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MYSQL性能调优连接器、查询缓存、分析器、优化器、执行器、一图详解MYSQL底层工作原理

前言:
这部分是理论知识,需要了解MYSQL的执行的过程(查询缓存)

①. MySQL的内部组件结构

  • ①. 大体来说,MySQL可以分为Server层和存储引擎层两部分
  • ②. Server层:主要包括连接器、查询缓存、分析器、优化器、执行器等,涵盖MySQL的大多数核心服务功能,以及所有的内置函数(如日期、时间、数学和加密函数等),所有跨存储引擎的功能都在这一层实现,比如存储过程、触发器、视图等

  • ③. Store层:存储引擎层负责数据的存储和提取。其架构模式是插件式的,支持InnoDB、MyISAM、Memory 等多个存储引擎。现在最常用的存储引擎是 InnoDB,它从 MySQL 5.5.5 版本开始成为了默认存储引擎。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create table时不指定表的存储引擎类型,默认会给你设置存储引擎为InnoDB

    ②. 连接器

  • ①. 我们知道由于MySQL是开源的,他有非常多种类的客户端:navicat,mysql front,jdbc,SQLyog等非常丰富的客户端,这些客户端要向mysql发起通信都必须先跟Server端建立通信连接,而建立连接的工作就是有连接器完成的

  • ②. 你会先连接到这个数据库上,这时候接待你的就是连接器。连接器负责跟客户端建立连接、获取权限、维持和管理连接。连接命令一般是这么写的:
  • [root@TANGZHI~]# mysql -h host[数据库地址] -u root[用户] -p root[密码] -P 330

步骤:
(1). [root@TANGZHI~]# mysql -h host[数据库地址] -u root[用户] -p root[密码] -P 330
连接命令中的 mysql 是客户端工具,用来跟服务端建立连接。在完成经典的 TCP 握手后,连接器就要开始认证你的身份,这个时候用的就是你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
(2). 如果用户名或密码不对,你就会收到一个"Access denied for user"的错误,然后客户端程序结束执行。
如果用户名密码认证通过,连接器会到权限表里面查出你拥有的权限。之后,这个连接里面的权限判断逻辑,都将依赖于此时读到的权限
(3). 这就意味着,一个用户成功建立连接后,即使你用管理员账号对这个用户的权限做了修改,也不会影响已经存在连接的权限。修改完成后,只有再新建的连接才会使用新的权限设置。用户的权限表在系统表空间的mysql的user表中。

 ③. 连接完成后,如果你没有后续的动作,这个连接就处于空闲状态,你可以在show processlist命令中看到它。文本中这个图是show processlist的结果,其中的Command列显示为“Sleep”的这一行,就表示现在系统里面有一个空闲连接

 ④. 客户端如果长时间不发送command到Server端,连接器就会自动将它断开。这个时间是由参数 wait_timeout控制的,默认值是8小时 

  • 查看wait_timeout
show global variables like "wait_timeout";
//设置全局服务器关闭非交互连接之前等待活动的秒数
set global wait_timeout=28800; 

③. 查询缓存

 my.cnf
#query_cache_type有3个值 0代表关闭查询缓存OFF,1代表开启ON,2(DEMAND)代表当sql语句中有SQL_CACHE关键词时才缓存
query_cache_type=2

  • ⑥. 这样对于默认的 SQL 语句都不使用查询缓存。而对于你确定要使用查询缓存的语句,可以用 SQL_CACHE 显式指定,像下面这个语句一样
mysql> select SQL_CACHE * from test where ID=5;
# 查看当前mysql实例是否开启缓存机制
mysql> show global variables like "%query_cache_type%";

 

mysql> show status like'%Qcache%'; //查看运行的缓存信息
 

 

④. 分析器

⑤. 优化器

  • ①. 经过了分析器,MySQL 就知道你要做什么了。在开始执行之前,还要先经过优化器的处理

  • ②. 优化器是在表里面有多个索引的时候,决定使用哪个索引;或者在一个语句有多表关联(join)的时候,决定各个表的连接顺序。比如你执行下面这样的语句,这个语句是执行两个表的join:

mysql> select * from test1 join test2 using(ID) where test1.name=yangguo and test2.name=xiaol ongnv;
 

 

⑥. 执行器

    ⑦. 一图详解MYSQL底层工作


    http://www.kler.cn/a/531061.html

    相关文章:

  • B+ 树的实现原理与应用场景
  • MySQL 存储函数:数据库的自定义函数
  • WebForms SortedList 深度解析
  • 简单的SQL语句的快速复习
  • Java中对消息序列化和反序列化并且加入到Spring消息容器中
  • 基于STM32的阿里云智能农业大棚
  • 泰山Office开源计划
  • 机试题——字符匹配
  • Python的那些事第十篇:隐藏细节与提供接口的艺术Python中的封装
  • Leetcode—598. 区间加法 II【简单】
  • golang命令大全7--性能优化与分析
  • Vue - readonly 与 shallowReadonly
  • 模拟实战-用CompletableFuture优化远程RPC调用
  • 【优先算法】专题——位运算
  • 存储器知识点2
  • 基础IO的学习
  • 代码随想录-训练营-day18
  • 【go语言】grpc 快速入门
  • 30分钟入门CompletableFuture并发工具使用
  • 【漫话机器学习系列】077.范数惩罚是如何起作用的(How Norm Penalties Work)
  • mac执行brew services list时,无法连接GitHub
  • 谷歌Titans模型论文解析,Transformer迎来变革拐点——DeepSeek能否“接招”?
  • 七. Redis 当中 Jedis 的详细刨析与使用
  • 【自开发工具介绍】SQLSERVER的ImpDp和ExpDp工具03
  • 【建站】专栏目录
  • 51c视觉~CV~合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