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rticle >正文

差分算法解析

差分(Difference Array)是一种常见的算法技巧,广泛应用于区间更新与区间查询的问题。它通过将数组的更新操作转化为数组的差分操作,使得某些类型的算法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计算,尤其在处理频繁的区间更新时表现得尤为高效。

在这篇博客中,我们将介绍差分算法的基本思想,解释其如何应用于区间问题,并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展示如何在 Java 中实现差分算法。

一、差分数组的基本思想

假设我们有一个数组 arr,如果我们希望对这个数组的某一部分进行频繁的修改,直接在数组上进行修改会导致时间复杂度过高。差分数组提供了一个高效的解决方案。

差分数组的定义

差分数组 diff 是通过对原数组 arr 中相邻元素的差值来构造的。具体地,差分数组 diff[i] 定义为:

  • diff[i] = arr[i] - arr[i-1](对于 i >= 1
  • diff[0] = arr[0](即原数组的第一个元素)

区间更新

差分数组最常见的应用是 区间更新。我们可以通过对差分数组的操作,快速更新原数组的某一段区间。例如,对于区间 [l, r] 上的加法操作(将数组中从索引 lr 的每个元素加上一个常数 v),我们只需对差分数组做以下两个操作:

  • diff[l] += v
  • diff[r + 1] -= v(假设 r + 1 不越界)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将差分数组还原为原数组来获得最终的结果。

二、差分数组的应用示例

为了更清楚地理解差分数组的应用,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示例来实现区间加法操作。

问题描述

给定一个长度为 n 的数组 arr,我们要进行 m 次区间更新操作。每次操作都会向数组中的一个区间 [l, r] 添加一个常数值 v。请在所有更新操作完成后,输出更新后的数组。

算法思路

  1. 创建一个差分数组 diff,初始化为 0
  2. 对每次区间操作进行处理,更新差分数组:
    • diff[l] += v(增加区间起始位置的值)
    • diff[r + 1] -= v(减去区间结束位置后的元素)
  3. 通过差分数组恢复原数组 arr
  4. 输出更新后的数组。

Java 实现

import java.util.Scanner;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canner scanner = new Scanner(System.in);

        // 读取数组长度 n 和操作次数 m
        int n = scanner.nextInt();
        int m = scanner.nextInt();

        // 初始化数组和差分数组
        int[] arr = new int[n];
        int[] diff = new int[n + 1]; // 差分数组

        // 处理 m 次操作
        for (int i = 0; i < m; i++) {
            int l = scanner.nextInt();
            int r = scanner.nextInt();
            int v = scanner.nextInt();

            // 区间更新操作
            diff[l - 1] += v;  // l-1 为 0-indexed
            if (r < n) {
                diff[r] -= v;  // r 为 0-indexed
            }
        }

        // 根据差分数组恢复原数组
        arr[0] = diff[0];
        for (int i = 1; i < n; i++) {
            diff[i] += diff[i - 1];
            arr[i] = diff[i];
        }

        // 输出更新后的数组
        for (int i = 0; i < n; i++) {
            System.out.print(arr[i] + " ");
        }
    }
}

代码解析

  1. 输入部分:首先,我们读取数组的长度 n 和操作次数 m,然后为差分数组 diff 和原数组 arr 分配空间。差分数组的大小为 n + 1,是为了避免越界。

  2. 区间更新:在每次操作中,我们通过 diff[l-1] += v 来标记从 l 位置开始的增量,在 diff[r] -= v 来标记区间的结束。这样,我们通过差分数组记录了所有更新的增量。

  3. 还原原数组:最后,通过累加差分数组的值来恢复原数组。arr[0] = diff[0] 是初始化第一项,然后通过遍历差分数组计算出其余的项。

  4. 输出结果:输出更新后的数组 arr。 

示例

假设输入如下:

5 3
1 3 5
2 4 3
0 2 7
  • 第一次操作:将区间 [1, 3] 加上 5,更新差分数组。
  • 第二次操作:将区间 [2, 4] 加上 3,更新差分数组。
  • 第三次操作:将区间 [0, 2] 加上 7,更新差分数组。

经过这些操作,最后通过累加差分数组得到更新后的数组。

输出:

12 15 12 8 0

三、时间复杂度分析

  • 区间更新:每次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 O(1),我们只对差分数组进行两个加法或减法操作。
  • 恢复原数组:恢复数组的时间复杂度是 O(n),因为我们需要遍历差分数组并逐步还原出原数组的每一项。
  • 总体复杂度:对于 m 次操作,总时间复杂度为 O(n + m),在处理大量区间更新操作时,效率比直接进行 m 次区间更新操作(每次更新 O(n))要高得多。

四、总结

差分算法是一种高效的算法技巧,尤其适用于处理区间更新和查询问题。通过将区间更新转化为差分数组的操作,我们可以在 O(1) 的时间内进行更新,并通过差分数组在 O(n) 的时间内恢复原数组。它在大规模数据处理和频繁更新的场景中非常有用。

希望这篇博客能够帮助你理解差分算法的核心思想和应用。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http://www.kler.cn/a/538305.html

相关文章:

  • 黑马React保姆级(PPT+笔记)
  • 使用WebStorm开发Vue3项目
  • C++11新特性之unique_ptr智能指针
  • 在 Visual Studio Code 与微信开发者工具中调试使用 emscripten 基于 C 生成的 WASM 代码
  • Python 实现 gRPC 与 原始 RPC 的对比:理解 RPC 的基本功能
  • Oracle Database Free版本的各项许可限制
  • w196Spring Boot高校教师科研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 高速网络的未来:零拷贝Zero-Copy架构
  • 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的本地化部署
  • 数据留痕的方法
  • WordPress wp-recall插件存在SQL注入漏洞(CVE-2024-32709)
  • 响应式编程_04Spring 5 中的响应式编程技术栈_WebFlux 和 Spring Data Reactive
  • 【异常解决】在idea中提示 hutool 提示 HttpResponse used withoud try-with-resources statement
  • 线程安全面试题
  • 【C语言标准库函数】指数与对数函数:exp(), log(), log10()
  • google 多模态aistudio Stream Realtime体验
  • cursor指令工具
  • flask开发的网站,后端服务关闭后,可以找回之前的数据的吗
  • Vue全流程--Vue2路由
  • 【Leetcode 每日一题】63. 不同路径 II
  • 计算机组成原理(3)
  • Tengine配置负载均衡加健康检查
  • 【AI】人工智能与搜索引擎知识了解
  • 高效 MyBatis SQL 写法一
  • 【Vue】在Vue3中使用Echarts的示例 两种方法
  • Shapefile格式文件解析和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