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Redis高频知识点

Redis

目录

  • 1 Redis是AP的还是CP的?
  • 2 介绍一下Redis的集群方案?
  • 3 什么是Redis的数据分片?
  • 4 Redis为什么这么快?
  • 5 Redis 的事务机制是怎样的?
  • 7 Redis的持久化机制是怎样的?
  • 8 Redis 的过期策略是怎么样的?
  • 9 Redis的内存淘汰策略是怎么样的?
  • 10 Redis的LRU算法
  • 11 Redis的淘汰策略的选择
  • 12 什么是热Key问题,如何解决热key问题
  • 13 什么是大Key问题,如何解决?
  • 14 什么是缓存击穿、缓存穿透、缓存雪崩?
  • 15 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数据库和缓存不一致的问题?
  • 16 如何解决Redis和数据库的一致性问题?
  • 17 Redis如何实现延迟消息?
  • 18 除了做缓存,Redis还能用来干什么?
  • 19 如何用SETNX实现分布式锁?
  • 20 什么是RedLock,他解决了什么问题?
  • 21 如何用Redisson实现分布式锁?

1 Redis是AP的还是CP的?

Redis是一个支持多种数据结构的内存数据库,它可以根据配置和使用方式在AP和CP之间做出选择。具体来说,Redis可以在不同的场景下提供不同的一致性级别:

1. 在默认情况下,Redis追求最高的性能和可用性,更倾向于AP模型(即可用性优先)。它使用主从复制和哨兵机制来实现高可用性,但在出现网络分区或节点故障时,可能会导致数据的不一致性。

2. 但是,Redis也提供了一些支持一致性的特性,例如Redis Cluster和Redis Sentinel。通过使用这些特性,Redis可以在需要更高一致性的场景下选择CP模型(即一致性优先)。在Redis Cluster中,数据被分片存储在不同的节点上,并使用Gossip协议来保持数据的一致性。Redis Sentinel则提供了监控和自动故障转移的功能,以保证高可用性和数据的一致性。

因此,根据具体的配置和使用方式,Redis可以在AP和CP之间进行选择。

2 介绍一下Redis的集群方案?

1、主从模式:

2、哨兵模式:
sentinel,哨兵是 redis 集群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件,主要有以下功能:

  • 集群监控:负责监控 redis master 和 slave 进程是否正常工作。
  • 消息通知:如果某个 redis 实例有故障,那么哨兵负责发送消息作为报警通知给管理员。
  • 故障转移:如果 master node 挂掉了,会自动转移到 slave node 上。
  • 配置中心:如果故障转移发生了,通知 client 客户端新的 master 地址。

哨兵用于实现 redis 集群的高可用,本身也是分布式的,作为一个哨兵集群去运行,互相协同工作。

  • 故障转移时,判断一个 master node 是否宕机了,需要大部分的哨兵都同意才行,涉及到了分布式选举
  • 即使部分哨兵节点挂掉了,哨兵集群还是能正常工作的
  • 哨兵通常需要 3 个实例,来保证自己的健壮性
  • 哨兵 + redis 主从的部署架构,是不保证数据零丢失的,只能保证 Redis 集群的高可用性。
    对于哨兵 + redis 主从这种复杂的部署架构,尽量在测试环境和生产环境,都进行充足的测试和演练。

3、Redis Cluster模式:

Redis Cluster是一种服务端Sharding技术,3.0版本开始正式提供。采用slot(槽)的概念,一共分成16384个槽。将请求发送到任意节点,接收到请求的节点会将查询请求发送到正确的节点上执行。

方案说明

  • 通过哈希的方式,将数据分片,每个节点均分存储一定哈希槽(哈希值)区间的数据,默认分配了16384 个槽位
  • 每份数据分片会存储在多个互为主从的多节点上
  • 数据写入先写主节点,再同步到从节点(支持配置为阻塞同步)
  • 同一分片多个节点间的数据不保持强一致性
  • 读取数据时,当客户端操作的key没有分配在该节点上时,redis会返回转向指令,指向正确的节点
  • 扩容时需要需要把旧节点的数据迁移一部分到新节点

在 Redis Cluster 架构下,每个 Redis 要放开两个端口号,比如一个是 6379,另外一个就是加1w 的端口号,比如 16379。
16379 端口号是用来进行节点间通信的,也就是 cluster bus 的通信,用来进行故障检测、配置更新、故障转移授权。cluster bus 用了另外一种二进制的协议,gossip 协议,用于节点间进行高效的数据交换,占用更少的网络带宽和处理时间。

优点:

  • 无中心架构,支持动态扩容,对业务透明
  • 具备Sentinel的监控和自动Failover(故障转移)能力
  • 客户端不需要连接集群所有节点,连接集群中任何一个可用节点即可
  • 高性能,客户端直连redis服务,免去了proxy代理的损耗

缺点:

  • 运维也很复杂,数据迁移需要人工干预
  • 只能使用0号数据库
  • 不支持批量操作(pipeline管道操作)
  • 分布式逻辑和存储模块耦合等

Redis Sharding是Redis Cluster出来之前,业界普遍使用的多Redis实例集群方法。其主要思想是采用
哈希算法将Redis数据的key进行散列,通过hash函数,特定的key会映射到特定的Redis节点上。Java
redis客户端驱动jedis,支持Redis Sharding功能,即ShardedJedis以及结合缓存池的
ShardedJedisPool

优点:
优势在于非常简单,服务端的Redis实例彼此独立,相互无关联,每个Redis实例像单服务器一样运行,非常容易线性扩展,系统的灵活性很强
缺点:
由于sharding处理放到客户端,规模进一步扩大时给运维带来挑战。
客户端sharding不支持动态增删节点。服务端Redis实例群拓扑结构有变化时,每个客户端都需要更新调整。连接不能共享,当应用规模增大时,资源浪费制约优化

3 什么是Redis的数据分片?

Redis的数据分片是一种数据分布在多个节点上的技术,用于实现水平扩展和负载均衡。在Redis中,数据分片是通过哈希槽(Hash Slot)来实现的。

具体而言,数据分片的过程如下:

1. 哈希槽的定义:Redis将整个数据空间划分为固定数量的哈希槽,通常是16384个。每个哈希槽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从0到16383。

2. 数据的映射:当客户端发送一个命令请求时,Redis Cluster通过对的哈希值进行计算,将键值对映射到一个特定的哈希槽中。这样,每个键值对就被分配到了一个特定的哈希槽中。

3. 哈希槽的分配:Redis Cluster将所有的哈希槽均匀地分配给各个节点,每个节点负责存储一部分哈希槽对应的数据。这样,数据就被分片存储在了多个节点上。

4. 数据的查找:当客户端需要访问某个键值对时,它首先计算键的哈希值,然后根据哈希值找到对应的哈希槽。客户端根据哈希槽的信息找到负责该哈希槽的节点,并将请求发送给该节点。

5. 数据的迁移:当需要添加或删除节点时,Redis Cluster会进行数据的迁移,以保持各个节点负载均衡。数据迁移的过程中,哈希槽会从一个节点移动到另一个节点,保证数据的分片均匀和一致。通过数据分片,Redis可以在多个节点上并行处理请求,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和容量。

同时,数据分片还实现了负载均衡和故障隔离,当某个节点故障时,其他节点仍然可以继续提供服务。总的来说,Redis的数据分片通过哈希槽的方式,将数据分布在多个节点上,实现了水平扩展、负载均衡和故障隔离。

4 Redis为什么这么快?

Redis之所以被认为是快速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内存存储:Redis将数据存储在内存中,而不是磁盘上。相比于磁盘访问内存访问速度更快,可以实现很低的延迟和高吞吐量。
  2. 单线程模型:Redis采单线程模型,避免了多线程间的竞争和上下文切换的开销。线程模型简化了并发控制,减少了锁的使用,提高了处理请求的效率。
  3. 高效的数据结构:Redis提供了多种高效的数据结构,如字符串、哈希表、跳跃表、集合和有序集合等。这些数据结构在内部实现上都经过了优化,能够快速地进行插入、删除、查找和遍历操作。
  4. 异步操作:Redis支持异步操作,可以在后台执行一些耗时的操作,如持久化、复制和集群的同步等。这样可以减少客户端的等待时间,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5. 高效的网络通信核心):Redis自定义的RESP协议进行网络通信,协议本身简单而高效。Redis的网络通信采用非阻塞I/O多路复用机制和事件驱动的方式,可以处理大量的并发连接,提高了系统的并发性能。
  6. 优化的算法和数据结构:Redis在内部实现中使用了许多优化的算法和数据结构。例如,使用跳跃表(Skip List)来实现有序集合,使用压缩列表(ziplist)来存储小规模的列表和哈希表等。这些优化可以减少内存占用和提高数据操作的效率。

总的来说,Redis之所以快速,是因为它使用内存存储、采用单线程模型、提供高效的数据结构、支持异步操作、优化网络通信和使用优化的算法和数据结构等。这些特性使得能够在处理大量请求时保持低延迟和高吞吐量。

5 Redis 的事务机制是怎样的?

1、事务开始
MULTI命令的执行,标识着一个事务的开始。MULTI命令会将客户端状态的 flags 属性中打开
REDIS_MULTI 标识来完成的。

2、命令入队
当一个客户端切换到事务状态之后,服务器会根据这个客户端发送来的命令来执行不同的操作。如果客户端发送的命令为MULTI、EXEC、WATCH、DISCARD中的一个,立即执行这个命令,否则将命令放入一个事务队列里面,然后向客户端返回 QUEUED 回复

  • 如果客户端发送的命令为 EXEC、DISCARD、WATCH、MULTI 四个命令的其中一个,那么服务器
    立即执行这个命令。
  • 如果客户端发送的是四个命令以外的其他命令,那么服务器并不立即执行这个命令。
    首先检查此命令的格式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服务器会在客户端状态(RedisClient)的 flags 属性关闭 REDIS_MULTI 标识,并且返回错误信息给客户端。

如果正确,将这个命令放入一个事务队列里面,然后向客户端返回 QUEUED 回复

3、事务执行

客户端发送 EXEC 命令,服务器执行 EXEC 命令逻辑。

  • 如果客户端状态的 flags 属性不包含 REDIS_MULTI 标识,或者包含 REDIS_DIRTY_CAS 或者
    REDIS_DIRTY_EXEC 标识,那么就直接取消事务的执行。
  • 否则客户端处于事务状态(flags 有 REDIS_MULTI 标识),服务器会遍历客户端的事务队列,然后执行事务队列中的所有命令,最后将返回结果全部返回给客户端;

Redis 不支持事务回滚机制,但是它会检查每一个事务中的命令是否错误。
Redis 事务不支持检查那些程序员自己逻辑错误。例如对 String 类型的数据库键执行对HashMap 类型的操作!

WATCH 命令是一个乐观锁,可以为 Redis 事务提供 check-and-set (CAS)行为。可以监控一个或多个键,一旦其中有一个键被修改(或删除),之后的事务就不会执行,监控一直持续到EXEC命令。

MULTI命令用于开启一个事务,它总是返回OK。MULTI执行之后,客户端可以继续向服务器发送任意多条命令,这些命令不会立即被执行,而是被放到一个队列中,当EXEC命令被调用时,所有队列中的命令才会被执行。

EXEC: 执行所有事务块内的命令。返回事务块内所有命令的返回值,按命令执行的先后顺序排
列。当操作被打断时,返回空值 nil 。
通过调用DISCARD,客户端可以清空事务队列,并放弃执行事务, 并且客户端会从事务状态中退
出。

UNWATCH命令可以取消watch对所有key的监控

7 Redis的持久化机制是怎样的?

Redis提供了两种方式的持久化机制,分别是RDB快照和AOF日志。

RDB:Redis DataBase
在指定的时间间隔内将内存中的数据集快照写入磁盘,实际操作过程是fork一个子进程,先将数据集写入临时文件,写入成功后,再替换之前的文件,用二进制压缩存储。

优点:
1、整个Redis数据库将只包含一个文件 dump.rdb,方便持久化。
2、容灾性好,方便备份。
3、性能最大化,fork 子进程来完成写操作,让主进程继续处理命令,所以是 IO 最大化。使用单独子进程来进行持久化,主进程不会进行任何 IO 操作,保证了 redis 的高性能
4.相对于数据集大时,比 AOF 的启动效率更高。

缺点:
1、数据安全性低。RDB 是间隔一段时间进行持久化,如果持久化之间 redis 发生故障,会发生数据丢失。所以这种方式更适合数据要求不严谨的时候)
2、由于RDB是通过fork子进程来协助完成数据持久化工作的,因此,如果当数据集较大时,可能会导致整个服务器停止服务几百毫秒,甚至是1秒钟。

AOF:Append Only File
以日志的形式记录服务器所处理的每一个写、删除操作,查询操作不会记录,以文本的方式记录,可以打开文件看到详细的操作记录。

优点:
1、数据安全,Redis中提供了3中同步策略,即每秒同步、每修改同步和不同步。事实上,每秒同步也是异步完成的,其效率也是非常高的,所差的是一旦系统出现宕机现象,那么这一秒钟之内修改的数据将会丢失。而每修改同步,我们可以将其视为同步持久化,即每次发生的数据变化都会被立即记录到磁盘中。。
2、通过 append 模式写文件,即使中途服务器宕机也不会破坏已经存在的内容,可以通过 redis-
check-aof 工具解决数据一致性问题。
3、AOF 机制的 rewrite 模式。定期对AOF文件进行重写,以达到压缩的目的

缺点:
1、AOF 文件比 RDB 文件大,且恢复速度慢。
2、数据集大的时候,比 rdb 启动效率低。
3、运行效率没有RDB高。

AOF和RDB对比:

  • AOF文件比RDB更新频率高,优先使用AOF还原数据。
  • AOF比RDB更安全也更大
  • RDB性能比AOF
  • 如果两个都配了优先加载AOF
比较AOFRDB
默认选择NoYes
数据格式RESP格式所有写命令压缩的二进制文件
数据的安全性三种写回策略决定分钟级别数据的丢失
文件大小
恢复速度
重写机制YesNo
重写阻塞主线NoNo
Redis的性能三种写回策略决定分钟级别的快照
数据恢复的选择YesNo

8 Redis 的过期策略是怎么样的?

Redis是key-value数据库,我们可以设置Redis中缓存的key的过期时间。Redis的过期策略就是指当Redis中缓存的key过期了,Redis如何处理。

惰性过期:只有当访问一个key时,才会判断该key是否已过期,过期则清除。该策略可以最大化地节省CPU资源,却对内存非常不友好。极端情况可能出现大量的过期key没有再次被访问,从而不会被清除,占用大量内存。

定期过期:每隔一定的时间,会扫描一定数量的数据库的expires字典中一定数量的key,并清除其中已过期的key。该策略是一个折中方案。通过调整定时扫描的时间间隔和每次扫描的限定耗时,可以在不同情况下使得CPU和内存资源达到最优的平衡效果。

(expires字典会保存所有设置了过期时间的key的过期时间数据,其中,key是指向键空间中的某个键的指针,value是该键的毫秒精度的UNIX时间戳表示的过期时间。键空间是指该Redis集群中保存的所有键。)

Redis中同时使用了惰性过期和定期过期两种过期策略。

9 Redis的内存淘汰策略是怎么样的?

Redis 4.0 之前一共实现了 6 种内存淘汰策略,在 4.0 之后,又增加了 2 种策略。我们可以按照是否会进行数据淘汰把它们分成两类:

  • 不进行数据淘汰的策略,只有 noeviction 这一种。
  • 会进行淘汰的 7 种其他策略。

会进行淘汰的 7 种策略,再进一步根据淘汰候选数据集的范围把它们分成两类:

  • 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数据中进行淘汰,包括 volatile-random、volatile-ttl、volatile-lru、volatile-lfu(Redis 4.0 后新增)四种。
  • 在所有数据范围内进行淘汰,包括 allkeys-lru、allkeys-random、allkeys-lfu(Redis 4.0 后新增)三种。

具体解释下各个策略:

默认情况下,Redis 在使用的内存空间超过 maxmemory 值时,并不会淘汰数据,也就是设定的 noeviction 策略。对应到 Redis 缓存,也就是指,一旦缓存被写满了,再有写请求来时,Redis 不再提供服务,而是直接返回错误。Redis 用作缓存时,实际的数据集通常都是大于缓存容量的,总会有新的数据要写入缓存,这个策略本身不淘汰数据,也就不会腾出新的缓存空间,我们不把它用在 Redis 缓存中。

接着 volatile-random、volatile-ttl、volatile-lru 和 volatile-lfu 这四种淘汰策略。它们筛选的候选数据范围,被限制在已经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值对上。也正因为此,即使缓存没有写满,这些数据如果过期了,也会被删除。

比如我们使用 EXPIRE 命令对一批键值对设置了过期时间后,无论是这些键值对的过期时间是快到了,还是 Redis 的内存使用量达到了 maxmemory 阈值,Redis 都会进一步按照 volatile-ttl、volatile-random、volatile-lru、volatile-lfu 这四种策略的具体筛选规则进行淘汰

  • volatile-ttl 在筛选时,会针对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值对,根据过期时间的先后进行删除,越早过期的越先被删除。
  • volatile-random 就像它的名称一样,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值对中,进行随机删除。
  • volatile-lru 会使用 LRU 算法筛选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值对。
  • volatile-lfu 会使用 LFU 算法选择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值对。

相对于 volatile-ttl、volatile-random、volatile-lru、volatile-lfu 这四种策略淘汰的是设置了过期时间的数据,allkeys-lru、allkeys-random、allkeys-lfu 这三种淘汰策略的备选淘汰数据范围,就扩大到了所有键值对,无论这些键值对是否设置了过期时间。它们筛选数据进行淘汰的规则是:

  • allkeys-random 策略,从所有键值对中随机选择并删除数据
  • allkeys-lru 策略,使用 LRU 算法在所有数据中进行筛选。
  • allkeys-lfu 策略,使用 LFU 算法在所有数据中进行筛选。

这也就是说,如果一个键值对被删除策略选中了,即使它的过期时间还没到,也需要被删除。当然,如果它的过期时间到了但未被策略选中,同样也会被删除。

10 Redis的LRU算法

LRU 算法的全称是 Least Recently Used,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这是按照最近最少使用的原则来筛选数据,最不常用的数据会被筛选出来,而最近频繁使用的数据会留在缓存中。

那具体是怎么筛选的呢?LRU 会把所有的数据组织成一个链表,链表的头和尾分别表示 MRU 端和 LRU 端,分别代表最近最常使用的数据和最近最不常用的数据。

我们现在有数据 6、3、9、20、5。如果数据 20 和 3 被先后访问,它们都会从现有的链表位置移到 MRU 端,而链表中在它们之前的数据则相应地往后移一位。因为,LRU 算法选择删除数据时,都是从 LRU 端开始,所以把刚刚被访问的数据移到 MRU 端,就可以让它们尽可能地留在缓存中。

如果有一个新数据 15 要被写入缓存,但此时已经没有缓存空间了,也就是链表没有空余位置了,那么,LRU 算法做两件事:

  • 数据 15 是刚被访问的,所以它会被放到 MRU 端;
  • 算法把 LRU 端的数据 5 从缓存中删除,相应的链表中就没有数据 5 的记录了。

其实,LRU 算法背后的想法非常朴素:它认为刚刚被访问的数据,肯定还会被再次访问,所以就把它放在 MRU 端;长久不访问的数据,肯定就不会再被访问了,所以就让它逐渐后移到 LRU 端,在缓存满时,就优先删除它。

不过,LRU 算法在实际实现时,需要用链表管理所有的缓存数据,这会带来额外的空间开销。而且,当有数据被访问时,需要在链表上把该数据移动到 MRU 端,如果有大量数据被访问,就会带来很多链表移动操作,会很耗时,进而会降低 Redis 缓存性能。

所以,在 Redis 中,LRU 算法被做了简化,以减轻数据淘汰对缓存性能的影响,Redis 默认会记录每个数据的最近一次访问的时间戳(由键值对数据结构 RedisObject 中的 lru 字段记录)。然后,Redis 在决定淘汰的数据时,第一次会随机选出 N 个数据,把它们作为一个候选集合。接下来,Redis 会比较这 N 个数据的 lru 字段,把 lru 字段值最小的数据从缓存中淘汰出去。

当需要再次淘汰数据时,Redis 需要挑选数据进入第一次淘汰时创建的候选集合。这儿的挑选标准是:能进入候选集合的数据的 lru 字段值必须小于候选集合中最小的 lru 值。当有新数据进入候选数据集后,如果候选数据集中的数据个数达到了 maxmemory-samples,Redis 就把候选数据集中 lru 字段值最小的数据淘汰出去。

这样一来,Redis 缓存不用为所有的数据维护一个大链表,也不用在每次数据访问时都移动链表项,提升了缓存的性能。

11 Redis的淘汰策略的选择

建议:

优先使用 allkeys-lru 策略。这样,可以充分利用 LRU 这一经典缓存算法的优势,把最近最常访问的数据留在缓存中,提升应用的访问性能。如果你的业务数据中有明显的冷热数据区分,我建议你使用 allkeys-lru 策略。如果业务应用中的数据访问频率相差不大,没有明显的冷热数据区分,建议使用 allkeys-random 策略,随机选择淘汰的数据就行。

如果你的业务中有置顶的需求,比如置顶新闻、置顶视频,那么,可以使用 volatile-lru 策略,同时不给这些置顶数据设置过期时间。这样一来,这些需要置顶的数据一直不会被删除。

12 什么是热Key问题,如何解决热key问题

热Key问题是指在Redis中,某个或某些特定的键被频繁访问,导致对这些键的操作成为系统的性能瓶颈。热Key问题可能会导致Redis负载过高,响应时间延长,甚至造成系统崩溃。

为了解决热Key问题,可以采取以下一些策略:

  1. 增加缓存容量:扩大Redis内存容量可以提高缓存命中率,减少对热Key的访问次数,从而缓解热Key问题。可以考虑升级Redis服务器或增加Redis集群节点来增加内存容量。
  2. 分片:将热Key均匀地分散到多个Redis实例中,每个实例处理一部分热Key的请求。这样可以降低单个Redis实例的负载压力,提系统整体的吞吐量。
  3. 缓存预热:在系统启动或流量低峰期,提前加载热Key的数据到缓存中,使得这些热Key的数据在实际访问时已经存在于缓存中,减少对后端存储的访问。
  4. 数据分片:对于热Key所对的数据量较大的情况,可以考虑将数据进行分片存储,将不同片段的数据存放在不同的键上,从而减轻单个键的访问压力。
  5. 缓存降级:对于某些热Key,可以考虑将其缓存时间设置较短,或者不缓存,直接访问后端存储。这样可以避免热Key对缓存系统的过度压力,同时确保其他非热Key正常缓存。
  6. 使用Redis集群:通过搭建Redis集群,将热Key分散到多个节点上,实现负载均衡和高可用性,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和稳定性。

综合考虑具体业务场景和系统需求,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或组合使用来解决热Key问题。

13 什么是大Key问题,如何解决?

大Key问题是指在Redis数据库中存储了过大的数据结构,如大型列表、哈希、集合等,导致内存占用过高,影响Redis性能的情况。这可能会导致以下问题:

内存占用过高: 大Key占用了大量的内存空间,导致其他数据无法被缓存,从而影响Redis的性能和响应速度。

数据加载时间延长: 由于大Key的加载和传输需要较长时间,会导致读取和写入操作的延迟。

持久化问题: 在进行数据持久化(如RDB快照、AOF日志)时,大Key会增加持久化的时间和磁盘空间占用。

解决大Key问题的方法包括:

数据分片: 将大数据拆分成多个小数据,分别存储在不同的Key中。例如,将一个大型哈希表分成多个小型哈希表。

使用分布式存储: 将大数据存储在分布式数据库中,如Redis Cluster或其他分布式存储系统。

合理选择数据结构: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避免在单个Key中存储过大的数据。

数据压缩: 对于可以压缩的数据,使用Redis提供的数据压缩功能,减小存储占用。

使用大Key分析工具: Redis提供了一些工具可以用于识别和处理大Key问题,例如Redis内存分析工具和命令。

定期清理: 周期性地检查数据库,发现并处理大Key,例如将大Key转移至其他存储系统。

合理设置过期时间: 对于不再需要的数据,设置适当的过期时间,让Redis可以自动淘汰这些数据。

综合使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大Key问题,提高Redis的性能和稳定性。

14 什么是缓存击穿、缓存穿透、缓存雪崩?

击穿、缓存穿透和缓存雪崩都是与缓存相关的常见问题现象。

缓存击穿:是指缓存中没有但数据库中有的数据(一般是缓存时间到期),这时由于并发用户特别多,同时读缓存没读到数据,又同时去数据库去取数据,引起数据库压力瞬间增大,造成过大压力。

解决方案

  • 设置热点数据永远不过期。
  • 加互斥锁

缓存穿透:是指缓存和数据库中都没有的数据,导致所有的请求都落到数据库上,造成数据库短时间内承受大量请求而崩掉。

解决方案:

1)固定值攻击:缓存一个空对象key-null或者任意一个数据,比如缓存key-“x”

2)随机值攻击:

1、接口层增加校验,如用户鉴权校验,id做基础校验,id<=0的直接拦截;

2、全量缓存:将数据库的数据全部缓存到Redis。

3、缓存id: 将数据库全部数据的id(id要具有唯一性)全部缓存到Redis。

4、布隆过滤器:在项目一启动的时,将数据库中所有的数据全部缓存到布隆过滤器(本地或者分布式版本都可以,根据服务的实例数决定)中。布隆过滤器一个足够大的 bitmap ,一个一定不存在的数据会被这个 bitmap 拦截掉,从而避免了对底层存储系统的查询压力。

5、Redis自带的bitmap

缓存雪崩:是指缓存同一时间大面积的失效,所以,后面的请求都会落到数据库上,造成数据库短时间内承受大量请求而崩掉。

解决方案:

  • 缓存数据的过期时间设置随机,防止同一时间大量数据过期现象发生。
  • 给每一个缓存数据增加相应的缓存标记,记录缓存是否失效,如果缓存标记失效,则更新数据缓存。
  • 搭建高可用Redis集群架构比如哨兵模式
  • 业务服务层面使用降级、熔断、限流手段。(注意这是三套具体的解决方案落地)

15 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数据库和缓存不一致的问题?

数据库和缓存不一致的问题可能会出现在以下几种情况下:

  1. 写操作未更新缓存:当应用程序对数据库进行写操作时,如果没有及时更新相关的缓存数据,就会导致数据库和缓存的数据不一致。这通常发生在缓存和数据库的更新操作没有保持同步的情况下。
  2. 缓存过期和数据库更新:当缓存中的数据过期时,如果此时有大量的并发请求查询该数据,而后端数据库正在进行更新操作,就有可能导致缓存中的旧数据被读取,与数据库中的新数据不一致。
  3. 多级缓存不一致:在多级缓存架构中,不同层级的缓存可能会出现数据不一致的情况。例如,一级缓存(本地缓存)和二级缓存(分布式缓存)之间的数据同步问题,如果没有及时更新或失效旧的缓存数据,就会导致数据库和缓存数据的不一致。
  4. 数据库异常和缓存更新失败:当数据库发生异常或写操作失败时,如果缓存更新操作也失败了,就会导致数据库和缓存的数据不一致。例如,数据库写操作成功了,但是缓存更新失败,导致缓存中的数据是旧的或不一致的。

最终一句话:不管哪种方式,在高并发(读读 读写)情况下都可能导致数据库数据和缓存数据不一致问题。

16 如何解决Redis和数据库的一致性问题?

解决方案一:双写模式

  • 在写数据库的同时 去将数据写入Redis
  • 在无并发的情况下,重试即可。
  • 在并发的情况下可能会数据不一致
  • 慢的线程旧数据居然把新数据覆盖 这是暂时性的脏数据问题,但是在数据稳定,缓存过期以后,又能得到最新的正确数据。

双写模式下的:数据实时更新

当更新数据库的时候,同步更新缓存,并且加锁。

优点:数据一致性强

缺点:有耦合性,并且写和读的操作成为了串行,牺牲了高并发读数据的能力。

适用环境:适用于数据一致性要求高的场景,比如银行业务,证券交易业务。

双写模式下的:数据准实时更新

当更新数据库的同时,异步去更新缓存,比如更新数据库后把一条消息发送到mq中去。

优点:修改数据库数据的业务和修改缓存的数据业务完成了解耦。

缺点:有较短的延迟,并且可能无法保证最终一致性,需要补偿机制。【保证消息百分百投递】

适用环境:对数据实时性要求不严格的场景,比如对一些商品热度值的统计。

解决方案二:失效模式:

  • 先删缓存 在写数据库或者在写数据库的同时,去删除缓存,
  • 在并发的情况下也可能出现不一致

会有两种情况:

情况一:先删除缓存,再更新数据库。

若异常情况:删除缓存成功了,更新数据库失败了。

  • 无并发的情况下,重试修改数据库操作即可解决,保证最终的一致性。
  • 有并发的情况下,给缓存数据设置过期时间,但是在缓存数据失效的这一段时间内,缓存数据仍然和数据库数据是不一致的。因此还可以在写完数据库之后主动在来删除缓存。(双删)。思想:【主动删除缓存+缓存key的被动失效】

情况二:先更新数据库值,再删除缓存值。

若异常情况:更新数据库成功了,删除缓存失败了。

  • 无并发的情况下,重试修删除缓存操作即可解决,保证最终的一致性。
  • 有并发(读)的情况下,可以不用管,因为等待缓存删除完成,下一次在来读的时候,发现缓存缺失,就会将数据最新的数据读到并同步到缓存中。在等待删除缓存期间也会有一段时间不一致
  • 有并发(读、写)的情况下,仍然会出现缓存数据和数据库数据不一致问题,因此还需要通过缓存数据的失效机制+主动删缓存的机制来保证缓存数据和数据库数据的一致性。(在删除缓存和缓存数据失效期间仍然会出现不一致)

解决方案三:缓存失效机制

基于缓存本身的失效机制,具体实现方式为设置缓存失效时间,如果有缓存就从缓存中取数据,如果没缓存就从数据库中取数据,并且重新设置缓存。

优点:实现方式简单,与业务完美解耦,不影响正常业务。

缺点:在缓存失效期间仍然会出现不一致,所以有数据一致性有延迟。

适用环境:能接受一定的数据延迟场景,比如对商品的热度值统计。

解决方案四:延时双删(主要是针对失效模式)

情况一:先删除缓存,再更新数据库。

在线程A更新完数据库值以后,我们可以让它先sleep一小段时间,再进行一次缓存删除操作。

之所以要加上sleep的这段时间,就是为了让线程B能够先从数据库读取数据,再把缺失的数据写入缓存,然后,线程A再进行删除。所以,线程A sleep的时间,就需要大于线程B读取数据再写入缓存的时间。这个时间怎么确定呢?建议你在业务程序运行的时候,统计下线程读数据和写缓存的操作时间,以此为基础来进行估算。 redis.delKey(X) db.update(X) Thread.sleep(N) redis.delKey(X)

情况二:先更新数据库值,再删除缓存值。

如果线程A删除了数据库中的值,但还没来得及删除缓存值,线程B就开始读取数据了,那么此时,线程B查询缓存时,发现缓存命中,就会直接从缓存中读取旧值。不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其他线程并发读缓存的请求不多,那么,就不会有很多请求读取到旧值。而且,线程A一般也会很快删除缓存值,这样一来,其他线程再次读取时,就会发生缓存缺失,进而从数据库中读取最新值。所以,这种情况对业务的影响较小 db.update(X)

redis.delKey(X)

Thread.sleep(N) redis.delKey(X)

解决方案五: 引入Canal中间件,类似于MySQL的主从数据同步。

大致的流程如下:

1)读Redis:热数据基本都在Redis

2)写MySQL:增删改都是操作MySQL

3)更新Redis数据:MySQ的数据操作binlog,来更新到Redis

第一次将数据全部写入到redis中做一个全量备份,接这mysql中的insert update delet

作为增量进行实时更新。当读取到binglog后分析,利用消息对列,推送到各个redis实例中去,对redis进行更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优点:类似于MySQL的主从模式,因为MySQL的主从也是通过订阅binlog日志来实现的数据一致性。

缺点: 引入中间件,代码开发难度较大,成本较高。

17 Redis如何实现延迟消息?

Redis本身并不提供延迟消息的特性,但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实现延迟消息的功能。以下是一种基于Redis的延迟消息实现方法:

  1. 使用有序集合(Sorted Set):将延迟消息的到期时间作为有序集合的分数(score),消息内容作为有序集合的成员(member)。
  2. 将延迟消息添加到有序集合中:将延迟消息按照到期时间添加到有序集合中。
  3. 定时检查有序集合:通过定时任务或者后台线程,定期检查有序集合中的消息,找到到期的消息。
  4. 处理到期的消息:当有序集合中的消息到期时,将其从有序集合中移除,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可以将消息发送到消息队列或者进行其他业务操作。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实现延迟消息的功能。需要注意的是,在实现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 需要保证定时检查的频率,以确保消息能够及时被处理。
  • 可以使用多个有序集合来支持不同延迟时间的消息,将消息按照不同的延迟时间分组存储。
  • 可以使用Redis的发布/订阅功能将到期的消息发送到其他服务进行处理。
  • 需要考虑消息的可靠性,如处理失败时的重试机制等。

需要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和系统架构选择合适的延迟消息方案,以上方法只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实现方式之一。

18 除了做缓存,Redis还能用来干什么?

除了做缓存,Redis还可以用来实现以下几个功能:

  1. 数据存储:Redis支持多种数据结构,如字符串、哈希、列表、集合、有序集合等。可以将Redis作为主要的数据存储,用于存储和查询数据。例如,可以将用户会话信息、配置信息、计数器等数据存储在Redis中。
  2. 消息队列:Redis的发布/订阅功能可以用作简单的消息队列系统。发布者将消息发布到指定的频道,订阅者可以监听频道并接收消息。这种方式可以用于实现异步任务、事件驱动等场景。
  3. 分布式锁:利用Redis的原子性操作和过期时间特性,可以实现分布式锁。通过在Redis中存储一个特定键值对作为锁标识可以实现对共享资源的互斥访问,避免并发问题。
  4. 计数器:Redis的自增和自减操作可以用于实现计数器功能。可以用于统计网站的访问量、点赞数量、订单数量等场景。
  5. 地理位置应用:Redis理位置数据结构(Geo)可以存储和查询地理位置信息,如地理坐标、半径查询等。可以用于实现附近的人、地理位置搜索等功能。
  6. 实时排行榜:利用Redis的有序集合数据结构,可以实现实时的排行榜功能。可以根据特定的规则将成员和分数存储在有序集合中,并根据分数进行排名。
  7. 分布式缓存:Redis可以作为分布式缓存系统,通过集群和主从复制等机制,提供高可用性和高性能的缓存服务。

总之,Redis不仅仅是一个缓存系统还可以用于实现多种功能和应用场景,包括数据存储、消息队列、分布式锁、计数器、地理位置应用、实时排行榜等。

19 如何用SETNX实现分布式锁?

使用Redis的SETNX命令可以实现简单的分布式锁。下面是使用SETNX实现分布式锁的基本步骤:

  1. 获取:当一个进程或线程需要获取锁时,使用SETNX命令尝试设置一个指定的键(作为锁的标识)。

    SETNX lock_key 1
    

    如果返回值为1,表示成功获取锁;如果返回值为0,表示锁已被其他进程或线程持有,获取锁失败。

  2. 释放锁:当持有锁的进程或线程需要释放锁时,使用DEL命令删除对应的键。

    DEL lock_key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实现简单的分布式锁。需要注意的是,分布式锁的实现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 锁的粒度:需要明确锁的范围,即确定需要保护的共享资源。可以使用不同的锁标识来实现对不同资源的锁定。
  • 锁的超时:为了避免死锁,可以为获取到的锁设置一个超时时间,避免锁被长时间持有。
  • 锁的可重入性:如果同一个进程或线程多次获取同一个锁,需要确保锁的可重入性,即能够正常释放锁。
  • 锁的可靠性:需要考虑锁的可靠性,如处理锁的异常情况、网络分区等。
  • 锁的误删:B线程加入的锁,可能被A线程删除
  • 锁的原子性:加锁设置过期时间和判断删除锁

需要根据具体的业务场景和系统需求,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来设计和实现分布式锁。

20 什么是RedLock,他解决了什么问题?

RedLock是一个用于解决分布式系统中的锁竞争问题的算法。它是由Redis作者Antirez提出的一种算法,旨在解决Redis的分布式锁在网络分区等异常情况下可能出现的问题。

在分布式系统中使用Redis的SETNX命令来实现锁时,可能会遇到网络分区(例如主节点与从节点之间的网络断开)等故障情况,导致锁的可靠性受到影响。RedLock算法通过引入多个独立的Redis实例,使得锁在多个Redis实例上创建,增加了锁的可靠性。

RedLock算法的基本思想是,使用多个Redis实例(理论上最少需要3个以上)来创建锁。在获取锁时,需要在多个Redis实例上尝试获取锁,并使用大部分Redis实例都获取到锁才算成功。这样即使其中一个实例出现故障或网络分区,仍然可以保证锁的可用性。

RedLock算法的步骤如下:

  1. 获取当前时间戳timestamp及随机字符串nonce。
  2. 在多个Redis实例上依次尝试获取锁,使用SET命令设置锁标识,设置过期时间为锁的超时时间(一般为较短的时间,避免长时间锁定)。
  3. 统计成功获取到锁的Redis实例数。
  4. 如果成功获取到锁的Redis实例数大于等于大部分实例数(例如大于等于N/2+1,N为总实例数),则认为获取锁成功。
  5. 如果获取锁失败,则需要在已获取锁的Redis实例上释放锁。

RedLock算法并不是用所有场景的通用解决方案,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对于时钟不同步的Redis实例、网络延迟等情况可能会导致锁的可靠性下降。因此,在使用RedLock算法时需要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和系统环境进行评估和测试。

21 如何用Redisson实现分布式锁?

Redisson是一个基Redis的分布式对象和服务的框架,它提供了一种简单且可靠的方式来实现分布式锁。下面是使用Redisson实现分布式锁的基本步骤:

  1. 引入Redisson依赖:在项目的构建文件中引入Redisson的依赖,例如Maven的pom.xml文件中添加以下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org.redisson</groupId>
    <artifactId>redisson</artifactId>
    <version>3.15.5</version>
</dependency>
  1. 创建Redisson客户端:实例化Redisson客户端,并配置连接信息,例如Redis的地址和密码等。
Config config = new Config();
config.useSingleServer().setAddress("redis://127.0.0.1:6379").setPassword("your_password");
RedissonClient redisson = Redisson.create(config);
  1. 获取分布式锁:通过Redisson的getLock方法获取一个分布式锁对象。
RLock lock = redisson.getLock("myLock");
  1. 加锁和解锁:使用lock方法加锁,并在锁定的代码块执行完毕后使用unlock方法解锁。
lock.locktry {
    // 执行需要加锁的代码块
} finally {
    lock.unlock();
}

通过以上步骤,就可以使用Redisson实现分布式锁。Redisson还提供了一些其他的功能,如可重入锁、公平锁、读写锁等,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锁类型。此外,Redisson还支持异步执行和监听锁状态的功能,提供了更多灵活和便捷的方法来操作分布式锁。

需要注意的是,在Redisson实现分布式锁时,仍然需要考虑锁的超时时间、可重入性、互斥性和可靠性等因素,以确保分布式锁的正确和性能优化。


http://www.kler.cn/a/488632.html

相关文章:

  • JVM实战—12.OOM的定位和解决
  • dbeaver创建create临时表之后查询不到问题排查
  • 如何在 Ubuntu 22.04 上安装 Caddy Web 服务器教程
  • uniapp:钉钉小程序需要录音权限及调用录音
  • Figma如何装中文字体-PingFang苹方字体、Alibaba PuHuiTi阿里普惠
  • 力扣刷题:二叉树OJ篇(上)
  • 【硬件测试】基于FPGA的BPSK+帧同步系统开发与硬件片内测试,包含高斯信道,误码统计,可设置SNR
  • GaussDB事务和并发控制机制
  • Unity Burst详解
  • Zustand selector 发生 infinate loops的原因以及解决
  • Unity Android AAB包GooglePlay上线备忘
  • vmware-ubuntu22.04配置虚拟机win10,重新上网成功
  • pyTorch笔记
  • 【网络】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局域网 (LAN) 广域网 (WAN) 城域网 (MAN)个域网(PAN)
  • 英伟达多维进击汽车业务:自动驾驶时代已至
  • 02-51单片机数码管与矩阵键盘
  • 分布式Id方案选择
  • NLP三大特征抽取器:CNN、RNN与Transformer全面解析
  • vue video重复视频 设置 srcObject 视频流不占用资源 减少资源浪费
  • 跟着逻辑先生学习FPGA-第六课 无源蜂鸣器发声实验
  • 解释器模式详解
  • 力扣面试题 08.09. 括号 C语言解法 回溯递归动态规划字符串
  • 当Elasticsearch索引数据量过多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优化和部署
  • Django后端相应类设计
  • Flask----前后端不分离-登录
  • mysql实现对字符列第一个汉字首字母拼音进行A-Z顺序排序,使用gbk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