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到底什么是感受野?
本文为合集收录,欢迎查看合集/专栏链接进行全部合集的系统学习。
合集完整版请查看这里。
在前面介绍卷积算法时,一直在强调一个内容,那就是卷积算法的运算过程是——
卷积核在输入图像上滑动扫描的过程。
在每一次扫描时,可以把卷积核看做一个窗口,透过这个窗口可以看到的输入图像的范围,就被称为感受野,也就是卷积核在每一次扫描过程中覆盖到的图像视野。
这个概念很好理解,但是有必要对这个概念再深入介绍一下,因为感受野这一概念,和很多神经网络结构和特性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重温卷积的计算过程
你应该可以从上图中找到感受野的位置了。
在上图中,感受野就是每次卷积核移动时,投影在图片的一个 3x3 的正方形范围,透过他,你可以看到输出图像中的每一个像素与输入图像中的哪些像素有关。
换句话说,它表示一个输出像素透过卷积核“看到”的输入图像中区域的大小,注意是从输出来看的。
上图右侧图像是输出特征图,其输出最左上角的像素点为12.0,它透过3x3的矩阵看到的是输入图像左上角的3x3的像素矩阵;最后一个输出14.0,透过3x3的矩阵看到的是输入图像右下角的3x3的像素矩阵,这个3x3的像素矩阵就是这个卷积的感受野。
感受野的意义
可以这么说,感受野影响了神经网络对于图像的理解和图像特征的提取。
一个大的感受野可以使卷积看到输入图像上更大的像素范围,更好地理解图像的全局信息,从而提取全局特征,如物体的形状和轮廓。
而较小的感受野只能捕捉到图像的局部特征,如边缘或纹理。
因此,在很多神经网络中,往往会出现不同大小的卷积核,比如有 3x3 的卷积核,也有5x5的卷积核。
不同大小的卷积核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取不同尺度范围内的特征,让神经网络既可以学到图像的细节、又可以看到图像的轮廓。
就和人眯着眼睛看细节,张大眼睛看全局图像一样。
为什么2个3x3的卷积可以替换一个5x5的卷积
如果你看过一些论文,可能经常会看到一个操作——为了优化神经网络的性能,可以将其中一个大的卷积核用几个小的卷积核来代替。
比如,一个5x5的卷积就可以用两个3x3的卷积来代替。
之所以可以这样做,是因为从输出像素来看,两个3x3的卷积和一个5x5的卷积,在最初的输入上具有相同的感受野。
而这样做,除了感受野相同,实现的效果类似之外,还有其他的好处:
好处1
两个3x3的卷积所需要的参数量要比一个5x5的卷积参数量少。这里忽略通道的存在,两个3x3的卷积核参数量为 3x3 + 3x3 = 18,而一个 5x5 的参数量则为25。所以将一个5x5的卷积替换为两个3x3的卷积,有利于加快卷积运算,减少卷积参数的内存占用。
好处2
一个卷积变为两个卷积,可以加深神经网络的层数,从而在卷积后面引入非线性层(比如 Relu层),增加卷积神经网络的非线性能力。
总的来说,卷积的感受野就像是一扇窗户:
你站在小窗户前,就只能看到窗外的一小部分景色,此时你就是一个局部感知。但如果你站在大窗户前,你可以看到更广阔的景色,此时你拥有一个更大的感受野,你就拥有一个全局感知。
Resnet50 模型提取图像特征,就是通过网络中或大或小尺寸的卷积核提取出不同尺度的下的特征,最后通过全连接层的操作将提取到的特征进一步融合,达到图像识别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