,汽车厂商便把串/并联起来的电芯进行分组,于是就有了电池组(Module) 。当各个电池组分别 固定、连接,并配上管理模块和冷却系统后,它就成为了能够使用的电池包(Pack)。
电芯 | 电池组(模组) |
电池包构成 | 电池包(Pack |
2 已经被淘汰的CTM
在讲结构之前,首先得先弄清楚,这些英文缩写的全称究竟是什么?“C”是英文“Cell”的缩写,也就是俗称的“电芯”;“T”—“To”;“P”—“Pack”,一般就是电池包的整包;“C”—“Chassis”;“B”—“Body”;“M”—“Module”。连起来就是“Cell To Body”、“Cell To Pack”等等。所以通过上述这些叫法,你能发现其目的都是围绕着电芯来开展——电动汽车的三电系统中,为车辆提供动力来源的就是电池包,逐层拆分下去后,最终的能量源就是一颗颗电芯。
就像前面提到的,在早期的电动车上, 电芯集成在电池组中 ,所以它也叫CTM结构(Cell to Module)。但随着市场对长续航电动车的呼声增加,各大厂商发现CTM电池结构存在不可克服的缺点,那就是电池空间利用率太低。
具体来说,在CTM结构中每个电池组都需要金属面板和螺栓固定,虽然方便后期拆解维修单独更换电芯,但是固定电池组的结构件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与此同时,为了保证散热效果,电池组之间还需保持一定的间距,因此又占用了电池包宝贵的空间。
CTM结构
就好比一家超市,如果采用了很多隔断、分区,摆放了众多的货架框架,划分出一个个小区域来分类放置商品,那实际能摆放商品的空间就被压缩了,能陈列的货物数量相对就少一些。因为要把空间分给这些用来间隔的货架框架、过道等部分。要是把整个卖场设计成几乎没有什么隔断的大通铺式的布局,全都用来直接摆放货物,那就能放下更多的商品了。正因如此,CTM结构的电池空间利用 率只有40%,也就是电池包内可用来放电芯的空间只有4成,其余全部是其它附件。
为了让电动车拥有更长的续航性能,汽车厂商必须在空间有限的电池包内塞更多的电芯,但传统的CTM结构很难优化,所以工程师们便开始打起了电池包的主意。
3 早已经普及的CTP
从前面的CTM电池结构可以看到,电池包中的电池组数量越多,那么固定电池组所需的面板、螺栓、以及冷却散热空间就越多。所以在2019年的时候,宁德时代率先推出了CTP结构(Cell to Pack)。简单来说,CTP结构就是 减少或省去电池组环节 , 直接把电芯装进电池包 。
除了电池组数量锐减之外,CTP电池的另一大变化就是电池组或者电芯不再用机械结构固定, 而是用 结构胶粘在电池包上 。虽然这种工艺导致 后期几乎无法单独更换维修电芯 ,但是原来的螺栓、面板等结构件数量大幅减少。
比亚迪推出的“刀片电池”采用CTP结构,刀片电池把原来“砖块”状的电芯,改成了类似“刀片”一样扁平的长方形,并同时采用了无电池组设计,除了散热板、结构胶外,电池包内基本都是刀片电芯,因此刀片电池的空间利用率提升到了60%。大家都知道,磷酸铁锂电池自身能量密度不如三元锂,但是比亚迪凭借着刀片电池在空间利用率上的优势,将磷酸铁锂电池包的能量密度提升至了140Wh/kg。
比亚迪刀片电池CTP
目前宁德时代CTP3 电池包即麒麟电池,其体积利用率突破 72%。主要通过电芯和冷却板的设计优化实现,如方壳电芯采取背对背侧立方式排布,可放入更多单体电芯;冷却板替代横纵梁,两排电芯共享一个冷却通道,减少了冷却板数量。
宁德时代CTP3电池包
4 集成度更高的CTC
对于电动车来说,CTP电池的性能已经非常好了,而且它和最初的CTM一样,电池包依然是一个独立的部件,通过结构件安装在底盘下方,因此CTP和CTM都支持换电功能。然而,在成本控制、空间利用以及重量优化等方面,CTP 电池尚未达到极致状态。鉴于此,汽车制造商们提出了 CTC 技术,也就是 Cell to Chassis电池底盘一体化。
简单来说,CTC就是在CTP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结构,并将电池与底盘/车身融为一体, 因此CTC电池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部件存在,而是底盘/车身的一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车身结构形式的不同,CTC也分为两种类型:
在非承载式车身上,电芯直接布置在底盘大梁中,这种CTC技术被行业称之为 滑 板底盘 ;在承载式车身上,电 芯布置在车身下方的底盘上,因此被称为 电池底盘一体化 。
非承载式车身:有独立的刚性车架,即底盘大梁架,车身本体通过弹性元件悬置于车架上,发动机、变速箱、悬挂系统等部件安装在车架上,车身基本不承担载荷,主要由车架来承受各种力。电芯也直接布置在底盘大梁中,这种CTC技术被行业称之为 滑 板底盘。
非承载式车身
承载式车身:没有单独的车架,是将车身底部的纵梁和横梁作为主要承重结构,发动机、前后悬架、传动系统等总成部件直接装配在车身上设计要求的位置,车身整体参与承载。电 芯则布置在车身下方的底盘上,因此被称为 电池底盘一体化 。
承载式车身
2020年,特斯拉率先提出了CTC电池概念,并应用在美国德州生产的Model Y上(国内版暂时没有使用)。虽然Model Y的CTC电池也是从车身下方装上 去的,但跟CTP电池不同的是,Model Y的电池上盖板既起到密封电池的作用, 又是车身的地板。从上图可以看到,Model Y的电池包仍然是一个完整的组件,而车身地板则是镂空的,这一部分由电池上盖替代。
Model Y的CTC
既然用电池上盖充当地板,所以为了保证车辆地板的强度,特斯拉给Model Y的电池上盖设计了横向加强筋,以此取代原来布置在车身下方的横梁,电池组的外框则相当于原来的车身纵梁。得益于CTC技术的应用,Model Y的车内垂直空间可以增加10mm以上,进而带来更低的坐姿以及更宽敞的头部空间。而如果利用这个空间布置电池的话,则可以将容量提升5-10%。
不过从Model Y的布置也可以看到,由于车辆没有了传统的地板,所以Model Y的地毯和座椅是直接安装在电池上盖上的,这就对车辆的底盘隔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特斯拉的CTC结构也让电池无法单独拆卸,要想维修更换电池,就必须把座椅、地毯都拆掉,所以维修比CTP还麻烦。
Model Y座椅安装
除了特斯拉以外,国内的新势力品牌零跑也一直在宣传CTC技术,但零跑的CTC设计思路稍微有一些不同。 简单来说, 零跑的CTC是保留了的车身地板,取消电池上盖,用地板充当电池上盖,与特斯拉刚好相反。 这两种设 计的 效果 差不多,但 用车身 地板取代电池上盖板的话 ,对底盘的密封性能则要求更高,因为这种结构的电池包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组件,而是像托盘一样安装在底盘上的。这意味着一旦底盘涉水,如果密封不到位就有可能导致电池包进水短路。而特斯拉的CTC方案,电池包是完整的组件,即便车身密封不好,最多也只是有水渗到了车内的地毯上,电池并不会受到什么影响。
零跑C10的CTC
另外,零跑早期在C01上宣传的CTC跟特斯拉不是一个概念,这是因为C01的电芯是装在电池组中的,而不是把电芯装在电池包中。从结构上看,零跑是把电池组集成到了底盘上,因此在业内被称为MTC结构。直到最新车型C10使用了CTC 2.0技术后,零跑才取消了电池组,所以C10其实才是真正的CTC。
零跑C01的CTC
5 刚性更好的CTB
特斯拉推出了CTC技术后,2022年比亚迪又在海豹上推出了CTB技术,也就是Cell to Body,电池车身一体化。虽然两者的名字看起来不一样,但在理念上是相同的。
海豹的CTB车身结构
在具体结构上,比亚迪的CTB跟特斯拉的CTC方案基本类似,二者都是用电池上盖取代车身地板。只不过,比亚迪的CTB方案保留了车身底部的横梁,电池上盖板则是一个平板,将刀片电池包上盖与传统结构的车身底板集成,构成上盖、“刀片电池”、托盘的整车三明治结构。动力电池的系统体积利用率提升至66%,系统能量密度提升了10%。海豹的车身扭转刚度达到40,500Nm/°
海豹的CTB车身结构
另外,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本身就具有非常高的强度,在发生碰撞时刀片形的电芯可以替代纵梁、横梁成为车身的传力部件。基于刀片电池设计的CTB结构,它的电芯自然就成为了车身的碰撞传力路径。在比亚迪的CTB电池上可以看到,电池不仅为车辆提供能源,而且还是车身底部重要的结构件。
看到这里大家不难发现,为了提升电动车的电池容量和空间利用率,各家的工程师真的是绞尽了脑汁,从早期的CTM到如今最为普及的CTP,后来又诞生出了更高集成度的CTC和CTB,只有专心钻研技术的车企,才能真正引领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