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云原生时代的IT运维:从工具到方法论的全面升级

一、云原生时代的降临

7cb9ef95cc4c55a92f844cea477642fb.jpeg

云原生技术概述

云原生是一种构建和运行应用程序的方法,它以云计算为基础,以容器化、微服务架构和自动化管理为核心,旨在帮助开发者构建可靠、可扩展、高性能的应用程序,并充分利用云计算的优势。

从技术特点来看,云原生应用程序通常会使用容器来封装和部署应用程序及其依赖项,利用容器提供的隔离性和可移植性,使其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运行,像开发、测试和生产环境等。而且其采用微服务架构,把应用程序划分为一组小型、独立的服务,各个服务都有自己明确的职责和功能,并通过 API 进行通信,这让应用程序在开发、测试、部署以及维护等环节都变得更容易操作。

此外,云原生应用程序还具备弹性和可伸缩性,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动态地扩展或收缩资源,以此应对突发的访问量以及负载波动情况。同时,借助持续集成、持续部署、自动扩缩容、自动监控等自动化管理手段,减少了人工操作,也降低了人为错误发生的风险。

例如,在一些电商大促活动期间,云原生应用可以依据流量情况自动增加服务器资源来保障系统稳定运行,活动结束后再自动减少资源,避免浪费。而在日常的软件更新时,通过自动化部署流程能快速将新功能上线,无需人工手动逐个配置服务器等繁琐操作,极大改变了传统 IT 运维的大背景,让应用程序能更好地在云端自动扩展、自我修复等。

传统运维面临的挑战

在云原生时代下,传统运维模式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技术变革带来了新的难题。云原生技术的引入意味着运维工作不再局限于物理硬件和网络的配置管理,像容器编排、服务网格、微服务治理等新概念和新技术不断涌现,要求运维人员必须不断学习并掌握新的技能,而这对于很多习惯传统运维方式的人员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例如,容器的轻量化虽然让运维更加灵活高效,但容器是黑盒运行,在运维中其问题的诊断比较复杂,并且由于容器运行的密度较大,需要面对的运维实体和对象数量十分庞大,运维数据的采集等也成为棘手问题。

另一方面,架构的复杂程度大幅提升。微服务、服务网格等技术促使应用节点朝着小而多的方向迅速发展,节点调用链路和关系变得更趋复杂,日志、监控等运维数据量呈爆炸性增长,原有监控体系已很难敏锐洞察系统的变化。比如在排查故障时,要从众多的服务节点以及复杂链路中去定位问题根源,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远超过去。

同时,在效率方面,传统的运维模式往往是被动响应故障,工作流程相对孤立,部署周期也比较缓慢,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快速迭代、高可用性的需求。而且在变更守护上,随着应用变更上线的常态化,传统手工半自动的变更方式也难以为继,像在容器和分布式架构体系下提升变更及验证的效率、降低变更失败的风险就成为了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故障应急和防范方面同样压力增大,由于用户通过移动互联网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轻松获取所需服务,故障所带来的影响面及损失呈指数级扩大,实现故障快速应急止血,进一步提前发现并防范各类隐患风险成为运维必须要满足的诉求。

再者,在资源运营上,容器和虚拟化技术改变了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的供给模式,秒杀抢购活动的日常化也要求运维侧具备弹性供给大规模设备的能力,在保障应用有效隔离的前提下充分共享和复用资源成为一个难题。总之,传统运维模式在云原生时代下,在诸多方面都面临着严峻挑战,亟待做出改变和升级。

二、工具升级 —— 云原生运维的利器

自动化工具的应用

在云原生时代,自动化工具成为了运维工作的得力助手,其中 Docker、Kubernetes 等容器化技术更是发挥了关键作用。

Docker 作为一款开源的容器化平台,能够将应用程序及其依赖项打包成一个轻量级、可移植的容器。通过使用 Docker,运维人员可以轻松实现应用的快速部署。例如,以往在不同环境(如开发、测试、生产环境)部署应用时,常常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配置各种依赖和环境变量,而现在借助 Docker,只需将已经封装好的容器镜像在相应环境中启动即可,大大减少了因环境差异导致的部署问题,提高了部署效率。

而 Kubernetes(简称 k8s)则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开源容器编排平台,最初由 Google 开发,现由云原生计算基金会(CNCF)管理。它主要用于自动化容器化应用的部署、管理、扩展和操作,为现代云原生应用提供了高度的弹性和扩展性。

在自动化部署和管理方面,Kubernetes 能够自动化地处理应用程序的部署流程,涵盖启动、停止以及重启容器等操作。比如,在一个电商平台的促销活动场景下,业务流量会瞬间增大,这时 Kubernetes 可以根据预设的规则自动增加容器的数量,以应对高流量的冲击;而当活动结束,流量回归正常水平时,它又能自动缩减容器数量,释放不必要的资源,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这一过程无需人工手动干预,极大地提升了运维效率。

在自我修复方面,Kubernetes 具备强大的故障检测能力,它可以实时监测到失败的容器,并自动重启或者替换这些出现问题的容器,确保应用始终保持在一个健康稳定的运行状态。例如,若某个容器因为内存溢出等原因崩溃了,Kubernetes 会迅速察觉并启动新的容器来替代它,保障业务的连续性,降低故障对用户体验的影响。

自动扩展功能也是 Kubernetes 的一大亮点,它支持基于负载情况的自动扩展。当系统负载(如 CPU 使用率、网络带宽等指标)超过设定阈值时,会自动增加容器的数量,分担业务压力;反之,负载降低时会相应缩减容器数量,节省资源开销。

另外,Kubernetes 还提供了服务发现和负载均衡功能,它能为应用分配一个稳定的网络终结点,自动将流量合理地分发到多个容器实例上,使应用能够在不同的 Pod 和节点之间顺畅通信,同时保障各个容器实例的负载相对均衡,避免出现单点过载的情况。

总之,像 Docker、Kubernetes 这类自动化工具的应用,让云原生运维在应用部署、管理以及扩展等环节减少了人工干预,极大提升了运维的整体效率,推动了运维工作朝着更加高效、智能的方向发展。

监控与日志工具革新

云原生技术的兴起,为运维带来了强大的监控工具和日志管理系统,它们如同运维人员的 “眼睛” 和 “记忆”,助力实时掌握系统状态,及时定位并解决问题。

首先,在性能指标监控方面,有诸多优秀的工具可供选择。例如 Prometheus,它是一个开源的性能监控系统,通过在应用程序中安装相应的监控代理,能够收集诸如 CPU 使用率、内存使用率、网络带宽、磁盘 IO 等各种性能指标数据。以 CPU 使用率为例,它可以按照特定的公式(CPU usage = active time /total time × 100%,其中 active time 是 CPU 在执行应用程序任务的时间,total time 是从启动到现在的时间)精准地计算出应用程序对 CPU 资源的占用情况。运维人员借助 Prometheus 收集到的这些离散时间点上产生的数值点(即度量指标),可以直观地了解系统各个部分的资源利用状况,及时发现资源瓶颈等潜在问题。

而对于容器的监控,Prometheus 可以结合 cAdvisor 使用。cAdvisor 是谷歌专为监控容器性能状态设计的开源工具,提供了 Push 和 Pull 两种获取性能数据的接口。比如,Prometheus 与 cAdvisor 通过 Pull 接口对接,能够方便地从 cAdvisor 获取到容器实时时刻的性能数据,进而实现对容器运行状态的细致监控。并且,在 Kubernetes 集群中,Prometheus 还可以通过配置多个 Kubernetes ApiServer 的 Endpoints 来监控整个集群内所有容器(pod)的性能指标,这对于基于容器的微服务架构监控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微服务的容器实例生命周期通常较短,需要高效准确的监控手段来跟踪其运行情况。

在日志管理方面,ELK Stack 是常用的开源日志收集和分析系统。它通过在应用程序中安装日志代理,能够收集包含请求路径、错误信息、用户行为等丰富内容的日志信息。例如在一个在线购物网站应用中,通过 ELK Stack 收集的日志,可以清晰看到用户下单的请求路径、是否出现错误以及各个环节的操作行为等,为排查问题提供了详细的线索。

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实时观察,还有像 Apache Kafka、NATS 这样的实时数据流处理技术,以及 Grafana、Kibana 等实时数据可视化工具参与其中。实时数据流处理技术可以对收集到的性能指标和追踪信息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帮助运维人员更快地察觉异常情况。而通过 Grafana、Kibana 等工具,这些复杂的数据能够以直观的图表、图形等形式展示出来,让运维人员一眼看清系统的运行状态,快速定位到可能存在问题的地方。比如,通过 Grafana 绘制的服务器 CPU 使用率随时间变化的折线图,运维人员可以很容易地发现某个时间段内 CPU 使用率的异常飙升,进而针对性地去分析该时段内的相关操作和日志,迅速找出问题根源并解决。

总之,云原生技术下的监控与日志工具革新,使得运维人员在面对复杂的分布式系统时,不再 “摸黑前行”,而是能够凭借这些有力工具,精准、及时地把握系统的每一个细节,保障系统稳定运行。

安全工具的强化

在云原生环境中,安全问题至关重要,而与之对应的安全工具也在不断强化,其中加密、身份验证、访问控制等工具手段更是成为了保护数据和服务的关键防线。

在加密方面,无论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还是处于静态存储状态,都需要进行严格加密来确保安全性。例如,数据传输加密通常依赖 SSL/TLS 等协议,像使用 HTTPS 协议来保护 HTTP 流量,它能够在数据从客户端传输到服务器端,或者在微服务架构中各个服务之间通信时,提供端到端的加密,有效防止数据在移动过程中被监听或篡改,确保数据传输的保密性和完整性。而对于数据静态加密,常采用如 AES(高级加密标准)之类的通用加密标准对存储在云中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许多云服务提供商也会提供磁盘加密和数据库加密等选项,即便数据处于 “静止” 状态,也不易被未授权的第三方访问和篡改。

身份验证作为安全防护的重要环节,主要通过身份和访问管理(IAM)系统来实现。IAM 负责通过权限策略精细地控制用户对资源的访问权限,它包含了用户认证和授权两个关键部分。认证环节会确认用户身份的准确性,比如通过用户名和密码、数字证书或者多因素认证等方式核实用户身份;授权则是依据设定好的权限规则,分配和检查用户对特定数据和资源的访问权限,限定用户只能访问其所需的资源,大大降低了数据被非授权访问的风险。此外,IAM 还具备审计功能,能够记录访问日志,为安全监控和合规性检查提供有力的支持依据。

访问控制在云原生安全策略里同样不可或缺,例如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在 Kubernetes 等环境中被广泛应用,它通过定义不同的角色以及为每个角色分配相应的权限,实现了细粒度的访问控制。运维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职责和需求,为开发人员、测试人员、运维人员等设置不同的角色,每个角色只能执行其权限范围内的操作,如开发人员可能只有查看和修改代码、部署应用到特定测试环境的权限,而没有直接操作生产环境关键资源的权限,以此确保系统资源的安全性,防止因误操作或者恶意行为导致的安全事故。

同时,为了更好地保障安全,还有各种安全扫描与检测工具,如 Clair、Trivy 等,它们能够对容器镜像进行扫描,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漏洞。运维人员根据扫描结果对容器镜像进行加固修复,将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之中。另外,安全监控与告警工具,像 Prometheus、Grafana 等,也在实时监控集群的安全状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旦发现异常情况,会立即发出告警信息,提醒运维人员及时响应处理,避免安全问题进一步扩大。

综上所述,云原生安全策略中这些加密、身份验证、访问控制等安全工具手段相互配合、协同工作,为数据和服务构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安全壁垒,有力地保障了云原生应用在复杂环境中的安全稳定运行。

三、方法论升级 —— 云原生运维的新思维

微服务架构理念

在云原生时代,微服务架构理念成为了运维领域的重要思维转变。它主张将复杂的应用分解成众多小型且独立的服务,每个服务都有着清晰明确的职责范围以及功能定位,就好比一个大型的机器被拆解成了一个个精密且独立运作的小零件。

从可维护性角度来看,以往面对庞大的单体应用,一旦某个部分出现问题,排查和修复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牵一发而动全身。而微服务架构下,各个服务相对独立,运维人员可以针对性地对出现故障的服务进行维护和修复,无需在整个复杂的应用代码库中苦苦寻觅问题根源,大大降低了维护的难度和成本。例如,在一个电商系统中,订单服务出现故障时,只需聚焦订单服务相关的代码和配置进行检修,不会影响到商品展示、用户评论等其他服务的正常运行。

在可测试性方面,微服务的独立性使得针对每个服务可以单独开展测试工作。开发团队能够方便地为每个服务编写对应的测试用例,模拟各种真实场景下的输入和预期输出,精准地检测服务是否符合功能要求和质量标准。这样一来,测试的效率得以提升,也更容易发现潜在的问题。比如,支付服务可以单独进行各种支付场景、异常情况的测试,确保支付功能的稳定可靠。

同时,这种架构还能有效降低故障风险。由于每个服务都是独立运行的,一个服务出现故障,不会像传统单体应用那样导致整个系统崩溃瘫痪,其他服务依然可以正常提供服务,将故障的影响范围尽可能缩小。而且,通过合理的熔断、降级等机制配置,在某个服务出现异常无法及时响应时,可以避免对依赖它的其他服务造成过大的冲击,保障了整个系统的健壮性。例如,在推荐服务出现故障时,商品列表展示页面可以暂时使用默认推荐或者降级展示,不影响用户正常浏览商品和下单等基本操作。总之,微服务架构理念给云原生运维带来了诸多积极的改变,助力运维工作更加高效、稳定地开展。

持续交付与持续集成(CI/CD)策略

在云原生运维的新思维中,持续交付与持续集成(CI/CD)策略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建立 CI/CD 流水线是这一策略的核心举措。通过它能够实现代码的快速迭代,开发人员可以频繁地将代码变更提交到代码库中,每次提交都会自动触发构建和测试流程,确保新代码不会破坏已有的功能。例如,借助像 Jenkins 这样的开源 CI/CD 工具,开发团队在完成代码编写后,将代码推送到代码仓库,Jenkins 就能自动检测到变化,按照预设的规则进行编译、运行单元测试等操作,如果出现问题会及时反馈给开发人员,让其快速定位并修复,保证了代码集成阶段的质量。

自动化测试也是 CI/CD 流水线中的关键环节。通过各种自动化测试框架和工具,对代码从功能、性能、兼容性等多方面进行全面检测,模拟大量真实的用户操作场景,提前发现可能存在的漏洞和缺陷。比如,在一个 Web 应用开发中,利用 Selenium 等自动化测试工具,可以模拟用户在不同浏览器、不同设备上的操作,检查页面加载、交互功能是否正常,避免了人工测试可能出现的遗漏和效率低下问题。

而在保障软件质量与交付速度方面,CI/CD 策略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一方面,持续集成让代码不断地经过严格的检验,减少了代码合并时出现冲突以及潜在问题的风险,使得软件的整体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另一方面,持续交付确保了代码可以随时准备好部署到生产环境中,一旦业务有需要,能够快速将新功能或者修复的问题上线,满足市场快速变化以及用户的需求。以互联网产品为例,产品团队可以根据市场反馈快速迭代功能,通过 CI/CD 流水线迅速将新特性推送给用户,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也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更灵活地应对各种变化,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DevOps 文化的融入

在云原生时代的运维工作中,DevOps 文化的融入犹如一股强大的助推力,深刻地改变了运维的工作方式以及开发与运维团队之间的协作模式。

DevOps 强调运维与开发团队紧密合作,打破以往部门之间存在的壁垒。传统模式下,开发团队专注于编写代码实现功能,运维团队则侧重于系统的部署、维护和故障处理,两个团队之间沟通不畅、信息传递不及时,容易导致项目上线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开发环境与生产环境不一致,导致应用部署后出现故障等情况。而在 DevOps 文化下,两个团队共同参与到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中,从项目的规划、需求分析阶段开始,运维人员就可以提供关于系统架构可维护性、部署可行性等方面的建议;开发过程中,双方随时沟通交流,共同解决遇到的技术难题;在测试和上线阶段,更是协同作战,确保软件顺利交付并稳定运行。

这种紧密合作共同促进了快速迭代和持续交付。开发团队可以更快地将新功能开发完成并通过自动化的 CI/CD 流水线进行集成和测试,运维团队能够提前做好相应的部署规划和环境准备,一旦代码通过测试,就能迅速将其部署到生产环境中,让用户及时体验到新的功能和改进。例如,在一款移动应用的开发中,开发团队每周都会有新功能的更新计划,在 DevOps 文化的支撑下,运维团队与开发团队紧密配合,借助自动化的部署流程,新功能可以快速上线,用户能够持续感受到应用的优化和升级,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同时,DevOps 文化改变了运维工作从被动响应故障到主动参与到软件开发全流程的方式。运维人员不再只是等着系统出现问题后去解决,而是在前期就通过与开发团队的协作,参与到架构设计、代码审查等环节,提前预防可能出现的故障隐患,并且在日常工作中通过监控、日志分析等手段实时掌握系统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保障系统的高可用性和稳定性,让整个软件的开发、部署、运行等环节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推动企业的数字化业务不断向前发展。

四、云原生运维的实践案例

工商银行智能运维平台案例

在云原生时代的浪潮下,工商银行积极应对运维挑战,以 “数据 + 技术” 双要素为驱动,从无到有构筑了云原生智能运维平台,为行业树立了优秀的实践典范。

首先,工商银行针对指标、日志、链路等运维数据构建了标准化归集的能力,并通过运维数据分析中心支撑故障异常识别、排查定位和应急修复全流程功能的建设。新增 “火警图” 统一运维大屏,实现一站式端到端敏捷管理,向着 “1 - 3 - 5” 故障处理目标,也就是 1 分钟发现、3 分钟定位和 5 分钟恢复持续迈进。

在故障异常识别方面,一是建立指标、日志、链路运维三大可观测支柱的监控元数据存储中心,实现涵盖系统、中间件、应用、业务和客户端的多维立体化监控能力覆盖;二是基于统计学、无监督学习、深度学习算法实现基带检测、离群检测、波形检测、突变对比和波动对比等通用化异常检测算法中台,提供指标配置、在线可视化调参、告警标注、异常告警邮件发送等全栈服务,有效弥补了传统阈值一刀切、无法自适应不同时间段状态差异的不足;三是深度定制了开源度量分析及可视化工具,支持基础设施和应用程序实时运行情况的全景式展现,并提供个性化配置服务满足应用 “千人千面” 的需求。

在故障分析环节,工商银行采用自动化、智能化 “两手抓” 策略。一方面打造一体化诊断中心,集成了丰富的诊断指标类型,目前已支持日志诊断、数据库诊断、接口诊断等 13 大类总计 58 种原子诊断能力,同时基于故障树分析法打造诊断树功能,支持应用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及运维需要自定义串、并联组合编排诊断规则,模拟人工操作完成问题的排查分析,并可根据故障复盘和混沌演练结果持续保鲜。另一方面打造智能根因下钻分析服务,基于智能异常检测算法,结合链路拓扑、交易指标、基础资源指标等数据,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对故障根因完成智能分析与定位。横向维度基于 SLO 生死指标报警,结合服务调用拓扑和业务交易生死指标波形,从报警节点出发,利用上下游服务调用指标、事件、时间相关性分析等算法,逐层下钻分析候选故障根因节点,并结合上下游指标相似度、异常程度分析溯源故障发生根因服务节点;纵向维度针对横向定位产生的异常节点,基于运维知识图谱查询端到端部署拓扑关系,利用指标异常检测算法,对 PaaS 容器、宿主机、集群,以及 IaaS 计算、存储、网络等各基础设施节点的关键性能指标(如 CPU、内存等)开展异常排查,根据拓扑节点深度、指标异常严重程度及异常相关性逐层下钻锁定根因节点,有效弥补了专家经验无法覆盖未知故障场景的痛点,助力运维人员快速定位。

而在故障应急方面,工商银行通过建立应急专家库,实现故障与应急措施的有效关联。针对容器、单点服务、宿主机等点状故障,通过调用云平台的标准化接口,触发重启、禁用、隔离等自动恢复策略;针对服务群组、园区级别的面状故障,提供应急修复建议,支持运维人员一键式完成园区切换、全面降级等复杂高风险应急措施。

此外,工商银行还积极构建智能化资源调度平台,着重研发负载画像、资源混部、弹性伸缩三方面智能技术,实现集约化成本管理。在负载画像方面,基于 Prometheus 监控体系及云平台等数据构建资源可观测视图,通过数据驱动成本优化,实现多维度资源用量分析,从资源角度深度挖掘云平台底座和应用层的资源不合理使用情况,完成资源配额与副本数的精准推荐;在资源混部方面,依托资源分级抢占、整机分时复用、冗余资源再调度等策略,落地多级别、在离线、异构算力等多种资源混部场景,提升资源部署密度,实现不同优先级应用、大数据批量与通用算力、CPU 与 GPU 异构算力的云资源混部调度;在弹性伸缩方面,基于时序预测算法和自研调度器,实现应用节点业务高峰和低谷弹性扩缩容,减少常驻容器资源。

通过云原生智能运维平台的打造,工商银行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一站式故障管理能力累计协助应用发现运行风险超过 500 次 / 月,通过平台快速定位和应急处理问题超过 30 万次,针对交易成功率下跌、慢 SQL 等部分场景的定位准确率已达 90% 以上,有力保障了 “双十一” 电商抢购、纪念币抢购等重大活动的实时监控,为其业务的稳定运行筑牢了坚实的运维基础。

电商平台后端服务迁移案例

某电商平台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用户访问量,以及满足业务快速迭代发展的需求,决定将其后端服务迁移到云端,开启了云原生运维实践之旅,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在迁移过程中,该电商平台选用了 Kubernetes 作为容器编排工具。Kubernetes 强大的自动化管理能力在这次迁移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它实现了服务的自动扩缩容功能。例如,在电商大促活动期间,平台的访问量会急剧增加,这时 Kubernetes 能够根据实时负载情况,自动增加容器的数量,确保系统可以平稳应对高流量冲击,保障用户的正常访问和购物体验;而当活动结束,流量回归正常水平后,它又会自动缩减容器数量,释放不必要的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极大减轻了运维团队手动调整资源的负担。

同时,该平台还引入了 Service Mesh,借助其实现了服务间的智能路由和负载均衡。这意味着各个服务之间的通信变得更加智能、高效,流量可以合理地分配到不同的服务实例上,避免了单点过载的情况,进一步提升了系统整体的可用性和稳定性。

不过,这次迁移也并非一帆风顺,运维团队面临着诸多挑战并积极应对。比如,他们需要掌握如何编写 Helm chart 来管理 Kubernetes 中的应用,这是一种用于打包、配置和部署应用以及管理其生命周期的工具,通过学习和运用 Helm chart,运维团队能够更方便地对应用进行部署和更新操作。而且,为了更好地监控系统运行状态以及及时发现问题,运维团队还需要学习如何使用 Prometheus 和 Grafana 进行监控和告警。Prometheus 负责收集各种性能指标数据,像服务器的 CPU 使用率、内存使用率等,Grafana 则将这些收集到的数据以直观的图表形式展示出来,当出现指标异常时可以及时发出告警信息,帮助运维人员快速定位和解决潜在问题。

此外,安全性也是迁移过程中的重点关注内容。在云原生环境下,运维团队更加注重应用的安全漏洞扫描、镜像签名等安全实践,防止出现数据泄露、恶意攻击等安全事故,保障用户数据安全以及平台的稳定运行。

经过这次后端服务向云端的迁移实践,该电商平台在运维方面实现了显著升级。系统的可用性和灵活性大幅提高,能够更好地应对业务高峰和低谷的变化,同时运维团队的工作负担也得到有效降低,团队成员有更多精力投入到优化系统性能、提升用户体验等方面,有力推动了电商平台业务的持续发展。

五、云原生运维的未来展望

智能化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技术的蓬勃发展,云原生运维正逐步迈向智能化阶段,在故障预测、性能优化等关键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与变革力量。

在故障预测方面,借助机器学习算法对海量的历史运维数据以及实时产生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系统能够自动学习并识别出数据中的异常模式。例如,通过分析服务器的各项性能指标数据(如 CPU 使用率、内存使用率、网络带宽等)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时间段内应用程序的运行状态、日志信息等,智能算法可以提前发现那些预示着故障即将发生的微妙迹象。以往运维人员只能在故障发生后,依据经验和常规的监控手段去排查问题,而如今智能化的故障预测功能,能够在故障真正出现前就发出预警,让运维团队有充足的时间提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像及时调整资源配置、对可能出现问题的组件进行优化或修复等,从而有效避免故障发生,或者将故障对业务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性能优化同样是智能化运维大显身手的领域。传统的性能优化往往依赖于运维人员手动收集数据、分析指标,然后凭借经验去判断哪些环节可能存在性能瓶颈,并进行相应的调整。但在云原生时代,智能化手段可以通过对整个系统的全面感知,实时掌握各个微服务、容器以及不同节点之间的交互情况和资源利用效率。例如,智能系统可以自动分析出某个微服务在特定业务场景下的响应时间过长,是因为其调用的其他关联服务出现延迟,还是自身资源分配不合理等原因导致,进而精准地给出优化建议,如自动调整该微服务的资源配额、优化服务间的调用链路等。这种基于智能分析的性能优化,不仅更加精准高效,而且能随着系统的动态变化实时调整,保障云原生应用始终处于高性能的运行状态。

可以预见,未来智能化将成为云原生运维的核心驱动力之一,不断推动运维工作从传统的人工操作、被动响应模式向自动化、主动预防的智能化模式转变,为企业的数字化业务提供更加可靠、高效的运维保障。

边缘计算影响

边缘计算的兴起,正给云原生运维带来全新的挑战与机遇,使得运维的关注点逐渐向边缘节点扩展。

从挑战角度来看,边缘计算环境下,边缘节点通常分布广泛且分散,比如在智能交通系统中,路边的智能监控设备、车载终端等都属于边缘节点,它们可能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甚至偏远地区。这就导致运维的物理范围大大增加,对运维的可达性和及时性提出了很高要求。而且边缘节点的硬件条件参差不齐,有的设备计算能力、存储资源相对有限,这使得在其上部署和运行云原生应用时,需要考虑如何适配不同的硬件环境,确保应用能够稳定高效运行。另外,边缘节点直接暴露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更容易遭受网络攻击、信号干扰等安全威胁,保障边缘节点的数据安全以及业务连续性成为了关键难题。

然而,边缘计算也为云原生运维带来了诸多机遇。一方面,它使得数据处理和应用响应更加靠近用户端,大大降低了延迟,像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实时控制场景、在线游戏的实时对战场景等,能够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对于运维来说,这意味着可以利用边缘节点实时收集到更贴近用户实际使用情况的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数据,能更精准地把握应用的运行状态,提前发现潜在问题。另一方面,随着云原生技术向边缘计算的延伸,如 KubeEdge、OpenYurt 等基于 Kubernetes 的边缘计算云原生项目不断涌现,为运维人员提供了统一的管理框架和工具集,有助于实现对边缘节点和云中心的一体化运维管理,提升运维效率。

总之,边缘计算的发展促使云原生运维不断拓展边界,在应对新挑战的过程中,挖掘新的机遇,探索出更适合边缘计算场景的运维模式和方法,推动云原生应用在更广泛的领域落地应用并发挥价值。

cfd02008b7b18fdda6fe79a3abef789d.png


http://www.kler.cn/a/500843.html

相关文章:

  • 牛客网刷题 ——C语言初阶(6指针)——BC105 矩阵相等判定
  • 【数据结构高阶】B-树
  • Angular 最新版本和 Vue 对比完整指南
  • Service Work离线体验与性能优化
  • 【开发环境搭建篇】Visual Studio 2022 安装和使用
  • Docker运行hello-world镜像失败或超时
  • netplan apply报错No module named ‘netifaces‘
  • 【力扣Hot100】哈希表
  • 第34天:安全开发-JavaEE应用反射机制攻击链类对象成员变量方法构造方法
  • PHP cURL 函数初学者完全指南
  • 从取证视角看虚拟化——以 ESXi 为例
  • 软件测试预备知识④—NTFS权限管理、磁盘配额与文件共享
  • Vue 中,使用 v-for 和 v-if 在同一个元素上时,出现报错,怎么解决
  • 大语言模型训练的数据集从哪里来?
  • 在Node.js中借助腾讯云SDK调用混元大模型
  • Github 2025-01-10 Java开源项目日报Top8
  • Oracle 创建index时 自动收集index 统计信息 但partition index要特别注意
  • file与io流(2)
  • Linux下部署Redis(本地部署超详细)
  • 13. 罗马数字转整数
  • TypeScript Jest 单元测试 搭建
  • 使用Python和Neo4j驱动程序来实现小规模数据的CSV导入
  • 深入Android架构(从线程到AIDL)_22 IPC的Proxy-Stub设计模式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