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计算机网络 笔记 传输层

概述:

主要功能:

TCP:

特点***:

数据格式:

连接管理***:

建立连接(三次握手)

释放连接(四次挥手)

应用场景

UDP:

特点:

数据格式:

应用场景


概述:

传输层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的重要层次,主要负责在不同主机上的应用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通信服务。

主要功能:

提供端到端的通信:传输层为应用层提供了进程到进程逻辑通信服务,它通过端口号来标识不同的应用进程,使得不同主机上的应用程序能够相互通信,实现数据的准确传输。

复用和分用是传输层的重要功能,在接收端主要用于实现多个应用程序或进程对网络连接的(复用)共享以及(分用)数据的准确交付给对应的进程

分段与重组:将应用层交付的较长的报文分成若干个较小的数据包进行传输,并在接收端将这些数据包重新组装成原始的报文,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流量控制:通过一些机制来控制发送方发送数据的速率,使其与接收方的接收能力相匹配,防止接收方因来不及处理而导致数据丢失,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差错控制: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差错检测和纠正,通过校验和等方式检测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错误,若发现错误则请求发送方重传,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连接管理:负责建立、维护和释放传输连接,如在 TCP 协议中,通过三次握手建立连接,四次挥手释放连接,保证通信的有序进行。

TCP:

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

特点***:

面向连接:在数据传输之,TCP 需要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建立一条逻辑连接,就像打电话时先拨号建立连接,通话结束后再挂断连接一样。这个过程通过三次握手来实现,确保双方都做好了数据传输的准备。

可靠传输:TCP 通过多种机制来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如校验、序列号、确认应答、重传机制等。发送方会为每个发送的数据段分配一个序列号,接收方收到数据会发送确认应答,告知发送方数据已正确接收。如果发送方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收到确认应答,就会重传数据

(校验法和UDP的一致,

但是是采用的累计确认,如果因为意外,接收的是6-7-8的数据,但是现在需要的是4号数据,那么接收方返回的确认字段仍然为4而不是6-7-8,但是6-7-8会正常的接收,之后会要求发送发重传。

这里的重传机制是超时重传,时间的确定使用自适应算法,动态的改变重传时间RTTs

冗余ACK表示期望的下一个字节,如果多次接收到同一个Ack,那么重传这个文段

比如发送方发送了1,2,3,4,5接收方按如下顺序接收

接收1,发送1的确认

接收3,发送1的确认

接收4,发送1的确认

接收5,发送1的确认

3次接受到1的ACk,认为2丢失,重传

字节流传输:TCP 将应用层交付的数据看作是无结构的字节流,它不关心数据的具体含义和格式,只负责按照顺序将数据从发送方传输到接收方,并在接收方重新组装成原始的字节流。

流量控制:TCP 采用滑动窗口机制来实现流量控制,通过让发送方根据接收方的接收能力来调整发送数据的速率,防止接收方因来不及处理而导致数据丢失。

在通信过程中接收方根据自己的接收缓存的大小,动态的调整发送窗口的大小rwnd,发送方的发送窗口大小为min(发送方接收窗口大小,接收方接收窗口大小),

拥塞控制:TCP 通过慢启动拥塞避免、快重传和快恢复等算法来避免网络拥塞,确保网络的稳定性和数据传输的效率。(拥塞:全局的资源需求总量>可用资源)

下面讨论四个算法,有下面的几个假定:单向传送且另外一个方向只传输ACk;接收方缓存足够大,但是发送窗口大小取决于用拥塞度发送窗口=min(接收rwnd,拥塞rwnd)

传输轮次表示的是:发送一批报文段后接收到ack的时间

快重传就是3个冗余ack后立即重传,而不是等计时,快恢复就是重传不再是慢开始,而是从新的ssthresh开始

TCP只可以进行点对点的连接

支持全双工通信:含有发送缓存(存储待发送和已发送未接收Ack的数据)和接收缓存(未接收完和接收完但无序的数据),

数据格式

TCP 数据段由首部和数据两部分组成,首部长度通常为 20 字节,包含了很多重要的控制信息。

源端口和目的端口:各占 2 字节,分别标识发送方和接收方的应用进程所使用的端口号。

服务端端口号包括熟知端口号,给TCP/IP重要的一些应用,其他的是登记端口号

客户端端口号的范围在客户使用的时候动态选择的

序号:占 4 字节,用来标识 TCP 发送的字节流中的每个字节的编号,确保数据的有序传输和正确组装

确认号:占 4 字节,是期望收到对方下一个报文段的第一个数据字节的序号,用于实现确认应答机制

数据偏移:占 4 ,指出 TCP 首部的长度,以 4 字节为单位,用于确定数据部分的

保留:占 6 ,保留为今后使用,目前都置为 0。

控制位:占 6 ,包含了 URG、ACK、PSH、RST、SYN、FIN 等标志位,用于控制 TCP 的连接建立、数据传输和连接释放等过程。

URG:紧急位,表示高优先级

ACK:确认位,建立连接后所有传送的报文都必须将ACK置1

PSH:推送位,接收方希望尽快交付,不在等到缓存填满

RST:复位,表示出现严重差错,要释放连接后重新传输

STN:同步位,表明这是一个连接请求or连接接收

窗口:占 2 字节,用于通告接收方的接收窗口大小,告知发送方自己能够接收的数据量,实现流量控制。

检验和:占 2 字节,用于检测 TCP 数据段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错误。

紧急指针:占 2 字节,当 URG 标志位为 1 时,紧急指针指出紧急数据的末尾在字节流中的位置。

还有选项填充部分

连接管理***

建立连接(三次握手)

第一次握手: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一个 SYN(同步)报文段,其中包含客户端选择的初始序列号 seq=x,此时客户端进入 SYN_SENT 状态。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接收到客户端的 SYN 报文段后,向客户端发送一个 SYN+ACK 报文段,其中确认号 ack=x+1,表示已收到客户端的 SYN 请求,同时服务器也选择一个初始序列号 seq=y,服务器进入 SYN_RCVD 状态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接收到服务器的 SYN+ACK 报文段后,向服务器发送一个 ACK 报文段,确认号 ack=y+1序列号 seq=x+1,此时客户端和服务器都进入 ESTABLISHED 状态,连接建立成功。

(有句话想说.......,说吧.....,好的....)

SYN洪泛攻击,发生在OSI第四层,利用3次握手的特性,发送SYN,使得服务端发送ACK后一直处在挂起状态,占用服务器资源甚至使得服务器死机

释放连接(四次挥手)

第一次挥手:主动关闭方(假设为客户端)发送一个 FIN(结束)报文段,其中序列号 seq=u,客户端进入 FIN_WAIT_1 状态,表示客户端没有数据要发送给服务器了,但还可以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数据。

第二次挥手:服务器接收到客户端的 FIN 报文段后,向客户端发送一个 ACK 报文段,确认号 ack=u+1,序列号 seq=v,服务器进入 CLOSE_WAIT 状态,此时客户端进入 FIN_WAIT_2 状态。

第三次挥手:服务器数据发送完毕后,向客户端发送一个 FIN 报文段,序列号 seq=w,确认号 ack=u+1,服务器进入 LAST_ACK 状态。

第四次挥手:客户端接收到服务器的 FIN 报文段后,向服务器发送一个 ACK 报文段,确认号 ack=w+1,序列号 seq=u+1,客户端进入 TIME_WAIT 状态,服务器收到 ACK 报文段后进入 CLOSED 状态。客户端在 TIME_WAIT 状态等待一段时间(2MSL,MSL 为最长报文段寿命)后,也进入 CLOSED 状态,连接彻底释放。

(1,我说完,2,好的,我还有一点3,我说的也完了,4,好的)

应用场景

TCP 协议适用于对数据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场景,如文件传输、电子邮件、远程登录、网页浏览等。在这些应用中,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至关重要,TCP 能够保证数据无差错、按顺序地传输,为应用程序提供可靠的通信基础。


UDP:

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一种无连接的、不可靠的传输层协议

特点

无连接:UDP 在数据传输前不需要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建立连接,发送方可以直接将数据报发送出去,就像邮寄信件一样,不需要事先与接收方打招呼。

不可靠传输:UDP 不保证数据一定能正确到达接收方,也不保证数据的顺序完整性。它没有确认应答机制、重传机制等保证数据可靠性的措施,数据报可能会丢失、重复或乱序到达。

面向数据报:UDP 以数据报单位进行数据传输,每个数据报都是独立的,包含了完整的源地址、目的地址等信息。UDP 不会像 TCP 那样将数据看作是连续的字节流,而是将应用层交付的数据直接封装成数据报进行发送。

低开销、高效率:由于 UDP 不需要建立连接,也没有复杂的可靠性保证机制,所以它的开销较小,传输效率较高,适合于对实时性要求较、但对数据可靠性要求相对较低的应用场景。

UDP无拥塞控制并且首部开销只有8B,比TCP的20B小很多

数据格式

UDP 数据报也由首部和数据两部分组成,

首部长度固定为 8 字节。

源端口占 2 字节,标识发送方应用进程所使用的端口号,可选字段,若不需要返回数据,该字段可置为 0。

目的端口:占 2 字节,标识接收方应用进程所使用的端口号,这是必须有的字段,用于将数据报正确交付给接收方的应用程序。

长度:占 2 字节,记录 UDP 数据报的总长度,包括首部和数据部分,最小值为 8(仅首部)。

检验和:占 2 字节,用于检测 UDP 数据报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错误,但不是必须的,若不使用检验和,则该字段置为 0。

数据如果有的话为任意大小

伪首部(仿IP首部):只出现在计算校验和时才出现,不会向下传送也不会向上递交

应用场景

UDP 适用于一些对实时性要求高,能容忍一定数据丢失或错误的场景:

实时音视频通信:如视频会议、网络直播、在线游戏等,这些应用要求数据能够快速传输,即使有少量数据丢失或延迟,也不会对整体的通信效果产生太大影响,用户通常感觉不到或者可以接受一定程度的卡顿、花屏等现象。

域名系统(DNS):DNS 用于将域名转换为 IP 地址,通常只需要快速地查询和返回结果,对于少量查询结果的丢失或错误,不会对整个网络的运行造成严重影响,因为可以进行重试或使用缓存的结果。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SNMP 用于网络设备的管理和监控,它通常会周期性地发送一些管理信息和查询请求,即使有部分数据报丢失,也不会影响对网络设备的整体管理和监控,后续的请求可以补充丢失的信息。

流媒体传输:在流媒体播放中,如在线音乐、视频点播等,偶尔的数据丢失可能只会导致短暂的卡顿或画面模糊,但不会影响整个播放过程的连续性,用户一般可以接受一定程度的质量下降。


http://www.kler.cn/a/527051.html

相关文章:

  • 基于Django的Boss直聘IT岗位可视化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基于Python的药物相互作用预测模型AI构建与优化(上.文字部分)
  • 【C++动态规划 离散化】1626. 无矛盾的最佳球队|2027
  • 【Rust自学】15.7. 循环引用导致内存泄漏
  • 大一计算机的自学总结:位运算的应用及位图
  • 读书笔记:《华为突围ERP封锁全纪实》
  • flowable expression和json字符串中的双引号内容
  • DeepSeek大模型技术深度解析:揭开Transformer架构的神秘面纱
  • 4-图像梯度计算
  • Java小白入门教程:两大类型的修饰符以及示例
  • Kafka常见问题之 java.io.IOException: Disk error when trying to write to log
  • 如何本地部署DeepSeek
  • 在Ubuntu子系统中基于Nginx部署Typecho
  • 实现B-树
  • 供应链系统设计-供应链中台系统设计(十四)- 清结算中心设计篇(三)
  • PHP实现混合加密方式,提高加密的安全性(代码解密)
  • 芯片AI深度实战:进阶篇之Vim+AST实现Verilog实时语义和逻辑检查
  • 17.2 图形绘制1
  • python算法和数据结构刷题[1]:数组、矩阵、字符串
  • 学习数据结构(5)单向链表的实现
  • LeetCode 349: 两个数组的交集
  • 三天急速通关JavaWeb基础知识:Day 3 依赖管理项目构建工具Maven
  • Hypium+python鸿蒙原生自动化安装配置
  • 【游戏设计原理】96 - 成就感
  • 如何利用天赋实现最大化的价值输出
  • 深度科普:DeepSeek——探索深度学习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