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端视角看设计模式之创建型模式篇
设计模式简介
"设计模式"源于GOF(四人帮)合著出版的《设计模式:可复用的面向对象软件元素》,该书第一次完整科普了软件开发中设计模式的概念,他们提出的设计模式主要是基于以下的面向对象设计原则:
- 对接口编程而不是对实现编程
- 优先使用对象组合而不是继承
根据该书所提到的,总共有 23 种设计模式,这些模式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
1)创建型模式
这些模式提供了一种在创建对象的同时隐藏创建逻辑的方式,而不是使用 new 运算符直接实例化对象,这使得程序在判断针对某个给定实例需要创建哪些对象时更加灵活
包括:工厂模式、抽象工厂模式、单例模式、建造者模式、原型模式
2)结构型模式
这些模式关注对象之间的组合和关系,旨在解决如何构建灵活且可复用的类和对象结构
包括:适配器模式、桥接模式、过滤器模式、组合模式、装饰器模式、外观模式、享元模式、代理模式
3)行为型模式
这些模式关注对象之间的通信和交互,旨在解决对象之间的责任分配和算法的封装
包括:责任链模式、命令模式、解释器模式、迭代器模式、中介者模式、备忘录模式、观察者模式、状态模式、空对象模式、策略模式、模板模式、访问者模式
下图描述设计模式之间的关系:
设计模式的六大原则
1)开闭原则
开闭原则是指:对扩展开发,对修改关闭。在程序需要进行扩展的时候,不能去修改原有的代码,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们需要使用接口和抽象类
2)里氏代换原则
里氏代换原则中说,任何基类可以出现的地方,子类一定可以出现。该原则其实是对开闭原则的补充,实现开闭原则的关键步骤是抽象化,而基类与子类的继承关系就是抽象化的具体实现,所以里氏代换原则是对实现抽象化的具体步骤的规范
3)依赖倒转原则
这个原则是开闭原则的基础,具体内容:针对接口编程,依赖于抽象而不依赖于具体
4)接口隔离原则
接口隔离原则是指:使用多个隔离的接口,比使用单个接口要好,还有个意思是:降低类之间的耦合度
5)迪米特原则(又称:最少知道原则)
最少知道原则是指:一个实体尽量少地与其他实体发生相互作用,使得系统功能模块相互独立
6)合成复用原则
合成复用原则是指:尽量使用合成/聚合的方式,而不是使用继承
工厂模式
工厂模式提供了一种创建对象的方式,而无需指定要创建的具体类。通过使用工厂模式,可以将对象的创建逻辑封装到一个工厂类里,而不是在客户端代码中直接实例化对象
工厂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简单工厂模式
简单工厂模式不是一个正式的设计模式,但它是工厂模式的基础,它使用一个单独的工厂类来创建不同的对象,根据传入的参数决定创建哪种类型的对象
2)工厂方法模式
工厂方法模式定义了一个创建对象的接口,但由子类决定实例化哪个类,工厂方法将对象的创建延迟到子类
3)抽象工厂模式
抽象工厂模式提供一个创建一系列相关或互相依赖对象的接口,而无需指定它们具体的类
当我们需要在不同条件下创建不同实例时可以使用工厂模式,它的使用场景主要有以下几个:
1)日志记录:日志可能记录到本地硬盘、远程服务器等,用户可以选择记录日志的位置
2)数据库访问:当用户不知道最终系统使用哪种数据库,或者数据库可能变化时
PS:工厂模式适用于生成复杂对象的场景,如果对象较为简单,通过 new 即可完成创建,而不必使用工厂模式,使用工厂模式会引入一个工厂类,增加系统复杂度
它的优缺点:
1)优点
- 调用者只需要知道对象的名称即可创建对象
- 扩展性高:如果需要增加新产品,只需扩展一个工厂类即可
- 屏蔽了产品的具体实现,调用者只关心产品的接口
2)缺点
每次增加一个产品时,都需要增加一个具体类和对应的工厂,使系统中类的数量成倍增加,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和具体类的依赖
工厂模式包含以下几个主要角色:
1)抽象产品
定义了产品的共同接口或抽象类,它可以是具体产品类的父类或接口,规定了产品对象的共同方法
2)具体产品
实现了抽象产品接口,定义了具体产品的特定行为和属性
3)抽象工厂
声明了创建产品的抽象方法,可以是接口或抽象类,它可以有多个方法用于创建不同类型的产品
4)具体工厂
实现了抽象工厂接口,负责实际创建具体产品的对象
我们通过以下一个简单的实例来展示工厂模式的实现,假设我们有不同种类的button
需要创建,每个按钮有不同的实现
1)定义抽象产品和具体产品
Button
类是一个抽象类(接口),它有两个方法:render()
用于渲染按钮,onClick()
用于按钮点击后的行为
WindowsButton
和 MacButton
分别实现了Button
接口,提供具体的渲染和点击行为
// 抽象产品:button
class Button {
render() {
throw new Error('方法 "render()" 被实现')
}
onClick() {
throw new Error('方法 "onClick()" 被实现')
}
}
// 具体产品:Windows 按钮
class WindowsButton extends Button {
render() {
console.log('渲染 Windows 按钮')
}
onClick() {
console.log('点击了 Windows 按钮')
}
}
// 具体产品:Mac 按钮
class MacButton extends Button {
render() {
console.log('渲染 Mac 按钮')
}
onClick() {
console.log('点击了 Mac 按钮')
}
}
2)定义抽象工厂和具体工厂
ButtonFactory
是工厂接口,定义了createButton()
方法,用来创建具体的按钮
WindowsButtonFactory
和MacButtonFactory
分别实现了createButton()
方法,创建不同操作系统的按钮
// 工厂接口
class ButtonFactory {
createButton() {
throw new Error('方法 "createButton()" 被实现')
}
}
// 具体工厂:Windows 按钮工厂
class WindowsButtonFactory extends ButtonFactory {
createButton() {
console.log('创建 Windows 按钮')
return new WindowsButton()
}
}
// 具体工厂:Mac 按钮工厂
class MacButtonFactory extends ButtonFactory {
createButton() {
console.log('创建 Mac 按钮')
return new MacButton()
}
}
3)使用工厂创建对象
renderButton()
是客户端方法,通过传入工厂对象来创建并使用按钮
// 客户端代码: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工厂来创建不同的按钮
function renderButton(factory) {
const button = factory.createButton()
button.render()
button.onClick()
}
// 模拟渲染不同操作系统的按钮
console.log('Windows 按钮:')
renderButton(new WindowsButtonFactory())
console.log('Mac 按钮:')
renderButton(new MacButtonFactory())
执行上述代码,控制台打印出:
抽象工厂模式
抽象工厂模式是工厂模式的扩展,它提供一个接口,用于创建一系列相关或相互依赖的对象,而无需指定具体的类,换句话说,抽象工厂模式为一组产品提供了一个接口,这组产品可能有多个不同的具体实现,而每一个具体工厂类都负责创建这些产品的不同实现
它的使用场景主要有以下几个:
1)系统需要多个产品族的产品在一起工作,但不需要指定具体类时
2)系统需要独立于产品的创建、组合和表示时
它的优缺点:
1)优点
- 确保同一产品族的对象一起工作
- 客户端不需要知道每个对象的具体类,简化了代码
2)缺点
增加一个新的产品族需要修改抽象工厂和所有具体工厂的代码
假设我们需要在多个操作系统上创建不同风格的按钮和文本框,将使用抽象工厂模式来创建这些 UI 元素,以便在不同操作系统上使用相应的样式
1)定义抽象产品接口
定义Button
和TextBox
作为抽象产品,它们是各个操作系统上的 UI 元素
// 抽象产品:Button
class Button {
render() {
throw new Error('方法 "render()" 被实现')
}
onClick() {
throw new Error('方法 "onClick()" 被实现')
}
}
// 抽象产品:TextBox
class TextBox {
render() {
throw new Error('方法 "render()" 被实现')
}
onFocus() {
throw new Error('方法 "onFocus()" 被实现')
}
}
2)定义具体产品
定义具体产品类:WindowsButton
、MacButton
、WindowsTextBox
和MacTextBox
,它们实现了上述的抽象产品接口
// 具体产品:Windows 按钮
class WindowsButton extends Button {
render() {
console.log('渲染 Windows 按钮')
}
onClick() {
console.log('点击了 Windows 按钮')
}
}
// 具体产品:Mac 按钮
class MacButton extends Button {
render() {
console.log('渲染 Mac 按钮')
}
onClick() {
console.log('点击了 Mac 按钮')
}
}
// 具体产品:Windows 文本框
class WindowsTextBox extends TextBox {
render() {
console.log('渲染 Windows 文本框')
}
onFocus() {
console.log('Windows 文本框获得焦点')
}
}
// 具体产品:Mac 文本框
class MacTextBox extends TextBox {
render() {
console.log('渲染 Mac 文本框')
}
onFocus() {
console.log('Mac 文本框获得焦点')
}
}
3)定义抽象工厂接口
UIFactory
是抽象工厂接口,定义了两个方法:createButton
和createTextBox
,用来创建按钮和文本框
// 抽象工厂接口:UIFactory
class UIFactory {
createButton() {
throw new Error('方法 "createButton()" 必须被实现')
}
createTextBox() {
throw new Error('方法 "createTextBox()" 必须被实现')
}
}
4)定义具体工厂
具体工厂WindowsFactory
和MacFactory
负责实例化具体的 UI 元素(按钮和文本框)
// 具体工厂:Windows 工厂
class WindowsFactory extends UIFactory {
createButton() {
console.log('创建 Windows 按钮')
return new WindowsButton()
}
createTextBox() {
console.log('创建 Windows 文本框')
return new WindowsTextBox()
}
}
// 具体工厂:Mac 工厂
class MacFactory extends UIFactory {
createButton() {
console.log('创建 Mac 按钮')
return new MacButton()
}
createTextBox() {
console.log('创建 Mac 文本框')
return new MacTextBox()
}
}
5)客户端使用工厂
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工厂来创建产品(按钮和文本框),而不关心具体的产品实现
// 客户端代码:根据工厂创建 UI 元素
function renderUI(factory) {
const button = factory.createButton()
button.render()
button.onClick()
const textBox = factory.createTextBox()
textBox.render()
textBox.onFocus()
}
console.log('渲染 Windows 风格的 UI:')
renderUI(new WindowsFactory())
console.log('渲染 Mac 风格的 UI:')
renderUI(new MacFactory())
执行上述代码,控制台打印出:
单例模式
单例模式确保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了一个全局访问点来访问该实例,需要注意的是:
1)单例类只能有一个实例
2)单例类必须自己创建自己的唯一实例
3)单例类必须给其他对象提供这一实例
当需要控制实例数量,节省系统资源时可以使用单例模式,它的使用场景主要有以下几个:
1)生成唯一序列号
2)创建消耗资源过多的对象,比如:I/O、数据库连接等
3)如果某个计算的结果是全局唯一且不希望重复计算,可以使用单例模式缓存该结果,确保第一次计算后复用该结果
它的缺点:
1)没有接口,不能继承
2)与单一职责原则冲突,一个类应该只关心内部逻辑,而不关心实例化方式
单例模式可以使用以下不同的方法来实现:
1)懒汉式
在首次调用时创建实例,适合资源消耗较大的情况
2)饿汉式
在类加载时创建实例,适合在程序启动时就需要用到实例的情况
懒汉式
懒汉式的单例模式是在需要实例的时候才创建实例,实例是延迟加载的,只有在第一次访问时才会创建
第一次创建instance1
时,Singleton
的构造函数会初始化实例并存储在Singleton.instance
中;第二次创建instance2
时,由于Singleton.instance
已经存在,构造函数直接返回已有的实例
class Singleton {
constructor() {
// 如果实例已经存在,直接返回该实例
if (Singleton.instance) {
return Singleton.instance
}
// 否则就初始化实例
this.value = Math.random()
Singleton.instance = this
}
getValue() {
return this.value
}
}
// 测试
const instance1 = new Singleton()
console.log(instance1.getValue())
const instance2 = new Singleton()
console.log(instance2.getValue())
console.log(instance1 === instance2) // 输出 true,说明是同一个实例
在 JavaScript 中,单线程模型通常不会遇到并发问题,但是在多线程环境中,如果多个线程同时调用new Singleton()
,可能会创建多个实例,违背了单例模式的原则
为了避免多个线程并发访问时创建多个实例,我们可以通过加锁来确保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能创建实例,使用 synchronized 来进行加锁
在 JavaScript 中实现"上锁"的概念时,通常使用一个标志变量(如lock)来模拟锁的功能
通过Singleton.lock
来确保只有一个线程能执行实例创建的代码,其他线程在此期间会被阻塞,直到锁被释放;在try...finally
结构中,确保即使发生异常,也能释放锁
class Singleton {
constructor() {
// 如果实例已经存在,直接返回该实例
if (Singleton.instance) {
return Singleton.instance
}
// 模拟线程安全的加锁机制
if (!Singleton.lock) {
Singleton.lock = true // 上锁
try {
// 如果没有实例,则创建一个
this.value = Math.random()
Singleton.instance = this
} finally {
Singleton.lock = false // 解锁
}
}
}
getValue() {
return this.value
}
}
// 测试
const instance1 = new Singleton()
console.log(instance1.getValue())
const instance2 = new Singleton()
console.log(instance2.getValue())
console.log(instance1 === instance2) // 输出 true,说明是同一个实例
饿汉式
饿汉式的单例模式与懒汉式不同,它在类加载时就创建好实例,饿汉式实现不需要考虑线程安全问题,因为实例在类加载时就创建好了,只有一个线程能访问类加载阶段
在下面的实现中,Singleton.instance
是类加载时就创建好的静态属性,因此无论多少次访问,都返回相同的实例
class Singleton {
static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constructor() {
if (Singleton.instance) {
return Singleton.instance
}
this.value = Math.random()
}
getValue() {
return this.value
}
}
// 测试
const instance1 = Singleton.instance
console.log(instance1.getValue())
const instance2 = Singleton.instance
console.log(instance2.getValue())
console.log(instance1 === instance2) // 输出 true,说明是同一个实例
建造者模式
建造者模式将复杂对象的构建与表示分离,使得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对象
它的使用场景主要有以下:
1)当一个对象的构建过程很复杂,可能涉及多个步骤,且这些步骤可以独立进行
2)需要支持产品的多种表现形式(不同配置、不同组合)
PS:与工厂模式的区别是:建造者模式更加关注于零件装配的顺序
它的优缺点:
1)优点
- 分离构建过程和表示,可以构建不同的表示
- 代码复用性高,可以在不同的构建过程中重复使用相同的建造者
2)缺点
- 如果产品属性较少,该模式会导致代码冗余
- 增加了系统的类和对象数量
建造者模式包含以下几个主要角色:
1)产品
要构建的复杂对象,产品类通常包含多个部分或属性
2)抽象建造者
定义了构建产品的抽象接口,包括构建产品的各个部分的方法
3)具体建造者
实现抽象建造者接口,具体确定如何构建产品的各个部分,并负责返回最终构建的产品
4)指导者
负责调用建造者的方法来构建产品,指导者并不了解具体的构建过程,只关心产品的构建顺序和方式
假设我们需要构建一辆汽车,汽车有多个部件,不同配置的汽车有不同的部件组合,下面通过建造者模式来组织这个构建过程
1)定义产品类
构建一个汽车产品类,它有多个部件:引擎、轮胎、车窗
class Car {
constructor() {
this.engine = null
this.tires = null
this.windows = null
}
show() {
console.log(`汽车配置:引擎: ${this.engine}, 轮胎: ${this.tires}, 车窗: ${this.windows}`)
}
}
2)定义抽象建造者
建造者类定义了构建汽车的各个步骤,但不包含具体的实现
//抽象建造者:CarBuilder
class CarBuilder {
buildEngine() {
throw new Error('子类实现 buildEngine 方法')
}
buildTires() {
throw new Error('子类实现 buildTires 方法')
}
buildWindows() {
throw new Error('子类实现 buildWindows 方法')
}
getCar() {
throw new Error('子类实现 getCar 方法')
}
}
3)定义具体建造者
具体建造者类继承CarBuilder
,并实现了具体的构建过程,这里定义了两种不同配置的汽车:普通汽车和豪华汽车
//具体建造者:普通汽车 NormalCarBuilder
class NormalCarBuilder extends CarBuilder {
constructor() {
super()
this.car = new Car()
}
buildEngine() {
this.car.engine = '普通引擎'
}
buildTires() {
this.car.tires = '普通轮胎'
}
buildWindows() {
this.car.windows = '普通车窗'
}
getCar() {
return this.car
}
}
//具体建造者:豪华汽车 LuxuryCarBuilder
class LuxuryCarBuilder extends CarBuilder {
constructor() {
super()
this.car = new Car()
}
buildEngine() {
this.car.engine = '豪华引擎'
}
buildTires() {
this.car.tires = '豪华轮胎'
}
buildWindows() {
this.car.windows = '豪华车窗'
}
getCar() {
return this.car
}
}
4)定义指导者
指导者负责按照一定的顺序,调用建造者类的方法,来创建汽车
//指导者:Director
class Director {
constructor(builder) {
this.builder = builder
}
construct() {
this.builder.buildEngine()
this.builder.buildTires()
this.builder.buildWindows()
}
}
5)客户端
客户端通过指导者来控制建造过程,最终得到一个构建好的汽车对象
// 客户端代码
const normalCarBuilder = new NormalCarBuilder()
const normalDirector = new Director(normalCarBuilder)
normalDirector.construct()
const normalCar = normalCarBuilder.getCar()
normalCar.show() // 输出: 汽车配置:引擎: 普通引擎, 轮胎: 普通轮胎, 车窗: 普通车窗
const luxuryCarBuilder = new LuxuryCarBuilder()
const luxuryDirector = new Director(luxuryCarBuilder)
luxuryDirector.construct()
const luxuryCar = luxuryCarBuilder.getCar()
luxuryCar.show() // 输出: 汽车配置:引擎: 豪华引擎, 轮胎: 豪华轮胎, 车窗: 豪华车窗
原型模式
原型模式通过复制现有的对象来创建新对象,而不是通过直接构造新的对象,避免了重复初始化复杂对象的开销
它的使用场景主要有以下几个:
1)类初始化需要消耗大量资源,如数据、硬件资源
2)通过 new 创建对象需要复杂的数据准备或访问权限时
3)一个对象需要多个修改者
PS:与直接实例化类创建新对象不同,原型模式通过拷贝现有对象生成新对象
它的优缺点:
1)优点
- 性能提高
- 避免构造函数的约束
2)缺点
配置克隆方法需要全面考虑类的功能,对已有类可能较难实现,特别是处理不支持串行化的间接对象或含有循环结构的引用时
原型模式包含以下几个主要角色:
1)原型接口
定义一个用于克隆自身的接口,通常包含一个 clone() 方法
2)具体原型类
实现圆形接口的具体类,负责实际的克隆操作,通常使用浅拷贝或深拷贝来复制自身
- 浅拷贝:复制对象时,原始对象的属性值会被复制到新对象中,但如果属性是引用类型,则会复制引用而不是实际的对象
- 深拷贝:不仅复制对象本身的属性,还会递归地复制对象中引用类型的属性,从而确保新对象完全独立于原始对象
3)客户端
使用原型实例来创建新的对象,客户端调用原型对象的 clone() 方法来创建新的对象,而不是直接使用构造函数
假设我们需要复制一个游戏角色,这个角色有多个属性,如名字、血量、装备等,通过克隆原始角色来创建一个新的角色
1)创建一个GameCharacter
类
// 原型类:游戏角色
class GameCharacter {
constructor(name, health, weapons) {
this.name = name
this.health = health
this.weapons = weapons
}
// 显示角色信息
display() {
console.log(`角色:${this.name}, 血量:${this.health}, 武器:${this.weapons.join(', ')}`)
}
// 克隆方法 - 浅拷贝
clone() {
return new GameCharacter(this.name, this.health, [...this.weapons])
}
}
2)创建一个简单的角色对象
// 创建一个角色
const originalCharacter = new GameCharacter("战士", 100, ["剑", "盾"])
originalCharacter.display()
3)克隆角色
// 克隆角色
const clonedCharacter = originalCharacter.clone()
clonedCharacter.display()
4)修改克隆后的对象
修改克隆后的角色,看看它是否独立于原始对象:
// 修改克隆后的角色
clonedCharacter.name = "弓箭手"
clonedCharacter.health = 80
clonedCharacter.weapons.push("弓")
// 显示修改后的角色信息
clonedCharacter.display()
// 显示原始角色信息
originalCharacter.display()
从以下输出中可以看出,原始角色和克隆后的角色是独立的,修改克隆角色的属性不会影响原始角色
当前的 clone 方法是浅拷贝,它会直接复制对象的引用类型属性,如 weapons 数组,如果修改了克隆角色的weapons,会影响到原始角色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在 clone 方法中使用深拷贝,保证即使 weapons 是引用类型,也会完全复制
// 深拷贝:确保复制所有引用类型的内容
clone() {
return new GameCharacter(this.name, this.health, JSON.parse(JSON.stringify(this.weapon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