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编写测试用例的细枝末节
这里写目录标题
- 故障判别类-边界考虑
- 示例1.0:若A>20.3且持续时间≥15ms时(判故周期为1000Hz),输出B为1,否则输出B为0。
- 故障判别类-不可恢复测试
- 示例1.1:若A>20.3且持续时间≥15ms时(判故周期为1000Hz),输出B为1,否则输出B为0,该故障不可恢复。
- 故障判别类-位翻转测试
- 示例1.2:若A>20.3且持续时间≥15ms时(判故周期为1000Hz),输出B为1,否则输出B为0,该故障可恢复。
- 示例1.3:复位有效时,输出B为0;复位无效时,若A>20.3且持续时间≥15ms时(判故周期为1000Hz),输出B为1;若A≤20.3且持续时间≥15ms时(判故周期为1000Hz),输出B为0。
- 示例1.4:复位有效时,输出B为0;复位无效时,若A>20.3且持续时间≥15ms时(判故周期为1000Hz),输出B为1,否则输出B为0,该故障不可恢复。
故障判别类-边界考虑
示例1.0:若A>20.3且持续时间≥15ms时(判故周期为1000Hz),输出B为1,否则输出B为0。
注:数据A的采样频率大于1000Hz。
- 应考虑A数据的分辨率:
若A的分辨率为0.3,需计算出最接近阈值的数值,即为20.1和20.4,那么设计这两种情况的测试即可。 - 应考虑判故时间周期:
根据此示例,判故间隔为1ms,也就是说需观测14ms和15ms这两种情况即可。
用例示例
步骤1:构造A为20.1,等待14ms,查看B是否为0。
步骤2:等待1ms,查看B是否为0。
步骤3:构造A为20.4,等待14ms,查看B是否为0。
步骤4:等待1ms,查看B是否为1。
故障判别类-不可恢复测试
示例1.1:若A>20.3且持续时间≥15ms时(判故周期为1000Hz),输出B为1,否则输出B为0,该故障不可恢复。
注:数据A的采样频率大于1000Hz。
用例示例
步骤1:构造A为20.1,等待14ms,查看B是否为0。
步骤2:等待1ms,查看B是否为0。
步骤3:构造A为20.4,等待14ms,查看B是否为0。
步骤4:等待1ms,查看B是否为1。
步骤5:构造A为20.1,等待15ms,查看B是否为1。
故障判别类-位翻转测试
- 先验证故障状态的初始状态是否正确。
- 验证故障状态为正常时,应先构造故障状态为故障(不可恢复类除外)。
- 验证故障状态为故障时,应先构造故障状态为正常。
示例1.2:若A>20.3且持续时间≥15ms时(判故周期为1000Hz),输出B为1,否则输出B为0,该故障可恢复。
注:数据A的采样频率大于1000Hz。
用例示例
步骤1:构造复位有效,查看B是否为0。
步骤2:构造复位无效,A为20.4,等待14ms,查看B是否为0。
步骤3:等待1ms,查看B是否为1。
步骤4:构造A为20.1,等待1ms,查看B是否为1。
示例1.3:复位有效时,输出B为0;复位无效时,若A>20.3且持续时间≥15ms时(判故周期为1000Hz),输出B为1;若A≤20.3且持续时间≥15ms时(判故周期为1000Hz),输出B为0。
注:数据A的采样频率大于1000Hz。
用例示例
步骤1:构造复位有效,查看B是否为0。
步骤2:构造复位无效,A为20.4,等待14ms,查看B是否为0。
步骤3:等待1ms,查看B是否为1。
步骤4:构造A为20.1,等待14ms,查看B是否为1。
步骤5:等待1ms,查看B是否为0。
示例1.4:复位有效时,输出B为0;复位无效时,若A>20.3且持续时间≥15ms时(判故周期为1000Hz),输出B为1,否则输出B为0,该故障不可恢复。
注:数据A的采样频率大于1000Hz。
用例示例
步骤1:构造复位有效,查看B是否为0。
步骤2:构造复位为无效,A为20.1,等待14ms,查看B是否为0。
步骤3:等待1ms,查看B是否为0。
步骤4:构造A为20.4,等待14ms,查看B是否为0。
步骤5:等待1ms,查看B是否为1。
步骤6:构造A为20.1,等待15ms,查看B是否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