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与GPT都还是人机环境系统智能的初级产品
仔细分析的话,Deepseek与GPT均可视为人机环境系统智能的初级产品,尽管两者在架构和应用场景上存在差异,但从构建完整人机环境系统智能的目标来看,它们都仍处于探索性阶段。从技术演进、核心局限和未来突破方向展开来看,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初级阶段的共性特征
1、有限的环境耦合性
GPT依赖纯文本交互,缺乏对物理环境(如温度、空间布局)的直接感知能力,无法主动操控实体设备。Deepseek若定位为环境系统,可能通过传感器获取数据,但环境建模精度与实时响应能力仍受限于硬件成本及算法鲁棒性(如噪声干扰下的决策失误)。
2、认知能力的碎片化
两者均擅长特定任务(文本生成/简单指令执行),但仍无法实现跨领域的连贯认知。GPT很难将对话历史与外部数据库动态关联(如连续咨询中无法同步更新用户健康数据)。Deepseek若整合硬件,也可能会在突发场景(如工厂设备异常)中因逻辑链断裂导致误操作。
3、自主决策的浅层化
当前系统的“智能”本质是概率驱动的token、模式匹配,而非真正的推理。GPT生成内容依赖统计规律,无法验证事实逻辑(如可能建议“用酒精消毒电路板”)。Deepseek若应用于医疗场景,可能因过度依赖训练数据分布而忽略患者个体特异性。
二、从初级到进阶的关键瓶颈
1、动态环境建模
现有系统对环境状态的表征多为静态(如GPT的上下文窗口固化),而真实环境需处理时变非线性关系,如家庭服务机器人需理解“打翻水杯→地面湿滑→调整行进路径”的因果链,当前技术需预设规则而非自主推导。
2、价值对齐的复杂性
初级系统遵循“用户指令优先”,但复杂环境中需平衡多方约束,如Deepseek控制智能电网,需在“用户需求(空调调低)”与“公共资源(电力负荷)”之间动态权衡,现有伦理框架缺乏数学化表达工具。
3、跨模态知识统一
文本、视觉、传感器数据的异构性导致知识融合困难。GPT-4V虽支持图像输入,但无法从X光片中推导病理机制;Deepseek若集成工业视觉检测,可能因表面缺陷分类与设备磨损预测割裂而误判根本原因。
三、下一代智能系统的潜在突破点
1、神经-符号-行为混合架构
符号系统(如知识图谱)保障逻辑严谨性,神经网络处理不确定性。医疗诊断场景中,符号规则确保“药物禁忌检测”,神经网络可用来分析患者个性化症状模式。
2、具身、反身与离身智能
通过物理交互迭代认知模型,机器人反复操作物体后,自主归纳“易碎品抓握力度公式”,而非依赖人类标注数据。在一些非物理环境下,可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3、因果推理引擎
超越相关性统计,构建反事实(甚至反价值)分析能力。在供应链管理中,不仅预测“某零件短缺导致停产”,还能模拟“替代供应商响应延迟”的级联影响。
四、技术演化进展
1、环境感知
当前阶段(初级),单模态数据采集(文本/图像);中期目标(进阶), 多模态时空同步(如视频+雷达点云);长期愿景(成熟),量子传感器级的微观环境重构。
2、决策机制
当前阶段(初级),基于监督学习的模式复制;中期目标(进阶),强化学习驱动的动态策略优化;长期愿景(成熟),基于群体智能的分布式自主协商。
3、人机协同
当前阶段(初级),被动响应用户指令;中期目标(进阶),主动发起需求澄清对话;长期愿景(成熟),预测用户意图并预置解决方案。
五、对研发的启示
1、避免过度工程化
初级系统常陷入“功能堆砌陷阱”(如盲目增加传感器类型),应聚焦最小可行环境闭环设计(如先实现“语音控制-灯光调节-能耗反馈”基础循环)。
2、重新定义评估标准
传统NLP指标(如BLEU、ROUGE)不适用于环境系统,需引入跨模态任务完成度(如“根据语音指令成功组装乐高模型的步骤准确性”)。
3、重视失败案例库
收集系统在真实环境中的异常响应(如扫地机器人误吞袜子),构建对抗性训练数据集,加速鲁棒性提升。
当前的人机环境系统如同早期的蒸汽机——已展现变革潜力,但距离“智能新大陆”的全面开拓仍需攻克认知架构、因果建模与价值计算等深层挑战。未来的竞争焦点可能从模型规模转向系统熵减能力(即在复杂环境中维持有序输出的效率)。
关于中国AI大模型,马克龙表态
当地时间2月11日,为期两天的人工智能行动峰会在法国闭幕。包括中国、法国和印度在内的数十个国家在峰会结束之际共同发布《关于发展包容、可持续的人工智能造福人类与地球的声明》。“法国会禁用中国的AI模型吗?”有媒体记者在峰会专访中向马克龙提问。“我们不会因为某个技术来自特定国家和地区就去禁用它,这很荒谬,我们不会采用美国的做法。”马克龙回应道,“但是,对于那些欧洲以外的技术,如果它会影响欧洲国家的主权安全,我们会谨慎对待。我们会关注非欧洲的技术、公司在欧洲关键领域的应用,比如通讯行业等。”“DeepSeek的出现对我们来说是好消息,我希望下一代这样的模型会出现在欧洲。”马克龙说道。(每经综合)